城市规划知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知识

  城市规划 ( Urban planning )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总体规划 ( Comprehensive planning )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详细规划 ( Detailed planning )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座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

  城市分区规划 ( City district planning )

  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功能规划 ( Functional planning )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住房建设规划 ( Housing program )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实体规划 ( Physical planning )

  为开发或改造一个地区而预先做出的设计,把现有一切自然和人为的物质条件纳入规划,加以全面考虑,包括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最佳开发战略等。

  城市性质 ( Designated function of a city )

  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竖向规划 ( Site engineering )

  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城市设计 ( Urban design )

  指确定一个城市的活动与目标的总体空间布局,使其具有吸引力并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空间及意象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

  城市景观 ( Cityscape )

  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

  国土规划 ( Territorial planning )

  为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中国领土以内地上、地下、海洋或大陆架的自然、人力和经济资源而编制的最高一级[在区域规划之上]的规划。

  建规设场地划 ( Site planning )

  为某一地块的建设所准备的设计和平面布置图、说明书及工程细节,包括对设施的位置、标高、排水、市政设施、道路、人行道、停车场、绿化等细节的考虑。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Cultural Cities )

  指对具有历史、地理、文化和考古等价值的城市进行的保护。国务院批准确定一些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并有指令性文件,一经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后,该城市的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工业和点、建筑风格等,都必须以保护其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北京、西安、扬州、苏州等二十四个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人防规划 ( Civil defense planning )

  在中国,指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必不可少的地下设施及其防空通道及安全出入口等的布置,与地面以上建筑物及地下管道网的协调。这些构筑物平时可用作餐室,尤其是电影院、剧院建筑物的自然冷却系统的冷风源。

  城市防灾规划 (Disaster planning )

  城市规划中为抵御地震、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而采取预防措施的规划的通称。

  城市抗震规划 ( Seismic planning )

  城市抗震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建设的抗震等级,工程设计的抗震烈度,从地震角度考虑划分可建和不可建用地,建筑物高度,体形与层数的限制,疏散通道,地下建筑的利用,次生灾害的防止及补救措施等。临界分析(门槛理论) ( Threshold analysis )

  对于在城市成长过程中某些限制其发展的极限或障碍的研究。根据由波兰人B.马利兹所提出的临界分析理论,这种极限称为发展的临界。可分为实体上的,指由自然环境造成的;技术上的,指与基础设施系统有关的;结构上的,指城市中某些部分(如市中心)需要重建。该方法力图通过造价的比较,和对城市扩充的各种可能途径所造成的人口数量的比较,找出最经济的途径来克服一系列极限因素。

  用地平衡 ( Land use banlance )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按土地的使用性质,将全市或局部地区分为工业、农业、居住、道路、绿化等用地;确定各类用地的合宜面积分配与比例关系,编制用地平衡表,从而得出以人为单位的用地面积数,以资分析和比较。

  土地使用控制 ( Land use controls )

  指对于各种建设的土地的一些限制性规定或措施。控制的办法有土地区划法、全面环境限制和执行有关规定等。

  土地利用规划图 ( Land use plan )

  在美国,指对一个社区或类似范围内日后的发展所做的规划图,其中标明用于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活动区或其他用途的土地的大小和位置。土地利用规划图常是确定具体区划的基础。

  土地利用调查 ( Land use survey )

  在美国,指对某一些地区内不同类型的土地开发及使用情况的详细检查。是总体规划工作的一环。

  城市用地评价 ( Land use assessment )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作的评价。

  商业网点 ( Commercial network )

  指中国城市中商业与服务业机构的网络。一般按分等分级[例如市区和小区级]设置的原则,即在全市或一定地域范围内布点,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并确立每个点的作用与经营范围,以及点与点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商业网点的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部份,其经营服务内容有副食蔬菜店、零售商店、药店、邮局、储蓄所等等。

  城市改造 ( Urban redevelopment )

  利用来自公、私财源的资金,以不同的方法,对旧城进行改造,尤其是在实体方面,包括建造新的建筑物,将旧建筑修复再利用或改作它用,邻里保护,历史性保护及改进基础设施等。

  地形测量 ( Topographic survey )

  将某一些区域的地形和实物特征加以测量并绘制成地图,以表示其相对位置和标高。

  区位理论 ( Location Theory )

  试图解释决定经济活动分布状况的动力和因素的一种经济理论,尤其是关于公司企业、农业、市镇及市镇内居民的空间分布形态等。中心地带理论和同心区理论是区位理论的一部分。

  城市规模 ( City size )

  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在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的为特大城市(常为省或自治区的重要城市/或首府),人口在五十万至一百万以下的为大城市;人口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以下的为中等城市;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为小城市。在美国,为人口普查的需要,人口超过二千五百人者称为城市,在二千五百人以下者称为地方。

  天际线 ( Skyline )

  由许多高大的建筑物在天际形成的轮廓。为现代化大城市的一个特色,如纽约。

  空间布局 ( Space planning )

  为提供满足人们居住、舒适和娱乐要求的空间而对建筑物内部的面积使用所做的设计工作。

  城市网络  ( Urban network)

  在某一地理区域内所有城市相互之间和它们与周围农村地区之间的多方面联系,包括与区域以外其他城市地区的关系。

  临街面 ( Frontage )

  1、一块土地或房产临街的一面;

  2、土地房地产沿街的地界长度,以英尺或米度量。如五十英尺长的临街面。

  古建筑保护 (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

  在中国,指对有历史价值的古代宫殿、寺庙、民居、工程构筑物等进行的保护。其中一部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范围内,如北京的故宫,一部分则不在其中,如河北省的赵州桥以及各地的民居等。国务院对古建筑保护有专门的指令性文件。

  文物古迹保护 (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landmarks and sites )

  在中国,指对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无论出土与否,进行的保护,包括墓葬、古代遗址、古刻、工程设施等,如北京的明陵、甘隶省敦煌的石窟。国务院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按国家、省、市、县分级,分别确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有指令性文件。

  历史性建筑保护 ( Historicpreservation )

  在美国,指对旧建筑物的修复和重新使用,既是保护国家建筑遗产的手段,又是建造新建筑物的替代办法。1966年的美国国家历史保护法案授权国家园林局拨款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市区,遗址和建筑物。

  风景名胜保护 ( Conservation of scenic spots )

  在中国,指对于优美的自然风景区,包括名山、大川、名泉、瀑布、石林、溶洞等和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名胜进行保护。国务院有加强风景名胜保护和加强管理指令性文件,各城市还对于在风景名胜区附近的建设如道路建设、建筑高度、建筑造型与风格等作限制性规定。

  历史性市区 ( Historic district )

  在美国,指城市中被正式确定为具有历史意义的的部分,该地段不得拆除,必须加以保护并提高受保护产业的价值。

  绿 带 ( Greenbelt )

  指围绕城市,由园林和农田等组成的带状地区。一般由官方机构规定,用以限制城市的扩展,防止人口稠密的建成区之间连成一片。

篇2: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全真试卷(A)

  20**-8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全真试卷(A)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总计70分]

