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教师工作制度
根据学校十五规划要求,结合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为充分发挥教师劳动的灵活创造性和个体独立性,学校决定教师办公实行弹性坐班制,职员、工人办公继续实行坐班制。为保证弹性坐班制的有效性,避免消极弹性带来的管理失控,特制订以下规定:
1、实行弹性坐班制的目的是使教师拥有更多自主支配时间的权利,可更灵活地使用于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科研等活动,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工作的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
2、弹性坐班制是指在教师原则要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按规定准时上下班,但根据不同教师实际情况,允许教师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如授课、学校集体活动、升旗仪式、会议及教研活动)的前提下,履行必要的请假手续后,可适当利用上班时间解决一些私人实际困难。弹性坐班制要求教师有更高的自觉性,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3、因事外出或上班迟到、早退,教师必须向教研组长或本办公室负责人说明事由,各教研组长向教务主任说明事由,中层干部及校级领导必须向校办说明事由,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
4、语、外教师早自修之前准时到岗,辅导学生早读。其他教师须在第一节课前到校,职员、工人作息时间按照作息时间表执行。教师因私外出时间控制在半天内。
5、对无故经常迟到早退、频繁外出或未经请假私自外出教师,学校将予以公开批评。各教研组长、办公室负责人、校办负责人要认真负责,履行职责,使本制度顺利实施。
6、为增强教师工作紧迫感和责任心,学校对弹性坐班制采取宏观管理措施,建立教师教学档案。通过不定期检查、外出记录情况、学生民主评议教师制度、家长会议反馈等,将情况记录于个人教学档案中,使教师工作处于学校监督、学生监督、社会监督中。
篇2:小学教师培训制度
小学教师培训制度
一、培训目标
1、每个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发展每个教师的个性特长,培育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力求每个教师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3、掌握最前沿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每个教师对教育教学专题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每个教师的科研水平。
5、在培训中建立健全本校的校本培训制度,使校本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二、培训内容
1、最新的、最前沿的涉及到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理念、理论等。
2、有利于促进学校课程改革、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教育教学经验。
3、学科专业知识、基本技能。
4、教育科研知识及能力培训。
5、师德师风、未成年人保护等法纪知识。。
6、现代教师基本功:普通话、信息技术、三笔字、简笔画、组织教学、教具制作等。
7、关于健康心理、幸福人生、理想信念与价值观等。
8、其他
三、培训形式
1、教育论坛。
2、专题讲座。
3、自学、短期培训、离职培训。
4、实践反思。(合格课实践反思、示范课实践反思、研究课实践反思、专题课实践反思等)
5、帮带网络培训:学科带头人带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带成长型教师,老教师带新教师等。
四、管理与考核
1、学校建立教师培训发展绩效认定小组,负责对教师的培训发展情况(中期培训监管和培训发展结果认定)作评估考核。
2、每个教师学年初要制订个人进修计划,每学期结束要认真写好学习体会或经验总结,并报学校行政和教导处备案。
3、每个教师严格按照自己的培训发展计划选择最适合的形式参加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完善调整自己的能力结构。(中师以下学历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历进修,对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必须服从学校安排,认真参加学习,做好笔记,学校组织检查、交流。)
4、每期末,学校将对集中培训的内容进行测试,教师人人必须参考。学校教师培训发展绩效认定小组将根据测试成绩对教师的培训发展结果作出认定,认定结果将作为该教师评优、晋级、评职等的重要依据。
5、教师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参加集体学习和各教研组组织的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业务讲座等活动,必须遵守纪律,聚精会神,做好学习记录,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因病、因事不能参加学习的要提前履行请假手续。学习时不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报,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学习时间要关闭手机,不得会客。
6、外出学习的教师必须精心做好笔记,认真整理材料,回到学校要作详细汇报并进行汇报开课。
篇3:教师培训制度
教师培训制度
为了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特制定教师培训制度。
一、建立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机构,明确组织分工。制定规划(三年),计划(学期),制定教师培训工作考核细则。建立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自学制度、考核评估细则。全体教师有义务和权利参加培训,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师资培训。每位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培训者。
二、集中培训:教师分层次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新教师培训,骨干(后备)教师的培训,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全体教师参加初级培训,骨干(后备)教师参加中级培训,班主任培训,科研人员培训(课题组成员),岗位培训。
三、充分发挥骨干培训的作用:校领导每人有培训专题:有目的,有内容,有辅导材料。 骨干教师有帮扶对象:有示范课,有帮扶教师上的汇报课。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公开课,有公开课教案、记实。每位骨干教师每年培养一至两名青年教师。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承担培训的教材辅导、研讨会主讲人的任务。
四、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以继续教育培训和基本功训练两部分为主。明确培训内容,进行新课程理念培训、学科实践培训、自学提高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另外相关人员参加班主任培训和科研人员培训。五、全体教师人人有自学笔记,随感笔记。每学期2篇心得和2篇案例分析,一篇继续教育论文。定期测试,教材辅导,召开研讨会。定期检查每位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笔记,认真组织校本研修及相关培训学习的考核验收,并将校本研修中学习态度及成效做为教职工岗位责任考核评估内容之一。
六、每位教师每学期备一节好课,在组内进行说、讲、评系列训练。开学初全员学教学大纲并测试,青年教师进行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训练。
七、学校建设校园网,开展网上培训。
八、坚持兼周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政治觉悟、师德修养及业务理论水平和能力。
九、教导处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做到有目的、有检查、有收效、有总结。
十、教职工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必须遵守学习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主管领导请假。学习时精力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十一、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写一手好字,说标准普通话,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应用,加强英语培训。
十二、鼓励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理论水平的进修学习。参加外出学习的教师,培训结束后,必须写出总结交学校存档,并在返校后汇报学习及收获。
十三、组织教师论坛,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十四、培训过程和培训结果管理、制订教师培训评估考核标准,定期进行培训结果的考核评估,学期末进行总结。制订培训计划、骨干教师帮扶对象。探索培训模式:外派学习、远程及现代媒体收看、自学、座谈交流会、小规模参与体验式实践学习、专业互动研究式实践学习
十五、进一步完善与充实教师业务档案,将评估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的主要业绩之一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