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下学期小班班务总结
本班孩子共32人,其中男孩子19人,女孩子13人,这些孩子个性活泼开朗,但个性鲜明,由于他们都是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参加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所以开始都舍不得父母亲,不爱来幼儿园,胆小爱哭鼻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等现象都有,通过一学期的幼儿园学习生活,每个孩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他们已基本上改掉了依赖性过强的毛病,大部分孩子都能喜欢上幼儿园了,喜欢老师了,还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我们回首所做过的工作,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为了更好的完成以后的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将《纲要》精神贯彻到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活泼、健康成长,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前阶段工作的不足:
1、班内部分小朋友纪律还没有形成,课堂常规较差,常有开小差、不认真听讲的现象。
2、班内部分小朋友用餐时的卫生情况较差,桌上、地板上掉下的饭粒较多;个别幼儿如赵欣琰、沈延、李洋吃饭动作较慢,常有剩菜剩饭的现象。
3、幼儿刚入学,和老师的沟通能力较差,常常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现阶段工作措施及成效:
1、良好的课堂常规也是一个班级班风班貌的体现,在课堂常规的培养上我们着重做好了两点:
(1)、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主题活动。我们分析本班孩子情况,根据《纲要》和新教材要求,认真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备好每一次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先后完成了近八个主题活动,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帮助他们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我们注重发挥班级的环境作用,定期更换班级的主题墙内容,为孩子开辟动手的小天地,充分利用班级的小栏目、小角区,使他们有动手动脑的场所。另外,我们班还开展了班级教学观摩,半年过去了,他们在各方面又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2)、养成上课举手发言的好习惯。一方面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强调课堂常规,及时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要求幼儿能面朝老师,安静的上课。另一方面我们结合评比栏的评比活动,给上课有进步、表现好的小朋友粘上小红旗,到了星期五在根据小红旗的多少来发放小红花,通过不断的激励,我们班的课堂常规有了较大改善,上课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的多了,讲话、开小差的少了。
(3)、语言是人们交往的一项基本工具,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力及倾听能力,与同伴交谈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两位老师认真学习园部组织的《全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并将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早期阅读渗透于日常教学及生活中。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阅读习惯,正确发音技能等,平时我们为培养本班孩子说普通话,我让幼儿从常用的礼貌用语,如“老师好”“小朋友好”“您好”“再见”等学起,小朋友学得很认真。但有部分幼儿分发音不准,如把“老师”说成“老思”,“小朋友”说成了“小甭友”等等。于是我将这些发不准音的字挑出来,作为重点反复练习,同时要求见面、道别时坚持使用,这不仅巩固了他们已学会的普通话,也培养了他们文明礼貌的好品质。
2、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本学期我们着重做好两点:
(1)、在一日活动中加强幼儿的自理能力。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家中都是父母包办代替的多,所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开学初期订立了实施计划,对盥洗、进餐、穿脱衣服,叠被子、取放玩具、坐姿等,通过示范讲解,把许多的一日常规编成一小段有趣的儿歌,让他们边学会儿歌边做动作,这样他们既容易理解常规要求又能从中得到乐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可爱念了,也从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常规要求,不过孩子们的坚持性差,一段时间就很容易忘,于是我们就互相配合一致要求,在吃饭的时候鼓励孩子吃完自己的亀份饭菜,通过一学期两次的测身高、体重,发现大部分孩子长高了,长胖了,体质增强了,一学期以来,一直与家长达成共识,保持交流,使幼儿能健康、活泼成长。
(2)、通过环境创设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的能力。经过半学期的锻炼,投们班的小朋友基本上都学会了自己穿脱裤子,因此这学期我们将重点放在教幼儿学习穿衣服上。在"娃娃家"我们投放了大量的衣服,通过给娃娃穿衣服,扣扣子,使孩子们逐渐学习和掌握了穿各种衣服的方法。目前,班上小部分小朋都能自己穿衣服了。
(3)、以"值日生"为带动点,以点带面,培养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小班的幼儿不仅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已有了初步的为他人服务的愿望。因此,抑们通过请值日生的形式,每天轮流请小朋友为自己组的小朋友分菜分饭、擦桌子。这样一来,小朋友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都争着当值日生。一学期下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小朋友为他人服务意识形成了,能力增强了。
为了让幼儿能够尽快地适应集体,能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我们两位老师齐心协力,共同给幼儿创造了一个与他们年龄特征相适应的生活环境以及给他们一个温馨、愉悦的心理环境,如在班上我们布置了一个精巧的娃娃家,一些胆小或依赖性强的幼儿我们就鼓励他们到这个区域,老师当妈妈,摸摸她,亲亲她,跟她说起自己的爸爸、妈妈,逐渐地这些孩子就打消了陌生感从而过渡到集体中。
篇2:小学推进小班化教育实验阶段工作汇报
小学推进小班化教育实验阶段工作汇报
我校小班化教育实验是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迥异于精英教育路线指导下人为的小班化。总体来说,学校推进小班化教育大致可以概括为这样四个步骤: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布置环境,营造氛围——研究教学,推进课改——重构评估,发展个性。
