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价值理论-意愿与目标的价值关系

  哈佛价值理论-意愿与目标的价值关系

  任何人在做某一项事情之前,都有自己的计划、设想,都为自己规划好了行为的目标。 通俗地讲,即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和怎样去做。然而,并非每个人的意愿、目标都能实现。相反,大多数人的行为后果与其意愿相左。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事物亦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内在规定性,它按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主观与客观相符,才能形成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局面,才能有事与愿的协调一致。因此,意愿、目标不同,其所带来的后果亦不同,从而这一切带给人们的价值关系、价值判断亦不同。

  □"斯芬克司之谜"

  人固然是从自然界衍化而来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广义上讲,人是动物,只不过是动物中最高级的动物罢了。但是,人之为人,又不同于其他动物,具有高出于其他动物的特点、特长。其中,最能体现人之优越于动物及人与动物有别的是人具有目的、意愿、主观能动性。

  人是无意志而生,违意志而去。人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他只是一个生物体,是生物学上的一个显着成果。他同其他的生物体一样,没有意愿、目的,他是一个"物".然而,在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就慢慢地具有了上帝赋予人的特长:意志、意愿、需要等。他的整个一生都离不开意志、意愿的影响。否则,他将回归于"物".在他离开人的世界,归于灭亡时,他的意愿未尽,不得不违意志而去。有科学实验表明,动物的活动不同于人的活动。动物在摘不到树上的果子时,如果它身边正好有一树枝,它会略为加工并加以利用,但在果子到手时,它便扔掉这一简陋的"工具",而想不到它有时还会需要"工具".人就不同了。他会制造工具,并保留之,用于一切对他有用的地方,以满足他的目的、愿望和需要。这就足以证明人的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人是意志动物。人的意志、目的、主观性使得其活动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也使得人自身丰满起来,具有了复杂性、矛盾性。对于人的矛盾性,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帕斯卡尔曾经指出过:人既是伟大的,又是渺小的。说其渺小,是因人是自然万物中的一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体积无法与众多的自然物相比,其力量、速度也无法与众多的动物抗衡。在巨大的、有如锅盖覆盖着人类的宇宙苍穹之下,人显得微不足道,犹如沙漠中的一粒沙子。说其伟大,是因为人又不完全同于自然物,人有思想、有目的和意志。人凭借其思想和主观想象力,可以将硕大的宇宙包容于自己的头脑之中,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追忆已成往昔的过去,设想尚未到来的将来。马克思也说过,人具有双重尺度,即外在尺度和内在尺度。人既按照外界自然物的规律进行活动,同时,又按照自身的目的、需要、审美情趣等内在尺度进行活动,这样,活动的结果既体现了外界物的客观特点,又满足了人的主观愿望。

  人的复杂性、矛盾性还表现在人的意愿、目的、目标是分层次的。某一行为的结束,体现于其中的目的、愿望等或是得以实现,或是破灭。总之,是告一段落。而体现于长期行为中的目的、愿望又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旧的目的、愿望得以实现或破灭,又会出现新的目的、愿望。目的、愿望产生于人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要的层次依次上升,体现了人对物质条件的渴求必然上升为对精神生活的向往的需要发展过程。当某一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人又会去追求新的、更高一层需要及其满足。人的需要就是在这种永无止境的、逐次上升的追求与满足的交错中发展的。而每一需要都会诱发一定的目的、愿望和行为动机,驱使人去为之而活动。所以,人的需要的更替就决定了人的目的、愿望的层次及永无止境的更新与交替发展。从而又反过来影响人的行动及行为的后果。

  古希腊神话"斯芬克司之谜"告诉人们一个谜语: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而这一谜语的谜底当时无人能晓。今天看来,它只是揭示了人的外在的复杂性。而罗素的感叹--人类研究最多而又最难理解的还是人自身,却道出了人的内在的复杂性和深不可测性。自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响亮地喊出"认识你自己"之后,无数哲人贤达在这块领域内殚精竭力,却收获甚微。几千年的探索之结果仍是在人自身外面徘徊、彷徨。这其中的奥秘和难处,不能不说是因为人具有目的、愿望及其永无止境的更替。

