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之星先进事迹:致富路上的领航人

“致富之星”先进事迹:致富路上的领航人

  —— “致富之星”z带领群众致富一瞥

  提起z,人们都举起拇指说:好样的!他是当之无愧“致富之星”,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航人。花荄镇z村z,原为一位走南闯北的生意人,“5.12”汶川大地震中临危受命担任z、z两村的党总支书记。几年里,他带领群众在致富道路闯出的了一片新天地,村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多。

  z、z两村共有1347户3600余人,是典型的“山多田少、吃饭不饱”的川西北浅丘之地,仅有少量的水田,荒山林多。“有女莫嫁观斗山,光吃红苕莫衣穿,出村全是泥巴路,吃点油盐愁得打偏偏”就是对这两个村昔日的真实写照。87年3月,戎装退伍后的z,看到山村的落后面貌,在部队“大熔炉”里锤炼的铁血汉子心中泛起阵阵酸楚。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努力,改变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于是,他充分利用自己在部队学到知识和已有的人际关系,通过银行贷,朋友借的方式筹集资金,开始了走南闯北做生意的生涯。在小有积蓄后,他开启了餐饮店。由于他经营管理有方,方法对路,生意红红火火,在一个10多万人口小城里名声大震。紧接着,他又开起了公司,经营矿产。餐饮店和矿产公司更是火爆,他也因此成为安县地区一位响当当的富起来的名人。

  突如其来“5.12”汶川大地震,让本来就穷兮兮村庄更是雪上加霜,不但造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此终结,而且村民住房大面积垮塌,道路、桥梁、塘堰全部毁损。受到惊吓的人们,满目苍夷的场景,让这位名人也不由自主地流下悲伤的泪水。危难中,不但本村上的党员想到了他,邻近的z村党员也想到了他,希望他能主持工作,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这可犯难了他。干吧,肯定要少赚钱;不干吧,又对不住父老乡亲。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服从镇党委的安排:干!

  担任村支书后,他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抗震救灾中,带领全村共产党员用手掏、用锄刨从废墟中救出9组李明传、7组邓成贤一家等3户村民11人;为老百姓抢出被掩埋的粮食、农具、家具、衣物等物资价值100余万元,协助帮助群众搭建避难帐篷140多个。在恢复重建中,他充分利用自己走南闯北的人际关系,帮助群众购买水泥、红砖、钢材等建材,使z、z两个村近4000受灾群众提前搬进了安全、牢固的新房。

  安置好受灾群众后,他又立即投入到恢复生产,加快发展的战斗中,对两村原有产业进行梳理,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调整,将两村定位为乡村旅游区,并向这个预定目标大展拳脚。目标确定后,他主动与阳市师范学院取得联系,邀请绵阳市师范学院专家组杨毅教授团队,深入两村,现场勘查,实地规划,制定了《z、z发展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完成了两村5.5米宽,9.7公里的两村联网公路,1500亩的水果品种改良和果树植补,新建了1200亩猕猴桃种植园区,引进了绵樱鸭业公司,建起了年产500万只肉鸭集中养殖区和年出栏12000头的生猪养殖基地。特别是500万只肉鸭集中养殖区的竣工,吸引了103户农户到从事肉鸭养殖,仅此一项农民就增收750多万元。如今,水果、养殖已成为z、z两村叫得响主导产业。据统计,两个产业4700多万元,农民户均增收10000多元。

  俗话说:乡看乡,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光说不练,说了不算。种、养殖业的发展,使农民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而作为带领群众致富“舵把子”的z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又开始谋划新一轮的飞跃,鼓励农户开农家乐。万事开头难,为实现既定目标,z身先士卒,建起了第一家集休闲、娱乐、餐饮、度假于一体的猫儿沟山庄。在他的带领下,佳佳林、一品香、乡村农家菜、聚源等11家农家乐应运而生。为进一步扩大影响,他紧紧抓住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难得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在项目的支持下,修建了占地2800多平方米的民俗传统文化展示长廊,500多米长水上观光栈道,打造了“锦绣花田”、“秋江独钓”、“虹桥迷影”、“月满荷塘”、“花湖春色”、“花乡果韵”、“步步生莲”等20个观光景点,并将每个景点的内容用中、英、韩、日四种标注解释。在此基础上,还新建起了占地20亩的绵阳市一流乡村公园,开起了安县地区第一个村级水上游乐项目,结束了花荄地区没有水上游乐项目的历史。