  1、关于日照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东西向--北纬45°以北的亚寒带、寒带可以采用该朝向

  b.东南向--北纬40°一带可以采用这种朝向

  c.西南向--夏季午后凉爽,东北一面日照不多,多采用

  d.南北向--南向,冬季中午前后均能获得大量的日照,夏季仅有少量阳光射入;北向,阳光较少,冬季较冷,北方寒冷地区应避免北向,南方可以适当采用

  2、直接影响场地设计总体布局的自然环境条件有( )。

  a.当地气象条件

  b.当地地形地貌条件

  c.当地工程地质条件

  d.当地的气象、地形和地貌、工程地质等条件

  3、不符合一般道路运动系统中技术要求(中型轻工业厂房)的是( )。

  a.主要出入运动道路,7m左右

  b.车间与车间之间有一定数量的物流及人流运动,4.5~6m

  c.辅助道路-功能单元之间,人流物流较少,消防车道等,3~4.5m左右

  d.交叉口视距≥30m

  4、关于剪力墙结构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

  b.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

  c.剪力墙结构建筑中墙体多,不容易布置面积小的房间

  d.可以将剪力墙结构的底部一层或几层取消部分剪力墙,代之以框架,形成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5、古典建筑是指( )。

  a.罗马共和盛期的建筑

  b.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

  c.希腊盛期的建筑

  d.罗马共和盛期与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和希腊盛期的建筑的同称

  6、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主要按( )车道设计。

  a.自行车

  b.摩托车

  c.小汽车

  d.大型汽车

  7、道路绿化布置的原则是( )。

  a.保证交通安全

  b.保证城市空气的清新

  c.保证满足道路功能的要求

  d.保证不污染环境

  8、城市给水设施的布置形式可分为( )。

  a.统一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循环给水系统

  b.地下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循环给水系统

  c.蓄水池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统一给水系统、循环给水系统

  d.地下给水系统、统一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循环给水系统

  9、以下排水设施保护方案中,不确切的是( )。

  a.若污水处理厂设在集中给水水源的上游,可将处理后的水引至灌溉田或生物塘

  b.若污水处理厂设在集中给水水源的上游,可延长排放渠道长度,将污水引至下游再排放

  c.排水泵站宜单独设置,并且泵站周围尽可能设置宽度不小于5m的绿化隔离带

  d.出水口一般设在岸边,当排水需要同受纳水体充分混合时,可将出水口伸入水体中,伸入河心的出水口应设标志

  10、可以不绘制城市电网系统现状图的情况是( )。

  a.电网系统比较简单的城市,又在规划中反映了现状,或在城市建设现状图中清楚地反映了现状城市电网和供电设施的城市

  b.负荷点少、负荷分布又均匀的城市

  c.电网系统较复杂的城市

  d.电网系统较简单的城市

  第1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西南向:西南一面,夏季午后热,东北一面日照不多,一般较少采用。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1:气象条件;

  1.太阳辐射:其强度与日照率在不同纬度地区存在差异。建筑日照间距直接影响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各项用地指标。

  2.风象:风向、风速、污染系统是影响场地的3个主要参数。

  3.气温:通常指高出地面1.5m处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需掌握常年绝对最高温、绝对最低气温、历年最热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等。

  4.降水量:落在地面上的雨、雪、和冰雹等水质物,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等损耗聚积在水平面上的厚度。一般需掌握平均年降雨量、暴雨持续时间、最大降雨量、初终雪日期、积雪最大厚度、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等。

  第2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a、b和c三项都能直接影响场地设计的总体布局,所以必须包含三项而选d。

  第3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交叉口视距只需≥20m。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7:城市规划对设计的要求;

  1.用地范围及界限

  掌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上划定的几条控制线:道路中心线、道路红线、绿化控制线、用地界线、建筑控制线等的含义。

  2.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基地与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为建筑控制线。建筑物一般均不超过建筑控制线建造。属于公益上需要的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经当地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均不得突入道路红线。

  3.场地出入口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最边缘不应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点不应小于10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人员密集的建筑基地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

  4.建筑限高

  当城市总体规划有要求时,应按规划要求限制高度;市、区中心临街建筑物、航空港、电台、电信、微波通信等周围的建筑物,应按有关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在城市一般建设地区的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烟囱等,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但应符合城市规划实施条件的规定。

  5.停车场车位数量

  按建筑规模及规划部门要求设置相应面积。

  6.指标控制

  建筑强度方面的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总建筑面积等。环境质量方面的量化指标主要包括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口净密度、人口密度等。

  7.场地总平面设计

  是对建设项目诸多内容的总体安排与统筹,应充分考虑其使用功能和要求,建设地区的自然与人工环境以及经济技术的合理性因素,对场地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建筑组合、绿化与环境设施布置,以及环境保护做出合理的安排,使之成为统一有机整体。

  第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剪力墙结构建筑墙体多,不容易布置面积较大房间。

  考点:

  第四章 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考点6:高层建筑结构;

  1.特点:(1)高度高;(2)荷载大;(3)技术要求高。

  2.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3.选型要求:正确表达力学概念和结构理论的合理性;充分发挥材料性能和潜力;考虑施工工艺的可行性。

  第5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古典建筑是指三个时期建筑的同称。

  考点:

  第七章 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2:古典建筑时期;

  希腊盛期、罗马共和盛期与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称为古典建筑。

  古希腊建筑的柱式主要是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柱式。典例是雅典卫城,其中帕提农神庙是多立克柱式代表,伊瑞克先神庙是爱奥尼柱式代表。

  古罗马建筑在古希腊柱式基础上还发展了塔司干和组合柱式。实例有:罗马最大广场--图拉真广场,大角斗场、万神庙和卡拉卡拉浴场。

  第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题目说的是非机动车道的设计。用排除法可以确定a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7:非机动车道;

  1.非机动车道宽度:

  以自行车为主的双车道宽2.5m;三车道宽3.5m;四车道4.5m。二辆自行车与一辆公共汽车或无轨电车停车站应宽5.5m。设计非机动车道,通常考虑在远景规划中非机动车道大多将发展成为自行车或机动车道(公交车专用道),则以6.0~7.5m为宜。

  2.非机动车道布置:一般都沿着道路两侧对称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为保证非机动车交通的安全及提高机动车车速,与机动车道之间划线标志或设分隔带分隔。

  第7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不能因为道路绿化而影响交通安全。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9:道路绿化;

  1.人行道绿化:有树穴、绿地两种形式。绿带一般每侧1.5~4.5m,长度以50~100m左右为宜,树穴一般1.25×1.25m。

  2.林荫道:最小宽度为8m,多采用8~15m。

  3.分隔带:有活动式与固定式。前者用混凝土柱式钢管,后者利用绿化带。分隔带宽与路幅及道路横断面有关,最窄1.2~1.5m,兼作公共交通停靠站的最好不小于2m,但不宜大于4.5~6.0m,长度以50~100m为宜。

  4.绿化宽度宜为道路红线宽度的15%~30%,行道树分枝高度应为3.5m以上,分隔带上高度不宜大于1.2m。

  第8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没有地下给水系统和蓄水池给水系统这一说法。另外,城市给水设施的布置形式主要分为五种。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考点9:城市给水设施布置形式;

  城市给水设施布置形式:

  统一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和循环给水系统。

  第9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泵站周围应尽可能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绿化隔离带。

  考点:

  第二章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考点11:排水设施保护;

  1.污水处理厂

  设在集中给水水源的下游,并在城市变季最小频率风向上风向。

  2.泵站

  泵站周围设宽度不小于10米的绿化隔离带。

  3.出水口

  出水口应淹没在水体中,管顶高程在正常水位以上,以使污水和河水混和得好。

  第10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满足b项要求,可以不绘制负荷分布图。对于c项,要绘制35kv以上电网现状图。

  考点:

  第三章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考点1:城市供电工程总体规划内容深度;

  1.预测城市供电负荷;

  2.选择城市供电电源;

  3.确定城市变电站容量和数量;

  4.布局城市高压送电网和高压走廊;

  5.提出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11、燃气用量的预测与计算的主要任务是( )。

  a.预测计算燃气的日用量与小时用量

  b.预测计算燃气的日用量

  c.预测计算燃气的小时用量

  d.上述三项均不正确

  12、气源规划是指( )。

  a.选择适当的城市气源

  b.确定城市气源规模

  c.在城市中合理布局气源

  d.以上皆正确

  13、对于液化石油气气化站和混气站( )。

  a.当直接由液化石油气生产厂供气时,其贮罐设计容量由供气规模、运输方式和运距等确定

  b.当直接由液化石油气生产厂供气时,其贮罐设计容量可按月平均日用气量的4~5倍计算

  c.当由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供气时,其贮罐设计容量由供气规模、运输方式和运距等确定

  d.当由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供气时,其贮罐设计容量可按月平均日用气量的4~5倍计算

  14、热电厂、集中锅炉房等热源设施的规划要求最全面且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靠近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地区

  ②便于引出管道,并使室外管道的布置在技术、经济上合理

  ③便于燃料贮运和灰渣排除,并使人流和煤、灰车流易于分开

  ④有利于自然通风

  ⑤位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

  ⑥全年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居住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⑦有利于凝结水的回收

  ⑧锅炉房位置应根据远期规划在扩建端留有余地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5、运用社会需求调查法,为了做好统计工作,一般将用户分为6大类,它们是( )。

  ①机关团体、专业部门;②工厂企业;③居民用户;④商业服务业;⑤科研、教育、文化卫生;⑥农、林、牧、渔业;⑦住宅和公用电话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⑥⑦

  d.②③④⑤⑥⑦

  16、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下列不符合消防要求的是( )。

  a.当建筑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设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b.沿街建筑应设连接街道和内院的通道,其间距不大于80m

  c.建筑物内开设的消防车道,净高与净宽均应大于或等于3m

  d.消防道路宽度应大于等于3.5m,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m

  17、所谓深埋是指( )。

  a.管道的覆土深度大于1m者

  b.管道的覆土深度大于1.5m者

  c.管道的覆土深度大于2m者

  d.管道的覆土深度大于2.5m者

  18、下列关于矢量模型的空间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其输入、修改,可以分开,也可以同时进行

  b.矢量空间数据不可以分层储存

  c.矢量图形还有连续地图的问题

  d.它能实现连续、不分幅地储存,而且提供快速的空间索引

  19、gis软件的几何量算功能有( )。

  a.计算不规则曲线的长度

  b.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周长、面积

  c.计算不规则地形的设计填挖方

  d.以上皆正确

  20、互联网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典型作用有( )。

  ①信息发布 ②数据共享 ③设备资源共享 ④分散而协同地工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11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预测计算燃气的日用量与小时用量是燃气用量的预测与计算的主要任务。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考点4:城市燃气负荷预测;

  1.城市燃气种类:

  按来源分为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气石油、生物气4大类。按照值分类,分为高热值、中热值和低热值燃气。

  2.燃气供应对象与供气标准

  我国燃气的供应一般为民用优先。

  标准:燃气的日用气量与小时用气量是确定燃气气源、输配设施和管网管径的主要依据。

  3.预测方法

  通常采用比例估算法与不均匀系数法进行燃气负荷预测。

  不均匀性分3种:月不均匀性、日不均匀性和小时不均匀性。其中小时不均匀系数最大,日不均匀系数最小。

  第12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气源规划就是要选择适当的城市气源,确定其规模,并在城市中合理布局气源。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考点5:气源规划;

  1.城市气源

  气源是向城市燃气输配系统提供燃气设施的煤气制气厂、天然气门站、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及煤气发生站、液化石油气气化站等设施。

  2.气源选择原则

  (1)遵照国家能源政策和燃气发展方针,和本地区燃烧资源的情况,选择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气源;

  (2)根据城市的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和水、电、热的供应情况,选择合理的气源;

  (3)合理利用现有气源,利用工矿企业余气;

  (4)考虑各种燃气间的互换性;

  (5)根据城市规模和负荷,确定气源数量和主次分布;

  (6)气源厂之间与其他工矿企业必须协作。

  3.气源选址规划

  煤气制气厂属于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采用双回线路。大型煤气厂宜采用双回的专用线路,避开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空隙间隔地带,考虑预留发展用地。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应位于城市边缘,与服务站之间的平均距离不宜超过10km,并位于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

  第13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当由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供气时,其贮罐设计容量可按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的2~3倍计算。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考点6:燃气输配设施布局;

  1.燃气储配站

  功能:贮存;混合;加压。

  2.燃气管道压力等级

  城市燃气输配管道的压力可分为5级,具体为:

  (1)高压燃气管道 a0.8

  (2)中压燃气管道 a0.2

  (3)低压燃气管道 p≤0.005(mpa)

  天然气长输管线的压力分3级;一级:p≤1.6(mpa),二级:1.6

  3.调压站

  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布置尽量靠近负荷中心,避开人流量大的地区,周围有必要的防护距离。

  4.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

  瓶装供应站供气规模以5000~7000户为宜,不超过10000户。实瓶存量一般按计算月平均日销售量的1.5倍计;空瓶按1倍计;总贮量不超过10m3。供应半径一般不宜超过0.5~1.0km;与民用建筑保持10m以上距离,与重要公共建筑保持20m以上距离。

  第1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⑥中"下风侧"应改为"上风侧"。

  考点:

  第五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考点5:热源规划;

  1.热源

  热电厂、锅炉房、低温核能供热堆、热泵、工业余热、地热和垃圾焚化厂。

  2.热电厂选址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2)靠近负荷中心,有方便的交通条件;

  (3)妥善解决排灰条件,有方便的出线条件,有一定的防护距离;

  (4)厂址应占荒、次地和低产田,不占或少占良田;

  (5)考虑职工居住和上下班等因素。

  热电厂蒸汽的输送距离一般为3~4km。热电厂附近堆放大量灰渣的场地一般考虑10~15年的排灰量。热电厂供热干管占地较宽,一般一条管线要占3~5m的宽度。

  3.锅炉房

  全年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居住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季节性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该季节盛行风向的下风侧,同时靠近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地区。

  第15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居民用户不属6大类分法。

  考点:

  第六章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 ☆☆☆考点3:城市通信工程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1.计算规划范围内的通信需求量;

  2.确定邮政、电信局所等设施的具体位置、规模;

  3.确定通信线路的位置、敷设方式、管孔数、管道埋深等;

  4.划定规划范围内电台、微波站、卫星通信设施控制保护界线;

