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管理制度
为了推动我公司科学技术的发展,鼓励全体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参与技术革新、技术开发活动,加强科技成果的管理、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根据上级单位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合理化建议,主要是指有关改进和完善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办法和措施;所称技术革新、技术开发主要是指对科学技术、业务的开发和对生产设备、工具、工艺技术等方面所作的改造和挖潜。
第三条本办法由技术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项目的范围与来源
第四条项目的范围
(一)适用于市场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
(二)对引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改造。
(三)开拓新的生产业务。
(四)计算机技术在通信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
(五)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等软科学的研究。
(六)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第五条项目的来源
(一)由上级下达的项目。
(二)由本公司有关部门下达的项目。
(三)各部门根据生产和管理需要提出的项目。
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经费来源
第六条合理化建议由建议人填写提案申报卡,交技术中心。
第七条技术革新、技术开发项目由各部门填写项目申请书报技术中心。若要申请经费,需填报项目经费申请表及可行性报告。
第八条由技术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对所报项目进行评审筛选、汇总后报总经理审批。
第九条批准立项后,由技术中心向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项目承担部门按计划实施。
第十条需申请立项的项目,由技术中心上报总经理。
第十一条为了避免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开发,任何项目必须经部门经理同意后才能上报,经公司立项后才能实施。
第十二条技术革新、技术开发经费列入公司管理开支。
成果的评审、鉴定
第十三条成果申报
项目完成后,承担部门应填写《成果鉴定申请书》,并备齐下列技术资料报总工室。
(一)研究报告
(二)测试和实验报告
(三)技术设计方案、数据、图表、照片
(四)质理标准
(五)国内外技术水平对比分析报告
(六)技术经济分析和效益分析报告
(七)标准化审查报告
第十四条成果的评审、鉴定
(一)技术中心在接到成果鉴定申请书后一个月内进行审查、提出意见报总经理审阅、并答复申报部门是否同意评审鉴定。
(二)在总公司立项的项目成果,报总公司科技处组织评审鉴定。其余项目成果由公司科技项目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鉴定。
成果的奖励
第十五条成果评审鉴定后,选择优秀项目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申请专利奖。
第十六条对获专利的项目将按专利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奖励。
第十七条未申报专利或申报而未获的项目,由公司科技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定奖励。
第十八条公司科技项目评审委员会每年组织对成果集中评奖一次,原则上按项目经济效益的大小予以奖励,也可根据项目创造性大小、水平高低、难易程度和生产发展贡献大小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奖。评奖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附则
第十九条任何单位及个人无正当理由,不得阻止有关人员进行项目申报和奖励申请。
第二十条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者,公司科技项目评审委员会有权撤销其荣誉称号,追回奖金,情节严重者,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
篇2:提案管理制度
提案管理制度
为了推动我公司科学技术的发展,鼓励全体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参与技术革新、技术开发活动,加强科技成果的管理、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根据上级单位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合理化建议,主要是指有关改进和完善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办法和措施;所称技术革新、技术开发主要是指对科学技术、业务的开发和对生产设备、工具、工艺技术等方面所作的改造和挖潜。
第三条本办法由技术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项目的范围与来源
第四条项目的范围
(一)适用于市场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
(二)对引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改造。
(三)开拓新的生产业务。
(四)计算机技术在通信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
(五)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等软科学的研究。
(六)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第五条项目的来源
(一)由上级下达的项目。
(二)由本公司有关部门下达的项目。
(三)各部门根据生产和管理需要提出的项目。
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经费来源
第六条合理化建议由建议人填写提案申报卡,交技术中心。
第七条技术革新、技术开发项目由各部门填写项目申请书报技术中心。若要申请经费,需填报项目经费申请表及可行性报告。
第八条由技术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对所报项目进行评审筛选、汇总后报总经理审批。
第九条批准立项后,由技术中心向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项目承担部门按计划实施。
第十条需申请立项的项目,由技术中心上报总经理。
第十一条为了避免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开发,任何项目必须经部门经理同意后才能上报,经公司立项后才能实施。
第十二条技术革新、技术开发经费列入公司管理开支。
成果的评审、鉴定
第十三条成果申报
项目完成后,承担部门应填写《成果鉴定申请书》,并备齐下列技术资料报总工室。
(一)研究报告
(二)测试和实验报告
(三)技术设计方案、数据、图表、照片
(四)质理标准
(五)国内外技术水平对比分析报告
(六)技术经济分析和效益分析报告
(七)标准化审查报告
第十四条成果的评审、鉴定
(一)技术中心在接到成果鉴定申请书后一个月内进行审查、提出意见报总经理审阅、并答复申报部门是否同意评审鉴定。
(二)在总公司立项的项目成果,报总公司科技处组织评审鉴定。其余项目成果由公司科技项目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鉴定。
成果的奖励
第十五条成果评审鉴定后,选择优秀项目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申请专利奖。
第十六条对获专利的项目将按专利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奖励。
第十七条未申报专利或申报而未获的项目,由公司科技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定奖励。
第十八条公司科技项目评审委员会每年组织对成果集中评奖一次,原则上按项目经济效益的大小予以奖励,也可根据项目创造性大小、水平高低、难易程度和生产发展贡献大小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奖。评奖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附则
第十九条任何单位及个人无正当理由,不得阻止有关人员进行项目申报和奖励申请。
第二十条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者,公司科技项目评审委员会有权撤销其荣誉称号,追回奖金,情节严重者,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
篇3:医院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
1)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有关配套文件的规定执行医疗废物管理。
2)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医务人员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培训、指导、监督和管理。
3)护士长要加强对本科室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发生医疗废物泄漏、丢失、买卖事件。
4)在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中,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防止职业暴露。
5)临床科室要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的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防护措施。
6)医疗废物包装袋(箱)颜色为黄色,生活垃圾包装袋为黑色。
7)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袋(箱)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少量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8)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袋(箱)外表面有警示标识。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由临床科卫生员采用有效的封口方式进行封口,确保封口的实、严密,然后在每个包装袋(箱)上粘贴有警示标识、不同类别医疗废物的中文标签,填写中文标签的内容:科室、交接班日期、医疗废物类别、经手人签名。
9)包装袋(箱)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袋。
10)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11)科室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点有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12)每天医疗废物交接完毕后,科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暂存地进行清洁和消毒。
13)科室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与卫生班接收人员履行医疗废物交接、称重手续,并登记、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