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验收总结报告
中心名称:技术领域:依托单位:填报日期:联系人:联系电话: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六年五月制验收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一、中心基本信息中心中文名称:中心英文名称:技术领域:建筑面积:依托单位:
二、中心基本情况主要研究开发方向:主要研究开发内容:中心主任:中心组织结构:中心研发工作和对外服务概况:
三、中心建设任务书主要内容
(一)建设期间的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和预期目标
(二)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计划
(三)经费投入、设备配置与场地建设计划
(四)中心组织结构、运行与管理计划
(五)开放服务和对外交流计划
(六)自我发展能力计划
四、中心建设期间研发工作进展及主要研发成果
(一)承担的主要研究开发任务及完成情况
(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水平和特色
(三)工程化技术成果转化、转移、扩散辐射及其效益情况
(四)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及作用
(五)中心的最新研究开发进展
五、中心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执行情况
(一)中心主任
(二)固定工作人员情况
(三)流动人员情况
(四)人才培养及培训情况
六、中心经费投入及硬件建设计划执行情况
(一)拨款及自筹经费到位情况
(二)功能单元平台建设情况
(三)仪器设备购置情况按下表列出建设期内购置的仪器设备。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经费(万元)
(四)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建设情况
七、中心组织结构、运行与管理建设计划执行情况
(一)组织结构建设情况
(二)运行与管理建设计划执行情况
八、开放、合作研发与技术交流建设计划执行情况
(一)中心对外开放服务情况
(二)国内外合作研究开发情况
(三)学术技术交流情况
九、自我发展状况(从组织结构和运行管理、基础设施、工程化研究开发条件、工程化研究开发能力、对外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描述)
十、中心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中长期工作设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二)中长期工作设想
1、总体目标
2、具体措施十
一、附件及证明材料(附件的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装订成册,验收时提供原件备查)
(一)技术委员会名单姓名年龄研究领域工作单位
(二)中心技术带头人和主要技术骨干名单姓名年龄研究领域工作单位
(三)中心固定人员名单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专业
(四)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价格(万元)启用时间目前状况
篇2: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验收总结报告
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验收总结报告
中心名称:技术领域:依托单位:填报日期:联系人:联系电话: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六年五月制验收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一、中心基本信息中心中文名称:中心英文名称:技术领域:建筑面积:依托单位:
二、中心基本情况主要研究开发方向:主要研究开发内容:中心主任:中心组织结构:中心研发工作和对外服务概况:
三、中心建设任务书主要内容
(一)建设期间的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和预期目标
(二)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计划
(三)经费投入、设备配置与场地建设计划
(四)中心组织结构、运行与管理计划
(五)开放服务和对外交流计划
(六)自我发展能力计划
四、中心建设期间研发工作进展及主要研发成果
(一)承担的主要研究开发任务及完成情况
(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水平和特色
(三)工程化技术成果转化、转移、扩散辐射及其效益情况
(四)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及作用
(五)中心的最新研究开发进展
五、中心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执行情况
(一)中心主任
(二)固定工作人员情况
(三)流动人员情况
(四)人才培养及培训情况
六、中心经费投入及硬件建设计划执行情况
(一)拨款及自筹经费到位情况
(二)功能单元平台建设情况
(三)仪器设备购置情况按下表列出建设期内购置的仪器设备。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经费(万元)
(四)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建设情况
七、中心组织结构、运行与管理建设计划执行情况
(一)组织结构建设情况
(二)运行与管理建设计划执行情况
八、开放、合作研发与技术交流建设计划执行情况
(一)中心对外开放服务情况
(二)国内外合作研究开发情况
(三)学术技术交流情况
九、自我发展状况(从组织结构和运行管理、基础设施、工程化研究开发条件、工程化研究开发能力、对外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描述)
十、中心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中长期工作设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二)中长期工作设想
1、总体目标
2、具体措施十
一、附件及证明材料(附件的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装订成册,验收时提供原件备查)
(一)技术委员会名单姓名年龄研究领域工作单位
(二)中心技术带头人和主要技术骨干名单姓名年龄研究领域工作单位
(三)中心固定人员名单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专业
(四)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价格(万元)启用时间目前状况
篇3:医院检验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检验"危急值"报告的管理,保证"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病人的医疗安全,杜绝病人意外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的报告:
重点对象是各科室的危急重症患者。
1、凡"危急值"项目达到规定的危急值时,经复查和审检后,检验人员立即采用电话通知相关临床科室,并做好详细记录。
2、记录内容包括:电话通知时间、科室、病人姓名、住院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电话接听人姓名。
3、检验报告人的电话,如果5分钟内相关临床科室无人应答,可打电话到相关临床科室主任或护士长,科室主任或护士长通过有关渠道通知相关医师护士回检验报告人电话。
二、"危急值"的接受
1、临床科室要建立"危急值"电话记录本,统一放置电话旁,方便记录,接听"危急值"电话必须是本院职工,不能是实习或进修人员。
2、接听"危急值"电话时,必须复述检验结果,核对无误后按下列内容作好完整记录:电话通知时间、科室、病人姓名、住院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电话报告人姓名。
3、护士接受"危急值"后应立即向医生报告,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应立即在10分钟内报告上级医生或科室主任并对病人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4、经管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收到的"危急值"检验报告结果和诊疗措施。
5、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三、"危急值"报告项目的质量控制规定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决定检测结果"真实准确"的前提。任一环节的疏漏和不规范均可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为保证检验结果真实可靠和有效,针对分析前阶段可能影响检测的各个环节采取如下措施:
1、临床医师应根据病人病情,从循证医学角度掌握急诊检验项目指针,选择最直接、最合理、最有效、最经济的检验项目提出申请,申请单填写必须字迹清楚,信息详细,否则退回重写。
2、标本采集:护理人员根据医生医嘱正确采集标本,贴好标签,标签要求字迹清楚、工整且不易脱落,做好记录后由护理人员或护工立即送检。
3、抗凝剂的正确使用
(1)血常规检测:使用EDTA-K2抗凝管,采集血标本2ml,充分缓和均匀,避免溶血和凝块形成。
(2)凝血检测:正确采集静脉血1.8ml,加入含32%枸橼酸钠0.2ml的试管,充分缓和混匀,避免溶血和凝块形成。
(3)血钾等其它生化检测,一律使用肝素抗凝管,采集静脉血2-3ml,混匀,避免溶血。
(4)血气分析:用肝素湿润注射器,正确采集动脉血2ml,立即密封,充分混匀后立即送检。
4、标本的接受和处理,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做好记录,立即处理。
四、"危急值"项目
试验名称项目 危急值范围 备注
1、全血细胞分析: 白细胞计数 <1.0×109;>30×109/L/L
全血 血红蛋白 <50g/L(血液病<45g/L)
全血 血小板计数 <30×109/L 全血
2、凝血检验: PT >30秒 血浆 APTT >80秒 血浆
3、生化检验: 钾 <2.5mmol/L;>6.5mmol/L 血清 钠 <120mmol/L;>160mmol/L 血清 钙 <1.5mmol/L;>4mmol/L 血清 葡萄糖 <2.5mmol/L;>20mmol/L 血清 血清淀粉酶 >500u/L 血清 谷丙转氨酶 >1000u/L 血清 肌酐 >530umol/(慢性肾衰>900u/L) 血清
4、血气分析: PH >7.55;<7.20 动脉血 PCO2 >70mmHg;<20mmHg 动脉血 PO2
<45mmHg 动脉血 HCO3 >35mmol/L;<10mmol/L 动脉血 氧饱和度 <75% 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