  从建教堂看愿望与事实的矛盾

  愿望与事实是一对矛盾。一般来讲,人的目的、愿望符合事实,就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此愿望、结果就是人们所期待的,是好的,具有正面价值。相反,人的目的、愿望与事实不相符,就达不到预期的结果,此愿望、结果就不是人们所期待的,就是不好的,具有负面价值。但如果这目的、愿望是哈佛经理的目的、愿望,情况就复杂了。先看一例。有一位地方行政长官A欲拨出800万美元修建一座教堂,此教堂要建得富丽堂皇、庄重肃穆,要集全国教堂之美,成为本地区建筑设施之最。而恰逢该年,此地区的大部分地方受到水灾袭击,众多房屋倒塌,粮食几乎颗粒无收,上百万人民居无住所,食无粮食。但行政长官A听不进部下的劝告,以"神要驻店"为由,下达并实施他的建教堂的计划。在本案例中,也许该地区确实需要建立一座教堂,让人民有一个更理想的祈祷、忏悔的地方;建设者在教堂实施中也按规定操作,使教堂顺利地建成了。根据上述所言,此处行政长官A的愿望得以实现,应该是好的且产生正面价值。然而,与"民要吃饭"相比,此愿望只会带来负面价值。这是因为此愿望是哈佛经理的愿望,所以就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任何一位领导,他所行使的职责不仅仅体现了他自己的心愿,不仅仅是出自他个人的爱好,而且根本就是体现了人民的心愿。他的愿望的实施及其后果不是对他本人负责,而是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应对人民负责。就是说,作为一位哈佛经理,其意愿、目标不仅仅代表他个人,而是代表着人民,是需要人民将其付诸实践的。只有体现了民意的哈佛经理的意愿、目标才真正符合了事实,才会有积极的后果,最终才会有益于人民和社会,才会真正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所以,本案例中,如果情况颠倒过来,即行政长官A体察民情,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把800万用作赈救灾民,让民有所可住,有粮可食,有衣可穿,那么,这一意愿及其后果所带来的各种价值远远大于"神要驻店"这一想法及其后果所带来的各种价值。前者,人民欢呼、称赞,给予很高的评价,把它看作哈佛经理工作中的业绩;后者,人民反对、批评,进行强烈的谴责,把它看作哈佛经理工作中的污点,看作哈佛经理不称职的表现。

  如前所述,人之为人是因为人有意愿、目的、计划和思想,人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规划一预期目标。但是从本节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的意愿、目标并非完全是个人的主观臆断,还必须有客观依据,必须能够付诸于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获得正面价值。哈佛经理尤为如此。哈佛经理的意愿和目标是交给他人或众人去执行,去付诸实践,它所带来的结果不是属于哈佛经理个人,而是属于他人或众人。因此,哈佛经理本人应时时将自己的意愿、目标及其后果为价值判断的客体,进行价值评价,更应该把它们交给组织、社会这一价值主体去评价。不同的意愿、目标,就会带来不同的后果,从而就会同组织、社会这一主体形成不同的价值关系和价值判断。

篇2:《哈佛家训》读后感

  《哈佛家训》读后感

  今年的暑假是看书时间较充足的一个暑假。因而有较多的时间在家捧读。高深的理论性格使然总不怎么喜欢,也许更是因为天资愚笨而无法领略其要义的缘故吧。倒是看了许多简短的小故事,感悟许多人生的哲理。现辑录其中几个与大家共享:

  篱笆上的铁钉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的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象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

  "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再拔出来,伤口就难以愈合了。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

  你的朋友和你的家人都是你宝贵的生命财富,他们让你更自信,让你更勇敢。他们总是随时倾听你的忧伤。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支持你,向你敞开心扉。可是有时你会说出伤害他们的话,或者做出让他们痛心的事情。不要认为他们不会介意,就像在篱笆上钉过钉子一样,伤害会留下永远的痕迹。

  坏脾气是一把双刃的剑,它在伤害别人的时候,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让兔子奔跑

  小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有人认为这个是小兔子的弱点,于是,小兔子的父母和老师就强制它去学游泳.小兔子耗了大半生的时间也没学会.它不仅很疑惑,而且很痛苦.

  猫头鹰说:"小兔子是为了奔跑而生的,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它发挥奔跑的特长."

  看来世界上还是有智者.

  看看我们的周围吧!我们整个教育制度的设计,就像捕鼠器一样,完成针对人的弱点,而不是发现和激励一个人的优点与特长.

