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中园林植物的实际应用

  绿化中园林植物的实际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城市环境日益为人们重视。绿化美化环境成为城市居民的共同愿望。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和文化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城市绿化常用的园林植物有各种乔木、花灌木、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藤本攀缘植物、竹类、水生植物等。园林植物在满足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基础上,更要突出美化功能。在实际工作中,绿化的首要工作就是绿化树种选择,接着才能考虑植物的配置。

一、树种选择

  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在园林植物配置上能够具体体现,如北京香山红叶(黄栌),杭州柳浪闻莺(垂柳),金陵十景栖霞丹枫(枫香),海口的椰风(椰子),苏州的香雪海(梅花),这些植物景观都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紧紧联系一起。园林植物树种选择上,首先应遵循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市花市树、珍贵树种、古树名木保护利用。

  适地适树,城市的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一般来说,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最能体现地方风格,且群众喜闻乐见,最能抗灾难性气候,种苗易购易成活。如安徽巢湖地区乡土树种马尾松、柳、国槐、刺槐、朴树、椿、桂花、木槿、青桐、石楠、紫荆、紫薇、黄连木、苦楝、桃、杏、乌桕、合欢、栀子等最适合本地的气候条件。城市本身立地条件都较差,大气污染严重,灰尘大,在这样的苛刻立地条件下,栽植树木并正常健康生长,必须适地适树。适当选用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不少外来树种经过多年的栽培证明已基本适应本地生长。长江流域现在常用树种中有许多都是外来经过多年驯化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如夹竹桃,原产印度、伊朗,经过多年的栽植,已成为当地优良的抗烟尘、气体的优良树种。广玉兰原产北美东部,现以成为良好的城市绿化观赏树种之一。悬铃木原产欧洲东南部等地区,曾广泛应用作为行道树。

  市花市树是一个城市的居民经过投票选举并经过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的植物。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已上升为当地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如上海的白玉兰,象征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扬州的琼花,昆明的山茶,香港的紫荆花都是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深刻的文化内涵的植物。利用市花市树的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园林小品相得益彰的配置,可以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对青少年起到积极的教育意义同时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古树名木是指城乡范围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具有科研、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珍稀树种、列级保护的树木,树形奇特、国内外罕见的树木以及在园林风景区起重要点缀作用的树木。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活的文物,是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另外还具有科技、科普价值,能间接地体现一个城市的科技、文明程度,应动员全社会保护和管理好。

  为了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城市绿化模拟自然生长的植物群落的人工栽培体,简称立体绿化来实现。通常的人工植物群落包括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苔藓植物等,同时还要满足观赏有季相和色相的变化,这就要求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二、植物配置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的意境美。园林植物配置是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园林植物配置原则有以下要求:

  1、顺应地势,割划空间

  植物空间的合理划分,应顺应地形的起伏程度,水面的曲直变化及空间的大小等立地的现实自然条件和欣赏要求而定。欲“扬”则“扬”,欲“抑”则“抑”。对原有地形,既不可一律保持,又不宜过分雕琢;既要处处匠心独运,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以达“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目的。

  2、空间多样,统一收局

  现代园林空间艺术,讲求植物造景,多以植物、土坡等分割和划分空间。因此植物种类要多样,配置要有一定的景深,空间大小相济,避免一览无余,并有豁然开朗之意境。但每一空间植物应丰富而不乱,变化中求统一。同一空间骨干树种要求单一,不同空间树种则要求丰富多变。既不流于单纯乏味,又不致烦琐杂乱。

  3、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植物配置的空间,无论平面或立面,都要根据植物的形态、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色彩、质地等,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群体配置,要充分发挥不同园林植物的个性特色,分清主次突出主题。现代园林造景讲求群落景观,“师法自然”植物造景利用乔、灌、草形成树丛、树群时深浅并有,若隐若现,虚实相生,疏落有致。开朗中有封闭,封闭中有开朗,以无形之虚造有形之实,体现自然环境美。

