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的进步阶梯,《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它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中华瑰丽的五千年,“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人人拥有一好书,人人读一本好书的读书工程的号召下,我买了一本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当书到手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读这本书。读完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读后似乎感觉都是一些空话,仅仅留给我一些无谓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与众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时候,大家都在审评对方,研究对手,却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实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心门。
他告诉人们: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时的自省却能让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简单的树立理想就可以轻松实现,但是没有理想的人却一定无所适从;做人一定要有广阔的胸怀,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气度;做人要有勇气,真正敢于追逐自己梦想的人才能让更多的机会停留在自己身边……他不仅提出了浅显易懂的“成功同心圆”说,而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述成功的秘诀。这些故事很值得我学习和品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走向成功之路。其次,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同。
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或许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样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现在看了李老师的“成功”学后,体会到: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与名望的高与低,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心得体会。
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抉择,但不需要为压力过重而苦恼,更不需要为了失败而哭泣,也不要让事情来主宰我们,而是要用积极的态度来主导、推动事情往更好的方向进展。最后李开复博士认为: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对此我的理解就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形式不同,成功的意义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实现理想,并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无论是令人瞩目还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我们的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着差距。而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改变心态,调节情绪,改变思考方式,不断超越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做最好的自己。
读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实做好自己并不难。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工作经常陷入一种疲劳的状态,经常会被学生的问题搞得自己觉得很累,我知道这不应该是年轻老师应有的心态,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会被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所影响,开始经常抱怨这,抱怨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刚参加工作时的热情减少了,这种心情影响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师的影响,“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
可是,每天出现的让人头疼的事情,让人头疼的学生,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我经常想: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儿,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爱自己,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多么简单多么朴素的道理,为什么我当初就没想到呢,想想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难免会与人产生摩擦,如果我们只盯着别人的错误,那么只能让矛盾越来越激化,但是我们如果想别人的优点,就会使我们很快的冰释前嫌,问什么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学生与老师的身上就这么不可调和呢?其实还是缘于“爱”,如果我们给学生多点,再多点的爱,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责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们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师生关系会不会更和谐一点呢?
在众多的压力与竞争下,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论遇上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积极心态战胜一切困难,一样可以做到优秀。事实证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优秀。我们更不必为自己赶不上别人而太过自责,也不必因为境遇不好而太过感伤,怨天忧人。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追随自己心灵的选择,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会变成一个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篇2:《做最好的党员》读后感
《做最好的党员》读后感--做最好的教师党员
《做好的党员》这本书以新颖的观点、鲜活的案例以及有效的操作性深深地吸引了我。如何迎接建党90周年呢?《做最好的党员》一书给了我明确的答案,以实际行动去做一名最优秀的教师党员就是献给党的最好的礼物。在书中第二单元“最好的党员怎样做”的一篇文章《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付玉玲同志的例子令我佩服,她用心琢磨了岗位的特点,做起事来就心中有数了;她把工作做到了每一个点子上,为了及时联系群众,她收集到了每一户主的电话。作为教师党员的我应该努力向付玉玲同志学习,弄清楚我的教育对象的特点,把工作做到“点子”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先弄清楚自己的学生——90后的孩子。上海社会科学院员杨雄教授在对90后孩子的研究分析中,归纳出了几个特点: 1、他们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钱和获得钱的渠道的重要性或多或少被过分强化。 2、90后相对缺乏一种对团队组织的忠诚感,而是以个人和个性作为追求和崇尚的目标。 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他们的视野更开阔,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更多元化,心智发展超前,知识面、早熟度也远远超过父母辈。4、一些社会现实让他们很早就明白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关注抽象的哲学。他们更关注工具理性,而不是信仰层面的东西。他们中的一些人更关心自己怎么舒服地生存下去,熟练掌握社会游戏规则。杨雄教授认为他们会随着社会进步向前发展,成为比较全面发展的一代。因此,作为90后孩子的老师应该主动地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需要。从而,用灵活多变、不同的教育方式去引导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等。其次,应与家长保持好联系,积极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以便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好地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也应抓住学生的特点,以不同的形式去展示每个学习内容。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拓展业务能力。目前学生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在不断得超前学习,老师只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教学才能“百战不殆”;他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通过便捷的信息工具能获取大量的信息,老师只有通过拓展业务能力,才能吸引学生对学科的关注。课堂上教师应当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当认真得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抓住三维目标,以活泼生动的信息技术课堂,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达到学生能自觉、自主学习的目的。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是做事的根本”我十分赞同这一观点。把教育教学做“精”,需要花大量的功夫才能实现,我愿意不断努力,争取不断的进步,做到“有效教学”、“精化管理”。
篇3:《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北三县筹建处向干部职工推荐了几本书,其中就有我之前听人说起过的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书。当我拿起这本书时,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浮在心头,便急切地打开她,仔细翻阅起来。读完全书,心头攒动,若有所思。最好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才能做到最好的自己?
