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建筑知识

  楼梯建筑知识

  多层建筑中作为垂直交通之一的建筑构件,它由连续的梯段和休息平台和围护栏杆所组成。人流较多和超过一定层数的建筑,一般设有自动扶梯和电梯作为主要的垂直交通,但在这种建筑中也应设置楼梯。楼梯的数量、位置和楼梯间的形式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有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一般楼梯的宽度按每股人流宽0.55+(0~0.15)米的人流股楼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楼梯在改变方向时,其平台扶手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的宽度。每个梯段的踏步数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米。楼梯净高不应小于2.2米。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米。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超过0.5米长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米。楼梯踏步的宽度和高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1.住宅共用楼梯最小宽度为0.25米,最大高度为0.18米。

  2.幼儿园、小学校等楼梯最小宽度为0.26米,最大高度为0.15米。

  3.电影院、剧场、体育馆、商场、医院、疗养院等楼梯最小宽度为0.28米,最大高度为0.16米。

  4.其它建筑楼梯最小宽度为0.26米,最大高度为0.17米。

  5.专用楼梯是为某种专门目的设置的楼梯。如复式住宅的户内楼梯,供专门疏散用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室外楼梯等。

  (1)住宅户内楼梯最小宽度可做到0.22米,最大高度为0.20米。

  (2)封闭楼梯间一般应在建筑高度不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建筑、12~18层单元式住宅、不超过双层的通廊式住宅中设置。封闭楼梯间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②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开向疏散方向。

  ③梯间的底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与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④疏散用的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能改变。

  ⑤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⑥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分另0是住宅1.1米、医院1.3米、其他建筑1.2米。

  (3)防烟楼梯间应在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建筑以及19层以上单元式高层住宅和11层以上通廊式住宅中设置。防烟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或阳台、凹廊等。

  ②前室面积大于6平方米。

  ③前室应设防烟、排烟设施。

  ④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开向疏散方向。

  ⑤前室内不应设烧水间、可燃物贮藏室、可燃气体管道、易燃或可燃液体管道和影响疏散的突出物等。

  (4)室外楼梯一般可作辅助防烟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90厘米,倾斜度不应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米。室外楼梯和每层平台应采用非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小时。在室外楼梯周围2米处以内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楼梯按材料分可为木楼梯、钢楼梯、钢筋混凝土楼梯等。按形式可分为单跑楼梯、双跑楼梯、多跑楼梯、弧形楼梯、圆形楼梯等多种。

篇2:建筑物构造知识

  建筑物构造知识

  建筑物的组成:一般是由基础、墙体、柱、地面、楼面、梁、屋顶、楼梯、门窗等部分组成。

  (一)、基础和地基:

  1、基础和地基的定义

  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支撑着其上部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及自重传给下面的地基。基础必须稳定而可靠。

  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是承载由基础传下来的荷载的土层或岩层。

  2、基础和地基的分类

  地基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

  基础按使用的材料不同分为: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砖基础、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基础按受力性能不同,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刚性基础是指用砖、灰土、混凝土、三合土等受压强度大、而受拉强度小的刚性材料做成的基础。柔性基础是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受压、受拉均较强的基础。

  基础按构造形式,又可分为:

  A条形基础是指呈连续的带形基础,包括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

  B独立基础是指基础呈独立的块状,形成有台阶、锥形、杯形等。

  C筏板基础是一块支撑着许多柱子或墙的钢筋混凝土板,板直接作用于地基上,一块整板把所有的单独基础连在一起,不仅使地基土的单位面积压力减小,也使整个地基的承载力增大。

  D箱形基础主要是指由底板、顶板、侧板和一定数量内隔墙构成的整体刚度较好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

  F桩基础,由设置于土中的桩和承接上部结构的承台组成。

  (二)、墙体和柱:

  它们均是竖向承重构件,支撑着屋顶、楼面等,并将这些荷载及自重传给基础。

  1、墙体:

  墙体的作用:承重、围护、分隔、装饰作用、

  对墙体的要求:

  A满足热工方面的性能(如保温、隔热、防止产生凝结水)

  B一定的隔声性能

  C一定防火性能

  D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墙体的类型:

  A按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分为外墙和内墙。

  B按在建筑物中的方向分为纵墙和横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其中的外横墙通常称为山墙。

  C按受力的情况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凡直接承受梁、楼板、屋顶等传下来的荷载的墙成为承重墙;不承受外来荷载的墙成为非承重墙。

  D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砖墙、石块墙、小型砌块墙、钢筋混凝土墙。

  E按构造方式分为实体墙、空心墙和复合墙。实体墙是用粘土砖和其他实心砌块砌筑而成的墙;

  空心墙是墙体内部中有空腔的墙,这些空腔可以通过砌筑方式形成,也可以用本身带孔的材料组合而成,如空心砌块等;复合墙是指用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的墙,如加气混凝土复合板材墙。

  F按墙体的厚度:120单砖墙(115)、180度半墙(178)、240二砖墙(240)、370墙(365)、490墙、620墙(615)

  3、墙的细部构造:

  A门窗过梁:常用过梁有砖平拱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钢筋砖过梁。

  B窗台:主要作用是排水和装饰,一般挑出墙面,有砖混和混凝土预制两种,找坡滴水线。

  C勒脚:首层墙面近地面处,三个作用(保护、加固、装饰)。

  D防潮层:防止地下潮湿、地表水对墙体侵蚀,有油毡、防水沙浆、细石钢筋混凝土3中处理方式。

  E明沟:有组织的导排雨水。

  F散水(护坡)无组织排水时多采用,5%坡度,600--1000MM宽

  G圈梁:连接封闭的梁

  4、墙的装饰:外墙清水墙面,混水墙面(抹灰、涂刷、水刷石、饰面砖、杜柏等);内墙多分为混水墙面(抹灰、涂刷、裱糊等)

  5、变形墙:分为防震缝、沉降、伸缩

  6、柱:柱是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持作用的构件,它承担、传递梁和板两种构件传来的荷载。

  (三)、地面、楼板和梁

  1、地面:指建筑物底层的地坪,一般由面层、垫层和基层构成。主要作用是承受人、家具等荷载,并把这些荷载均匀地传给地基。

  2、地面按面层材料和施工方式不同分为:

  整体类地面:水泥沙浆地面,细石混凝土地面、水磨石地面等

  块材类地面:如陶瓷地砖、天然石材地面、人造材料地面、木地面等

  卷材类地面:如塑料地面;橡胶毡地面等

  涂料类地面

  3、楼板:是分隔建筑物上下层空间的水平承重构件,其基本构造是面层、结构层和顶棚。其中顶棚具有隔声、保温、隔热功能。

  4、楼板的施工方式:

  钢筋混凝土楼板有现浇(现浇楼板就是在施工现场用混凝土浇筑成整体楼板的工艺现场浇制)、预制(预制楼板则是在工厂预制,在施工现场组装)两种施工方式。现浇楼板由于是整体浇筑,所以抗震性能优于预制楼板,现施工使用较多。

  5、梁:梁是跨过空间的横向构件,主要起结构承重作用,承担其上的板传来的荷载,再传到支撑它的柱上。根据所采用的材料,可分为钢梁、钢筋混凝土梁和木梁;根据传递力的方向,梁可分为主梁和次梁;根据梁与支撑的搭接状况,梁可分为简支梁、连续梁和悬臂量;圈梁是为了提高建筑物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环绕整个建筑物墙体所设置的梁。

  (四)、门和窗:

  1、门的作用主要是交通出入分隔和联系建筑空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通风及观望。

  A门一般由门框、门扇、五金等组成。

  按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单元门、分户门、内门等;

