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工作管理制度

  保密工作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对公司保密工作的统一管理,防止失密、泄露及窃密事件的发生,

  保证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稳定可靠地进行,特制订此制度。

  二、内容:

  (一)文件保密

  1、文件按其所涉及内容的重要程度和阅读范围,分为秘密文件、内部文件和公开文件三种。其中秘密文件指内容涉及公司及各部门的不能向外公开的资料,其密级可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种。内部文件则指公司规定在一定范围内传阅、实施的文件。文件保密仅指上述两种文件。

  2、公司及各部门要严格把好组织关,必须搞好涉密人员的选拔、审查、任用和管理工作,确保其队伍的纯洁、可靠。

  3、严格控制秘密文件处理的各个环节。

  (1)重要文件在酝酿、起草、修改、讨论过程中,要注意保密,不能外传。

  (2)一切秘密文件在印制前都要依照有关规定准确地标明密级,确定发放范围,打印份数和清退时间。

  (3)打印、复制秘密文件必须经过请示、履行审批、登记手续,并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操作。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批准的份数打印、复制,操作过程中形成的废页、清样等必须及时销毁,不得擅自多印留存。

  (4)要加强电脑的保密工作,重要文件要在电脑上加密处理,一般人员未经准许不得在电脑上查阅文件。载有重要文件的磁盘由档案管理人员妥善保管,并对重要文件、数据进行每月二次备份。

  (5)文件收发是文件保密工作的重要环节,档案管理人员要按规定对收发文件一一登记,确切掌握每一份文件的收发情况和文件去向,传阅文件一律采取直传方式,由专人送阅,阅文人在《文件发放登记表》上签名后方可阅览,阅文人之间不得横向传阅。阅完和办理之后要按文书立卷,要求交本公司档案管理人员归档。

  (6)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调动或辞职时,必须将经管的秘密文件清理登记,全部移交清楚。移交时,要造册、清点、核对,并办理签字手续。其他人员调动或辞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将其手中的秘密文件或资料收回,以免丢失。

  4、依法治密,完善制度,建立秘密文件管理责任制对秘密文件在收文、发文、分送、传递、借阅、移交,销毁等各个环节都要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努力把好各道关口,对违反规定,造成泄密事件的必须认真追查,情节严重者,要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二)会议保密

  1、会议保密范围指会议内容涉及公司内部机密,并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的人知悉而不能外泄的会议。

  2、会前准备工作过程中的保密。

  (1)根据会议需要,严格确定出席、列席人员。会前要认真研究安全保密措施,选定会址后,要对会址进行保密安全检查,并对与会人员进行保密教育,严格执行保密纪律。

  (2)做好对会议文件的拟稿、复印、校对、保管与分送等环节的保密工作。

  3、会议进行过程中的保密。

  (1)严格控制与会议无关的人员进入会场。

  (2)严禁乱印发会议秘密文件,对会议记录本要按秘密文件管理办法指定档案管理人员保管。

  (3)与会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泄露会议秘密内容。

  3、会议结束后的保密工作

  (1)会议结束后,要对会场进行保密检查,看有无遗漏的秘密文件,记录本等。

  (2)会议分发的秘密文件(资料)会后要统一收回。

  (3)会议记录要妥善保管,特殊情况除外,不得带出办公室。

  (三)技术保密

  1、技术保密范围包括本公司现有的技术基础上或待开发的技术项目。

  2、针对技术泄密的主要渠道,采取防范措施。

  三、附则

  1、本规定的监督权、执行权在人事行政部。

  2、对泄密人员的处罚见《奖惩制度》。

  3、本规定自批准之日起执行。

篇2:规划局贯彻落实保密工作情况汇报

  某市规划局贯彻落实保密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市国家保密局关于印发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设备和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标识、警示语、台帐样表及使用指南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结合实际工作,对照保密工作目标要求,逐条自查,制作标识、警示语及台账并认真组织张贴及登记。现将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

  为严格保密纪律,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加强机关的保密工作,我局成立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副局长为组长,档案管理员、保密工作人员为成员,做到分管领导负责抓,经办人员具体抓。对保密工作所需设施、设备和经费,我局领导班子都能够给以重视和支持,保证了日常工作顺利开展。

  修订完善了以下保密工作制度:(1)规划局保密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保密责任。(2)2011年度保密工作意见。(3)保密管理制度。(4)保密守则。(5)文件传阅、管理、归档制度。(6)档案管理制度。(7)保密范围和密级的若干规定。(8)保密审查、失泄密报告制度。

  我局坚持做到保密工作机构健全、保密工作队伍不散,保密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和补充,做好工作交接。我们的保密工作队伍基本素质较高,大部份管理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且都能熟练掌握保密法规和保密技术基础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工作和保密工作基本情况。

