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指标
所谓绿色建筑不仅要能提供舒适而有安全的室内环境 , 同时应具有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良好的建筑外部环境。
绿色建筑考虑到当地气候、建筑形态、使用方工、设施状况、营建过程、建筑材料、使用管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 以及舒适、健康的内部环境 , 同时考虑投资人、用户、设计、安装、运行、维修人员的利害关系。换言之可持久的设计、良好的环境及受益的用户三者之间应该有平衡的 , 良性的互动关系而达到最优化的绿化效果。绿色建筑正是以这一观点为出发点平衡及协调内外 环境及用户之间不同的需求与不同的能源依赖程度 , 而达成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融和。
1、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
绿色建筑之所以强调室内环境 , 因为空调界的主流思想是想在内外部环境之间争取一个平衡的关系 , 而对内部环境 , 即对健康、舒适及建筑用户的生产效率 , 表现出不同的需求。
1.1 温度问题 (Thermal Problem)
首先热舒适明显的影响着工作效率。传统的空调系统能够维持室内温度 , 但是 ,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 , 室内达到绝对舒适 , 容易引发出 \" 空调病 \" 问题 , 且消耗大量能源 , 增加氟里昂对臭氧层的破坏。而绿色建筑要求除保证人体总体热平衡外 , 应注意身体个别位如头部和足部对温度的特殊要求 , 并善于应用自然能源。另外 , 现在常采用的极大玻璃面建筑在夏季可能发生温室效应 , 而在冬季发生来自冷玻璃面的低温辐射效应。因此 , 除了冬夏空调设计条件外 , 要分析当地气候及建筑内部负荷变化对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影响。最好每个月每小时的变化对空调负荷及舒适性的影响。
1.2 日光照明、声问题 (Daylighting 、 Voice Problem)
不同的室内光环境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室内气氛。绿色建筑中引进无污染 , 光色好的日光作为光源是绿色光环境的一部分。但舒适健康的光环境同时应包括易于观看 , 安全美观的亮度分布 , 眩光控制和照度均匀控制等 , 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调节强光从而不影响阳光的高品质。另外 , 健康舒适的声环境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绿色声环境要求不损伤听力 并尽量减少噪声源。这样 , 设计时通常将产生噪音的设备单独布置在远离使用房间部位 , 并控制室外噪声级。
1.3 空气质量 (Air Quality)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满足人们对环境要求的程度。通常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包括空气流动( AIR MOVEMENT) 、空气的洁净程度等。如果空气流动不够 , 人会感到不舒服 , 流动过快则会影响温度以及洁净度。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环境调节适当的新风量 , 控制空气的洁净度、流速使得空气质量达到较优状态。同时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有效控制也是室内环境改善的主要途径之一。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物有成千上万种。绿色建筑认为不仅要使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公认的有害浓度指标以下 , 并且要使处于室内的绝大多数人对室内空气品质指标表示满意。
2、建筑与室外环境的协调
绿色建筑创造的居住环境 , 既包括人工环境 , 也包括自然环境。在进行绿色环境规划时 , 不仅重视创造景观 , 同时重视环境融和生态做到整体绿化。即以整体的观点考虑持续化、自然化。可持续的应用 , 除了建筑本身外还包括所需的周围自然环境 , 生活用水的有效 ( 生态 ) 利用 , 废水处理及还原 , 所在地的气候条件。
2.1绿色环境的地域主义 (Bio-Rigionalizm)
绿色建筑要考虑如何与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经济条件、文化传统观念互相配合 , 从而成为周围社区不可分离的整体部份。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次级系统依存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 , 与绿色房地产都不能脱离生物环境的地域性而独立存在。绿色建筑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域的独特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现存人类建筑、社会水平及文化环境有关。
2.2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即利用自然能源或者不依靠传统空调设备系统而仍然能维持适宜的室内环境的方式。
自然通风最容易满足建筑绿化的要求 , 它一般都不用外来不可再生资源 , 而且常常能节省可观量的全年空调负荷而达到节能以及绿化的目的。但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必须考虑建筑朝向 , 间距和布局。例如南向是冬季太阳辐射量最多而夏季日照减少的方向 , 并且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向 , 所以从改善夏季自然通风房间热环境和减少冬季的房间采暖空调负荷来讲 , 南向是建筑物最好的选择。另外 , 建筑高度对自然通风也有很大的影响 , 一般高层建筑对其自身的室内自然通风有利。而在不同高度的房屋组合时 , 高低建筑错列布置有利于低层建筑的通风 , 处于高层建筑风景区内的低矮建筑受到高层背风区回旋涡流的作用 , 室内通风良好。
