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基础》校本心得体会
艺术永远是现实的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观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所以,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GG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而艺术是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因为艺术具有其前瞻性,我们的艺术教育怎能脱离这样一个时代?素描教学的观念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怎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这是我们的教育者应该思考的。
一.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在现代社会趋于多元化的观念下形成的。
我们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古典艺术是在封建制度下形成的,艺术家是为皇帝或上帝服务的。进入现代社会,艺术家要通过艺术表现自我,艺术的精神在于创造。艺术家发现了潜藏在生命里自由的欲望以及发现与创造的欢乐,造型艺术再也不仅仅是宗教的图解和宫廷的装饰了,要求艺术和文学并列,造型艺术和文学是同样崇高的艺术形式。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在尊重个体人的创造才使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素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素描教学的应更宽泛些,素描不仅是技巧与能力的训练,也应是思想与观念培养。
二.在实践中把握素描教学
(一)素描教学应解决的
首先说是该解决认识问题,其次是表现问题。但素描教学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呢?简单的说是造型问题。复杂了说:素描教学应解决在色彩之外文字语言等其他媒介无法表达或表达无力时所需的视觉图形语言。运用视觉图形语言去思考、去表现视觉感受以及引导视觉感受是素描教学的核心问题。
1.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是基础教学的出发点。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力是首位的。
2.人的普遍视觉需求。人的视觉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两个方面,研究具体阶层人群对图形的感知能力是素描教学的重要课题。
3.在具体的素描作业中画面的组织结构是第一位的,我们所说的造型离不开特定的画面空间。画面的组织结构与构图经营位置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组织结构”更强调画面图式内在的有机联系,强调视觉形式具有生命的整体构成。
4.形象感觉的表现与传达。包括形象特征、形体结构、质感与量感给每个人相同或不同的感受。这里既有视、知觉的训练也有表现技巧的训练。
5.工具材料的运用与发现,对材料工具的敏感是当代家的重要特征之一。素描的工具和材料是朴素的、相对简单的,正因为简单才留有发挥我们想象的空间。
6.了解与传统。对中外历史与传统的了解与掌握是素描的重要途径之一古今中外的素描大师是我们学习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
(二)素描教学应有针对性
素描训练是有针对性的。这是由教学的阶段性不同、专业的性质不同、思想观念的不同决定的。
1.针对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首先是了解学生的生理年龄及专业年龄特点,以避免重复教学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浪费有效时间。
2.针对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为将来的艺术实践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不是先入为主的风格样式的训练,而是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时能加以的引导。
3.针对特定课题的训练。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要求,将素描艺术的形式因素分解剥离开来,有针对性的分别训练,以强化对视觉形式要素的感受力。
4.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感、知觉技能训练。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了解专业特点首先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要让学生多了解不同的造型艺术特点,了解各种
造型艺术语言的经典与素描的关系,以避免学习素描的盲目性。
篇2:中心小学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中心小学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8月20日至 8月25日,我校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校本培训,在本次校本培训中,学校从各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从教学常规、教育科研、教育理论、教育心理、教师道德到各科的教学常规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力求使我们在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这是一次全面的培训。5天的培训时间不长,但内容却很丰富多彩,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教刚刚一年的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让我在这次培训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这次校本培训进行的非常顺利,以下是我个人对本次校本培训的一点体会,有不到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第一天,学校首先召开了全体教师的会议,介绍了此次培训的日程和内容的安排。接着由陈校长和沈校长分别给我们进行了《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新课程改革纲要》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程改革纲要》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反思,我们应当做什么样的老师?我们应当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同时,也让我们教师不断的思考,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如何更加的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我们所忽略的情感体验、探究意识、创造能力,恰恰是人之为人的核心要素的体现。
第二天,田主任对有效教学给我们做了报告,特别是对如何做到有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陈亚兰主任对小学教学常规的要求作了详细阐述,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具体方法上的指导。让我们深深地思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如何真正的实施好新课程标准中的各项内容,这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总结的。沈主任有关课题研究的报告,让我们在事例中了解教育科研,也知道了教育科研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其实是在我们教育实践中就伸手可及的,我们每次的教学都有新的问题,新的发现,只是缺少了总结和积累。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我们多记录和积累,把一些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总结起来,有利于今后自己的教学工作。