  4、立体轮廓,均衡韵律

  群植景观,讲求优美的林冠线和曲折回荡的林缘线。植物空间的轮廓,要有平有直,有弯有曲。行道树以整齐为美,而风景林以自然为美。立体轮廓线可重复但要有韵律,林缘线要曲折但忌烦琐。

  5、环境配置,和谐自然

  在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植物与其周围建筑小品以及水体等环境的和谐。建筑是形态固定的实体,而植物是随季节产生变化的。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美线条以及优美的风姿会给建筑以美感,使其生动活泼而富有季节变化的动势,从而使建筑与自然协调统一起来。无论何种水体,其主景、配景或小景都借助植物来丰富其景观。水中、水旁的植物姿态、色彩均增加了水体的美感。水中倒影,波光粼粼,自成景象。

  6、一季突出,季季有景。

  园林植物的显着特色使其变换的季节性景观,运用得当,一年四季都可赏景。

三、各类园林植物绿化应用

  现代园林中,园林植物实际应用种类繁多,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园林植物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1、彩叶植物的应用

  彩叶植物因在生长季节内能呈现出鲜艳的色彩而备受人们的欢迎。彩叶植物具有成景快、栽培容易、观赏期长等特点,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①植物种类

  彩叶植物一般分为常色叶植物、春色叶植物和秋色叶植物三类。常色叶植物是指整个生长期内都呈现彩色叶色,而春色叶植物及秋色叶植物只是在生长期的某一段时间呈现彩色叶色。常见的春色叶植物有:红叶石楠、黄花柳、卫矛、臭椿等。常见的秋色叶植物有:鸡爪槭、三角枫、鹅掌楸、元宝枫、银杏、黄栌、漆树、火炬树。常见的常色叶植物有:紫叶李、紫叶桃、金叶接骨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

  ②园林应用

  孤植:彩叶植物颜色醒目,可以作为中心景观处理,能达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如株形高大丰满的紫叶梓树、金叶皂荚、金叶刺槐,以及株形紧密的紫叶矮樱、花叶槭、红叶石楠等都可以孤植于庭院或草坪中,独立成景。

  丛植:成丛栽植彩叶植物可以美化环境,增添更多色彩。将紫色或黄色的彩叶植物丛植于浅色的建筑物前或将绿色的乔木做背景、彩叶植物作前景处理,均能得到较好的景观效果。

  彩篱或模纹花坛:紫叶小檗、金叶女贞、金叶黄杨等耐修剪的彩叶植物是极好的彩篱植物材料,与绿色植物相搭配可构成美丽的图案,其广泛应用在城市公共绿地、分车道、立交桥下、绿岛、小游园、厂矿企业、居住小区中。

  群植或片植:将彩叶植物成片栽植,达到成林的规模,可营造出较有气势的景观。如北京的“香山红叶”主要栽种的是黄栌,金陵十景之一的“栖霞丹枫”主要栽种的是枫香,苏州太平山的“怪石、清泉、红枫”三绝中的红枫主要是指三角枫。

2、地被植物的应用

  所谓地被植物,是指某些有一定观赏价值,铺设于大面积裸露平地或坡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枝叶密集或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草坪和草本花卉是最为人们熟悉地地被植物。地被植物有以下特点:

  ①地被植物个体小、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地被植物的枝、叶、花、果富有变化,色彩万紫千红,季相纷繁多样,营造多种生态景观。

  ②地被植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可以在阴、阳、干、湿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弥补了乔木生长缓慢、下层空隙大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可以收到较好的观赏效果。