自然通风而且是环境绿化的重要手段 , 是引进比室温低的室外空气而给人凉爽感觉的一种节能的简易型空调 . 绿色环境常用的送风方式是地板送风暖通空调方式 (Floor Supply HVAC System) 。
3、提高绿色建筑建设效率的途径
绿色建筑的建设不但要和环境融和 , 更要经济实惠 , 让投资人有适当的回收。在这样的过程当中 , 最重要的是如何达到资源利用的最高效率。各种资源效率中最重要的是能源效率。能源效率越高 , 越能节省寿命周期费用 , 不但提高绿化效果 , 更能增加投资绿化建设的吸引力。因此提高能源效率是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基本条件。
提高能源效率途径包括 : 减少建筑寿命期限能量可以采用延长建筑及其设备的寿命 ; 使用耐用的建筑材料、设备产品 ; 另外在建筑设计及建造上考虑维修、保养等等。具体措施包括 : 宽余的建筑设计 ; 采用容易运行管理的机器及系统 , 便于维修及更新 ; 选用具有耐久性以及耐振性的材料 ; 适当的施工方法等。
篇2:大厦绿色建筑评价体系LEED认证运营汇报
大厦LEED认证运营汇报--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简介
绿色建筑指标评价体系由六类指标组成: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
1、室外环境:周边按照原设计雨水污水分流,绿化、绿植、树木长势良好,地面无裸路黄土,马路人车分流。
2、节能与能源利用:办公区照明利用IBS开关,玻璃幕墙采光,所用照明采用节能灯运行良好,照明系统采用楼控控制进行节能;设备采用群控进行远距离控制节能与人工费用;所有电机运行采用变频控制,大大降低电能能耗;所有电梯在自动等候客户的前提下关灯等候乘客。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所有洁具采用节能环保型,洗手盆、小便池采用红外感应出水;绿化用水采用草坪喷淋头,水幕墙采用客户上下班时间开启节水。
4、节材与材料利用:大厦装修采用天然石材,天花、网络地板采用环保材料。
5、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采用新风循环、大开间设计、开窗创新采用四面通风,消防正压送风与消防排烟相结合,墙面采用环保乳胶漆,公共走道采用天然石材与墙面壁纸进行环保。
6、运营管理:
1)二次装修:装修所用全部材料环保标志与认证如:乳胶漆、油漆、石膏板、环保板材,严格控制非环保材料进场;24小时循环检查材料入场与施工质量;办公期间禁止油漆与异味作业;消防与空调施工严格按照节能节水进行,尽量一次泄水完成所有作业进行节水施工。
2)节电:大厦采用楼控进行所有电梯厅照明控制节能降耗;所有电机进行变频进行控制节能。对卫生间照明长亮进行改造并入楼控,每天8:00-20:00开启公共区域正常照明,其余时间开启应急公共照明;所有楼道照明安装红外感应开关控制由24小时常亮改变为感应亮;所有设备机房、设备公共走道照明由长亮改为应急状态状态;车库照明每天8:00-20:00开启,只开启车道部分照明,节假日开启应急照明;对大厦客户、物业办公室全体人员进行节能降耗宣传人走灯灭,关闭电脑等节能降耗宣传。卫生间照明状态改造后每月节电12000度,车库照明控制方式改变后每月节电11000度。
3)节水:对安全泄水阀泄水进行改造,由原来泄水到下水管道改为到水箱进行循环节水;绿化水改为喷淋水龙头进行节水;经过测算时间调整洗手池、小便池红外感应出水时间进行节水。
4)耗材;大力宣扬中海企业文化一面纸两面用的优良传统。
5)空调运行:根据客户上班时间以及大厦空调主机的性能进行人为的开启空调时间,大厦主机在开启时间1小时内末端可以达到正常的制冷效果,提前1小时开启主机;在关闭主机1小时内能保证末端客户正常制冷效果的前提下关闭主机,同时经过大厦办公区域内测温记录以及根据天气温度变化进行实时的开启大小制冷主机的开启,进行节能降耗的控制。
6)供暖运行:热力站供暖节能降耗的几个关键点
A、室外温度:供暖温度的调节首先参考室外温度,供暖温度的降低或者提高根据天气温度的变化调节;
B、室外温度变化大小决定室内温度,根据两者的温度进行对比,进行调节供暖温度的变化;
C、室内的保温状态,如果室内保温效果好,室外温度变化较大时可以决定供暖温度的变化。效果好,室内温度高,供暖温度调低;保温效果不好,室内温度相应降低,供暖温度随之调高,流量加大,费用增加。
D、供暖温度的调节应该与室内温度、室外温度进行对比,一度一度进行提高或者是降低,随之观察室内温度的变化。
E、温差,供暖温度的温差大小决定末端使用情况是否良好,温差越大说明末端使用情况良好,温差越小(正常供暖温度的情况下)末端使用情况不好,供暖温度没有充分的使用。按照正常情况应该是:供暖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差大,使用率高;温差小,使用率底。
F、如果末端使用率良好的情况下,温差小说明供暖温度过高,应适当的调低供暖温度,同时观察室内温度的变化,如果室内温度变化小,供暖温度继续降低,随时观察室内温度变化,如果供暖温度调低,室内温度随着降低,说明供暖温度基本符合常理。
G、供暖温度的变化还应该根据大厦内供暖路线的情况确定,如果是一次到顶,温度可以说明整个供暖区域温度变化;另外一个就是高层楼宇由于受到高度的影响,在设备层内进行板换的转换,应该考虑板换的热量损失,供暖温度应该根据一次转换回水温度确定最终供暖温度。
总之,保证正常供暖的前提下,随时根据各方面的温度进行对比调节流量,进行充分的节能。
H、根据大厦供暖情况,如果按照正常的每平米缴费为30元计算,大厦每年的供暖费用为3398160元;按照现在的供暖方式计算:基价13.5元113272平米=1529172元一次性缴纳热力公司,其余按照每月的供暖流量吉焦(GJ)进行计算,每年大厦每平米合计为24元左右,24元比平常的供暖费用节约3398160-2718528=679632元。
**大厦工程部
篇3:绿色建筑的概述
绿色建筑概述
