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1)
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的战术
“未雨绸缪”语出《诗经》:“迨天之未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指天未下雨时,先把门窗修缮好。
“未雨绸缪”的思想一直是中国人治世的格言。《易·既济·象》:“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商君书·更法》:“知者见于未萌。”清代朱柏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菜根潭》:“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方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
“未雨绸谬”运用于计谋之中,则指在双方互为敌手时,暗中纠正自己的毛病,堵塞自己的漏洞,等待时机成熟,然后一举击败敌手。瞽叟陷舜
舜帝在践帝位以前只是属于黄帝血统的庶民。他的父亲叫瞽叟,母亲叫握登。舜母中年而亡,瞽叟又取了第二个妻子,生了个名叫象的儿子。瞽叟总是偏爱后妻生的儿子象,千方百计要把舜杀掉。
及到舜长大成人,尧帝把自己的第二个女儿嫁给他,并赐给家产,试图立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瞽叟杀舜之心依然未死,企图把舜的财产和妻子夺过来给象。一次瞽叟要舜到仓顶上修理粉刷。趁舜不注意,就偷偷地在下面纵火烧仓。而舜则早有防备,马上用衣服裹着身子跳了下来,免了一死。
后来,瞽叟又要舜去挖水井,舜遵命掘了一个深井,并悄悄在下面的井壁上掘了个通往外面的暗道。一天,当舜还在井下掘土时,瞽叟就与象密谋,一起把土往井里填,企图把舜埋在井底。当把井填满后,父子俩非常高兴,以为舜必死无疑。于是就去舜住的居室瓜分财产和妻室。岂料舜却从外面回来了,使他们惊愕不已。
由于舜有宽阔的胸襟,对发生的一切都未予计较,并更加谨慎地处理父子兄弟间的关系,以致瞽叟没有达到他的目的,而舜在尧后则登了帝位。
小投资大回报
一位承揽某大企业发包工程的公司经营者蔡先生,以善于招待出名。他招待往来厂商的重要干部时,不曾出过差错。他在招待方面与其它企业不同的是,不但招待对方的干部,连对方年轻的职员,也在招待之列。当然,他并非对任何职员都如此,而是事先调查对方在该公司的实绩,以及他本人的学历、人事背景等,并在判断该职员将来必成大器时,方才把他列入招待名单中。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职员获得晋升,就立刻赶往致贺,并奉上礼金,还招待对方上高级餐馆,畅饮一场。事实上,年轻的小职员,压根就没上过这样的高级餐馆,不免受宠若惊。因为,他本人尚未掌握决定交易的大权,彼此之间还不能有任何利害关系。那个职员在诚惶诚恐中接受了招待,而蔡先生却对他解释说:“由于贵公司的帮忙,委实让我们赚了些钱,所以借这个机会回报贵公司的优秀职员。”
他这样的解释,目的就在减轻对方的心理负担。受到如此厚待的职员,日后晋升为科长、经理等重要干部时,当然不会忘记蔡老板对他的关爱,更不忘感恩图报。也因此在经济不景气的市场大潮中,许多承包商陆续被解约,惟独蔡老板的公司,仍然生意不断。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他长年投资得到的成效。
如果招待或送礼来自有明显利害关系的人,那时候,接受招待或礼物的人,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感受。馈赠或招待,在看似“心无所图”的情况下为之,远比在所求的情况下为之,更令人欣喜。
部属送礼给新上任的科长,那位科长顶多觉得理所当然,若是送礼给因人事变动被调到其它部门的旧上司,那位上司的感受就大不相同了。
一位原是在某大公司任要职的萧先生,在他退休的那一年,接受贺卡的数量突然锐减(不及往年的十分之一),甚至春节拜年时的人也没有了。
在他过着十分冷清的春节时,有个旧部属提着礼物前来探望他。虽然这位部属并不是表现杰出的部属,然而,萧先生对他的这份浓情厚谊,感动得热泪盈框。
不久,情势大转,萧先生又应聘回到原来的公司担任最高顾问。不用说,他立刻就重用这位不忘旧情的部属了。
由此可见,在利害关系下不存在之后送礼或招待之事,不但让对方感到意外而铭刻于心,还会使对方产生伺机回报的心理。
事实上,用这种方法的目的,虽然在于图对方来日的回报,然而,只要彼此间在当时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对方是看不出这种“居心”的。
用沉默应对纠纷
日本有一家企业,曾经大闹劳资纠纷。正在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换了总经理,事件才告平息。据说,新任总经理并没有用什么秘招,也没有动用什么强大的势力。他只是用“沉默”应对这个难关。