  ③地被植物中的木本植物有高低、层次上的变化,而且易干造型修饰成模纹图案。

  ④繁殖简单,一次种下,多年受益。在后期养护管理上,地被植物较单一的大面积的草坪,病虫害少,不易滋生杂草,养护管理粗放,不需要经常修剪和精心护理,减少了人工养护的花费的精力。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应用极为广泛,在树木下、溪水边、山坡上、岩石旁、草坪上均可栽植,形成不同的生态景观效果,其生态配置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地被植物造景时,必须了解该地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等,然后选择能够与之相适应的地被植物,根据选用的地被植物的生态习生、生长速度与长成后可达到的覆盖面积与乔、灌、草合理搭配,使各种生物各得其所,构成和谐、稳定、能长期共存的植物群落落,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如在树林里、房屋背阳处及大型立交桥下,应该多选用耐荫湿的地被植物,并求得与上木的色彩和姿态搭配得当。如八角金盘、洒金珊瑚、十大功劳、蕨类、葱兰、石蒜、玉簪等,使这些一般乔、灌、草难以生长良好的地方,处处生意盎然,得自然之趣。在林缘或大草坪上多采用枝、叶、花色彩变化丰富的品种,如用大量的宿根花卉及亚灌木整形成色块组成的图案,显得构图严谨、生动活泼而又大方自然、色彩丰富。

  在一些大手笔、大绿化的空旷环境中则宜选用一些具有一定高度的喜阳性植物作地被成片栽植,而在空间有限的庭院中,则宜选用一些低矮、小巧玲珑而耐半荫的植物作地被。岸边、溪水旁则宜选用耐水湿的湿地植物作地被。

3、攀缘植物的应用

  攀缘植物是我国造园中常用的植物材料。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的用地面积愈来愈少,充分利用攀缘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是拓展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量、提高整体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攀缘植物可分为缠绕类、吸附类、卷须类和蔓生类。攀缘植物在园林中主要应用有:

  ①附着于墙体进行造景的手法可用于各种墙面、挡土墙、桥梁、楼房等垂直侧面的绿化。在植物选择上,应当以吸附类攀缘植物为主。在较粗糙的表面,可选择枝叶较粗大的种类。如爬山虎、薜荔、凌霄等,便于攀爬;而表面光滑细密的墙面则选用枝叶细小、吸附能力强的种类。

  ②附着于篱垣进行造景的手法主要用于篱架、栏杆、铁丝网、栅栏、矮墙、花格的绿化,这类设施在园林中最基本的用途是防护或分隔,也可单独使用,构成景观。在公园中,利用富有自然风味的竹竿等材料。编制各式篱架或围栏,配以茑萝、牵牛、金银花、蔷薇等,结合古朴的茅亭,别具一番情趣。

  ③附着于棚架进行造景是园林中应用最广泛的攀缘植物造景方法,其装饰性和实用性很强,既可作为园林小品独立成景,又具有遮荫功能,有时还具有分隔空间的作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棚架可以是木架、竹架和绳架,也可以和亭、廊、水榭、园门、园桥相结合,组成外形优美的园林建筑群,甚至可用于屋顶花园。棚架形式不拘,繁简不限,可根据地形、空间和功能而定,“随形而弯,依势而曲”,但应与周围环境在形体、色彩、风格上相协调。

  ④附着于假山置石上的造景手法,“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悬崖峭壁倒挂三五株老藤,柔条垂拂、坚柔相衬,使人更感到假山的崇高俊美,利用攀缘植物点缀假山置石,应当考虑植物与山石纹理、色彩的对比和统一。若主要表现山石的优美,可稀疏点缀茑萝、蔓长春花、小叶扶芳藤等枝叶细小的种类,让山石最优美的部分充分显露出来。如果假山之中设计有水景,在两侧配以常春藤、光叶子花等,则可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若欲表现假山植被茂盛的状况,则可选择枝叶茂密的种类,如五叶地锦、紫藤、凌霄、扶芳藤。

  ⑤吸附类的攀缘植物最适于立柱式造景,在选择植物材料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选用那些适应性强、抗污染的种类,如五叶地锦、爬山虎等。在阳台和屋顶利用攀缘植物绿化后,柔蔓悬垂,绿意浓浓,可以使高层建筑立面有绿色点缀,使楼房和城市景观得到美化。

