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制度
1、备课时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是加强教学预见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2、备课要吃透“五点”:即重点、难点、知识点、功能点、教育点。
3、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4、备课要做到“三写”即写学期教学计划、写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教学计划。
5、备课要备“两法”即研究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教法为组织学生学习服务。
6、备课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原则、提倡同课头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
三 定 (定内容、定课时、定中心发言人)
三研究(研究重难点的教学方法、突破方法及双基能力)
三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测试内容、统一教学进度)
7、学期教学计划编制要求是:
开学一周内,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内容和各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对教材“全局”要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所任学科的学期教学计划(一式两份,一份自用,一份交学校教务处备查)。学期教学计划应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实验教学及实践与考察活动安排、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扶优脱困措施、教学进度表、学科教研专题研究安排等内容。
8、单元教学计划编制要求是:
单元备课的目的在于准确把握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教学具有系统分完整的特点,在新单元教学之前,教师要编写单元教学计划,其内容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重难点分析、实验安排、课时教学计划、单元小结与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与讲评等。
9、课时计划编制要求是:
(1)课时教学计划(教案)必须按课时编写,做到完整规范,环节齐全。课时计划的主要环节和内容有教学课题、教学目标(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具和实验器材准备、教学步骤、教师精讲学生精炼的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手段、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艺术、体育课的教案还应有自己的特点。
(2)课时教学计划(教案)必须做到一科一案,要完整、规范、节次齐全,详略得当,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要求,有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为学生设计活动科学、合理,适用操作性强,符合学生实际,确保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3)课时教学计划(教案)要有新意,有创见,时间安排合理,符合学生学习实际。
(4)课时教学计划(教案)提倡超前一周编写,必须超前两课时编写,教师不得把教学参考资料、复习资料或习题集作为教案使用。
(5)语文学科必须有作文专用教案,要突出作文训练指导和作文评讲等内容
10、课时计划执行后,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后记,对计划执行中的失误及不妥之处,教学中的“偶得”、“精彩之处”等记在教学后记中。以利于教育和教学实践的积累。
11、教师无教案不准进入课堂。教师的教案应备节数学期计算办法是:周课时×16。
12、教研组长每两周应对本组教师教案检查一次,督察教案的质和量,检查后要签注意见和时间。学校教务处每学期检查不少于两次,检查结果作为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评价的依据之一。
篇2: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三级)
三级——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质量。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和教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组织制定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进修计划、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出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共同研究:(1)单元、章、节、课时的目的和要求;(2)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3)作业或练习;(4)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5)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组织指导教师听课、轮听课、观摩课等活动。
5、做好学科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6、积极开展教科活动,认真落实本组的教科研课题,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篇3:教师备课制度
教师备课制度
1、备课时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是加强教学预见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2、备课要吃透“五点”:即重点、难点、知识点、功能点、教育点。
3、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4、备课要做到“三写”即写学期教学计划、写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教学计划。
5、备课要备“两法”即研究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教法为组织学生学习服务。
6、备课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原则、提倡同课头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
三 定 (定内容、定课时、定中心发言人)
三研究(研究重难点的教学方法、突破方法及双基能力)
三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测试内容、统一教学进度)
7、学期教学计划编制要求是:
开学一周内,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内容和各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对教材“全局”要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所任学科的学期教学计划(一式两份,一份自用,一份交学校教务处备查)。学期教学计划应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实验教学及实践与考察活动安排、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扶优脱困措施、教学进度表、学科教研专题研究安排等内容。
8、单元教学计划编制要求是:
单元备课的目的在于准确把握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教学具有系统分完整的特点,在新单元教学之前,教师要编写单元教学计划,其内容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重难点分析、实验安排、课时教学计划、单元小结与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与讲评等。
9、课时计划编制要求是:
(1)课时教学计划(教案)必须按课时编写,做到完整规范,环节齐全。课时计划的主要环节和内容有教学课题、教学目标(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具和实验器材准备、教学步骤、教师精讲学生精炼的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手段、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艺术、体育课的教案还应有自己的特点。
(2)课时教学计划(教案)必须做到一科一案,要完整、规范、节次齐全,详略得当,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要求,有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为学生设计活动科学、合理,适用操作性强,符合学生实际,确保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3)课时教学计划(教案)要有新意,有创见,时间安排合理,符合学生学习实际。
(4)课时教学计划(教案)提倡超前一周编写,必须超前两课时编写,教师不得把教学参考资料、复习资料或习题集作为教案使用。
(5)语文学科必须有作文专用教案,要突出作文训练指导和作文评讲等内容
10、课时计划执行后,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后记,对计划执行中的失误及不妥之处,教学中的“偶得”、“精彩之处”等记在教学后记中。以利于教育和教学实践的积累。
11、教师无教案不准进入课堂。教师的教案应备节数学期计算办法是:周课时×16。
12、教研组长每两周应对本组教师教案检查一次,督察教案的质和量,检查后要签注意见和时间。学校教务处每学期检查不少于两次,检查结果作为教师学期教学工作评价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