  z、z的快速发展和惊人变化,引起了当地政府和上级的高度重视,花花荄镇党委政府决定以两村为核心,打造“花城果乡”乡村旅游观光游览区。经过三个多月道路绿化、风貌提升、经典亮化,以z、z两村为核心“花城果乡”享誉遐迩,日参观游客最多时达到30000人次。今年3月22日,绵阳市第二届乡村旅游节在花城果乡隆重举行,引起了川西北地区的的巨大反响。如今,你进入绵阳只要有休闲的意愿,人们都会向你推荐,“花城果乡”是最理想的好去处。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z并没有忘记因病、缺劳致贫的困难群众,始终群众的疾苦装在心里。9组唐炳荣全家5人,因家庭人口多,又没有其他致富门路,z就给他无偿买仔猪3头,并利用自己与饲料销售点的关系,为他担保提供饲料。使z家以“滚雪球”的方式脱了贫,致了富。3组吴太军因车祸受伤无钱医治,z在第一时间组织党员为其捐赠医疗费,自己带头捐赠1000元。在得知医疗费仍然不足时,又主动借款20000元,保证了吴太军得到了及时治疗。

  z就是这样,把责任担在肩上,把群众的冷暖装在心里。几年来,zz两村人平纯收入由他担任书记前的4856元跃升为12762元,比他之前翻了一番多。村民家家住上了小洋楼,水泥路实现户户通,两村联通路实现绿化美化,并安装太阳能路灯,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如今,z、z两村已成为绵阳市乡村旅游的最佳圣地,果满山,鱼满塘的优美景色无声地诉说着杜书记为之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当地群众逢人便说:杜书记就是当之无愧致富之星,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航人!

篇2:社区最美党员先进事迹材料:小巷总理

社区最美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小巷总理”

  在z镇z社区,有这样一名女共产党员,谁家当家人下岗了,谁家孩子患重病了,谁家老人无人照料了……总能看见她时常穿梭于大街小巷、千家万户忙碌的身影,管百家事,操千家心,用坚毅和激情,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动着社区每一条街巷。她,就是z社区主任何z。

  今年53岁的她,默默扎根在社区这个最基层的工作岗位上,已足足十年整。十年来,她哭过、愁过、委屈过,唯独没有后悔过。在这里,她有一个特别而又亲切地名字——“小巷总理”。

“人生谁没有坎,既要帮助,也要讲原则!”

  20**年7月,z社区招聘社区干部的公告贴出,引起了全社无数群众的关注。何z通过层层选拔,成功竞选社区委员一职。那时候,谁也没有料到当初的柔情女子,在经历了人生中的两次重大变故后,竟然坚强地站了起来,成为了老百姓贴心的“女汉子”。

  追忆何z人生的两次重大变故,可谓“往事不堪回首”! 1999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何z从z商业公司的一名会计主管变成了下岗失业人员。岂料,造化弄人,厄运不断。不久,何z家的顶梁柱垮下——她的丈夫因公意外伤亡,丢下15岁年幼的儿子与她相依为命,生活变得愈发艰难。

  经历了风雨,更懂得珍惜!何z心里清楚:老百姓选她任社区干部就是对她的认可和信任,要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才能对得起他们投出的神圣一票!进入社区工作的何z,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里,尽心尽力地服务社区群众。20**年,她凭借多年的干事业绩和群众基础,又成功当选社区主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巷总理”。

  刚当选主任的何z,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如何让社区居民安居乐业?成为了何z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天生爱动脑筋的何z,不断地想新点子、找新办法。她主动与z镇政府、县就业局反映情况,通过增设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发放低保金等方式,千方百计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生活困难,取得了显着成效。截止目前,全社区新增加公益性岗位21个,帮助居民小额贷款创业15户,16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帮助292户经济困难家庭申请了低保。20**年——20**年,z社区连续三年被省人社厅评为“四川省充分就业示范社区”;20**年被评为“绵阳市创建创业型示范社区”。

  小社区是大社会的缩影,各种矛盾经常会以不同方式在社区舞台上出现。

  “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群众的不合理要求,敢于坚持原则,用真情赢得群众的理解。”何z谈道。社区刘z同样遭遇家庭变故,35岁的刘z成为了单亲母亲。迫于生计,刘z便找何z表达给予办理低保的述求。清楚政策的人都知道,刘z的述求根本不符合低保办理政策。何z便耐心解释,多次委婉地拒绝。然而,却遭来刘z的不理解。气急败坏下的刘z,抓住何z的头发不放,强行要求办理低保。经社区民警一再劝阻,刘z才就此松手。心胸宽大地何z不但没有生刘z的气,反而苦口婆心地再次给她解释,还用自己下岗失业的亲身经历告诉了刘z:“困难不可怕,只要勤劳,同样可以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在何z的真情感染下,刘z最终放弃了低保申请,主动选择了灵活就业的方式,在社区周围做家政服务。如今,刘z通过勤劳的双手,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带着真情做事,群众最终会理解、支持的!”

  自地震以来,位于安县旧城区的z社区时常被人调侃为安县的“非洲”,陈旧的建筑,泥泞的街道,脏乱的集市……为了提升安县城市形象,打造滨水z,z社区成为了z旧城改造的重点区域。“拆迁工作”便成了何z和社区其他干部们的重点工作。20**年,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的拆迁工作陆续展开。

  “我是一名党员,事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何z说。为了赢得社区广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何z发动全社党员,在拆迁前期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入户摸底调查、宣传、动员等工作,推心置腹的与群众交谈,认真听取群众心声,找准主要原因,对症下药,硬是啃下了旧城改造这块难啃的骨头!

