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情 协作 实效
--高级中学20**届高三历史备课组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仁大家上午好:
今年我校高考历史达B人数为147人,达B率为64.5%,创学校历史新高,与以往相比提高了很多,接到通知要作这个汇报时,真的是深感压力,因为与好的学校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下面我把我校的高三历史备课组高三以来的复习的一些具体做法向各位同仁作个汇报,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定规矩、抓习惯
我校这一届学生的生源不是很好,记得中考录取线是576分,从市教育局给我校的本科指标仅仅31人就可以知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不够,所以从高一开始我们就根学生讲学历史的规矩,抓学历史的习惯。在定规矩、抓习惯方面,我们有一个良好的条件,三位老师中:我和潘老师是班主任,王老师是老教研组长,所以规定下去以后,学生的执行力比较好。我们规定(1)背书与读书:每天上午晨读前提前20分钟到班上背书,在每次上课之前,利用预备铃与正式铃之间的时间,学生全体起立大声读书(读书内容提前安排下去)(2)预习:预习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几乎每一个优秀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所以我们从高一开始对学生预习抓的比较紧,预习的内容为我们提前编制好的导学案(知识梳理部分),要求学生课前要填好,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的巡视,对没有完成的要予以批评.(3)作业:我们要求学生作业必须独立完成,作业量不大,客观题居多,为了防止学生胡乱做甚至抄答案,每一次的作业都批改,对发现有抄袭现象的学生严肃批评,这样长期执行下来以后,我们的学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较好的习惯,当然还是有一些学生做的不好。
二、重协作、抓备课
没有备课组就没有年级单科质量的提升,没有备课组的活动就没有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更没有学生成绩的整体提升。备课组的通力合作很重要,潘老师经常讲的就是:我们合作的很愉快。在这里我要由衷的感谢我们的老教研组长王维喜老师,尽管学校让他带两个普通班,但是他任劳任怨,所有工作都身先士卒,潘老师对自己要求也很高。每一次的导学案在编制前,大家一起商议重难点、知识体系、高考如何考,热点问题等,再由一位老师形成文字稿,其他老师修改,直到我们都认为可以给学生使用时,才最终定稿。编制习题的时候都是我们最头疼的,因为选题,我们一般都是先在网上找题目,找好之后先自己做,当发现题目不适合的时候,再换题目,直到最佳。有自己不是很懂的问题,我们都会相互请教,有时候甚至有激励的争论。每一次的考试,当某一个或几个班考的不好的时候,我们都会共同分析,寻找原因,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因为我们需要的是“水涨船高”而不是“水落石出”,只有每个班都能均衡发展,才能促进学校历史成绩的提升。今年的高考,我们各个班达B率惊人的相似,三个普通班都是50%,三个实验班都在80%。当然作为备课组长肯定是要多做事,没私心,这是协作的最重要的前提!
三、讲方法、重实效
现行的高考模式让我们在历史教学时很矛盾。抓的过紧,有可能冲击语数外,抓的松了,学生不够重视,历史成绩出不来,对教师发展和学生都不利。在这种背景下,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我组三人在高二学测一结束就开始谋划高三历史复习。首先是讨论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然后根据我校对待选修学科的传统,我们强调复习立足课堂。
1.根据学情定计划
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我们的整体计划与进度不能完全和市里的一样,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一轮复习要进行两遍,因为历史告诉我们:我校的学生不会因为你复习的细致、慢他就能细致、准确的掌握好,事实情况是:你复习的细致,他掌握的不细致,你复习的慢,他消化的慢。怎样做到有时间进行2遍一轮复习呢!我们的计划是:学测一结束利用一个月结束选修,然后就进行一轮复习,根据这几年的高考我们发现:选修考书本知识的分值很少,大部分分值都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材料去分析理解得出答案,所以选修我们上的很快,然后又研究了近几年高考所考的选修内容,我们进行选修教学时有意识的对某些内容进行了重点讲解(主要是近几年没考过的内容),今年的高考也证明我们对待选修的策略是对的。到去年5月初就开始进行一轮复习了,因为学校给我们的周课时是5节,所以到南京市期初调研时,我们已经复习了必修1和必修2了,9月期初考试的时候我们的达B率就达到了50%(以前从未有过)提升了师生双方的信心。到去年寒假前我们基本进行2遍一轮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明显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当然这里的两遍一轮复习是有区别的,第一遍的时候我们基本上一节课复习两节内容,习题偏少,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讲解,第二遍的时候复习的比较快,更加侧重于构建体系,习题相对多一些.
