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二中毕业班级发言稿
亲爱的各位同学:
在这人生转折的关键时刻,我们有幸作为中宁二中的一名学子,成长于二中这片热土,聆听恩师们的教诲,感受父母的恩情,心怀报效祖国之志,我们全体同学正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全力以赴的迎接每一次考验。今天,我们长大了,我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未来和责任,请大家举起右手,让我们许下铮铮誓言!
我要铭记我的追求和理想,
我要牢记父母期待的目光,
我要感谢老师伴我成长,
我要感谢二中助我飞翔!
我拼我赢!让信念与行动齐步,
我勤我搏!让快乐与成功共享;
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做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做一个友好合作的`人,
做一个体魄强健的人。
我踏入二中校门,体味文化底蕴。
我崇尚文明之风,锻造科学精神。
我磨练坚强意志,忘我求实奋进。
我开启思维大门,前瞻开拓创新。
我牢记父母嘱托,同学携手并进。
我报效社会祖国,酬我壮志凌云。
让父母为我自豪,
老师为我骄傲,
母校为我光荣!
我想信自己的智慧!我坚信自己的潜力!
我把握自己的命运!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
XX中考,我要高扬理想风帆,
向前、向前、向前!
篇2:一中毕业班级发言稿
津市一中毕业班级发言稿
熟悉而又陌生的各位老同学:
大家好!
我是郑xx。40年不见,大家还认识我吗?40年前,我们稀里糊涂地从这里毕业,今天,我们兴高采烈地在这里团聚。作为六十班的一员,又作为母校津市一中的老师,我对大家的来到表示热烈的欢迎。
不久前,潘儒佳同学打来电话说,今年是我们班毕业四十年,同学们准备集一集。放下电话,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与回忆中。60,40,两个数字在我的眼前晃来晃去。
60,一个吉利的数字?一个幸运的数字?在津市一中校史上,这样的班级有多少?这恐怕是一个没有人能回答的问题。从1943年创建的明道中学算起,73年。从1957年改名津市一中算起,59年。从1903津兰中学算起,113年……1956年学校开始办高中班,当年的班级是高1班高2班,到20xx年为止,采用的这种累计方式编号的最后一个班级是248班(后按年号记班,改名0312班)。04年到现在,每年每届以14个班计,共168个班级。也就是说,到现在,津市一中毕业的高中班级超过了400个。了解了这些,我们,60班的位置,才大致显现出来。
40,一个奇异的数字,一个令人感慨的数字。人的一生,能有两个40的是很幸运的了。这40年是怎么过来的?这40年怎么过得这么快?这也许是我们很多老同学不愿回答的问题,无法回答的问题。让我们静静地盯住这个神奇的数字,努力地用内心去感受它,摆脱它,超越它。
面对这个数字,客观的说,我是幸运的。我没有下放,也没有下岗。40年里,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40年里,也没有生过大病。因此,我由衷地感谢命运。当然,也要感谢我们每一位老同学的关心,尤其是潘儒佳同学及时地给我提供自学考试的信息,鼓励我走上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道路。熊军同学推荐我做了两届地方政协委员,盲让我了解了社会,增长的见识。在这里,我认真地告诉老同学们,郑长林在一中工作十八年,平淡而普通,没有可以夸耀的成就,但绝没有给六十班丢脸,没有给我们老同学丢脸……
此时此刻,和大家一样,我想起了我们青春的岁月,想起了我们的`老师。我们想像当年的明眸,当年的笑靥,当年的歌声,当年的身影……一点点回忆,一点点关切,一点点思念,一点点祝福,足以让我们,不再以一个人的经历去感叹,不再以一个人的眼光去回首。我们可以用我们共同的经历,去解读岁月,去理解禅意,去领悟善良,去感受沧桑。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这是杜甫的名句。在这里,我还要用我不久前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无题》来表达我的感受:
未意一梦江水东,相逢陌上逐飞蓬。
曲肱龙野餐玉露,濯足丹霞对碧穹。
悲喜明眸泣星夜,枯荣世事羨惊鸿。
潇湘何日复歧路,春雨鹧鸪闻落红。
60+40=100。六十班毕业四十年,是一个完美的句号,也是一个美妙的开端。郑xx在这里衷心地祝福每一个老同学,身体健康,子孙茁壮,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谢谢!