4、水生植物的配置

  水生植物景观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它不仅可以观叶、品姿、赏花,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令人浮想联翩。湖面上数株亭亭玉立的荷花,荷叶青翠欲滴,粉红、紫红的令箭荷花娇羞迷人,在晨光晚霞中,湖光倒影,向人们展现出一幅迷人的画卷。另外,水生植物也是营造野趣的上好材料,在河岸密植芦苇林、大片的香蒲、慈姑、水葱、浮萍定能使水景野趣盎然。

  水生植物在净化水体中的作用,并开始巧妙地应用于园林以治理污水。近30年来,我国对东湖、巢湖、滇池、太湖、洪湖、白洋淀等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控制和人工湿地生态恢复的大量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人工湿地景观已成为城市中极富自然情趣的景观。

  水生植物造景最好以自然水体为载体或与自然水体相连,这样流动的水体有利于水质更新,减少藻类繁殖,加快净化,不宜在人工湖、人工河等不流动的水体中做大量布置。种植时宜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设置深水、中水、浅水栽植区,分别种不同植物。通常深水区在中央,渐至岸边分别制作中水、浅水和沼生、湿生植物区。考虑到很多水生植物在北方不易越冬和管理的方便,最好在水中设置种植槽,不仅有利于管理,还可以有计划的更新布置。另外用一池清水来扩大空间,打破郁闭的环境,创造自然活泼的景观,如在公园局部景点,居住区花园、屋顶花园、展览温室内部、大型宾馆的花园等,都可建造小型水景园,配以水际植物,造就清池涵月的画图。

  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5、竹类及棕榈科植物的应用

  我国是“竹子王国”,竹子种类繁多,分布地域极广。竹类在中国园林造园应用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富有山水画境的自然美。竹自然、纯朴是古往今来园林中很好的绿化植物。 竹子也是生态功能很强的植物,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具有庞大的地下根系,保持水土能力很强,有较好的防风、抗震能力。 竹子集形态美、色彩美、音响美、风格美于一身,在园林绿化中观赏价值极高:翠竹青青,千姿百态。

  以竹造园,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不管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诸如竹篱夹道、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竹圃缀雅、竹园留青、竹外怡红、竹水相依等景观艺术,无不遍及中国园林。

  棕榈科植物树型多样、独特,颇具南国风光特色,高大的树种达数十米,树姿雄伟,茎干单生,苍劲挺拔,加上叶型美观,与茎干相映成趣,可作主景树;有些种类,茎干丛生,树影婆娑,宜作配景树种;低矮的种类,株型秀丽,栽种于盆中,作盆景观赏。棕榈科植物以单植、列植或群植形式,广泛应用于道路、公园、庭院、厂区及盆景绿化。

  道路绿化:棕榈科植物树型美,落叶少。常用于市区和国内的道路绿化,与道路附近的建筑物和其它公共设施配套。如大王椰子、假槟榔,董棕、海枣、蒲葵等独干乔木型种类其树干粗壮高大,挺拔清秀,雄伟壮观,且树体通视良好,利于交通安全,可把它们列于道路两旁,分车带或中央绿带上,犹如队列整齐的仪仗队,具有雄伟庄严的气氛。

  公园绿化:在公园里,棕榈科植物除了作为国中道路绿化树种外,还可种植形成棕榈植物区或棕榈岛,或点缀于公园山石门窗等景观之中。通常在公园中较开阔的地带,选择适宜生长的棕榈科植物种类,栽植成片具热带,南亚热带绮丽风光的棕榈植物区。

  庭院绿化:包括居住区游园,宅旁绿地,公用事业绿地,公共建筑庭院及内庭的绿化等。在庭院绿化中,以短穗鱼尾葵、棕竹、三药槟榔等多干丛生型种类,紧密种植成一道绿色屏障,用以分隔庭院空间,增加景观层次;以隔挡长上厕所、垃圾房等俗陋处所,通过遮和藏,令建筑与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谓方法简便,效果美观;密植成绿墙,用于庭院中各类雕塑作品的背景,令主景雕塑跃然入目。