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人类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生态环境。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适应自然规律的生存方式,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建筑风格。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修建了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利用光能、风能等自然界中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室内装饰不使用合成材料,如油漆要求不含有致癌的化学物质,地毯应为无污染的100%纯毛毯。玻璃也是节能的,热量透过这种玻璃的损失可比普通玻璃减少70%,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理念,并不指特定的建筑类型,它适用于所有的建筑。
“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不仅包括了与老百姓休戚相关的住宅、办公楼、写字楼等,也包括了我们经常逛的商场、超市等,包括了老百姓较少去的政府机关大楼,学校、医院的建筑。因而,我们衡量一栋是否绿色,与他的建筑类型是无关的。当然,作为国家所倡导的一种可持续建设理念,政府建筑理所当然的应该做出表率。
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建筑物。
所谓的“全寿命周期”指的是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生命历程,对建筑物这个特殊的商品而言,就是指从建材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这样一个孕育、诞生、成长、衰弱和消亡的过程。“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概念起源于瑞典铁路系统,1965年美国国防部研究实施LCC技术并普及全军,之后,英国、德国、法国、挪威等军队普遍运用LCC技术。由于LCC的概念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产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成本,契合了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很快在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得到普遍的应用。
如果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计算建筑成本,那么“初始投资最低的建筑并不是成本最低的建筑”。为了提高建筑性能必然要增加初始投资,如果采用全寿命周期模式核算,将在有限的增加初期成本的条件下,大大节约长期运行费,进而使全寿命周期总成本下降,并取得明显的环境效益。按现有的经验,增加初期成本5%至10%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将节约长期运行成本50%至60%。这一种新模式的出现,将带来设计、开发模式革命性的变化。
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实践中为了降低造价、获得最大利润或者减少投资往往采取降低材料设备性能的办法,其结果就是运行和维护费用高昂,运行效率低。对办公楼、写字楼而言,如果电梯、中央空调等运行能耗过高,甚至经常出现维修、停运事故,那么写字楼的出租率就会大受影响,降低了建筑整体经济效能。对住宅而言,当我们买下几间房后,我们可能一辈子都得生活在其中,我们不仅得在入住时支付买房的钱,还得在日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中支付水费、电费、煤气费等。按照上文的核算,如果我们购买了节能的绿色住宅,我们每个月要交的水、电和煤气费都会减少一半。
绿色建筑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建筑。
从资源的利用角度讲,根据世界观察研究所的估计,全球每年开采的75亿吨原材料的40%转化为建筑用的混凝土、钢材、石膏夹心板、玻璃、橡胶和其他部件。造成了环境退化、森林减少、土壤和水体被污染,木材产量的25%被用于建筑,结果导致洪水泛滥、森林退化和生物多样性损失。建筑的运行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压力。就全球而言,建筑使用了全球水径流量的16%,使用了全球电量的40%。结果建筑所产生的氮硫化合物占全部的40%,建筑能源使用了全部的33%,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和气候变化。
从经济性角度考虑,任何建筑都会产生“外部成本”,如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室内空气污染使人致病、旷工请假休息不但加重居住者负担还降低了企业效益。这些成本不会出现在建筑商、业主和开发商的帐单上,但又必须由环境或者整个社会所消化。同时,建筑还造成巨大的“隐性成本”,据统计,美国因低性能建筑造成的全部损失合计约为100-600亿美元,包括因建筑病态综合症和与建筑相关的疾病而产生的健康补助、旷工、生产率降低导致的损失等。
而绿色建筑并不是独善其身的建筑,它不仅需要维持“健康、舒适、安全”的室内空间,还需要创造友好、和谐的室外空间,协调的融入到周围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中。
绿色建筑就是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
仇部长此言用意在于平息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这几个概念的争论。只有明确了这几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我们才会将注意力转向更加的重要的实践上,而不再是坐而论道。
