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起先我选择《第五项修炼》作为教育名著来阅读,是被书名所吸引。拿到后,发现与我平时爱看的书有出入。硬着头皮读下来,有许多地方仍然不明白。但正如副标题所表述的那样,该书是讲“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而班级就相当于学习型组织,所以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可以从中获得借鉴的。
该书实际上对五项修炼都作详细地解说,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是五项学习型组织的技能。对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每一项都是不可或缺的。其中,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是核心,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活动中“树立阶段序列化意识”的问题。
首先,要建立目标序列化,落实知识点。
有老师给初二学生上袁枚的《大龙湫》,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学生发言热火朝天,有小组合作,有拓展延伸,一堂课热热闹闹地结束了。课后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觉得大龙湫美,因为袁枚的比喻很生动;学生能拓展来描写小龙湫,但离不开几个生动的比喻句。这是因为老师将该课的目标确定为“通过比喻句感受大龙湫的美”,问题在于袁枚将大龙湫描写得美不是仅依靠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描写不同立足点上大龙湫不同的美,不同时间段上大龙湫不同的美,对于初二学生来说综合体会这几个方面并非为难,而且是对文本的更准确的把握。关于比喻句的学习应该是小学学段学习描写的重点。如何使教学不重复而实现螺旋式上升?应该着力研究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应承载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应达到什么要求。以记叙文中的描写为例,同样是描写,在小学低段只要求能够运用形容词;在小学高段要求能够运用比喻等简单的修辞;而到了初中阶段,则要求能够运用多种修辞,从多种角度(感官、时间段、立足点等)进行描写。因为“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要有序地开展训练。
看见有老师训练学生练字卓有成效,马上让学生买字帖;看见有老师让学生记日记作文平均分有所提高,立马让学生的随笔数量由一周两篇改为一周五篇。今天觉得拟题重要,赶紧开一节作文拟题课;明天发现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不强,又突击几份文言文阅读练习。不是说这些训练没有必要,只是教育并非赶潮流,也并非跟感觉,而是当一个学生刚跨进校门时,就应该关注其在整个初中阶段应该接受哪些内容、哪些形式的语文训练,甚至细化分成各学段、各学期、各单元语文学习的训练内容与形式。比如文言文阅读这一块,初中可分为成语寓言故事、文言白话小说、文言文名篇三个阶段,初一上学期重点讲成语故事,下学期重点讲寓言故事,哪些成语故事熟悉些先讲,哪些后讲再做更细致的划分。其他如写字、朗诵、课外阅读、写作等等方面都应形成训练的序列,使语文学习建立在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基础上。
当然,教学活动中的系统思考还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其他四项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也应该充分运用。“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我应该走得更远一些。
篇2:《校长领导力的修炼》读后感
《校长领导力的修炼》读后感
z将军小学
我们都知道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一位好的校长,带领一批好的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的学校。为什么我会选这本书来读呢?借用拿破仑说过的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呢,不想当校长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呢!当然不是真的想去当校长,而是站在校长的角度去看待学校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营造出好的学校精神,营造师生的精神家园,这是我的追求,我相信这也是千千万万名教师的追求。
这本《校长领导力修炼.》告诉了我什么是领导力,以前对于领导力的理解就仅在于能够使别人无条件的听从,但读了这本书,似乎我的理解是这么的愚蠢。作为一名有出色领导力的校长应该具有不同的的能力,能够驾驭、引领、发展学校的综合素质,校长领导力既是一种沟通、协调、凝聚的能力,也是一种敏锐地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决策、策划、涉及学校发展的能力,也是一种组织支配的能力,既是驾驭、调节权利因素与非权力因素、正式影响力和非正式影响力的能力。
这本书主要是从教育境界、思想引领、教育智慧、团队合作、经营管理、引领课程改革、管理风格与艺术、学习领悟、学校管理创新等方面阐述了校长十个方面的领导力的修炼问题,让我深深的感悟到作为校长的责任之大和所具备强大的能力,不是没有经验,没有学识,没有智慧的人可以胜任的,也让我佩服那些具有高超领导力的校长们所具有的风范。