思索之中,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之前在中央电视台《我们的地球》栏目看到过的,五万只蓑羽鹤飞越喜玛拉雅山的故事。喜玛拉雅山最高峰达海拔7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据说,每十个攀登喜玛拉雅山最高峰的人中就有一个丧命的。蓑羽鹤是鹤类中体形最小的,寒冷的天气,食物和水的缺乏,使他们变得很虚弱,狂风在山峰上呼啸,它们必须达到足够的高度才能躲过风暴,面对一次次袭来强烈的气流,它们只好返回,否则便是死亡。对于有些蓑羽鹤来说这只是第一次飞跃,然而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因为有一种猛禽——金雕,一直在等待着他们,伺机抓住它们作为口中之食。瘦弱的身体、恶劣的气候、难以跨越的高度、残酷的围追堵截,并未打消蓑羽鹤飞越喜玛拉雅山的决心,它们一次又一次不停地向最高峰发起冲刺。终于,它们跨越了最大的障碍,它们成功了!飞越巅峰的精灵,它们用生生不息的追求诠释了一个真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是呀,在人的一生中,艰难、困苦、疾病检验着生命的弹性,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硬度和精神的韧性,我想生命的最大值正是在这种承受和忍耐中求得的。当你为一个技术难题无数次攻关无果而想放弃时,当你为家人染上疾病而烦恼担心时,当你因为这样那样的困惑而不能一展抱负时,想想那弱小的蓑羽鹤飞越喜玛拉雅山的勇气吧!只有敢于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还有一个画面,也在此时浮上我的心头。一个屹立在祖国边陲永远只能用左手敬军礼的独臂英雄。他的名字叫丁晓兵,一个荣获了为他特设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的战斗英雄。鲜花掌声中,一位大学生给丁晓兵写过一封挑战信,信中写道“你成为英雄我不钦佩,我有机会也会成为英雄。如果10年、20年后你还是英雄,那就值得我钦www.aishibei.com佩。” 20年过去了,丁晓兵左手练习书法,举办了高水准的书法展;他刻苦训练八大军事项目,其中的七项获得优秀;他和战士摸爬滚打,带出了全军先进团队。20年后的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时代的英雄!丁晓兵的事迹是不是告诉了我们:“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苦功不会白费,“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笃行一定会成功!
李开复先生说:“勇气引领人生”。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在成功的道路上,快乐总是和磨难相伴,胜利也总是和失败接踵。有勇气追寻成功的人善于从教训中积累力量,从失败中获得新生。在他们看来,无论是感情上的挫折,还是事业上的坎坷,抑或是抉择时的失误,都可以为自己的成长提供最好的经验积累,都可以为自己的内心增添更多的勇气。”所以,只要坚信、坚守、坚忍,这世界就没有什么可以把我们打倒。有人在激流险滩中仍能“胜似闲庭信步”,有人在痛苦迷茫时仍能“拔剑四顾心茫然”,有人在困苦交织时仍能“笑看人生云卷云舒”,那是因为恒久的忍耐已化作无形的坚毅。只有敢于不断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天上若无难走路,世间哪个不成仙”?站在人生的舞台上,你有掌声四起的时候,也有舞台落幕的时候;你有高歌奋进的时候,也有踌躇不前的时候;你有抱负远大的时候,也有意志消沉的时候。但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只要你勇于飞越心中的“喜马拉雅”,那么你就将是“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