由于那家公司的工作相当难做,在团体交涉中自始至终咄咄逼人。前任总经理就是在劳资交涉过程中不支而病倒。工会代表就把箭头转向新任总经理。而这位新任总经理,面对来势汹汹的工会代表却一直保持沉默。
工会代表揪住他的衣领吼叫,他也一声不吭,沉默到底。在新任总经理长达十个小时沉默之后,工会代表只有在摇头苦笑中离去。
此后,又有几次劳资交涉,新任总经理在那些场合仍然沉默以对。不久,在工会干部中陆续传出了这样的话:“这个新总经理,心里不知怀什么鬼胎……”“他呀,一定暗中设什么圈套……”后来工会就自动提出了妥协方案,劳资争议就此落幕。
就这位总经理而言,沉默的确是金。沉默,会使对方的不安逐益高涨,陷入自缚的境地。这是因为,沉默能阻断对方所能获得的情报。因为情报的缺乏或中断,会使人产生焦虑。
如在一次遇难事件中,来自现场的情报忽告中断,遇难者的家属会陷入半疯狂的状态。同理,如果一方闷不作声,情报断绝,另一方只有凭空瞎猜。然而,这种凭空猜测也有个限度,不久,不安就逐益高涨,到头来只有“投降”了事。
现在的房地产销售员,也经常用这种“沉默是金”的心理战术来应对客户。譬如,招待客户参观工地或实品屋之后,在回程的车内,销售员就三缄其口。
他们了解,如果销售员不时询问顾客是否中意,反而使顾客起了戒心。要是保持沉默到底,顾客就感到不安,开始想一些平常想不到的问题。例如:顾客会想:“这个销售员干嘛不使劲向我们推销呢?难道他认为我们有什么问题?”等到顾客的心七上八下,终于按捺不住,并主动提到有关这笔交易的问题时,销售员才开口回答。这时候,顾客已落入销售员的掌握中了。
与此相反,有一种人是自己陷入困境时,话说的特别多。
他的本意可能是以辩解掩饰自己的弱点,岂料越描越黑,漏洞百出,容易被对方看出破绽。如此一来,把自己逼入更不利的境地,终于不得不全面承认错误,匆匆告退。
[计论]
(一)被对方断绝一切情报时,一般人就忐忑不安,陷入做茧自缚的境地。
(二)受到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人超乎常情的厚待后,双方一旦有了利害关系,就会加倍回报对方。
篇2:孙子兵法36计: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1)
交亲远国,进攻近邻的战术
计曰:“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解曰:战争陷入胶着状态时,攻击近处的敌人比较有利。切莫越过近处的敌人去进攻远处的敌人。远处的敌人,即使政治目标相异,仍有暂时携手合作的可能。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不同的竞争对手,要有不同的竞争策略与谋略。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联合对付日渐强盛的秦国。起初,秦国认为六国联盟中,齐楚两国势力较强,制服了这两个国家,其它小国就容易制服了。
因此,在很长时间里,秦国一直集中兵力去攻击齐、楚两国,甚至越过邻近韩、魏去远征齐国。韩、魏诸国想到如果齐、楚灭亡了,就一定轮到自己这些小国了,所以愈发与齐、楚联合抗秦。
秦国谋臣范睢于是劝秦昭王改变战略,实行“远交而近攻”,拉拢齐、楚两国,攻击邻近的韩、赵。
范睢说:“远交可以避免劳师袭远,并且离间各国之同盟,近攻则能立即扩充秦国的疆土,由近而远,如蚕食桑叶一样,天下不难尽入秦国的版图。”
秦昭王采纳了这一建议,任范睢为相国,推行“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六国联盟果然因之破裂。秦国先后灭亡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天下。
“远交近攻”的计策属于制造和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实行各个击破的谋略。它的诀窍是:在受到地理形势限制的情况下,攻取邻近敌人就有利,攻取远处的对手就有害。火焰上窜,池水下淌,同是应敌,对策不一。
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有助于集中力量应付眼前的敌人,并且将其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因此,“远交近攻”计在商战中可以引申为:受地理距离的影响,开拓邻近的市场或与近处的对手竞争,有利因素多,开拓遥远的市场或与远处的对手竞争,不利因素多。为了使形势对自己有利,对远处的对手,也可以适时联合。
如果将“远交近攻”计的要义加以扩展,那么,此计也可以是对付敌人、军事、政治、外交手段交互运用的谋略,这在商场上很有运用价值。
雀巢公司在危机中崛起