  5.估算规划范围内通信线路造价。

  第16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建筑物内开设的消防车道,净高与净宽均应大于或等于4m。

  考点:

  第八章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考点4:城市消防标准;

  城市消防标准主要体现在构、建筑物的防火设计上,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的相关的有关规范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城市消防站布局技术装备标准》。相关条款摘录如下:

  1.道路消防:

  (1)建筑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超过220m时,应设穿过建筑的消防通道,净高与净宽均应大于或等于4m;

  (2)一般消防通道宽应大于等于3.5m,净高要求不应小于4m,尽端式消防道的回车场应不小于15m×15m;

  (3)高层建筑的消防通道:可以沿两长边设消防通道或设环形消防通道。尤其注意:超过3000座的体育馆、超过20**座的会堂、占地超3000㎡的展览馆、博物馆、商场是人流集中密集的地方应设环形消防车道;

  2.建筑物消防间距--掌握以下两表内容:

  3.消防用水:

  城市消防用水的标准应考虑城市一次灭火用水量及城市中同一时间内可能发生火灾的次数的贮备量。在水量不足地区,应设消防水池或利用河湖沟的天然水。

  第1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管道的覆土深度大于1.5m的称为深埋。

  考点:

  第九章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考点7:相关技术规定及术语;

  1.管线水平净距:平行方向敷设的相邻两管线外表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2.管线垂直净距:两条管线上下交叉敷设时,从上面管道外壁最低点到下面管道外壁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3.管线埋设深度:地面到管道底(内壁)的距离。

  4.管线覆土深度:地面到管道顶(外壁)的距离。

  5.同一类别管线:相同专业,同一功能工程管线。

  6.不同类别管线: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工程管线。

  7.专项管沟:敷设同一类别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

  8.综合管沟:不同类别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

  第18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矢量空间数据可以分层储存。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3:gis数据储存与管理;

  gis所储存的数据为:属性表、栅格图像、矢量图形。

  矢量模型与栅格模型相比较,数据量小,位置精度高,数据结构复杂,点、线、面相互关系丰富,数据输入条用手工数字化、野外实测、栅格转换成矢量,数据更新是局部的,投影变换较容易,绘图输出精细,形式丰富;对tiv模型可以三维表达,适用于大比例、边界明确的事物。

  关系模型表由行和列组成,每一行代表一条记录,每一列代表一种属性。

  拓扑结构便于数据更新,保证质量,便于空间分解,但也带来软件的复杂性。

  第19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gis软件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不规则曲线的长度,不规则多边形的周长、面积,不规则地形的设计填挖方等等。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2: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gis,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综合性技术,是关于空间信息储存、查询、分析、表达的工具。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目前已有广泛的应用。

  gis技术由4个部分组成:信息获取与数据输入;数据储存与管理;数据查询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输出。

  gis系统处理的数据有两大类:第一空间数据或地图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第二类称属性数据或文字数据、非空间数据。

  gis系统在工程设计方面功能薄弱,但很适用于空间查询、空间分析;cad技术也可以处理空间、属性、以致多媒体数据,但不适用于空间查询、空间分析。

  第20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第二章 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考点2:因特网技术;

  因特网是将各个孤立的网络相互连起来的互联网技术。主要特色是远距离、大范围、可移动。提供的服务主要有3类:工具类服务、讨论类服务、信息查询类服务。其应用表现在以下方面: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信息查询系统、广域信息服务、网络论坛、交谈工具、网络电话、虚拟专用、网上新闻、电子商务等。

  因特网与传统通讯技术相比速度快、容量大、成本低、媒体形式多样,而且通讯的距离越远,相对成本越低。这项技术在城市规划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更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

  目前网络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发布、数据共享、设备资源共享、分散而协同地工作。

  20**-8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全真试卷(B)

  21、( )标志着城市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b.《城市经济学导言》一书的出版

  c.本世纪20年代对城市土地经济和土地区位的研究和城市土地规划的分析

  d.《城市经济学》一书的出版

  22、以下选项中不是影响住房消费需求的因素是( )。

  a.家庭的收入情况

  b.宏观经济状况

  c.人们传统的居住文化等社会因素也会影响到社会对住房的总需求特征

  d.售房单位的服务

  23、由于外部性经济效果可以分为( ),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要分析研究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的得失,充分利用外部性正效果,以便求得最佳的整体城市效益。

  a.正效果和负效果

  b.好效果和坏效果

  c.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

  d.好的因素和坏的因素

  24、( )即在技术上不变或在技术一定的限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超过一定限度后,每单位面积投资额增量从土地所获得的收益较前递减。

  a.边际递减性

  b.效益递减性

  c.递减性

  d.边际效益递减性

  25、根据区位的机会收益水平确定的( )造成了城市土地使用个体自由选择地址中的秩序。

  a.地租级差

  b.地租

  c.绝对地租

  d.相对地租

  26、下列对竞争六边形网络描述正确的是( )。

  ①克里斯塔勒关心的是在农村市场服务中心演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聚落体系的特征,又提出市场原则的两个限制因素:一是各级供应点必须达到最低数量以使商人的利润最大化;二是一个地区的所有人口都应得到每一种商品的提供或服务;②为满足第二个条件,模式的概括中就必须采用商品的最大销售距离,使供应点的数量达到最少化;③竞争导致区内中心地的增多,直至各中心地的互补区彼此相切,但这种格局依然留有"空白",不是最佳;④克里斯泰勒根据推算,认为这种多边形应是正六边形,而且只有当互补区为正六边形时,消费者到中心地的距离才能保证最短,经济上最合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27、下列对核心-边缘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

  ①核心和边缘的关系是一种控制和依赖的关系;②初期是核心区的主要机构对边缘的组织有实质性控制,是依赖的强化,核心区通过控制效应、咨询效应、心理效应、现代化效应、关联效应以及生产效应等强化对边缘的控制;③在边缘获得效果的阶段,革新由核心区传播到边缘,核心与边缘间的交易、咨询、知识等交流增加,促进边缘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28、具有离心倾向的部门有( )。

  a.城市中的商业服务设施

  b.企事业公司的总部

  c.政府部门

  d.自来水厂

  29、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下列哪一种有误( )。

  a.按照评价对象的属性

  b.按照评价对象的规模

  c.按照评价对象的范围

  d.按照社会影响评价

  30、一般来说,开展城市环境保护必须对城市环境有透彻的认识。下列有关阐述有误的是( )。

  a.明确城市环境的组成、特点,城市环境效应、城市环境容量的状态

  b.明确城市环境的影响因素

  c.掌握城市环境的类型

  d.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第21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直到1965年,美国学者威尔帕·汤普林的《城市经济学导言》一书出版,才标志着城市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考点:

  第一章 城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考点1:城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一门以城市系统为对象,研究城市内外部的经济活动,揭示城市形成、发展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经济规律的应用性学科。城市经济学系统地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城市的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和要素组织,研究城市经济性地运营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城市经济学在认识和解决城市问题的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最早涉及城市经济问题的是20世纪20年代对城市土地经济和土地区位的研究,以美国的伯吉斯、黑格为代表。直至1965年,美国学者威尔帕·汤普森的《城市经济学导言》一书出版,标志着城市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我国从80年代开始研究城市经济学。