  室内绿化:近年来,棕榈科植物在室内绿化,以其特有的装饰美化效果,越来越受青睐,一般地说,凡是有一定耐荫性,树干不过于高大,树形、叶形,叶色等有一定观赏价值者,均可用于室内绿化。

  水边造景:棕榈科植物种类秀丽多资,树干富有弹性,不易折断,在庭院设计上,常常被安排在海边,湖边,人们不仅欣赏树冠的天际线,还可以看水中美丽的倒影。

  棕榈植物的园林造景艺术,要体现它本身固有的自然整形、质感特有性和鲜明的个性。突出其个体美和群体美。

  园林植物配置,应适地适树,近远结合,速慢生搭配,常绿树和落叶树按比例栽植,讲究季相变化。冬天的绿地,松柏迎风,白杨挺拔,冬日的肃杀预示着绚丽的春天。秋天的绿地秋叶色彩斑斓,满枝的果实,竹篱秋菊。近年来,我们在园林绿地植物配置上做了一些尝试,如几年前,大连等城市绿地改造是出现了大量的(疏林)草地,得到了来自各方的赞誉和歆羡。这是最少人工雕琢痕迹的自然美。

  另一种栽植模式的主体是微地形、石景、大小黄杨球及金叶女贞等植物集栽。这种布置在景观上有一定美学价值的,给人一种精雕细刻的感觉,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在园林的景象构图中,现代的城市园林景观以园林植物造景为主,植物景观是人们感受最为直接的景致,也是惟一能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变化的风景。其景观的丰富度,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

篇2:园林植物风水学

  在风水学的应用中,植物常被用作趋吉化煞,因此不同的植物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一、被视为吉祥的植物

  1. 桔

  “桔”与“吉”谐音,盆栽柑桔便成为人们春节时家庭的摆设。

  2. 吉祥草

  小巧,终年青翠,泥中水中均易生长,象征着“吉祥如意”,也叫瑞草。

  3. 椿树

  易长而长寿,有的地方盛行摸椿风俗。除夕晚上,小孩都要摸椿树,而且还要绕着转几圈,祈求快快长高;有的地方在正月初一早上,小孩抱着椿树念“椿树椿树你为王,你长粗我长长”。

  4. 槐树

  被认为代表“禄”,古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于其下,面对三槐者为三公,后来世人便于庭院植槐。

  5. 灵芝

  自古视为祥兆,吉祥图常见鹿口或鹤嘴衔灵芝,用作祝寿礼品。

  6. 梅花

  其五片花瓣被认为是五个吉祥神,于是有了“梅开五福”图。

二、被认为有镇妖祛邪作用的植物

  1. 桃树

  传为五行之精,能制百鬼,故而过年以桃符悬门上。

  2. 柳树

  同桃树的作用一样,以柳条插于门户以驱邪。

  3. 草蒲、艾叶

  端午节草蒲、艾叶用草蒲、艾叶挂在门旁,或用艾做成“艾虎”带在身上,能起到驱毒辟邪的作用。

  4. 银杏树

  因在夜间开花,人不得见,传为有阴灵,故而术家的符印要用银杏木刻制。

  5. 柏树

  刚直不阿,被尊为百木之长,传能驱妖孽,坟墓旁多种植柏树。

  6. 茱萸

  “常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在这首诗中为什幺要“遍插茱萸”呢?原来风水学中认为茱萸是一种吉祥物,在重阳节登高时佩戴,认为可避灾祸。