一、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从古至今,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授课制和个别化教学。小班化教育属于夸美纽斯所说的“班级授课制”,它是相对于大班教学来说的,但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我们努力将大班教学中的优良传统,如教师注重教法的钻研,课堂组织严谨等优势继续保持下去,同时小班化教学因为学生人数少,使我们有机会发挥个别化教学的优势,比如师生之间建立亲密感情,还有因材施教等。总之,在教育理念上我们不应该画地为牢,固步自封;而应该解放思想,兼容并包。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是什么?相对于某些班额高达50人左右的班级,新课程理念往往难以贯彻落实,而小班化则能够更全面、有效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所以说新课程理念和小班化教育实践是相契合的。新课改为小班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小班化教育为新课改提供了肥沃的实践土壤。两者成犄角之势,彼此推进,相得益彰。如果剥离了新课程来谈小班化,那它就是个空壳。
二、运用资源,营造氛围
我们不仅注重资源的开发,而且因地制宜运用资源。我们的小班教室内摆放书包柜、图书架,甚至将教师的办公桌也搬到教室里。将墙面设置成学生作品的展示墙。教师们充分展现了富有创意的资源开发意识,将冷冰冰的物态空间转化成既符合儿童心理又具有感染力的教育资源,体现了精细化的班级管理理念。我们小班化实验教室还配备了背投电视、投影仪等电教媒体,可以说在硬件设施上基本达到了教育现代化水平。对于这样的资源,我们善加利用。但是,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们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做得很好。
三、研究教学,推进课改
1.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我们着力构建小班教学“自主——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具体到不同学科,又有语文的“自改作文”模式,科学的“体验”模式,思品的“悟、习、行”模式等。小班化教学究竟有没有模式可依,尚待进一步研究。大家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科学,所以有法;教学是一门艺术,所以没有一定的法则。就像水一样,水无常形,却又随地赋形,但在彼此的博奕辩难中共同来为教学创新贡献智慧。
2.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互动策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构成一个立体网状的交流体系,加大知识信息的流量和密度。
(2)分层策略。我们将教学目标分成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不同基础,实施个性化教学;设计不同梯度的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定位,有选择地完成作业等。
(3)合作策略。运用异质分组与同质分组的手段,通过组内角色分工,来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
(4)活动策略。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5)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策略等等。
四、重构评估,发展个性
小班化教学的评估是个难点。其实不单小班化评估是一个难点,整个教育评估都是一个难题。现在学校一般做法是将评估简化为考试,简化为分数。但分数无法全面准确地衡量一个人的素质、品德、能力。小班化教学的核心思想是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得到适合他个性的发展,但要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一把衡量的尺子,这是很难的。我们开展了“学生成长档案袋”的过程性评价,同时引入多元主体评价,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等。
我们认为小班化评估要调整评估的内容与方式。比如以传统考试模式的考核学生记诵能力为主的学业成绩测量,可能看不出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也会使实施小班化教学法的师生感到失望。因为学生的一些长处,比如口头表达能力强,www.aishibei.com能说敢说,知识面广等无法在考查中体现出来。还有要引入选择性测试,而且随着教师与学生接触频度和交流密度的增大,同时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身的素质、能力甚至弱点,从而使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动态、深入地评价学生。我们只有构建起了选择性、个性化的小班化教育评估体系,学生的个性发展才有机制上的动力和制度上的保障。
五、成绩与反思
综观整个小班化教育推进过程,可以发现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教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和实践操作的反复磨炼。所以教师的整体素质与专业发展水平,对于学校可以将小班化教育推进到什么程度,起了决定作用。学校为了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采取了许多措施,概而言之,有以下几条:
1.定期开展校本教研训活动,确定主题进行探讨、展示和反思。如,进行课题研究,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欣赏研究》,将小班化教育实验与书香校园的打造结合起来;通过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确立发展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借助《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册》《小班化教学课堂答问对照表》开展教师评价;通过举办小班化教育论坛,汇编小班化教育论文与案例。
2.较大程度上贯彻和落实了新课改理念,兼顾了学生个体差异,更好地开展了因材施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合作意识、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
3.促进了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创建了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4.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都得到了更新,教学水平、科研能力都有了提高。也涌现了一些骨干教师。
虽然学校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但大家也都感到小班化教育实验最大的困惑是师资不配套,跟不上。因为要采取分层次、个别化教学,教师普遍感到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我们都很注重培优,但往往忽略了补差。对学生,我们要补差,对教师,我们也要重视这点。校本培训要真抓实干!要树立那种“不让一个教师掉队”的理念。我想,这对于学校的意义不会比培养骨干教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