  第22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影响住房消费需求的因素包括如下几项:①家庭收入情况;②宏观经济状况。③家庭人口的构成。④人们传统的居住文化等社会因素。d选项不在上述内容中,故选d。

  考点:

  第二章 供需理论及其应用 ☆☆☆☆☆考点3:城市住房市场;

  住房市场的特性是短期内供给非常缺乏,住房需求方面影响的重要因素有家族的收入、家庭人口的构成。

  第23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外部性经济效果可分为正效果和负效果。

  考点:

  第三章 外部性问题 ☆☆☆☆☆考点1:外部性经济的概念;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源自经济活动的聚集效益,即生产力和各项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相互作用而产生各自的外部经济效果。外部效果问题也就是项目经济的"外淑性",即为了自身目标而努力的人和部门,在努力的过程中或由于努力的结果而使社会得到意外的收益,或给他人或其他部门带来麻烦和损害的现象。这种正的或负的效果一般不会计入前者的费用或效益,因此这种结果是外部性经济问题。

  外部性经济的正效果是城市产生、扩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城市中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城市地域向中心递增,而在城市外围则逐渐减弱,这种空间上的序列变化体现为城市土地的级差效益。

  第24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边际效益递减性就是在技术不变或在技术一定的条件限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超过一定限度后,每单位面积投资额增量从土地所获得收益较前递减。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2:土地的经济特征;

  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具有固定性、差异性、耐久性等自然特征。

  经济特征:稀缺性、边际效益递减性、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区位的效益性。

  第25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根据区位的机会收益水平确定的地租级差造成了城市土地使用个体自由选址中的秩序。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5:地租;

  依靠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收入。

  级差地租按其形成基础不同,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同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优劣有关的;第二种是同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引起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有关的级差地租。

  土地价格指买卖土地的价格。计算公式为地租/利息率×预期收益年限。

  第26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为了满足各级供应点必须达到最低数量以使商人的利润最大化,模式的概括中就必须采用商品的最大销售距离。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8:中心地理论;

  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出版了一本《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开创了城市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他将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经济学的价值观点结合起来,探索城市的数量、规模和分布的规律性。

  1.中心职能和中心地:城镇是零售中心和服务中心,而服务职能一般要在它服务区域的相对中心位置来执行,被称为中心职能;具有中心职能的地方,即中心地。

  2.企业单位和职能单元:中心地为周围地区服务的职能是由一个个自然单元的企业来完成的。

  3.门槛值和服务范围:维持一个中心职能单元存在所需要的最起码的人口或最起码的购买力就是某中心职能的门槛值或称阈值。不同职能有不同的门槛值和服务范围。

  4.中心地等级和中心性:中心地等级越高,它提供的中心职能越多,人口也越多,反之亦然;高级中心地具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具有较高级的职能;中心地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彼此间距就越远,服务范围就越大。

  5.理论要点:

  (a)区域有中心,中心有等级;

  (b)中心地与补充区相适应,补充区以六边形为最佳;

  (c)中心地等级体系及空间结构: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3系统;按交通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4系统;按行政或管理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7系统。

  第27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核心和边缘的关系是一种控制和依赖的关系。核心区的主要机构对边缘的组织有实质性控制。

  考点: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考点12:核心--边缘理论;

  1.生长核理论:

  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于1950年提出,后被逐步发展。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核。生长核是否存在决定于有无发动型工业。

  2.核心--边缘模式

  核心和边缘是控制和信赖的关系。强调政治性和社会性变化对区域的发展前途的重要性。

  第28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具离心倾向的部门有的需要宽敞用地,如大型企业、自来水厂等;有的需要防止灾害和污染,如煤气厂;有的需要安静,如精神病院等。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6:城市化;

  1.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运行机制: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

  3.类型: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都开始趋于下降,对世界未来城市化速度的过高估计正在得到修正。发达国家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50%,世界城市化水平1980年39.4%,预计20**年将达到51.8%;70年代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英国。

  5.当代中国城市化特征: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自上而上的城市化特点,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着。

  6.区域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

  (1)主要指标法;(2)复合指标法;(3)年平均增长率外推法;(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5)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包括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及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第29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按照评价的测量方面及评价特点分类。可分为综合性的环境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污染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视觉影响评价等。

  考点: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 ☆☆☆☆☆考点1: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1.概念

  是在一项人类活动未开始之前对它将来在各个时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的预测与评估。

  2.目的

  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提供科学依据。

  3.原则、方法

  (1)原则: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随机性原则。

  (2)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类比方法。

  4.报告书要求

  (1)建设项目一般情况;

  (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

  (3)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影响;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可行性技术经济论证意见。

  第30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掌握城市环境污染的类型和特点。城市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事业,需要各学科,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 ☆☆☆考点6:城市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污染具有多源、复杂、综合的特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包括:城市宏观环境分析、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因素分析、制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31、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中应用最普遍的化学处理法,下列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酸碱中和法

  b.通氧反应法

  c.沉淀化学处理法。利用沉淀作用,形成溶解度低的水合氧化物和硫化物等,减少毒性

  d.化学固定。常能使有害物质形成溶解度较低的物质

  32、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以分为( )基本空间形式。

  a.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两种

  b.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自动交通三种

  c.过道、过厅、门厅、出入口、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

  d.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枢纽交通三种

  33、在寒冷地区,住宅设计的一个主要矛盾是( )问题。

  a.采光与通风

  b.采光与开窗

  c.建筑的防寒

  d.通风与开窗

  34、炎热地区住宅建筑朝向依次是( )方向。

  a.南向、东向、西向、北向

  b.南偏东300或南偏西150、南向、北向、东向、西向

  c.南向、南偏东300或南偏西150以内、东向、北向、西向

  d.东偏南450与西偏南150、南向、东向、北向、西向

  35、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中( )项不妥。

  a.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b.等高线间距与地面坡度成正比

  c.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是等高距

  d.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叫等高线间距

  36、一般用地的功能分区是以( )作为边界的。

  a.道路

  b.走廊

  c.河流

  d.绿化

  37、一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与m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 )。

  a.6m

  b.7m

  c.9m

  d.12m

  38、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 )。

  a.陕西凤翔秦宫一号大墓

  b.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

  c.丰镐宫殿

  d.西汉建章官

  39、以下关于建筑空间的论述中,( )为谬。

  a.建筑空间是由组成其界面的人工和利用的自始物原子生所围合供人们生存活动的空间

  b.建筑空间提供从不同距离和角度观赏建筑实体形象的条件,其本身并无独立的审美价值

  c.人工与天然的物质元素围合的空间形成单一的和组合的空间结构,构成了建筑环境

  d.空间的秩序、围合物的材料与肌理、光影与色彩以及空间中的各种物体都影响着建筑空间的质量

  40、对以下关于建筑环境设计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建筑物的自然环境不一定完美,可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造型主题,对自然环境适当加以改造,达到积极的利用和提炼

  b.建筑的自然环境应当充分加以尊重。因此,建筑的造型艺术构思应当基于自然环境景观条件,一草一木都应保护

  c.中国传统的"风水"术是渗透了科学内涵的环境景观艺术遗产,在当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中,应当充分遵循"风水"法则

  d.现代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特别在市中心土地珍贵条件下,高密度和高容积率限定了外部环境设计的次要地位,建筑的室内空间成了设计的主要关注点