  蒋z是z社区的自行车修理店店主,他租住的店面属于社区的公产房,也属于旧城改造范围。“5·12”地震造成了墙体严重倾斜,成了危房。在地震排危时期,何z就劝他不要继续居住,但蒋z依然固执地不愿意搬迁,还威胁道:“要搬就搬到政府去,不然我拿什么来吃饭?”。后来,何z数次登门劝说,蒋z的态度才稍稍缓和,每次遇见何z一班人马时,总是重复一句话:“感谢你们关心!”,但就是不提“搬”字。何z始终没有放弃,用春风化雨般地温暖慢慢地感染着蒋z:每到暴雨来临,何z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蒋z家嘘寒问暖,询问房屋漏雨情况;每逢闲暇之余,就算绕道也要到蒋z家与他攀谈几句套近乎;逢年过节,何z还不忘关心、看望他,并给他送上节日的祝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何z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融化了蒋z石头般的心。20**年7月,他同意搬迁。

  何z是典型的想利用搬迁实现自身利益述求最大化的一家私房户。他家位于旧城改造的B区,当所有居民都已搬迁之时,何z依然不为所动。何z同样不停地给他做思想工作,有时找何z谈话至深夜十一二点,声音都变沙哑了!在何z的真情劝导下,最终赢得了何z的理解和支持,同意搬迁!

  “社区工作没有什么诀窍,如果有,那就是带着真情做事,群众最终会理解、支持的!”何z说。她相信,只要像对待自己父母、兄弟一样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最终会深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的!

篇3:行车女工先进事迹

行车女工先进事迹:空姐”们

  女儿有志当如斯,古有巾帼今胜昔。前不久,一位而立之年的女性,刚柔相济的气质,映入笔者眼帘。

  她就是装卸女技师、王。

  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王在z公司时间不长,才有大半个年头,他一进入角色就从从容容,踏踏实实,不管是南厂的钢渣土,河口的吊机,煤炭沙子的装卸;不管是一人的活儿,还是大家的活儿,王都是安排的井井有条,妥妥帖帖。

  七八月份,公司从新疆调运一大批煤炭,由于老天经常变脸,风大,装货场地天灰蒙蒙,一次笔者看到,坐在大铲车上操作的是一位女性,流水线下的操作,来回行驶,只见她全神贯注,一会儿跑得飞快,一会儿走得很慢,“一般人这样装卸货能受得了吗?”在场的老蔡拿起照相机给她摄下了工作的镜头,不由的对这位女驾驶员心生佩服。

  “别人开车是享受,而这位女员工开车是找罪受。”在场的z告诉笔者,当初这位女同志,到后勤开这么大的铲车,我还有些担忧了,据了解,她在娘家的时候,就在上海嘉定沙场干过铲车吊机技术。

  是的,笔者从现场看到,小王一如昨日的辛勤,一如昨日的潇洒。

  那还是在南厂出钢渣的一件事,由于热闷,正值酷暑,她顶着高温加班,工作时必须关紧车门,工作室没有空调,人在车里就像进了“小烤箱”,他还是咬着牙坚持,终于完成了钢渣土的调运任务,事后,她也呕吐过,平安的渡过了适应期,现在她每天用车,颠簸路,轰鸣声反复装运,来来回回,数百个动作,不仅面不改色,她还觉得够刺激。

  工作上,王努力当好装卸工。门口花草突击堆土,晚上干到七八点钟,加班加点,从不计较工资所得。别人休息放假,她接到任务后立马到公司,随喊随到,生活中,王是一个好妻子,全身心支持丈夫工作,更是一个好母亲,为人热心,用她丈夫的话说:“工作有责任心,特别是在发水期间,坚持天天在岗,24小时待命。”一次,球磨机要及时运钢渣灰,她不顾身体疲劳,放弃休息,一直干到天黑按时完成了任务。言谈中老员工们说的最多。

  “巾帼不让须眉哪”一旁的老梅给笔者列举了一长串的王的基本情况,讲述了她在这个男性占优势的领域里,写下的传奇,从初中生到装卸起重技师,可以说吊机开车,样样精通,赢得了同行们的一致称赞。

  劳动是一件欢乐和美好事物的源泉。在z的大舞台上,各工种的劳动者,用自己辛劳的汗水,为这个世界创造了美丽,同时也成为美丽风景的一部分,穿着z工作服的装卸女工王,也许无法展示惯常意义上的女性魅力,但她终日与手上的方向盘、操纵杆打交道,无法像别人那样,享受开轿车带来的舒适,却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另一种美丽,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顶起了那“半边天”。

  劳动中的人最能感受到劳动之美,这种美丽像梅花,在自己的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绽放,从一个普普通通不能在普通的劳动者的身影中,我们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创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