众所周知,雀巢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国食品公司,至今已兴盛发展了一百多年。它所生产的食品,尤其是速溶咖啡,时下人见人爱,风靡全球,是其拳头产品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饮誉世界的雀巢帝国,在20世纪70年代却险些信誉扫地,“一命呜呼”。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了一种舆论,说雀巢食品的竞销,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母乳哺育率下降,从而导致了婴儿死亡率的上升。由于当时雀巢的决策者拒绝考虑舆论,继续我行我素,加上竞争对手的煽风点火,到了20世纪80年代,竟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抵制雀巢奶粉、巧克力及其它食品的运动。雀巢产品几乎在欧美市场上无立足之地,给雀巢公司带来了严重的危机。在残酷的事实面前,雀巢公司的决策者不得不重金礼聘世界著名的公共关系专家帕根来商量对策,帮助雀巢公司渡过这一难关。
交亲远国,进攻近邻的战术
计曰:“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解曰:战争陷入胶着状态时,攻击近处的敌人比较有利。切莫越过近处的敌人去进攻远处的敌人。远处的敌人,即使政治目标相异,仍有暂时携手合作的可能。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不同的竞争对手,要有不同的竞争策略与谋略。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联合对付日渐强盛的秦国。起初,秦国认为六国联盟中,齐楚两国势力较强,制服了这两个国家,其它小国就容易制服了。
因此,在很长时间里,秦国一直集中兵力去攻击齐、楚两国,甚至越过邻近韩、魏去远征齐国。韩、魏诸国想到如果齐、楚灭亡了,就一定轮到自己这些小国了,所以愈发与齐、楚联合抗秦。
秦国谋臣范睢于是劝秦昭王改变战略,实行“远交而近攻”,拉拢齐、楚两国,攻击邻近的韩、赵。
范睢说:“远交可以避免劳师袭远,并且离间各国之同盟,近攻则能立即扩充秦国的疆土,由近而远,如蚕食桑叶一样,天下不难尽入秦国的版图。”
秦昭王采纳了这一建议,任范睢为相国,推行“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六国联盟果然因之破裂。秦国先后灭亡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天下。
“远交近攻”的计策属于制造和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实行各个击破的谋略。它的诀窍是:在受到地理形势限制的情况下,攻取邻近敌人就有利,攻取远处的对手就有害。火焰上窜,池水下淌,同是应敌,对策不一。
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有助于集中力量应付眼前的敌人,并且将其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因此,“远交近攻”计在商战中可以引申为:受地理距离的影响,开拓邻近的市场或与近处的对手竞争,有利因素多,开拓遥远的市场或与远处的对手竞争,不利因素多。为了使形势对自己有利,对远处的对手,也可以适时联合。
如果将“远交近攻”计的要义加以扩展,那么,此计也可以是对付敌人、军事、政治、外交手段交互运用的谋略,这在商场上很有运用价值。
雀巢公司在危机中崛起
众所周知,雀巢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国食品公司,至今已兴盛发展了一百多年。它所生产的食品,尤其是速溶咖啡,时下人见人爱,风靡全球,是其拳头产品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饮誉世界的雀巢帝国,在20世纪70年代却险些信誉扫地,“一命呜呼”。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了一种舆论,说雀巢食品的竞销,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母乳哺育率下降,从而导致了婴儿死亡率的上升。由于当时雀巢的决策者拒绝考虑舆论,继续我行我素,加上竞争对手的煽风点火,到了20世纪80年代,竟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抵制雀巢奶粉、巧克力及其它食品的运动。雀巢产品几乎在欧美市场上无立足之地,给雀巢公司带来了严重的危机。在残酷的事实面前,雀巢公司的决策者不得不重金礼聘世界著名的公共关系专家帕根来商量对策,帮助雀巢公司渡过这一难关。
篇3:孙子兵法36计:棋走险着
第二十六计棋走险着
有时险着是胜于对手的战术二人对弈,黑白(棋子)相争,决一胜负。当一方处于劣势,形势危急之时,不得不放出“胜负手”,所谓“胜负手”就是在对方棋子较厚之处,强行打入,冒险攻击。只要步调不乱,攻其弱点,或利用己方的死子,往往能打乱对方阵脚,变彼之空为己之地,一举扭转败局,转危为安,反败为胜。
