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消毒隔离管理总则

院内消毒隔离管理总则

  一、无菌技术原则

  1、无菌操作环境应清洁、宽阔。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工作,减少走动,防止尘埃飞扬。

  2、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要穿戴整洁,帽子须遮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鼻。最好用一次性口罩,一般情况下,口罩应每4-8小时更换,一旦潮湿微生物易于穿透,应及时更换。

  3、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且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摆放。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天,梅雨季节5天,过期或受潮、污染应重新灭菌。

  4、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首先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凡经过灭菌而未被污染的区域称无菌区,如已铺的无菌盘内面,已消毒的手术区和穿刺部位等。

  5、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取无菌物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用物疑有或已被污染和沾有水液时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6、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二、一般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

  2、医务人员应着装整洁、不戴戒子、手镯、耳环,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3、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肥皂应采用悬挂式,擦手毛巾每日更换,接触特殊感染或传染病病人后应浸泡消毒双手。

  4、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垫一擦手。

  5、凡感染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必须实行双消毒,即消毒——清洁——灭菌或消毒。

  6、凡能耐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凡士林,油类和粉剂应采用干热灭菌。

  7、清洁彻底(去污)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8、棉布包装材料应洗涤去浆后再使用,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清洗后才可再次使用。

  (一)、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

  1、空气消毒:

  方法:紫外线灯、熏蒸。

  时间:病区治疗室、换药室每日二次,病房每周一次,手术室每次手术后消毒加每晚一次,门诊小科每日一次,每次>30min。

  2、物体表面:包括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方法:用清洁的湿抹布,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当表面受到病源菌的污染时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或用紫外线距污染物进行照射30min.。

  3、地面: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拖地。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化验室的各科物表及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

  (二)、常用医疗用品的消毒

  1、体温计在清洁的基础上,用0.5%过氧乙酸浸泡5min后再放入另一0.5%

  过氧乙酸浸泡30min,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2、湿化瓶、螺蚊管、引流瓶、氧气面罩在清洁的基础上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水冲净、沥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一人一用一日一换一消毒。

  3、注射器、输液器、手套、鼻导管、胃管、引流管、吸痰管等使用一次性一用一换。

  4、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血压计外壳、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5、压舌板、开口器、窥阴器用后清洁去污、擦干,用压力蒸汽灭菌后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6、扎脉带:用后清洁擦干,浸泡在500mg/L含氯制剂中30min,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7、治疗盘、离心器每日清洁,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每周消毒一次。

  8、泡镊桶、碘酒、酒精小瓶每周更换2次,清洗擦干后高压灭菌,干燥保存泡镊桶4小时一换。

  三、卫生洁具的消毒

  抹布、拖把分别使用,不得混用,拖把明显标记,分区使用,用后浸入500mg/L含氯消毒剂中30min,再用清洁水洗净,凉干备用。

  四、常用物品消毒处理原则

  1、无菌物品包布必须用双层,一换一清洗。

  2、无菌包放入专用柜内,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置于清洁容器中,定点定位,按时间先后顺序放置和使用,避免积压失效。

  3、敷料、棉球储槽每日消毒一次。

  4、伤口换药先换无菌伤口,后换污染伤口,最后换感染伤口。

  5、湿化瓶每日更换消毒,湿化液每日更换,用无菌蒸馏水。

  6、负压吸引器停止使用后引流瓶、引流管、瓶盖均应用500mg/L含氯制剂浸泡消毒30min后清洗凉干备用,引流管口按插在消毒瓶内。

  7、静脉输液导管24小时必须更换一次。

  8、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用复合碘涂擦二遍,待半干燥后即可注射。

  五、本院消毒液

  1、复合碘:主要用于注射部位,手术切口,粘膜消毒。

  2、0.5%过氧乙酸:体温表浸泡。

  3、75%酒精:浸泡棉球。

  4、2%碱性戊二醛:内窥镜、泡镊桶、车针消毒。

  5、含氯制剂:浸泡消毒、拖地、擦物表。

篇2:院内消毒隔离管理总则

院内消毒隔离管理总则

  一、无菌技术原则

  1、无菌操作环境应清洁、宽阔。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工作,减少走动,防止尘埃飞扬。

  2、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要穿戴整洁,帽子须遮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鼻。最好用一次性口罩,一般情况下,口罩应每4-8小时更换,一旦潮湿微生物易于穿透,应及时更换。

  3、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且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摆放。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天,梅雨季节5天,过期或受潮、污染应重新灭菌。

  4、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首先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凡经过灭菌而未被污染的区域称无菌区,如已铺的无菌盘内面,已消毒的手术区和穿刺部位等。

  5、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取无菌物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用物疑有或已被污染和沾有水液时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6、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二、一般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

  2、医务人员应着装整洁、不戴戒子、手镯、耳环,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3、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肥皂应采用悬挂式,擦手毛巾每日更换,接触特殊感染或传染病病人后应浸泡消毒双手。

  4、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垫一擦手。

  5、凡感染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必须实行双消毒,即消毒——清洁——灭菌或消毒。