  第31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氧化还原处理法。如处理氰化物和铬酸盐应用强氧化剂和还原剂,通常要有一个避免过量运转反应池。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 ☆☆☆☆考点8: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措施;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成分复杂、量大、处理难,投资很大,作为综合整治的重点是综合利用,发展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进入循环系统。

  2.有毒害固体废物:焚化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3.城市垃圾: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第32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建筑空间的使用部分与辅助部分之间、主要使用部分与次要使用部分之间、辅助部分与辅助部分之间、楼上与楼下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等,都离不开交通联系空间部分。概括起来,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以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3: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虽然繁多,但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这三类空间组合而成。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深入研究这三部分空间的关系,寻找其空间组合的总体性和规律性,则可将复杂的关系条理化、秩序化,并能因地制宜地解决各种设计中的矛盾。

  以上三类空间中,空间的主要使用部分与次要使用部分之间、主要部分之间、次要部分之间、楼上与楼下之间、室内外之间,均是靠交通联系来进行组织的。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枢纽交通3种空间形式。

  第3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建筑防寒包括采暖与保温两个方面,要使寒冷地区住宅室内具有合乎卫生标准的室温,就必须采暖。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28:严寒地区住宅;

  主要解决建筑防寒问题,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加大建筑的进深,缩短外墙面的长度,并控制每户所占外墙面积。

  住宅朝向选择应争取南向,充分利用东、西向,尽可能避免北向。

  第3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炎热地区住宅朝向的选择,影响到夏季强烈的太阳光对住宅及周围环境的辐射角度、照射时间和"热化"程度;同时也影响到住宅对夏季季候风的利用程度。使住宅位于合理的朝向,有利于减小太阳辐射对住宅的不利影响,同时有利于组织住宅的通风。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29:炎热地区住宅;

  设计尽量减少阳光辐射及厨房灶炉产生的热量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尽可能组织室内外自然透风,平面可以采用开敞与通透的平面组合体形。

  住宅朝向有利于夏季主导风入室,减少东西向阳光,朝向依次为南、南偏东、南偏西、东、北、西,西向最差。

  第35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在地形图上,等高线间距随地形变化而变化,且与地面坡度成反比。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2:地形地貌;

  1.地形类型:宏观来看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3类。进一步划分为山谷、山丘、山坡、冲沟、盆地、河漫滩、阶地等

  2.地形图:掌握地形图的比例和图例,掌握等高线的绘制常识及求高程的方法。

  3.地形条件对场地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总体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上,其次对于竖向设计,小气候的形成及建设难度、建设成本也有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3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每一功能分区是性质相同、功能接近、联系密切、对环境要求一致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所形成的若干组。一般以道路作为边界,也要充分结合e然地形起伏和场地的平面形状,河流、绿化带等也可作为功能分区的界限。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9:建筑布局;

  1.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就是确定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位置。应根据项目的生产流程、使用的先后顺序、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序等要求来确定,要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和场地形状,合理使用土地。

  2.建筑间距

  影响建筑间距确定的主要因素有:日照、通风、防火、防噪、卫生和通行通道、工程设施布置、抗震要求。要求查阅《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及《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3.建筑布局方式

  (1)与场地的地形起伏、形状取得适宜的关系;

  (2)要充分结合总体的功能分区和交通流线组织;

  (3)具有建筑形体组合的整体观念,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4)注意建筑组群的性格特点要求;

  (5)注意运用对比和谐手法。

  建筑布局的方式从形体组合的关系上分有集中式、分散式和组群式;从组合手法来分;有规整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4.外部空间设计

  (1)外部空间的类型,以人的视觉感受为依据,外部空间可以划分为开敞空间、围合空间和封闭空间,此时形成的人的视线与界面分别构成18°、45°、45°以上的视角。

  (2)外部空间的处理手法分别有:对比与变化、渗透与层次、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空间序列等。

  第37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3提示: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关于防火的有关规定如下表: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防火间距(m)

  一、二级 6 7 9

  三级 7 8 10

  四级 8 10 12

  考点:

  第二章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考点9:建筑布局;

  1.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就是确定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位置。应根据项目的生产流程、使用的先后顺序、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序等要求来确定,要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和场地形状,合理使用土地。

  2.建筑间距

  影响建筑间距确定的主要因素有:日照、通风、防火、防噪、卫生和通行通道、工程设施布置、抗震要求。要求查阅《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及《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3.建筑布局方式

  (1)与场地的地形起伏、形状取得适宜的关系;

  (2)要充分结合总体的功能分区和交通流线组织;

  (3)具有建筑形体组合的整体观念,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4)注意建筑组群的性格特点要求;

  (5)注意运用对比和谐手法。

  建筑布局的方式从形体组合的关系上分有集中式、分散式和组群式;从组合手法来分;有规整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4.外部空间设计

  (1)外部空间的类型,以人的视觉感受为依据,外部空间可以划分为开敞空间、围合空间和封闭空间,此时形成的人的视线与界面分别构成18°、45°、45°以上的视角。

  (2)外部空间的处理手法分别有:对比与变化、渗透与层次、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空间序列等。

  第38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是我国至今发现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考点:

  第六章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4:不同时代建筑基本特征;

  原始社会:创造了原始木架建筑,满足基本居住和公共活动要求;

  奴隶社会: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出现都城、宫殿、宗庙、陵墓;

  封建社会:形成成熟、独特的体系。

  第3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建筑空间提供从不同距离和角度观赏建筑实体形象的条件,其本身存在独立的审美价值。

  考点:

  第八章 建筑美学的基本知识 ☆☆☆☆考点1:建筑空间与造型的关系;

  1.空间

  空间是由点、线、面、体占据、扩展或围合而成的三度虚体,具有大小、形状、色彩、材料等视觉要素,以及位置、方向、重心等关系要素。

  2.空间限定

  建筑空间限定是由墙面、地面、屋顶构成。

  3.空间的本质

  深度和层次是空间的本质。

  4.相似、变形与对比

  相似反映同类物体之间的共性,对比反映不同物体之间的差异,变形则是物体生长变化的基本特征。

  第40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建筑设计中应强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结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使之成为建筑环境的整体组织部分;现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应充分运用"风水"学原理,但不能生搬硬套;建筑设计应注意室内外空间的协调统一。

  考点:

  第八章 建筑美学的基本知识 ☆☆☆考点5:建筑与环境的艺术处理的基本知识;

  建筑与环境之间,应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组织空间的各种因素,并使这些因素能取得协调一致,有机结合。按照局部服从整体的设计原则,先从总体布局入手,以期解决全局性问题。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设方针。

  建筑艺术处理应遵循多样统一的基本原则,注意空间的形状大小与比例尺度的关系、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导向序列的关系。

篇3:城市规划师预测试题之城市规划相关知识(2-A)

  20**城市规划师预测试题之城市规划相关知识(2-A)

  题目1:北京故宫的平面中轴对称、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中的"三朝五门"的五门从南向北依次是( )。