篇3:高考毕业班级发言稿
高考毕业班级发言稿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背上昨天的故事,脚下踩着高考的余晖,肩上扛着过去的碎片,眼中捧着灿烂的未来。我们聚集在这里,心情很不稳定。
离开康桥的时候,徐志摩老师写道:“我轻轻的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了挥衣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优美的旋律笼罩在离愁别绪的诗句上,触动了很多同学的心弦!今天,带着这种悲哀,我们要告别一中,告别曾经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告别这段刻骨铭心的时光!
经历了高考的忙碌和洗礼,我想此刻我应该和在座的各位一样的心情,即使很开心,也无法掩饰我的回忆和留恋。这三年,我们走的辛苦,走的开心,这三年,我们过的充实,过的美好。三年来,
1005日日夜夜看似那么漫长,但当我们面对今天的离别,却觉得是那么短暂。
高中就像一本太仓促的书。这一千页匆匆翻过。还没来得及记住身边每个人的脸,毕业歌就响了。但是,值此毕业之际,我们有理由打开记忆的盒子,重新审视即将被封存的青春。
回过头来,一些生动的细节,一些精彩的片段,就这样清晰地镌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一定还记得你我初入学校时的雄心壮志;我一定还记得你我在课堂上交流学习经验的那张欢快的脸;我一定要记住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一定还记得习题突破时发自内心的喜悦;我一定还记得运动会上你我为班级加油的场景;我们必须记住那些带着雨伞走过雨天的日子。回忆这些,我们发现是友情让我们彼此信任,彼此依赖。我们都有过低谷,但我们互相鼓励。是朋友温暖的笑容,是班级温暖的氛围。让我们学会去爱,去坚持,去相信“雨过天晴”。
高三那年,我们淹没在问题的海洋中,却突然清醒地发现,我们对高中的印象不再是一堆卷子和没完没了的习题,更多的是对在知识的殿堂里帮助我们成长、努力的老师、园丁的感激。回顾这三年我们学习的每一个镜头,都经历了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那就是知识的积累,情感的升华。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这时候再华丽的词藻也表达不了我们对你的尊重和感激,——,既是老师又是朋友。同学们即将远行,请允许我们深情的说:“老师,您辛苦了!”
一中这三年,我们进一步学会了分析思考,学会了合作竞争,学会了不断超越和突破自己的极限和成长。当年的我们,现在更成熟了,不那么浮躁了。偶尔翻看三年前拍的照片,坚定的眼神里有一种孩子气的冲动。三年来,眼神的变化反映了人文积淀的深化。也许多年以后,翻看现在的照片,也有一种成长的感觉。
这些是我们在一中的故事,也是我们和一中的故事。我们的.故事令人难忘,有很多回忆和希望。现在,我们即将毕业。我们即将走出高中校园的象牙塔。毕业是不同事物甚至不同地方的区别。毕业是牵手相碰的经典时刻。毕业代表着过去的结束,未来的开始。毕业是告别伤害和抛头露面。毕业是一种不一致的状态,匆匆一瞥。今天,所有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往昔,都用生动的细节装饰着,每个人都会把这些温暖的回忆镌刻在心里。
两个月后,我们都将步入新的大学。无论你是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还是仍然留在汕头,请不要忘记,我们过去的一段属于我们的记忆,属于我们的青春。想想我们曾经的辉煌梦想;想想看,我们曾经表达过的慷慨激昂的感情,让我们一起承受父母热切的期望和老师深情的规劝,继承一中的“红色勤奋实践”,做一个有智慧有激情的人,做一个有大志有脚踏实地的人,做一个有担当敢担重担的人!
凤凰花又开了,我们却要离开。同学们,值此离别之际,我建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向老师们表达深深的谢意,用同样热烈的掌声为自己的未来喝彩,让我们的掌声最后一次回荡在一中的校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