  二、保密管理及涉密载体清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对保密重点部门、要害部位加强检查督促工作。规划科、办公室、设计院、档案室等部门是保密重点部门和部位。我局领导小组对这些部门的保密工作进行了检查督促,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进行专题研究,有效地防止了失密、泄密。

  (二)加强加密计算机的的管理工作。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我局指定懂业务、会管理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加密计算机的管理工作。加强对计算机上网检查工作,对上网计算机进行登记造册,在管理上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涉密的计算机,明确实行物理隔离,严禁上互联网,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

  (三)我局建立了完整的涉密载体登记台帐,由办公室保密工作人员登记并管理,涉密载体的存放都有专门的场所,到年底进行统一的销毁。

  三、加强保密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为认真做好保密机要工作,我局结合规划局工作实际,切实把保密教育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在平时的学习例会上,多次强调做好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国家工作人员保密守则》等保密工作规章制度以及市、县保密工作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等。对办公室档案管理员、文书收发、打字员等加强保密教育,加强做好保密工作的检查督促,促进全体工作人员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责任感。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涉密人员对文件收发、登记、传递、归档、销毁等环节的职能,使保密工作真正做到行有规章、做有依据、查有准则,真正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篇3:保密工作管理制度

  保密工作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对公司保密工作的统一管理,防止失密、泄露及窃密事件的发生,

  保证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稳定可靠地进行,特制订此制度。

  二、内容:

  (一)文件保密

  1、文件按其所涉及内容的重要程度和阅读范围,分为秘密文件、内部文件和公开文件三种。其中秘密文件指内容涉及公司及各部门的不能向外公开的资料,其密级可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种。内部文件则指公司规定在一定范围内传阅、实施的文件。文件保密仅指上述两种文件。

  2、公司及各部门要严格把好组织关,必须搞好涉密人员的选拔、审查、任用和管理工作,确保其队伍的纯洁、可靠。

  3、严格控制秘密文件处理的各个环节。

  (1)重要文件在酝酿、起草、修改、讨论过程中,要注意保密,不能外传。

  (2)一切秘密文件在印制前都要依照有关规定准确地标明密级,确定发放范围,打印份数和清退时间。

  (3)打印、复制秘密文件必须经过请示、履行审批、登记手续,并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操作。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批准的份数打印、复制,操作过程中形成的废页、清样等必须及时销毁,不得擅自多印留存。

  (4)要加强电脑的保密工作,重要文件要在电脑上加密处理,一般人员未经准许不得在电脑上查阅文件。载有重要文件的磁盘由档案管理人员妥善保管,并对重要文件、数据进行每月二次备份。

  (5)文件收发是文件保密工作的重要环节,档案管理人员要按规定对收发文件一一登记,确切掌握每一份文件的收发情况和文件去向,传阅文件一律采取直传方式,由专人送阅,阅文人在《文件发放登记表》上签名后方可阅览,阅文人之间不得横向传阅。阅完和办理之后要按文书立卷,要求交本公司档案管理人员归档。

  (6)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调动或辞职时,必须将经管的秘密文件清理登记,全部移交清楚。移交时,要造册、清点、核对,并办理签字手续。其他人员调动或辞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将其手中的秘密文件或资料收回,以免丢失。

  4、依法治密,完善制度,建立秘密文件管理责任制对秘密文件在收文、发文、分送、传递、借阅、移交,销毁等各个环节都要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努力把好各道关口,对违反规定,造成泄密事件的必须认真追查,情节严重者,要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二)会议保密

  1、会议保密范围指会议内容涉及公司内部机密,并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的人知悉而不能外泄的会议。

  2、会前准备工作过程中的保密。

  (1)根据会议需要,严格确定出席、列席人员。会前要认真研究安全保密措施,选定会址后,要对会址进行保密安全检查,并对与会人员进行保密教育,严格执行保密纪律。

  (2)做好对会议文件的拟稿、复印、校对、保管与分送等环节的保密工作。

  3、会议进行过程中的保密。

  (1)严格控制与会议无关的人员进入会场。

  (2)严禁乱印发会议秘密文件,对会议记录本要按秘密文件管理办法指定档案管理人员保管。

  (3)与会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泄露会议秘密内容。

  3、会议结束后的保密工作

  (1)会议结束后,要对会场进行保密检查,看有无遗漏的秘密文件,记录本等。

  (2)会议分发的秘密文件(资料)会后要统一收回。

  (3)会议记录要妥善保管,特殊情况除外,不得带出办公室。

  (三)技术保密

  1、技术保密范围包括本公司现有的技术基础上或待开发的技术项目。

  2、针对技术泄密的主要渠道,采取防范措施。

  三、附则

  1、本规定的监督权、执行权在人事行政部。

  2、对泄密人员的处罚见《奖惩制度》。

  3、本规定自批准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