  A正阳门、天安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

  B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C天安门、端门、太和门、乾清门、地安门

  D天安门、大清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

  正确答案:b

  题目2:中国宋代建筑中使用的建筑模数是用( )做为标准的。

  A斗口

  B材

  C步架

  D开间

  正确答案:b

  题目3: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平面为( )形式。

  A双槽

  B分心槽

  C金厢斗底槽

  D单槽

  正确答案:c

  题目4: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是( )建筑。

  A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B巴黎圣母院

  C佛罗伦萨育婴院

  D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正确答案:a

  题目5:航道等级分( )级,其中桥下二级航道的净高限界为( )m。

  A三;7

  B四;8

  C五;10

  D六:11

  正确答案:d

  题目6:一般根据实际经验,会车视距常为( )倍的停车视距。

  A 0.5

  B 1

  C 2

  D 3

  正确答案:b

  题目7:城市道路一条车道的小汽车理论通行能力为每车道( )辆/h。

  A 20**

  B 1900

  C 1800

  D 1700

  正确答案:c

  题目8:人行道一般高出车行道( )m,一般采用( )横坡,向缘石方向倾斜,横坡一般要求在( )范围内选择。

  A 0.05~0.1;直抛式;0.3%~3%

  B 0.1-0.15;势线式;0.3%一5%

  C 0.1~0.2;直线式;0.3%~3%

  D 0.15~0.25;抛线式;0.3%一5%

  正确答案:c

  题目9:道路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 )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A 200

  B 220

  C 250

  D 260

  正确答案:c

  题目10:道路交叉口的交叉角不宜小于( )或不大于( )。

  A 450;1350

  B 500;1300

  C 600;1200

  D 750;1050

  正确答案:c

  题目11:平面环道交织角一般为( )。

  A 150~200

  B 200~250

  C 200~300

  D 250~350

  正确答案:c

  题目12:凸形竖曲线的设置主要满足( )的要求,凹形竖曲线的设置主要满足车驶行驶平稳,即( )的要求。

  A离心力;视线视距

  B向心力;视线视距

  C视线视距;向心力

  D视线视距;离心力

  正确答案:d

  题目13:停车设施的交通流线组织应尽可能遵循( )原则。

  A双向行驶

  B单向左行

  C单向右行

  D渠化交通

  正确答案:c

  题目14:以地下水为水源时,水井周围( )m的范围内,不得设置渗水厕所、粪坑和废渣堆等污染源。

  A 10

  B 20

  C 30

  D 40

  正确答案:c

  题目15:生活污水量约占生活用水量的( )。

  A 50%~70%

  B 60%~80%

  C 70%~90%

  D 75%~95%

  正确答案:c

  题目16:110-500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在( )年一遇的高水位上,35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在( )年一遇的高水位处。

  A 100;50

  B 200;100

  C 100;20

  D200;50

  正确答案:a

  题目17:电话管道与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的最小距离为( )m。

  A 0.5

  B 1.0

  C 1.5

  D 2.0

  正确答案:c

  题目18:微波天线塔的位置和高度,必须满足线路设计参数对天线位置和高度的要求。在传输方向的近场区内,天线口面边的锥体张角20度,前方净空距离为天线口面直径的( )倍范围内,应无树木、房屋和其他障碍物。

  A 5

  B 10

  C 15

  D 20

  正确答案:b

  题目19:通行地沟与半通行地沟的净高与通道宽度尺寸分别应不小于( )m。

  A 2.0,1.0;1.6,0.7~1

  B 1.9,0.9;1.5,0.6~0.9

  C 1.7,0.8;1.3,0.5~0.6

  D 1.8,0.7;1.4,0.5~0.7

  正确答案:d

  题目20:城市燃气输配管道的压力等级中,中压燃气管道压力为( )。

  A 0.8,0.4

  B 0.2,0.005

  C P≤0.005(MPa)

  D 0.005,0.45

  正确答案:b

  题目21:我国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主要途径和首选方法为( ).

  A自然堆放

  B土地埋填

  C焚烧

  D堆肥

  正确答案:b

  题目22:在接警( )min后,消防队可达到责任区的边缘,消防站责任区的面积宜为( )km2,消防站应与医院、小学、托幼等人流集中的建筑保持( )m以上距离。

  A 10;5~10;80

  B 9;5~8;70

  C 7:5-7;60

  D 5;4-7;50

  正确答案:d

  题目23:1965年,美国学者威尔帕·汤普森的( )一书出版,标志着城市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城市经济学导言》

  B《土地经济学导言》

  C《城市土地》

  D《城市经济学》

  正确答案:a

  题目2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至1978年,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

  A低租金、分配制、福利型

  B低租金、供给制、福利型

  C高租金、分配制、非福利型

  D低租金、供给制、非福利型

  正确答案:a

  题目25:土地的有限性是指( )。

  A土地总量的恒定不变

  B土地数量是有限的

  C土地总量的恒定不变, 而且在某-地区用于某种特定用途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排他的

  D土地总量逐渐变小

  正确答案:c

  题目26:在主张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

  A没有限制

  B有必要的限料

  C基本不限制

  D稍加限制

  正确答案:b

  题目27: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下列( )是正确的。

  A 编制评价大纲--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保部门审批3个阶段

  B准备阶段--编制评价大纲--环保部门审杏评价大纲--环保部门审批4个阶段

  C准备阶段--编制评价大纲--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保部门审批4个阶段

  D准备阶段--编制评价大纲-环保部门审查评价大纲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 环保部门审批5个阶段

  正确答案:a

  题目28:就一座城市而言,只有绿地与建筑用地比例达到( )时,才能呈现生态平衡。

  A 1:2

  B 1:1

  C 2:1

  D 3:2

  正确答案:c

  题目29:城市环境的影响因素中,影响水体的环境的因素有多个,但下面叙述中( )不是。

  A水体稀释作用

  B水体中的微生物

  C水的酸碱度

  D水体中氧的消耗和溶解

  正确答案:c

  题目30: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的重点是( )。

  A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B解决安全存放

  C综合利用,发展企业间的横向联系

  D分选、回收、转化

  正确答案:c

  20**城市规划师预测试题之城市规划相关知识(2-B)

  题目31: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 )为基础,处理( )的综合性技术。它诞生于20世纪( )年代。

  A计算机;地理空间信息;70

  B计算机;地理空间信息;60

  C通讯技术;地理信息;70

  D通讯技术;地理信息;60

  正确答案:b

  题目32:GIS最基本的分析功能是( )。

  A根据属性对空间要素分类

  B产生人口密度图

  C产生土地使用图

  D 产生环境质量图

  正确答案:a

  题目33:传感器选择的探测波段一般是 ( )的波段。

  A反射、吸收、散射率较多而透射率较低

  B反射、吸收、散射率较多而透射率较高

  C反射、吸收、散射率较少而透射率较低

  D反射、吸收、散射率较少而透射率较高

  正确答案:d

  题目34:在假彩色像片上对绿、红及红外光具有较强反射值的物体,分别以( )表现出来。

  A绿、红和紫色

  B蓝、绿和红色

  C红、黄和蓝色

  D蓝、绿和紫色

  正确答案:b

  题目35:彩红外航空摄影与天然彩色航空摄影相比,所包含的城市景物信息量(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样大