  父母师长注意的是孩子成绩最差的一科,而不是最擅长的科目......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集中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去发现优势。

  人人都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只要能改正一个人的缺点,他就会变得更好。

  一定要让猴子唱歌,一定要让鹦鹉举重,这不仅是残忍的,也是愚蠢的。应该有一个地方,让人们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小兔子跑个痛快!

  改变一生的赞美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坏男孩。

  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还是居住在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富有的家庭。

  父亲一边向继母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已经让我无可奈何。说不定明天早晨以前,他就会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坏事。”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认真地看着他。接着她回来对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全郡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发泄热情的地方。”

  继母的话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道路。

  在继母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相信你会成为一名作家。卡耐基接受了继母的礼物和期望,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自己的热忱,如何改变了他们的家庭。所以,他不愿辜负她。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卡耐基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的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美国的富www.aishibei.com豪和着名作家,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赞美永远都不是多余的,尤其是对于孩子。一次真诚的赞美,可能胜过一万次严厉的责备。

  一道终生受用的测试题

  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

  你经过一个车站。

  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

  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生命危在旦夕。

  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是你的恩人,你做梦都想报答他。

  还有一个是你一见倾心的异性,如果错过了,你一辈子都会后悔。

  但你的车只能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请解释一下你的理由。

  别人会怎样选择,你可以猜一猜:

  老人快要死了,你首先应该先救他。然而,每个老人最后都只能把死作为他们的终点站,。

  你先让那个医生上车,因为他救过你,你认为这是个好机会报答他。

  医生,你可以在将来某个时候去报答他, 但是你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可能永远不能遇到一个让你这么心动的人了。

  在200个应征者中,只有一个人被雇佣了,他并没有解释他的理由,他只是说了以下的话“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每个我认识的人都认为以上的回答是最好的,但没有一个人(包括我在内)一开始都没想到。是否是因为我们从未想过要放弃我们手中已经拥有的优势(车钥匙)?有时,如果我们能放弃一些我们的固执,狭隘,和一些优势的话,我们可能会得到更多!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一些细小的故事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会引起人们会心的感悟。《哈佛家训》以品性、梦想、真爱、成功、思维、心理、智慧、创意、勇气和觉悟十个章节辑录了一百多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生活意义,给我们的思维以启迪,引导我们对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这是一本推荐给青少年的教育读本,但是对我们,对于我们的教育仍有很大的启示。应该说,它不是纯理论的教育书籍,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是更平易近人的道理和心灵的感悟。

篇3:《哈佛人生课》读后感

  《哈佛人生课》读后感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应该是人一辈子的事情,永远都不过时。论语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就是接受知识,“思”就是深入思考,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进行发挥,并且有所创新。这句话说起来简单,解释起来也不难,但要真正做到,就有很大难度。所以我们应该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当今世界竞争不断加剧,知识爆炸,呈几何增长,科技发明眼花缭乱,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日新月异。每个人的知识都需要随时更新,今天的知识肯定赶不上明天的发展速度。只有不断学习才是保障自己的唯一途径。

  学习不但是一种心态,更应该是我们的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是实现自己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学习无论对于企业本身还是员工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从多方面丰富、提高自己,成为学习型员工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多听少说,多留意,少评论,是搜集和掌握知识的很好途径。

  有这样一则故事,流传千年却经久不衰,因为它道出了真谛。

  曾经有个小国来到罗马,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罗马国王很高兴。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小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国王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如此泱泱大国,不会连这点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一位民间的智者说他有办法。

  国王将使者请到大殿,智者胸有成竹地拿着三个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人从另一边耳朵出生了。另一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智者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因为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上帝给了我们两个两只耳朵和一张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最基本的素质。

  倾听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可以保证你学到前所未有的知识和能力,帮助提高自己。学习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一天不学习、不充实自己,新的知识技能就没有学会,也许明天被套退的就是自己。因此知识、经验和工作技巧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在工作中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倾听。只有坚持多听、多想才能对工作中每天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新事物加以了解和熟知,做到学习与工作相伴,工作就是学习,这样才能天体有进步,天天有机会。

  朋友,学习使人聪慧,学习提升能力,学习成就事业,学习实现人生价值。学习永远不会过时,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