  7. 无患子

  尤为受到尊崇。这种落叶乔木,五六月间开白花,结实如楷杷稍大,生青熟黄,内有一核,坚梗如株,俗名鬼见愁,佛教称为菩提子,用以串联作念珠,有它“无患”。

  8. 葫芦

  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为什幺用“宝葫芦”装酒?原来在风水术中,葫芦被认为是能驱邪的植物,古人常种植在房前屋后。现代物理测试证明“宝葫芦”形状的器皿能屏蔽各种波和辐射的干扰。张果老用 “宝葫芦”装酒,除了能驱邪外,还因为“宝葫芦”能保存酒的味道不变。

三、被视为凶兆的植物

  桉树

  这种可长到二十多层楼房高的树中“巨人”,中青年人是不敢栽种的,据说树大人必亡;要植此树只得请老人,反正等到树大时,植树者寿数也差不多了。

四、风水树

  在南方,有的村子附近保留着一小块青葱林木,多是樟、松、柏、楠等长青树。作为观光者,可千万别去碰它们。因为这就是风水树,也叫水口树,别看只是一小块青葱林木,它可关系着全村的风水命脉,当地人也都不敢去动那里的一草一木,害怕破坏本村的风水。

  风水学对于园林中的树种选择甚为讲究,如《相宅经纂》主张宅周植树,“东种桃柳(益马)、西种栀榆、南种梅枣(益牛)、北种柰杏”;还有“青松郁郁竹漪漪,色光容容好住基”之说,提倡种松竹。上述貌似迷信荒诞的说法,却颇符合科学,它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规定栽种方向,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又满足了改善宅旁小气候观赏的要求。

  噪音是妨碍人体健康的大敌。风水说以为“不宜居大城门口及狱门、百川口去处”,因为那里人员杂沓,使人烦躁,甚至会引起失眠等症状。所以中国园林建造讲究选清幽之所,造清幽之景。

篇3: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原则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建筑与园艺工程高度结合的产物, 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体, 是中国传统居住、休闲、观赏、文学艺术等综合营造的艺术空间体形环境, 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是人类生存的命脉。园林里的山山水水和花草树木, 使园林显得生机勃勃, 情趣幽逸。“石本顽, 有树则灵。”树木可使顽石有灵气, 画面才有气韵。古人说:“山借树而为衣, 树借山而为骨, 树不可繁, 要见山之秀丽; 山不可乱, 须显树之光辉。”从山与树两者之间的关系,把配置原则作了很好阐述。

一、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景观

  配置风格和特色由于造园时, 受不同的审美精神、情趣及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具体地处理和安排山、水、植物及建筑等要素上, 会体现和追求不同的审美效果, 这样就导致了园林风格与特色的区别同样也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观配置风格和艺术特色。中国传统园林因地域差异, 从而导致它风格上的差异。也造成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和特色的不同:皇家园林体现了皇家园林气派,古拙庄重的苍松翠柏等高大树木与色彩浓重的建筑物相映衬, 形成庄严雄浑的园林特色。私家园林追求的是朴素淡雅的城市山林野趣。在咫尺之地,突破空间的局限性, 创作出“咫尺山林, 多方胜景”的园林艺术, 依仗于植物的配置。

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审美特点

  时间流程中的季相美:在时间流程中显现出春、夏、秋、冬四时周而复始的运动, 而一年四季除了显示气候冷热变化外, 更鲜明地显示了山水花木的具体形象变化, 都可以称为季相美。植物景观的空间审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形成的空间, 无论是从其层次、意境等许多方面看, 均有突出特点。

  运用植物同其它造园要素创造出一个“入狭而得景广”的壶中天地, 才能产生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运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材料, 使产生不同的冠形、色彩、叶形、高低等变化。引起观赏者视觉变化, 从而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 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在一条稍有弯曲的园路旁, 分段配置不同的花木; 也可结合山石、池水、房屋、亭廊等, 用花木或衬托、或掩映; 或是芳香袭人的兰桂, 或用晶莹碧透的蕉叶等随势配置。观者稍一变换位置, 便能看到不同的植物景观和植物与相应的山池建筑组合的景观,这便是“步移景异”的效果, 它的形成,就是依赖植物的烘托和掩映。于是, 空间感觉由此而得到扩大。景虽小而天地自宽, 使园林有限空间范围, 引伸到宽广的多维空间中。正因园林植物景观具备了这种空间艺术效果, 从而引发出欣赏者的无限空间意趣和联想。