  6、凡能耐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凡士林,油类和粉剂应采用干热灭菌。

  7、清洁彻底(去污)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8、棉布包装材料应洗涤去浆后再使用,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清洗后才可再次使用。

  (一)、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

  1、空气消毒:

  方法:紫外线灯、熏蒸。

  时间:病区治疗室、换药室每日二次,病房每周一次,手术室每次手术后消毒加每晚一次,门诊小科每日一次,每次>30min。

  2、物体表面:包括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等物体表面。方法:用清洁的湿抹布,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当表面受到病源菌的污染时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或用紫外线距污染物进行照射30min.。

  3、地面: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拖地。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化验室的各科物表及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

  (二)、常用医疗用品的消毒

  1、体温计在清洁的基础上,用0.5%过氧乙酸浸泡5min后再放入另一0.5%

  过氧乙酸浸泡30min,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2、湿化瓶、螺蚊管、引流瓶、氧气面罩在清洁的基础上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水冲净、沥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一人一用一日一换一消毒。

  3、注射器、输液器、手套、鼻导管、胃管、引流管、吸痰管等使用一次性一用一换。

  4、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血压计外壳、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5、压舌板、开口器、窥阴器用后清洁去污、擦干,用压力蒸汽灭菌后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6、扎脉带:用后清洁擦干,浸泡在500mg/L含氯制剂中30min,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7、治疗盘、离心器每日清洁,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每周消毒一次。

  8、泡镊桶、碘酒、酒精小瓶每周更换2次,清洗擦干后高压灭菌,干燥保存泡镊桶4小时一换。

  三、卫生洁具的消毒

  抹布、拖把分别使用,不得混用,拖把明显标记,分区使用,用后浸入500mg/L含氯消毒剂中30min,再用清洁水洗净,凉干备用。

  四、常用物品消毒处理原则

  1、无菌物品包布必须用双层,一换一清洗。

  2、无菌包放入专用柜内,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置于清洁容器中,定点定位,按时间先后顺序放置和使用,避免积压失效。

  3、敷料、棉球储槽每日消毒一次。

  4、伤口换药先换无菌伤口,后换污染伤口,最后换感染伤口。

  5、湿化瓶每日更换消毒,湿化液每日更换,用无菌蒸馏水。

  6、负压吸引器停止使用后引流瓶、引流管、瓶盖均应用500mg/L含氯制剂浸泡消毒30min后清洗凉干备用,引流管口按插在消毒瓶内。

  7、静脉输液导管24小时必须更换一次。

  8、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用复合碘涂擦二遍,待半干燥后即可注射。

  五、本院消毒液

  1、复合碘:主要用于注射部位,手术切口,粘膜消毒。

  2、0.5%过氧乙酸:体温表浸泡。

  3、75%酒精:浸泡棉球。

  4、2%碱性戊二醛:内窥镜、泡镊桶、车针消毒。

  5、含氯制剂:浸泡消毒、拖地、擦物表。

篇3:区人民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区人民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为加强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根据审计部门《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实行内部审计制度,以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维护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审计工作由医院经济管理小组负责,在院长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本院经济部门业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院长负责并报告工作。

  三、医院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接受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并协助上级审计机关对医院审计。

  四、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范围内的下列专项进行内部审计监督:

  (一)医院财务计划或者预算的执行和决算。

  (二)与医院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

  (四)医院财产、物资的管理情况。

  (五)专项资金的提取、使用。

  (六)国家财经政策、计划、规章制度、法令的执行情况。

  (七)医院院长交办或审计机关委托的其他审计事项。

  五、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院与外单位合作项目的投入资金、财产的使用及其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

  六、医院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医院的规定,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审签制度。

  七、根据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被审计部门应按时向审计机构报送有关的计划、预决算、报表和文件资料等。

  八、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职权是:

  (一)检查凭证、账表、决算、资金和财产,查阅有关文件资料。

  (二)参加有关的会议。

  (三)对审计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并索取证明材料。

  (四)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纪,严重损失浪费行为,做出临时的制止决定。

  (五)对阻挠、破坏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经院长批准,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六)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以及纠正、处理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意见。

  (七)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和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人员,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

  (八)对审计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向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机关反映。

  九、院长可以在管理权限范围内授予院内审计机构经济处理、处罚的权限。

  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程序是:

  (一)根据上级部署和医院的具体情况拟订审计项目计划,报经院长批准后实施。

  (二)实施审计时,应当事前通知被审计部门。

  (三)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随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意见。审计终结,提出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部门的意见后,报送院长,经批准的审计结论和决定,被审计部门必须执行。

  (四)被审计部门对审计结论和决定如有异议,可以向院长提出申诉。

  十一、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对办理的审计事项,必须建立审计档案,按照规定管理。

  十二、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较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和审计工作经验,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熟悉有关政策、法令和制度。

  十三、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的规定任免,并应事前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

  按照国家规定,评定医院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聘任内部审计人员。

  十四、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要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露秘密,玩忽职守。

  十五、医院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行使职权,受国家法律保护,医院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打击报复。

  十六、对违反本规定的部门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或者提请有关部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