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成就学生。按照国务院、市教委的相关教育文件指示,根据区教育局相关部署,落实“双新”和“双减”,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文创未来——创建高品质特色高中发展规划(2021-2025)》为蓝图,制定学期计划,以优异的教学质量建设上海市优质文创特色高中。

二、工作目标:

  推动教研组建设、细化新教师培养、重视优生培养、推进智慧纸笔有效应用、保证教学质量。

  1.保证教学质量,力争稳中有升:合格考、实验操作考争取全部合格,等级考全部有效,提高AB率,高考本科率保持高位,在综评录取有突破。

  2.文创素养培训、双新与特色结合,做好特长生招生、分流、培养等系列工作。

  3.进一步探索完善各学科创意课堂范式,深入探索文创素养与学科素养有机融合的关联点,深化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无痕融入。完成第6届创意课堂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将优秀教学设计汇编成册,做好优秀课例示范推广,优化校本课程建设。

  4.进一步优化细化新教师的带教与考核工作,每周师徒互相听课不少于2节,每月将规范的教案、说课稿和教学反思上交教发检查1次,每学期校级公开课/汇报课1次,新老交替关键时刻,稳住教学质量。

  5.继续推进强基计划的落实,明确辅优策略与目标,本学期列出各学科的重要竞赛,鼓励各教研组带好优生,带出成绩,使学校的特色与优质发展并举。

  6.推动教研组的改革式建设,本学期明确以主题式教研的方式推进教学探讨走向深入,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磨课、听评课制度,结合学校重点课题的研究,尤其在跨学科教学实践、双新背景下的单元作业设计、智慧纸笔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关键语种课程等主题上进行有效的研究与研讨。

  7.推进学校智慧教育发展,推广智慧纸笔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使用频率,扩大使用范围,深入研究数据推动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

三、具体措施

  1.列出等级考提分策略,强基辅优计划,每周的限时训练计划,高考综评率落实计划,高三放弃秋考英语学生的提分策略和安排,第1周周五之前确定落实。

  2.安排各年级质量监控考试。

  3.第8周之前第6届创意课堂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报名,第15周之前完成上课。

  4.规范校本教研,明确框定主题带动深入研讨,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组活动展示观摩,表彰优秀教研成果、优秀教研组建设活动,提供绩效奖励或评选年度最佳教研组等方式激发成员的积极性。

  5.围绕体现文创特色,开展有序列微信宣传:特色教师、特色学生、特色班级、特色课程,优秀教师、优秀校友、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的广泛宣传。

  6.线上线下开展金葵少年宫活动,举办文创夏令营活动,发挥文创特色的品牌效应。

  7.做好特长生招生工作,扩大影响。

四、常规工作

  1.开学前写好个人、备课组、教研组计划,听课、评课、上传资料等常规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做好(附后)。

  2.做好对学生平时学习、作业、课堂表现的评价、评定,全面完整客观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3.组织各教研组线上线下购买相关专业的书籍,提升图书馆藏书质量。

  4.继续完善研究课的弹性安排,短课时和结果评价模式,以课题成果为奖励,体现研究课程的专业性和特殊性。

  5.加强对信息中心工作的督促指导,运用大数据对学生成长进行跟踪研究,形成个性化的图谱;运用相关软件对命题质量、考试成绩、教学质量作出评估。

  6.做好高二六合格考备考、理化生实验操作考工作,理化生优生辅导工作,高一信息合格考、等级考选修指导工作。

  7.做好师徒结对专题工作总结,骨干教师评价,新教师汇报展示总结,实习教师代教工作,引领各类教师专业成长,岗位成才。

  8.加强艺术体育工作,体育组继续加强专项特色发展,广播操或健身操的组织工作,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做好各类竞赛组织与辅导工作。

  9.教务部门做好服务工作,用信息科技提高服务质量。

  10.做好各类考试的考点工作。

五、各类考试安排

  1.质量监控考试

  ①期中考试:第9周高一二期中考试,第8周高三二模考试

  ②期末考试:暂定第18周。

  ③第4或5周质量监控考试。

  ④第15周学业水平考试学科质量监控考试、高三高考仿真考试、其他学科年级组自行组织月考。

  2.各类国家考试时间安排(附后)

六、本学期公开课安排

  第2周周五之前报给卞海燕老师,校内公开课,上学期没有开的,本学期必须开,请在第9周之前完成,期中考试之后主要工作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汇报课,等级考、高考、合格考。

  教学发展中心

篇2:镇中心小学秋季教学工作计划

镇中心小学秋季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县教育局“创强提质改课堂”的工作要求为主线,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宗旨,以实施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深化校本教研为主线,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积极探讨评价改革,着力夯实常规管理,坚持求新务实作风,强化指导服务职能,促进我校教学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认真落实《建城镇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草案)》的各项要求,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规范化、科学化,依托校本教研,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以“让学生热爱学习“课题为统领,根据本校实际,加强本校的课题规划实施的督导与检查,确保按计划实施。面向全体,着力于薄弱班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1、加强教研组建设。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实际,确定教研专题,认真制订活动方案并精心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应着重于过程和效果。

  2、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坚持开展每周的教研活动,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经常化、制度化、本土化、个性化、形式多样化。重点进行集体备课、研课、听课、评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差、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研讨活动。

  3、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为中心,进一步明确新学期的奋斗目标,认真制订好各学科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的具体措施,注重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关键学科、关键教师,跟踪、督导,积极动员和鼓励学生及家长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要扎实抓好各学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人一档,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早一点落实转化措施,多一点关心体贴,要花大力气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力争质量达优。

  (二)、强化队伍素质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必须依托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所以学校应以“练内功,促提高“为动力,着力打造一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

  1、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积极引导教师在提高备课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有益的探索;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电脑资源,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

  2、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重点抓好教学常规要求和课改理念的运用,及时做好跟踪、培训、提高,使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基本功的素养。

  3、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镇教学能手“、镇学科带头人在教学中的影响力,使之成为课改大潮中的排头兵,以点带面,以推动全校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三)、抓实教学常规,提高管理水平

  抓常规管理一要科学,要遵循教学规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要规范,要严格执行镇中心小学下发的常规管理实施细则;三要细节,要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细节入手,从一言一行做起;四要过程,立足于管好今天,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养成雷厉风行、追求完美的的工作作风。做到每月不定期检查一次,加强随机检查,检查结果应及时进行反馈,要与教师年度考核紧密挂钩。

  (四)、深化小专题课题研究,优化教学研究过程。要求教师把教学研究工作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紧密联系,在课题研究中努力做到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关注学生发展,关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针对性;注重课题运作的规范性,克服功利主义,重视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树立明确的课题研究意识,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时注意围绕课题研究进行,避免盲目开展。注重资料的积累,做好阶段总结。

  **年9月5日

篇3:七年级历史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历史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