政治、军事、经济、外交舞台,就如同一局惊心动魄的棋局,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家每每在关键时刻走出了“险着”,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渑池之会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秦昭王约请赵王在渑池相会。
赵王怕被秦王扣留,不敢去。可大臣廉颇、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便是屈服于秦国。于是廉颇辅佐太子留守赵国。平原君率领几万人在渑池附近策应,大将李牧率五千精兵跟随赵王和蔺相如前往渑池。
到了渑池,两国国君相聚饮酒。秦王借酒醉想侮辱赵王,说:“寡人听说赵王十分喜好音乐,请赵王给演奏一段瑟助助兴吧。”赵王不得已便弹了一段瑟,秦国的史官当场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命赵王弹瑟。”
这时,蔺相如抱着一个瓦缶,说:“赵王听说秦王很擅长演奏秦国的音乐,请秦王演奏一段瓦缶助助兴吧。”秦王闻言大怒,坚决不答应。蔺相如抱着瓦缶跨前几步说:“五步之内,我便可以血溅大王!”秦王手下想挥剑砍相如,蔺相如瞪眼喝退了他们。秦王一见这形势,只好敲了一下瓦缶应付了事。蔺相如也回头叫来赵国史官,让他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大臣很不服气,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站起来对秦王说:“请秦王割让都城咸阳为赵王祝寿!”秦王看到蔺相如寸步不让,又得知赵国的大军驻扎在附近,自己哪方面也占不到便宜,便喝退了群臣。
周口味精突破市场垄断
1984年,周口地区味精厂的产品在法国第十二次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产品质量上去了,但在销售上卡了壳。许多商店味精市场被垄断,周口地区味精厂的产品被拒之门外。
某城市为了保护当地的产品,一直不让商店进周口地区味精厂的产品。周口地区味精厂就在那个城市租了两间房子当库房,每天在门前和闹市区摆地摊。地摊上摆出他们的产品和当地的产品,写清两种味精质量的指标和价格。他们的味精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还低一二角钱;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经过对比,顾客们作了公正的判断,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周口地区味精厂的名声大振。许多个体商贩纷纷从他们厂进货,走街串巷叫卖。这样,很快就把市场从当地味精厂手中夺了过来。
还有一个城市,味精市场一直是某名牌产品的天下,副食品公司还张贴“告示”,不许出售“周口味精”。于是,周口地区味精厂的推销员只好转到城郊,组织个体商贩在市郊摆摊出售。周口味精的名声从郊区传到市里,街道上还出现了“欢迎周口味精进城”的标语。副食品公司看到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改变了态度,“周口味精”终于从城外杀入城里。
商人巧卖汽车
约翰是长岛的一个旧汽车商。一天,他的商店里来了一对年青夫妇,他向这对夫妇推荐了许多车,费尽了口舌,然而他们对每辆车都能找出毛病。就这样,他们选遍了库房库存的所有旧车,最后空手而归。约翰不愧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他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而且留下了这对夫妇的电话,表示有好车时就告诉他们。
约翰分析了他们的心理,决定改变策略,不是竭力向顾主推销车,而是让他们自己下决心买车。
几天后,当一个要卖掉旧车的顾主光临时,约翰决定试一下新策略。于是他打电话请来了那对夫妇,并说明是让他们来提几点建议的。
那对夫妇来后,约翰对他们说:“我了解你们,你们都是通晓汽车的人,你们能否帮我看看这辆车值多少钱?”
这对夫妇十分吃惊,汽车商竟然请教起他们来了。丈夫检查了一会儿,又开了5分钟,然后说:“如果能花300美元买下,就不要犹豫。”
“假如我花这么多钱把车买下,您不想再从我这里买走吗?”商人问道。
“当然,我马上可以买下。”就这样买卖很快成交了。
[计论]
每个人对强迫他干什么事都会感到不愉快,无论谁都喜欢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在商场中,请别忘了先站在这样的观点之上,仔细分析一下对方当时的心态,在关键时刻走出“险着”的一步,赢得商场的胜利。
本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时空浪子”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