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校长、教研室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工作。
2、带头学习教育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每月坚持深入课堂,教务主任每周听2节课,坚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并发挥好专业引领的作用。
3、注重营造校本教研的氛围,积极搭建研讨、交流平台,定期举办理论学习、经验交流、协作研究等活动。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5、适应新课程改革推进需要,结合学校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6、发动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7、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的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县、市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选编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研工作交流。及时安排和及时总结本校工作情况,落实奖惩。
8、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全教研室、教务处等机构的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9、建立并不断完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管理机制。
篇2: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四级)
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组织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每周写2个教学反思,每月至少听5节课。
4、在教学实践的同时,坚持做到:“六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完成一份多媒体教案,写一篇课堂教学叙事案例,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5、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6、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坚持“三次备课制度”,不查资料的一备,查阅资料的二备,授课后反思性的三备,坚持“隔周一次的、以说课形式进行的集体备课日”。
7、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研讨课。
8、每天放学前半小时交流当天教学中的体验和对第二天授课内容的处理。
篇3: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三级)
三级——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质量。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和教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组织制定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进修计划、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出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共同研究:(1)单元、章、节、课时的目的和要求;(2)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3)作业或练习;(4)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5)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组织指导教师听课、轮听课、观摩课等活动。
5、做好学科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6、积极开展教科活动,认真落实本组的教科研课题,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