  D不确定

  正确答案:a

  题目36:下列4种说法中,( )是高层住宅设计的特点。

  A可以获得较多的空间用以布置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化

  B节约城市能源

  C对居民生理和心理会有较大促进作用

  D用钢量较大,一般为多层住宅的3~4倍

  正确答案:a, d

  题目37:下面所列4项内容( )项属于建设项目需具备的基本文件资料。

  A经过审批的可行研究报告

  B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及基建投资方面的资料

  C气象、水文地质情况及风玫瑰图

  D计划部门批准的立项文件

  正确答案:a, c, d

  题目38:建筑物勒脚是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其高度应不低于500mm,共作用是( )。

  A保护墙体

  B 增加建筑美观

  C防潮、防水

  D抗震

  E防火

  F防止碰撞

  正确答案:a, b, c, d

  题目3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为唐代建筑

  B河北蓟县独乐寺是宋代建筑

  C山西芮城永乐宫是辽代道教建筑

  D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辽代建筑

  正确答案:a, d

  题目40:包豪斯校舍的设计特点包括以下( )方面。

  A以形式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兼乎考虑功能的重要性

  B采用灵活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C造价昂贵

  D发挥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艺术效果

  正确答案:a, d

  题目41:通常情况下,道路红线在( )地方需要调整。

  A绿化带

  B平面弯道

  C上下坡

  D平面交叉口

  正确答案:b, d

  题目42:平面环形交叉口不适用于( )较大的交叉口。

  A 4条以上道路交汇的交叉口交通量

  B 左转交通量

  C 多条道路并汇的交叉口和右转交通量

  D 多条道路交汇的交叉口和左转交通量

  正确答案:a, c

  题目43:在交叉口拓宽时,增设车道的宽度与路段车道相比,通常应该( )

  A宽度改变

  B宽度缩减0.25-0.5m

  C宽度不变

  D宽度缩减0.5~lm

  正确答案:a, b

  题目44:关于城市水源的选择,应考虑下列( )条。

  A具有充沛的水量,良好的水质

  B密切结合城市近远期规划和发展布局,从整个给水系统的安全和经济考虑

  C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作为城市水源

  D选择水源时还应考虑防护和管理要求,以免水源枯竭和水质污染

  正确答案:a, b, d

  题目45:下面四项内容中,属于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内容的是( )。

  A计算用电负荷

  B选择和布局规划范围内变配电站

  C选择城市供电电源

  D进行造价估算

  正确答案:a, b, d

  题目46:下面四项内容中,属于城市供热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内容的是( )。

  A预测城市热负荷

  B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和布局

  C布局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

  D选择城市热源和供热方式

  正确答案:a, b, d

  题目47:城市固体废物按来源分为( )三类。

  A工业固体废物

  B危险固体废物

  C城市生活固体废物垃圾

  D农业固体废物

  E农村居民生活废物

  F城市建筑垃圾

  正确答案:a, c, f

  题目48:下面哪些是经济学对城市规划的贡献( )。

  A对城市增长和规模的预测

  B对具体城市问题的分析和规划调控的对策建议

  C运用投资估算技术评估各类规划方案

  D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E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

  正确答案:a, b, c, d

  题目49:视为城市土地使用的经典模型是( )。

  A同心圆模式

  B放射扇形模式

  C单核心模式

  D双核心模式

  E多核心模式

  正确答案:a, b, e

  题目50:下列属于公共物品的是( )。

  A城市管理

  B城市道路

  C自由垄断的物品

  D城市广场

  正确答案:a, b, d

  题目51:下列城市财政支出中属于生活支出的是( )。

  A科学事业费

  B住宅建设与维护费用

  C事业单位业务费

  D医疗保健卫生费用

  正确答案:b, d

  题目52:下面关于"推拉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指城市以其高就业率、高收入和较好的公共设施从而对广大农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拉力",而农村由于贫困、落后,经济不发达。从而产生一种无形的"推力",在推拉作用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B是指城市以其高就业率、高收入和较好的公共设施从而对广大农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推力",而农村由于贫困、落后,经济不发达。从而产生一种无形的"拉力",在推拉作用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C城市病产生一种推力

  D推拉说对于分散化阶段包括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没有意义

  正确答案:a, c

  题目53:下面关于城市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

  B城市性质等同于城市职能

  C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内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

  D城市性质关注所有的城市职能

  正确答案:a, c

  题目54:下面关于中心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心地是一定地域的中心,为向居住在它周围的地域的居民提供低级的商品和服务

  B中心地可划作不同等级

  C高级中心地提供少量高级的商品和服务

  D低级中心地只能提供少量的、低级的商品和服务

  正确答案:b, d

  题目55:城市化的概念包括( )两方面的含义。

  A有形的城市化

  B物化的城市化

  C无形的城市化

  D飞地型城市化

  正确答案:b, c

  题目56: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其综合性表现在( )。

  A它研究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过程或社会问题时,总是联系多种有关的社会因素以至于自然因素来加以考察

  B它能独立解决所有社会问题

  C社会学的研究经常结合和利用其他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成果

  D社会学的研究只是借助自身的研究成果,来做综合性的考察

  正确答案:a, c

  题目57:下面关于城市更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更新就是旧区改造、城市改造

  B城市更新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C城市更新以大规模的拆除重建为主

  D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正确答案:b, d

  题目58:世界经济变化的主要空间结果表现为( )。

  A西欧、北美工业中心地带的许多城市的非工业化

  B大城市圈内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离心化

  C大城市空间结构多核心化

  D一些大城市成为专门生产、处理信息和知识的世界城市化

  E城市建设的高密度化

  正确答案:a, b, d

  题目59:下面关于封闭式问卷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由于没有固定答案的约束,被调查者可以自由而详尽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B封闭式问卷使各种答案标准化,便于进行统计

  C封闭式问卷答案可以进行事先编码。给资料的整理带来了很大方便

  D被调查者必须回答许多问题

  正确答案:b, c

  题目60: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包括以下( )。

  A人为性

  B开放性

  C不完整性

  D低"质量"性

  E简单性

  F脆弱性

  正确答案:a, b, c, f

  题目61:大量的( )排入环境,形成酸雨,从而影响气候变化,影响生物圈的正常功能和物质平衡。

  A CO2

  B SO2

  C N2O

  D NaCl

  E CO

  正确答案:b, c

  题目62:水环境容量与( )有密切关系。

  A水体自净能力

  B水资源储量

  C水质标准

  D自净介质

  正确答案:a, c

  题目63:下面( )措施是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的措施。

  A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B结合调整工业布局,合理开发大气环境容量

  C强化污染源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

  D发展措施净化

  正确答案:a, c, d

  题目64:纸质地图输入计算机之前往往因图纸不均匀涨缩而带来坐标误差。有时,多途径获得的空间数据拼接到一起时,会有少量错位,解决上述问题的常用办法是( )。

  A图幅变形校正

  B平移

  C图幅接边处理

  D投影变换

  E数据转换

  正确答案:a, c

  题目65:下面关于影像的物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像的物理特征主要指影像的色调特征

  B影像的物理特征显示影像的亮暗程度

  C影像的物理特征主要指影像的空间分布特征

  D影像的物理特征主要指影像的形状、大小

  正确答案: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