绿色建筑的概念所蕴含的内涵甚广,决不是以上寥寥数语所能够阐释清楚的。绿色建筑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在实践领域的实施和推广有赖于建立明确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从仇部长在回答建设部建设科技杂志记者问题的回答中,可以预测这个评估系统,或者叫“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很快就会在大家的期待中问世。
在阐明了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概念之后,仇部长指出了我国目前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将采用的主要措施:“建立健全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有效的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行政监管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培训宣传工作。”
我们不妨将这五点看作政府在未来几年为发展绿色建筑的施政纲领。可以看到这里面有三个“体系”和两个“加强”,“体系”的建立当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解决的问题,但“加强”的工作却是可以马上着手进行的,问题是如何开始。即将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与产品展览会”就不妨看作建设部对这五个承诺的一个兑现,在新年伊始举行的这场新闻发布会同时也表明了政府推动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决心和信心。
绿色建筑在中国面临的困境
政府的强力推动一方面反映了政府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绿色建筑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
用topenergy建筑节能论坛一位会员的话说:“国外的生态建筑或者节能建筑,他们的设计过程是在方案前期就引入了采暖/通风/采光/照明/材料/声学等多个技术工种的参与,因为很多的方案明显是仅仅做后期的深入调整是做不出来的。这其中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建筑师的个人经验和理念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没有其他专业工种的提前介入和配合是不行的。国外象是结构/暖通/采光/照明/材料/声学等等工种早就是专业化的独立的事务所之类的服务机构,和建筑师事务所是同等的。”
“国内原来一直是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学习原来苏联的“大而全”的设计院体制,与国外正好相反,专业的工种还是隐藏在大型设计院里面的,不是独立的社会化的服务机构。中国现在还处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专业工种独立的社会化的服务机构正在漫漫浮现。建设部设计院就已经按照专业改成了建筑分院,结构分院等。但是国内现在这种独立的社会化的专业工种事务所还是没有。”
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使用的全过程。发达国家的建设管理和运作模式与我国有很大不同,通常由一个综合建筑事务所总承包整个项目设计,由建筑师寻找相应的结构和机电设计事务所,组成联合设计体,并由建筑师负责项目设计及施工配合过程中的总协调,建筑师向业主负责,分包方向建筑师负责,形成开发策划、设计、施工一体化。设计单位处于主导地位,权力与责任重大。
但在我国,开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阶段划分明显,职责分担到各单位;特别是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相互独立。特别是施工单位,扮演一个较为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
施工单位独立于设计单位,两者各有分工,各负其责。不少设计,特别是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往往到了施工阶段才能确定下来。
施工所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更明显,容易为人们注意。
要真正落实绿色建筑理念,就需要提倡一种在项目前期就有多个工种、多个责任方参与的“整体设计(Integrated Design)”或者“参与设计(Participatory Design)”理念。就笔者的工作经验而言,要实现这样的理念在设计院和甲方的落实中会遇到很多的阻力。
国内很多节能技术尚未成熟,包括节能建材,施工技术,应用以后反而产生一些诸如渗漏的问题。据报道,某开发商曾在一楼盘首次应用了新风系统,但因为缺乏经验,结果反被很多客户投诉。当然这并不是新风系统不好,而是设备和技术尚有一定问题。再如一些新型节能墙材,遭投诉渗漏、开裂等现象的也不乏其例,这样,开发商哪还有兴趣去尝试节能住宅,更不用说需要更多新技术支持的绿色建筑。
除此以外,我们在完成一栋真正的绿色建筑的路上,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问题。
系统化的节能设计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好几栋“示范生态建筑”,光电板、太阳能、地板蓄热、混凝土中心空调、地源热泵、独立新风系统、外保温内保温……甚至还出现了全太阳能的“零能耗建筑”,好热闹的场面,看得人眼花缭乱。但我们稍微思考一下:这些纯粹由设备堆砌起来的建筑能称得上一栋在“全寿命周期”都节能、绿色的建筑么?