2.根据校情寻对策
大多数学校普遍重视语数英而忽视选修学科,我们想要让学生课后花时间在选修课上也不大现实,我校年部给的课后时间切割分配上没有一点时间是给选修学科的,所以我们只能把提高成绩的劲尽量用在了课堂,向课堂要效率,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对策。
(1)将课堂进行切割:①一轮的时候我们是这样切割的:把课堂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5—7分钟默写上节课内容知识点,默写内容由我们三人分工好,统一打印出来的纸质稿,当然默写内容也是经过审核的,原则上是:精炼,不偏不怪,突出重点,并且每次默写我们都全部改,对于错的较多的知识点和默写不好的学生及时反馈并予以适当的惩罚。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际工作量很大,所以潘老师经常说我们天天就是批作业、做习题、编学案。默写我们一直坚持到4月份,累计默写超过70次以上。肯定会有老师会问:学生没时间看,怎么默写呢?因为默写的不好会有适量抄写任务,所以学生一到历史课,课前他们就不怎么休息,全在背知识点,还有就是晨读前20分钟学生也会去背,其实一直以来我们对默写都很重视,原因是几次考试下来,我们三人做过统计,发现凡是考书本知识的学生一般掌握的比较差,得分率低,而往往考需要理解的,我们认为比较难的题目时,学生得分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低。第二阶段:8到25分钟讲解知识点,第三阶段25到45分钟做学案上的习题,以学生上黑板等形式反馈,教师再重点讲解。②二轮的时候是这样切割的: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5分钟左右背知识梳理(要求大声背),第二阶段15到30分钟师生共同解决本段重点问题,第三阶段最后15分钟做习题。(5道选择题,一道材料题).
(2)向批阅要质量:每次的批阅也是一件难事,每次都要统计,才能知道学生什么地方掌握不好,以方便自己有重点的进行讲解,因为传统的批阅和统计工作量太大,所以后来我们就让学生把客观题以涂卡的方式交上来进行读卡,这样工作量减轻了很多,数据也更加清晰,课堂效率也就更高了。
(3)向课后要时间
学校虽然在课后没给我们历史的时间,但是我们自己规定了学生每天晨读前提前20分钟到班上看历史,在这里我们是有具体的选一与选二的分工,简单说就是今天有历史默写任务就要看历史,这样日积月累我们也使学生在课后花了不少时间,对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有较大的帮助。另外在高考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辅导可能“达线不答级”的学生,学生课后没有时间,我们就利用学生上午跑操的时间帮他们辅导,我们三人经常利用晚自习第四节课的时间,把几个学生叫到办公室辅导,最后的高考这些学生无一例外的都达到了B级以上。
4.根据规范提分数
规范答题是决战高考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由于考生书写不规范,丢三落四,马虎大意等失分严重,为此,我们在三轮复习的时候,每节课上的主观题训练都会找几个学生(可能不达B的学生)上黑板书写自己的答案,或者用实物投影,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一道分析,对照参考答案分析学生答题不规范的地方,到高考前大多数学生答题比较规范,肯定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失分。同时三轮复习时我们也着重强化主观题答题技巧的训练。(答题需要注意哪些规范和技巧这里就不说了,各位专家领导同仁肯定比我更清楚)。
四、重学习、善反思
及时了解其他学校,其他区历史教学情况,我们再针对自己学校的教学,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调整,这对于我们提高复习效率和明确复习方向有很大的帮助,每一次的市区教研活动王老师和潘老师都肯定参加,我也基本参加,学了很多东西,对自己高三教学有很大的帮助,500道选择题我们拿到手就开始分工,按照我们自己学校的复习情况重新整合再进行筛选后分批发给学生做,最后的材料题我们拿回来第二天就开始筛选后分批给学生做。另外我们充分利用外出学习机会,学习好学校的复习经验与方法,今年4月份我们到启东几所学校学习交流,看了他们二轮复习的方式,觉得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二轮复习的课堂模式基本就是向他们学习的(上面已经说过),正好观摩了他们一个市里的公开课,关于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的课,听了以后有一定的启发,对我们教育学生怎样提高小论文的分数有一定的帮助。各级领导专家对我们也很关心,一直以来我们区里王必闩主任都对我校很关心,记得市期初考试阅卷的时候他跟我说对我们这一届比较放心,这句话也极大的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后面经常到学校指导我们的高三复习工作,每次我们三人的课都是必听的,课后都会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提出解决方法,一有好的模拟试卷或复习指导会第一时间传到历史群里或通过邮箱发给我们共享。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袁老师同样功不可没,第一学期开学前的新高三教师培训对我们如何进行复习启发很大。一模考试,我校成绩显着进步,得到袁老师的大会表扬,我们信心倍增。三模考试,成绩没有起色,随即袁老师和王必闩主任到我校指导,听了我们三人的课,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记的那天下雨,一直到下午5点多才匆匆忙忙离开。可以说我校今年历史能够取得一点成绩跟专家的关心是分不开的。
以上是我们组高三一年来历史的复习的一些具体的做法,我想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实,结合校情、团结协作,肯定能把历史的成绩提高的。
唠唠叨叨讲了这么多,讲的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篇2: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三级)