第三天,学校请来了泰州师专的心理学专家李主任,他给我们来了一次“人才培养从“心”开始的讲座。李主任结合学校的情况阐述了学校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什么是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方法等等。他结合自己的工作,例举了许多案例,讲座的内容丰富而充实,也非常的实用。李主任的讲座,留给我很深的印象。我觉得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尊重学生个人尊严,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平等、双向的,许多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往往不能接受自己,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他们只有先被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只有先被别人尊重,才能尊重自己。如果教师不能尊重学生,学生就感觉不到自尊,心理健康教育也就产生不了实效。在对学生心理问题判别上,要正www.aishibei.com确掌握学生的正常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比如,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低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不能简单地视好动为问题,认为好动就是多动甚至多动症。而是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还有,必须慎重区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别是不能乱发议论。我们有的教师轻率地指责学生是“弱智”、“笨蛋”,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匆忙下结论,最好请心理专家进行诊断。
第四天,教育局的王剑王主任帮助我们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我把其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工作一一对照,其中的一些内容让我反思颇多。比如第三条:热爱学生。即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消除师生之间情感障碍的保证,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孜孜不倦的教导,一丝不苟地传授书本的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对学生要有父母般的慈爱外,还应从道德、行为、言谈、学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力求将班里班外的工作管好、做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第五天的活动更是丰富,有沈主任教学案例写作的指导,有许爱军主任班主任常规工作的解读,还有学校“青蓝工程”的集体交流。下午分学科小组观摩优秀课堂教学的录像,并集中进行了评价。
今年暑期的校本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让我深深地感觉到教师这个行业肩上的重担,新世纪的教师所面临的是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教师在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我想就我自己而言,通过这次校本培训,我将会重新认识自己,重新找准目标,从师德教育、基本功技能、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等诸多方面全面加强自己。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创新,不断完善自己。
总之,这次校本培训的学习收获很大,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尽快提高自身能力,把所学的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更自觉的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和研究,让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五彩纷呈的景观。
篇3:校本研训心得体会
校本研训心得体会
教师成长的关键是任职后的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中,校本培训有其特殊的意义:校本培训更多以教育现实问题为着眼点,兼顾全体教师,有利于在实践中训练和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可以在校内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培训。校本研训,应该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准研训内容,做活研训的形式,抓实研训保障。
一、确准研训的内容
作为学校,首先要考虑研训内容是否教师之所需。本学年根据目前我校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首先努力确准研训的内容,为教师的工作需要打“前哨”。
1.根据区教育局“改进学教方式,促进有效教学”的精神,我们开展“借微格教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的系列研训。
2.针对班班已经配备电子白板这一新的教学设备,我校进行电子白板使用的专题系列培训。
二、 做活研训的形式
1.课题驱动式:申报省教科规划课题《借微格教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制订了详细的研究方案。邀请湖师院的专家,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微格教室使用的培训。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安排组内研讨课,在微格教室内上课;课后,依据各个不同角度的全程视频录像,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诊断,从而促改进教学,逐步改进学教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组成员汇总此项研训的相关资料。
2.专题研讨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培训,先通过视频让全体教师了解白板的有关使用知识,再由校内教师讲座,教师练习上课使用;然后进行沙龙式的培训:教师们坐在一起,相互探讨,反馈困惑,由信息技术教师进行难点解疑。
3.教研共同体式:改变以往“师徒结对”式的教师专业成长互助方式,建立“教研共同体”。“ 教研共同体”较之以前的“师徒”模式,开阔了视野,能从多种角度理解知识和看待问题,可以在不同思想的碰撞和争论中激发智慧和灵感。“三人行必有我师”,能使个人在与他人的研讨中发现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从其他团队成员身上学到好的思想、品格、行为习惯和技能、方法。“教研共同体”中的成员已不再是单独的一个人,而成为承担整体学习使命的团队成员,并从团队中获得接纳感、安全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动力源泉真正来自内心的需求。成员之间以共同的愿景为目标,共享学习资源,互帮互助,成为不可分割的学习共同体。显然,在这样的教研共同体之中,学习的成果必将大大超过个体学习者的总和,而且能使每一个成员在教研共同体中最充分地施展自身的优势潜能,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做实研训保障
学年初由教科室牵头,学校各科室参加,进行年度校本研训计划的讨论,确定研训主题、人员形式及评价等。
1.研训时间保障:确定各研训主题的具体实施时间,由校长室检查监督研训时间是否得以确保,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调。
2.研训评价保障:学校制订较为完善的研训评价机制,建立每位教师的校本研训学籍库,每次研训,加强对参训教师的登记管理,确保全员参加。根据区研训中心的审核,学校给每位教师进行学时申报,并与校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作为学校,应该明确:造就雄厚不竭的教师资源靠的就是务实、不懈的校本研训。同时,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动员全体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投入到校本研训中去。校本研训成功与否,应当看是否实现了全体教师的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