三、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意匠”及运用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文化里, 许多拟人化的植物象征着人们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情怀、瑰丽的想象、思想的情趣, 抒发出激情和友情的理念, 不但含意深邃, 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受文化影响极深的古典园林, 适宜的植物配置, 涉及到文化和技术两方面内容。如两者结合, 才能具有传统文化与环境工艺相协调的意象效果。文化内容若是植物景观配置的“意”, 那么技术内容便是“匠”。植物景观配置的“意”和“匠”概述植物景观配置的“意”是植物自身的文化内涵、造园主的审美观、宇宙观、人格观的互相融合, 并使之反映到天地自然与园主内心世界的一种景观。城市土地面积有限, 难以广拓园地, 只能在造园技巧上作艺术的安排,力求做到“壶中天地”景象。这是受景观的支配, 也是园林艺术上的需要, 兼顾这两方面的统一, 就必须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贯穿在植物景观配置的“意”中。具体而言, 就是通过植物配置, 使城市山林既能寄寓心志, 又能使生活环境形成安乐、舒适的理想天地。而植物景观配置的“匠”是“意”的贯彻和保证,“匠”是把配置的意图落实到园林, 即把植物材料按配置意图种植在园中适宜地点, 经养护使之成活、成景的措施。所以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

  在园林中匠与意的结合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大小比例。“ 大园重在补白”,“小园重在点景”。其次是保留利用基地大树。中国园林讲究的是自然情趣, 正所谓因地制宜, 也就是中国传统的环境观。最后是注重“乡土”树木品种: 古典园林造园更注重追求景观的深、奥、幽,因此植物的配置, 应该有助于这种环境气氛的形成。

  总之, 古典园林崇尚自然, 获天然真趣的审美观及师法自然, 表现生活的基本原则体现在植物景观配置上, 在今天自然可以理解。因此植物景观配置十分重视第一性的, 精神方面的内容。这样有利于以“妙在小, 精在景, 贵在变,长在情”的园林艺术效果。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手法

  1.按画理取材植物景观

  从中国山水画上, 清晰反映出士人们对天地自然景色的描绘, 表达了他们对理想天地的向往: 于是他们借助于山水画的指导, 运用造园技巧, 把理想的天地在适宜的位置营造成城市山林。

  2. 按诗文、匾额、楹联取裁植物景观

  中国的园林之所以能发展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起了关键作用。特别是诗、词与绘画给造园艺术家们提供了绝好的借鉴, 这些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底蕴, 使园林艺术更具有了诗画情趣。

  3.按色彩、姿态取裁植物景观

  中国园林中的花草树木, 贵精不在多。音乐重旋律, 书画重笔意, 花木重姿态重视花木的姿态, 是中华民族在花木审美上的一大特色。线条的艺术是中华民族诸艺术之源: 树木本身就是自然的线条, 或柔和或幼拙, 从动的线条中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诗文绘画的含蓄之美。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的轩名, 实是对园景的写实。轩南远山近水, 轩亭、曲桥, 树坛中园柏、罗汉松姿如画, 自成天趣, 不愧是一幅天然图画, 今树龄都已十分古老, 自然更富气势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树、古树, 以其高大的躯干遮掩了天空的一角, 使园林的天际深浅莫测, 小空间使乎也是无止境似的, 狮子林的古银杏、留园中银杏、樟等大树, 都起着丰富园中山林空间功能, 加强了立体效果, 这可以说是树姿的景观功能。

四、结语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它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表现手法之一, 民族艺术文化的典范。中国古典园林是从主体出发, 它已不仅仅是反映形式空间, 而是一种心理空间, 强调对象的可观性, 而不是可达性, 体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