从这本书中我还体会到了学校精神的重要性。学校精神是在学校办学与改革实践中孕育和激发出来,反映学校发展的方向,引领学校前进的趋势,为学校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方向,它是学校独特的气质、思想风貌和文化底蕴与氛围的综合体现。就像武术的精神是精、气、神,同样学校精神是学校的精、气、神,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方方面面的工作之中,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及学校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学校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学校教育行为、教学行为、管理行为等各方面。学校精神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学校精神赋予学校文化以灵魂,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主心骨;学校精神赋予学校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和活力,引领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学校精神赋予校长和师生员工以思想支柱,使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学校精神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塑造学校精神,营造师生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广大校长和教师共同的追求。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校长领导力的修炼是如此艰辛啊,不仅要修炼境界力、道德力、思想力、智慧力、教学指导力还要修炼合作力、经营力、钝感力、学习力、创新力,重重修炼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这是我们以后要学校的同时也是我们在以后教学过程中的追求。书中还提到:要做一名成功的校长要有鲜明独特的个性,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我要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篇3: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起先我选择《第五项修炼》作为教育名著来阅读,是被书名所吸引。拿到后,发现与我平时爱看的书有出入。硬着头皮读下来,有许多地方仍然不明白。但正如副标题所表述的那样,该书是讲“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而班级就相当于学习型组织,所以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可以从中获得借鉴的。
该书实际上对五项修炼都作详细地解说,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是五项学习型组织的技能。对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每一项都是不可或缺的。其中,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是核心,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活动中“树立阶段序列化意识”的问题。
首先,要建立目标序列化,落实知识点。
有老师给初二学生上袁枚的《大龙湫》,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学生发言热火朝天,有小组合作,有拓展延伸,一堂课热热闹闹地结束了。课后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觉得大龙湫美,因为袁枚的比喻很生动;学生能拓展来描写小龙湫,但离不开几个生动的比喻句。这是因为老师将该课的目标确定为“通过比喻句感受大龙湫的美”,问题在于袁枚将大龙湫描写得美不是仅依靠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描写不同立足点上大龙湫不同的美,不同时间段上大龙湫不同的美,对于初二学生来说综合体会这几个方面并非为难,而且是对文本的更准确的把握。关于比喻句的学习应该是小学学段学习描写的重点。如何使教学不重复而实现螺旋式上升?应该着力研究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应承载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应达到什么要求。以记叙文中的描写为例,同样是描写,在小学低段只要求能够运用形容词;在小学高段要求能够运用比喻等简单的修辞;而到了初中阶段,则要求能够运用多种修辞,从多种角度(感官、时间段、立足点等)进行描写。因为“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要有序地开展训练。
看见有老师训练学生练字卓有成效,马上让学生买字帖;看见有老师让学生记日记作文平均分有所提高,立马让学生的随笔数量由一周两篇改为一周五篇。今天觉得拟题重要,赶紧开一节作文拟题课;明天发现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不强,又突击几份文言文阅读练习。不是说这些训练没有必要,只是教育并非赶潮流,也并非跟感觉,而是当一个学生刚跨进校门时,就应该关注其在整个初中阶段应该接受哪些内容、哪些形式的语文训练,甚至细化分成各学段、各学期、各单元语文学习的训练内容与形式。比如文言文阅读这一块,初中可分为成语寓言故事、文言白话小说、文言文名篇三个阶段,初一上学期重点讲成语故事,下学期重点讲寓言故事,哪些成语故事熟悉些先讲,哪些后讲再做更细致的划分。其他如写字、朗诵、课外阅读、写作等等方面都应形成训练的序列,使语文学习建立在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基础上。
当然,教学活动中的系统思考还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其他四项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也应该充分运用。“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我应该走得更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