  按开启方式:分为平开门、推拉门、弹簧门、转门、折叠门、窗帘门等。

  B窗一般由窗框、窗扇、玻璃、五金等组成。

  按使用材料分:木、钢、铝合金、塑钢窗。

  按开启的方式分:平开窗、推拉窗、旋转窗(上、中、下旋窗)、固定窗。

  2、门窗的设计、施工都应该造型美观大方、构造坚固耐久、开启灵活、关闭紧严、隔声、隔热。

  (五)、楼梯:

  1、楼梯是是建筑物的竖向构件,是楼层间上下的主要交通设施,供人和物上下楼层和疏散人流之用。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台阶和坡道。在建筑物中,布置楼梯的房间称为楼梯间。

  2、楼梯的组成:楼梯段、休息平台和栏杆扶手。楼板做防潮处理。

  3、楼梯的分类:

  按使用材料来分:分为钢筋混凝土楼梯;木楼梯;钢楼梯

  按楼层间楼梯的数量和上下楼层方式分为:直跑式、双跑式、多跑式、交叉式、尖刀式、曲线式楼梯。

  (六)、屋顶:

  1、屋顶:是建筑物顶棚起覆盖作用的维护构件。由屋面、承重结构层层、保温隔热层和顶棚组成。主要作用是抵御自然界的风、雨、雪以及太阳辐射、气温变化和其他外界的不利因素,以使屋顶覆盖下的空间达到冬暖夏凉。应满足防水、保温、隔热和隔声、防火的要求,必须稳固。

  2、屋顶的类型:有平屋顶、坡屋顶(坡度大于5%)之分,还有各种曲面形屋顶;

  3、屋顶一般分为防水层、保温隔热层、屋面板三层;屋顶的底面叫顶棚。

  4各类屋面的优劣及防水、隔热处理:用料轻、多扎松散材料,如膨胀珠岩、印渣等。

  柔性防水:卷材+沥青 二毡三油 三毡四油

  刚性防水:防水砂浆或细石

  5、屋顶排水:

  A找坡(材料、结构找坡);

  B排水方式,无组织,有组织(外南、内北)。

篇3:建筑物分类知识

  建筑物分类

  (一)、按建筑物使用性质分类,可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四大类。

  1、居住建筑是指供人较长时间居住使用的建筑,又可分为住宅和集体宿舍两类。住宅是指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分为普通住宅、高档公寓和别墅。集体宿舍主要有单身职工宿舍和学生宿舍。

  2、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购物、办公、学习、医疗、旅行、体育等使用的非生产性建筑。

  3、工业建筑是指供工业生产使用和直接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建筑,如:工业厂房、仓库等。

  4、农业建筑是指供农业生产使用和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建筑,如种子库、饲养牲畜用房等。

  (二)、按建筑物层数或总高度的分类:住宅按层数分为低层住宅(1-3层)、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和高层住宅(10层及以上)。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的为高层,但不包括高度超过24米的单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100米的,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综合性建筑,均为超高层。

  (三)、按建筑结构分为:砖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

  1、砖木结构建筑:这类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是用砖、木做成。其中,竖向承重构件的墙体和柱采用砖砌,水平承重构件的楼板、屋架采用木材。这类建筑物的层数一般较低,通常在3层以下。

  2、砖混结构建筑:这类建筑物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顶板,其中也包括少量的屋顶采用木屋架。这类建筑物的层数一般在6层以下。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这类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如梁、板、柱、墙(剪力墙)、屋架等,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大材料构成,它的特点是结构的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耐久年限较长。主要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框架筒体结构和筒中筒等。

  4、钢结构建筑:主要承重构件均是用钢材制成,其建造成本较高,多用于高层公共建筑和跨度大的工业建筑。

  (四)、按建筑施工方法分类:

  1、现浇、现砌式建筑:这种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均是在施工现场浇筑和砌筑而成。

  2、预制、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均是在加工厂制成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而成。

  3、部分现浇现砌、部分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物的一部分构件(如墙体)是在施工现场浇筑或砌筑而成,一部分构件(如楼板、楼梯)则采用在加工厂制成的预制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