建筑的节能和绿色首先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影响建筑能源性能,或绿色性能的各项影响因素是互相耦合、此消彼长的。比如增强了保温,会降低空调能耗,使冷热指标降低,进而降低了主机的容量;增加热回收系统虽然回收了排风中的部分热量,但增加了风机能耗,二者的平衡需要视新风量的大小、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变频器虽然节省了单个电器的电耗,但对整个系统而言则不一定节能。另一方面,片面的强调设备方面的节能,而忽视了最根本的,从建筑设计角度考虑的被动设计手法的运用,比如自然通风,昼光照明等。设备的制造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可以想象,部分示范项目所宣称和展示的技术和设备,在建筑报废之前肯定早就过时了,而被动的设计手法则会从根本上改变建筑的外貌,伴随建筑“一生”。同时,示范建筑所采用技术的高昂成本根本无法在实践中推广,立了一个很“坏”的榜样,让人们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成本高技术建筑。因而,单独的技术应用,因为缺乏系统的配合,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而不能称之为绿色建筑,只能成为房产商炒作的卖点。
专业化的建筑调试
建筑系统调试监控是一种以质量为标准的方法,业主采用该方法可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调试监控并不是是施工或项目管理的附加任务,而是业主确保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达到目标要求,最终完成高品质、有着最高资产价值的建筑的方法。一幢经过调试监控的建筑将提供最优化的能源效率、室内空气品质和住户舒适体验,并为实现最低的运行和维护成本提供了基础。
调试监控以项目启动(预设计阶段开始),记录业主的要求为开始。调试工作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持续进行,其中包括运行性能测试,并以入住一年后提交质量保证书审查和召开经验教训会为结束。调试监控一项主要任务是完成建筑员工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这样他们能够正确的对建筑进行运行和维护,确保建筑实现业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
合理设计并实施调试监控,可以节省可观的运行成本。成功实施调试监控,通常能提高节能效率5%到10%。例如,美国俄勒冈能源办公室研究了两幢建筑在实施调试后的直接能源节省量。一幢110,000平方英尺的办公楼,通过调试能实现每年节省能源12,276美元(相当于每平方英尺0.12美元)。而一幢22,000平方英尺的办公楼,通过调试每年可节省能源7,630美元(每平方英尺0.35美元)
除了能源消耗,使用者的生产力也是受建筑性能影响的运行成本。研究估计,如果20%的大楼使用者每月花30分钟抱怨照明或温度条件,雇主年生产力将损失每平方英尺0.10美元。对于一幢面积为100,000平方英尺的建筑,这相当于每年损失10,000美元。这一损失并不是由不佳条件引起的实际生产力降低,而只是抱怨时间。
而我国目前还缺乏专业的调试人员和调试公司,还是借用topenergy的一位会员所说:“在实际项目当中做建筑调试的不可能有机会让所有的环节都在控制之下。你有机会做了设计就不大有机会做调试,等你做调试的时候,所面临的设计已经是既定的方案。所以实际工程当中的建筑调试更多的是带着镣铐跳舞的情形”,“建筑调试就像做饭的厨子,很多的业主和总包的概念还是在做完切配就往锅里烩,不去考虑协调和搭配的问题。最后咸了、淡了、还是如何已经既成事实了。”
绿色建筑既然需要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即引入相关节能、绿色的概念和设计技术,就需要对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关于该问题的论述,大家可参考笔者的《建筑节能计算机评估体系研究》一文。
正因为面临着如此多的难题,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节能建筑、绿色建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一位开发商的感叹:“就规划设计而言,现在的设计单位似乎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去考虑节能住宅。即使有,也是为了应付有关规定;到了材料供应阶段,国内的节能建材企业数量少之又少,加之部分厂家设备落后,新产品少,还大都质次价高,这样的节能材料谁还愿意用,用了能让人放心吗?施工阶段,面临着缺乏成熟技术工人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多数是专业知识相当贫乏的民工队伍,有的进口节能材料,由于工人缺乏施工技术,最后仍然达不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绿色建筑的概念具有综合性,既衡量建筑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又涉及建筑内部环境的质量;既包括建筑的物理性能,也涵盖部分人文及社会的因素。而人们对绿色建筑的理解,也可能由于观念、当地技术和经济水平等方面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一套清晰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对“绿色建筑”概念的具体化,使绿色建筑脱离空中楼阁真正走入实践,以及对人们真正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都将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估,还可以在市场范围内为其提供一定规范和标准,识别虚假炒作的绿色建筑,鼓励与提倡优秀绿色建筑,达到规范建筑市场的目的
