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监管》观后感

  《生命监管》的观后感

  6月3日公用工程公司组织项目经理、施工员观看《生命监管》。《生命监管》是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广播影视总局、全国总工会、国家煤监局监制,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河南省安全监管局、省广播影视局、河南影视集团联合拍摄的优秀电影故事片。影片真实再现了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豫东分局原党总支书记、局长丁安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塑造出一个对党忠诚,对煤矿安全监察事业无限热爱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凭着一腔赤子之心真情付出,集中体现了安全生产监管战线干部职工胸怀大局、不辱使命、默默奉献、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影片主题鲜明、贴近实际、情节感人、催人泪下,具有较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原本以为没什么可看的,抱着去看一看走走过场的态度,可是当我进入会场看了一会,就被影片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煤矿安全监察局长丁安的老哥们周矿长矿上发生透水事故”那一段,主要讲述丁局长在‘情’与‘则’上的处理,把原则与感情分得很清,在原则面前决不讲感情。我认为在当前全公司上下抓安全生产、抓工程质量的同时,就应该做到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把各项防范措施做到工作前面。

  作为一名基层安全科长,安全工作永远是“从零开始,向零进军”,一幕幕悲剧,犹在昨天;一片片血泪,近在咫尺。惊醒麻木的灵魂,唤起的是对生命浓浓的眷恋。需要的天平上,经济需求与安全需要在较量,懒惰侥幸与规章教训在挑战。艰苦的作业环境,瞬间的违章冒险,事故乘虚而入,悔之已晚。和谐的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只有企业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企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和谐,拥有美好的明天。

篇2:《我们俩》观后感

  《我们俩》观后感

  一部《我们俩》,栖栖遑遑的酸楚,让我很是心疼。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爱情让人唏嘘,忘年之交的友情更叫人浓浓感伤。很中国的电影,院子、老人、孩子,有些贫穷的生活,没法解决的孤独,含蓄真切的爱。人生的结果往往很久很久以后才会有答案,种种深切的感受常常不能言说,我们脆弱的生命最难以承受什么?真情。平淡的,琐碎的,才是,真情……

  《我们俩》上映于20**年,算是老片了,初次看到是18岁时,只晓得感动,不能解真情。经历这些年的成长,终于明白不论经过怎样的时间,那个胡同深处破落寂寞的老四合院里的冬春夏秋,从皑皑飞雪到倾盆之雨再到满山黄叶,才是在这世上实实在在的不可轮回、永不褪色的真情,人生如四季,春夏秋冬走完,生命也将近,无论完美与否。

  故事简单,拍摄手法也简单,音乐、对白更异常简单。它从最普通的角度,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最朴实清淡的的真情:一位戏剧学院的女大学生租了老太太一间简陋的小屋,两人在一个四合院里共同生活了三个季度,随后小马搬出去与男友一起生活,老太太则寿终正寝。我看来,这是一个不是结局的结局,因为心疼。

  老太太当过兵、骑过马、抽过大烟、未曾生育、抱养一个女儿却与她不怎么亲近,女大学生乐观向上、率性直为、开朗大方而又细腻敏感。老人原来的生活孤独而平静,“不近人情”的执拗、不可掩饰的孤单,她和老街坊为水壶加柴蓄水,才能不让那一丁点点缀寂寞的温暖在平静中消失殆尽;女孩有冻的红扑扑的脸,为房租讨价还价、整日里奔忙、挂灯笼时喃喃自语,艰辛求学的日子里依然乐观个性,她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中用自己的呼吸方式努力过着自www.aishibei.com己的生活。女孩和老人站在院子中央,因为被掐断的电话线被打嘴皮官司,一言一语都是孩子话:你这个坏孩子,难怪没有男朋友!——你是个坏老太太,难怪没人来看你!