三级——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质量。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和教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组织制定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进修计划、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出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共同研究:(1)单元、章、节、课时的目的和要求;(2)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3)作业或练习;(4)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5)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组织指导教师听课、轮听课、观摩课等活动。
5、做好学科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6、积极开展教科活动,认真落实本组的教科研课题,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篇3:教师备课制度
教师备课制度
1、备课时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是加强教学预见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2、备课要吃透“五点”:即重点、难点、知识点、功能点、教育点。
3、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4、备课要做到“三写”即写学期教学计划、写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教学计划。
5、备课要备“两法”即研究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教法为组织学生学习服务。
6、备课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原则、提倡同课头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
三 定 (定内容、定课时、定中心发言人)
三研究(研究重难点的教学方法、突破方法及双基能力)
三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测试内容、统一教学进度)
7、学期教学计划编制要求是:
开学一周内,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内容和各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对教材“全局”要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所任学科的学期教学计划(一式两份,一份自用,一份交学校教务处备查)。学期教学计划应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实验教学及实践与考察活动安排、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扶优脱困措施、教学进度表、学科教研专题研究安排等内容。
8、单元教学计划编制要求是:
单元备课的目的在于准确把握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教学具有系统分完整的特点,在新单元教学之前,教师要编写单元教学计划,其内容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重难点分析、实验安排、课时教学计划、单元小结与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与讲评等。
9、课时计划编制要求是:
(1)课时教学计划(教案)必须按课时编写,做到完整规范,环节齐全。课时计划的主要环节和内容有教学课题、教学目标(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具和实验器材准备、教学步骤、教师精讲学生精炼的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手段、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艺术、体育课的教案还应有自己的特点。
(2)课时教学计划(教案)必须做到一科一案,要完整、规范、节次齐全,详略得当,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要求,有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为学生设计活动科学、合理,适用操作性强,符合学生实际,确保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3)课时教学计划(教案)要有新意,有创见,时间安排合理,符合学生学习实际。
(4)课时教学计划(教案)提倡超前一周编写,必须超前两课时编写,教师不得把教学参考资料、复习资料或习题集作为教案使用。
(5)语文学科必须有作文专用教案,要突出作文训练指导和作文评讲等内容
10、课时计划执行后,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后记,对计划执行中的失误及不妥之处,教学中的“偶得”、“精彩之处”等记在教学后记中。以利于教育和教学实践的积累。
11、教师无教案不准进入课堂。教师的教案应备节数学期计算办法是:周课时×16。
12、教研组长每两周应对本组教师教案检查一次,督察教案的质和量,检查后要签注意见和时间。学校教务处每学期检查不少于两次,检查结果作为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评价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