所幸,我们目前不仅有了以《绿色奥运建筑评价标准》为代表的一些实施细则和评估体系,建设部也正在着手进行该工作。相信这是一个可以很快解决的问题。但希望制定标准的机构不要去实施标准,将其当作一颗摇钱树,恨不得将所有的利益一口吞下,不去激励,培育一个中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咨询机构去做这些事情,而应该负责解释,审查标准的执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标准。这样才能保证标准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实施中还有许多诸如经济激励政策等方面的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不展开讨论。
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文中所提及的在绿色建筑的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换一个角度考虑,何尝不是绿色建筑面临的市场机遇?从绿色建筑涉及的行业链分析,我们完全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大有所为:
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节能建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比如保温材料,低辐射中空玻璃,遮阳设施等节能构件。
对新建筑的节能设计咨询,对改造建筑的节能总包,合同能源管理等。这里强调系统化,全寿命周期的服务,不再是目前市场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一些临时措施,典型如加个变频器或稳压器(即“节电器”)。
建筑的系统调试。这样的独立于设计院、施工监理和甲方的第三方咨询机构的服务,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绿色建筑功能的实现。
建筑能耗评估,建筑模拟咨询服务。尤其对于一些改建项目,这样的评估对于确定能耗节省量、投入规模、回收周期、成本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绿色建筑评估咨询。绿色建筑评估的意义不再赘述,只是希望政策和标准的制定者(在美国,这是民间行为,而在中国,由政府主导)能够让利于民,鼓励和培育一个中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咨询机构来推动标准的实施,不要让其在“内部”的循环中丧失其生命力。可以想见,以中国目前的建筑量,绿色建筑将带来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虽然目前国内这样的专业咨询公司已初见端倪,但与实际的需求相比,仍显得杯水车薪供不应求。
大家或许都还记得20**年好莱坞的电影大片《怪物公司》,许多人将其看这做一部娱乐片,而实际上它企图反映的却是一部灾难片的主题。
影片中善良的毛毛发现人类的小女孩阿布无害后——没有任何毒发身亡的迹象,为了把阿布从追捕中解救出来,几番出生入死。同时也让他第一次真正进入自己工作了多年的电力公司,第一次真正了解了电力公司的内部结构,在观察的过程中他发现小女孩的笑也能产生能源,她的大笑和恐怖时发出的惊叫一样能让整个社区的电路短路。这说明怪兽以暴力的方式(惊吓)获取的能源完全能够以和谐的方式(逗笑)得到。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而反面角色怪物蓝道在公司老板的支持下秘密研制新的能源开发模式,蓝道的新模式与毛毛的革命性发现不同,它继续发展恐吓小孩的模式,试图通过抓捕人类小孩来进行毁灭性开发,可以设想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会导致人类世界与怪兽世界完全对立,最终造成能源枯竭。
迪斯尼用换位手法,将人类自身作为能量的来源,不同于《黑客帝国》中恐怖的栽种人类获得能源,《怪物公司》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天人合一”的观念,友好的对待大自然,采取更加和谐的发展方式,不仅不会阻碍人类的发展,而且会促进人类更加长远的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从现实中汲取足够多的教训,并开始努力尝试更加积极的开发模式。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正是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观应用到建筑业的机遇。笔者在写作此文时,欣闻《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已经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通过,除此以外,关于《建筑节能法》立法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可以想见,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必将成为一股时代的潮流,引领着中国的建筑业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