  小院里种种矛盾交汇,却温馨可爱,主人公的感情从不可掩饰的冰冷到不可捉摸的细腻再到不可割舍的牵挂,她们都是艰辛不富裕的人,吵嘴,生气,然后依赖,揪着观影人跌入其中。

  故事中的“秋”,很心碎,很酸楚。女孩搬出去与男友同住,临走时,老人颤抖地走到女孩屋子里看看,转身拉住女孩的手,大大的浑浊且无助的眼睛,说了四句同样的话,“真搬走了,真搬空了,真搬空了,就这么搬空了?”字字揪心,无助的绝境。老人又回到原有的生活轨道,寂寞、冷清。外孙结婚,老人给孙儿腾房,被养女送到郊区一间破平房里。病倒了,心里想的、嘴上念的,不是养女,不是外孙,而是简简单单在一起生活了不到一年的女孩。女孩急匆匆跑着去看她,紧握住老人那双沧桑的手,老人想抓住的未必是女孩的关心,而是对温情和生活的需要。孤独张望人来人往的老迈身影辞世了,女孩蹲在天桥上,看着手机,空白、不知所措。重返老院子,推开门,窗上有新“喜”,物是人非。

  社会在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总觉的物质能给我们最大的安全感,如此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亲情感就渐渐淡了。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正一步步衰老在生命的最后垂暮时光中,寂寞度日。眼前的世界繁华欣荣,戎马一生的人被遗忘,终日辛劳的人被遗忘,庭院深深深几许,鳏寡孤苦谁人诉?一个再舒服的拐杖,也比不上一只温暖的手。

  正月初三回老家看望过世的外婆,冰凉的墓碑直让我冷到心里。时间它跑的那样不管不顾,那样快,好些人,我都没来得及好好疼,尤其是孩子一样的外婆,她以老人特有的狡黠与幽默,让我安心踏实,勇闯这世界。她也总是等我,她的在意,是真心实意地把我捧在了心窝里。

  岁月安好之中,品得这样一部好电影,尽管悲伤,却直面人性,尽管不能言语,却会心微笑——虽然最后鼻子很酸。这电影是要走进内心的,电影院留它不下。

篇3:《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

  《阿甘正传》看后感

  我一直很少看电影,前两天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了一段关于《阿甘正传》的影评,于是很想看看这部片子。

  《阿甘正传》获得了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这是一部在平凡里孕育着神奇和启发的影片,在看似不经意间让人从中得到感悟。阿甘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但幸运的是上帝赐给了他一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小时候珍妮为了让他不受欺负而教他奔跑,从此以后奔跑成了阿甘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他由此跑进了大学,获得了学位;跑过了越南战场,重获了生命;跑遍了整个美国,赢得了震撼,也由此跑出了自己的人生。

  刚开始觉得阿甘很傻、头脑简单,觉得他跑的快也只是上帝赐给了他一双“飞毛腿”而已,到后来,随着影片的不断深入,他在战场上独自脱险后却又不顾生命危险转回去救战友,才觉得他虽然简单却忠诚勇敢,退役后他为实现已故战友的诺言倾其所有买捕虾船去完成战友的愿望,并且坚持到底,看到这里我忽然对阿甘肃然起敬。让我震撼的不是他最后的成功成为了有钱人,而是他那种简单的执着,那种对信念的坚持,他永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跑,但是他只知道我只能这么做,他活得努力,坦荡不求回报。我们这些生活中的正常人却往往缺乏这种精神,因为种种胆怯、困难而退缩,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能长久坚持,往往便轻易的半途而废了。

  阿甘说他是“傻人做傻事”,可是他活得很充实,很快乐,他永远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让我们看到幸福其实很简单,有了目标后就踏实去做,向着这个目标活着。阿甘是一个低智商的人,他其实没有奢望过什么,也没有刻意追求过什么,但是影片就是把这个“傻子”塑造成了一个“完美”的人。

  影片开头阿甘说了一句话: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这是阿甘的妈妈曾经说过的话,蕴含着这个母亲给儿子对人生态度的讲解,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充满很多不确定因素和意想不到的事情。我想阿甘的妈妈是想告诉他,生活需要他自己去细细品味,不管是酸甜苦辣都要积极乐观的面对。这位母亲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她一直鼓励阿甘自强不息,她始终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对待,在她即将离世的时候,她对他已成为百万富翁的儿子说:“无需害怕,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命中注定是你的母亲,我已尽我所能做到最好,你做的很好,我相信你能创造自己的命运,你要尽量利用你的天赋。”这位母亲的伟大是这部影片给我们的另一个感动。

  天空中,一根羽毛随意飞舞,飘过树梢,飞过蓝天,最后落在阿甘的脚下,阿甘把它拾起来夹在书页里,然后开始给坐在长椅上给等公车的一些人娓娓道来他一生的故事。整个影片在这种淡淡的平静中开始,在这种淡淡的平静中结束,像一篇怡静的散文,优美淡雅而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