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志愿者倡议书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朋友们: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的看不到灿烂的阳光,有的听不到亲人的呼唤,有的不能诉说心中的渴望,有的不能自由的游览大好河山……他们是我们的残疾人兄弟姐妹。 我们同属一个星球,拥有一样的冬、夏、春、秋。相逢可能无法握手,相识可能无法问候,但我们有着同样的理想和追求。 目前我X共有残疾人X万,占人口总数的X%。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X残疾人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他们的生活还有诸多困难,他们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有和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关心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关注残疾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既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应尽的义务,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为进一步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切实营造更加浓厚的扶残助残良好氛围,值此第21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我X开展以“党员干部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社区志愿助残阳光行动”、“青年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巾帼志愿助残阳光行动”、“法律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为内容的“阳光助残”行动,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衷心期盼全市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朋友们,发扬光荣传统,加入到助残志愿者队伍中,为残疾人事业奉献爱心,使残疾人和我们共享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和谐幸福地生活。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共同播撒爱心的种子,成为爱的使者,让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心田,让扶残助残的中华传统美德,在我们冰城大地传承发扬!
有志愿加入助残志愿者队伍者,可与当地区、县、(市)残联联系或与X残联联系。
X残联联系电话:****
联系人:*X
**助残志愿者联络站
**年X月*日
篇2:助残志愿者倡议书
助残志愿者倡议书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朋友们: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的看不到灿烂的阳光,有的听不到亲人的呼唤,有的不能诉说心中的渴望,有的不能自由的游览大好河山……他们是我们的残疾人兄弟姐妹。 我们同属一个星球,拥有一样的冬、夏、春、秋。相逢可能无法握手,相识可能无法问候,但我们有着同样的理想和追求。 目前我X共有残疾人X万,占人口总数的X%。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X残疾人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他们的生活还有诸多困难,他们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有和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关心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关注残疾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既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应尽的义务,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为进一步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切实营造更加浓厚的扶残助残良好氛围,值此第21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我X开展以“党员干部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社区志愿助残阳光行动”、“青年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巾帼志愿助残阳光行动”、“法律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为内容的“阳光助残”行动,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衷心期盼全市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朋友们,发扬光荣传统,加入到助残志愿者队伍中,为残疾人事业奉献爱心,使残疾人和我们共享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和谐幸福地生活。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共同播撒爱心的种子,成为爱的使者,让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心田,让扶残助残的中华传统美德,在我们冰城大地传承发扬!
有志愿加入助残志愿者队伍者,可与当地区、县、(市)残联联系或与X残联联系。
X残联联系电话:****
联系人:*X
**助残志愿者联络站
**年X月*日
篇3:心理咨询、治疗专业人员倡议书
中国心理学会致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和心理咨询、治疗专业人员倡议书
各位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
5 月12 日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的拳拳之心。面对自然灾害,全国人员与灾区人民团结在一起,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入了救灾工作。作为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我们对这场灾害对灾区人民的身体和心理上伤害感到非常痛心,我们也非常希望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为灾区人民奉献我们的力量。很多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积极请缨,希望奔赴灾区参与救援工作。我们为此非常感动!
面对当前情况,中国心理学会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灾区人员的心理救援工作。中国心理学会将在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周密的组织下,在灾后的不同阶段,根据灾区人民的需要,积极组织有关专业力量奔赴灾区,科学而有效地参与心理救援工作。我们注意到:目前有很多专业人员面对灾情非常揪心,希望在第一时间奔赴救援,这种热情和愿望是非常好的,我们非常感动。但是,国内外和台湾省的有关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在地震后不同的时间阶段救援的重点不同,地震后头一周救人是重点、头三个月内救灾、安顿和心理安慰是重点,心理问题和疾病将会在地震后三个月后逐渐显现和增加;在特别的节日,如中秋、过年、清明、周年祭等,自杀的机率增加;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将在不同的人群中以不同的形式持续存在多年。
目前,中国心理学会将重点支援四川的心理专业人员在灾区成立心理救援站,并对有关工作人员做专业培训,内容包括了解灾民心理、PTSD、干预策略和方法 (包括各种可能的治疗)、对救援人员,如军人、医护人员、社会救援人士和大众进行心理教育,预防可能产生的替代性创伤。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的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派遣相关专家积极投入救援工作。
面对灾害,中国心理学会号召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人员做出以下职业承诺:
1)科学、冷静、有组织和计划地进行有关心理救援工作,杜绝鲁莽地心理救助行为;一定要在党和政府的组织下,遵从科学的规律,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积极参加有关灾难心理救助的相关培训或继续教育,做到有准备地去进行救助工作,在职业伦理和科学指引下,不盲目、有头脑、不逞一时之勇。
3)在进行心理援助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提醒、相互救助、科学地避免和减少替代性创伤,用最大的热情做好长期救助工作的准备。
各位专业同道,面对灾害,我们在正视和积极处理我们的悲哀和伤痛的同时,一定要冷静、有序、有组织、有计划、科学地进行有关心理救援工作!我们意识到科学地做好为灾区人员心理创伤救助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进一步积极获取有关资源,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更科学的知识、更有效的技术、冷静的做好长期心理救援工作的准备!
让我们团结起来,在科学的引导和有序的组织下,为灾区人民的心理援救工作做出自己最大、最长期的贡献!
中国心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