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故事:我们需要一场失败
我们班在学校首届“校长杯”足球联赛中已经豪取两连胜,攻进七个球,全班都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在赛场上,除了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扼腕叹息的惊呼声能让我感受到比赛的魅力,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在想什么,老师又在干什么,在想什么?也许正是由于习惯胜利,一路高奏凯歌,反而忽视了场上奔跑的球员和场下呐喊的学生,任他们在场下嘻哈打闹,不顾他们在场上相互抱怨指责。我和孩子们就像一只只浮萍,漂浮在水面上,看似靠的很近,却永远连不到一起。
“我们需要一场失败!”,也许是神灵听到我内心深处的挣扎,一场失败的比赛如期而至,我们的对手是隔壁班。比赛的前一天,我和孩子们还自信满满,他们班也就一个前锋踢得还不错,取胜不在话下。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比赛的当天,他们班因为事假回贵州的另个前锋也归队了,这两个锋线搭档可是我们校队取胜的尖刀,撕开对手的球门对她们来说简直易如反掌。这不,早上一到学校,体育老师和孩子们都郑重地提醒我:她回来了。一种不祥的预感缠绕在每个人的心头。我为他们布置战术,调整心理,讲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班长带着大家编口号,领着大家学口号,为了争取这场胜利,我们赛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
哨声响起,比赛开始。“进球了!!”欢呼声好像要震裂阴霾的天空。我们开场一分钟就丢了一个球,一个本不该丢的球,由于门将的失误。随即批评声铺天盖地的袭来,进球的一瞬间我就听到“换人”的建议,我当时压住内心的火焰,告诉她们守门员做的很好,就是有点紧张,希望大家一起为她鼓气。被打进一球后,另一件让我猝不及防的事是我们当家球星的情绪变得异常的消极和急躁,大声地斥责着队友,悲愤之情写满脸上。我只能大声呼喊,告诉孩子们比赛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机会。情绪有些消极的啦啦队也重新变得神采奕奕,用排山倒海的气势为队员们呐喊助威。中场休息时间,我招呼队员们过来,她们哭的更是伤心。全体学生把我们围在中间,有人出谋划策,有人在安慰队员,但是再也听不到“把谁换了”的谴责声。下半场,我们又丢了一个球,场上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一股火药味正在不断蔓延。
哨声再次响起,比赛结束,那一瞬间,乌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孩子们迟迟不愿接受比赛结束的到来;那一瞬间,一缕阳光照亮了我阴霾的心情,我被这种从未有过的凝聚力感动着、幸福着。一股暖意在我的血液中奔腾,我高举双臂用最有力、最响亮的掌声为所有的孩子鼓掌欢呼。在这一瞬间,孩子们仿佛也顿悟到了比赛的意义,他们也用热烈的掌声迎接队员的光荣退场,为他们的精彩表现致敬。孩子们涌进球场,用只属于他们那幼稚简单、却又纯洁真挚的话语安慰队员。我的眼眶被一股温暖的水流包围着,这是幸福之泪,感动之泪,成功之泪。回到班级,掌声再次响起,我们为那些场上奔跑和场下呐喊和献策的孩子们感到骄傲。从悲伤到骄傲,从感性到理性,从失败到成功,在如此触及心灵深处的经历后,带领孩子们一同探讨比赛的意义,就不再是那样的空洞乏力。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整个天空豁然开朗。
感谢对手送给我们一场“成功”的失败,帮助我和孩子们完成了生命的蜕变。比赛虽已结束,但亲爱的孩子们老师想告诉你们:你们“失败”时,老师真的很幸福。
篇2:小学生德育故事:德育也可以这样
小学生德育故事:德育,也可以这样
那天由于杏坛活动,晚到班几分钟。进门一看学生都静静地趴在桌子上等我来上补差课。平时总有几个小家伙吵吵闹闹的,今天安静的教室让我有点意外,心里却美滋滋的。看着学生那乖巧的眼神,我心血来潮,宣布活动。学生兴奋地收好了书包,排好了桌凳,快速地站好在阳台上。我高兴地带领他们走进操场。
这是他们第一次走进大操场。看到空旷的草坪,个个像快要出笼的小鸟儿亟不可待地想冲向操场,我强调了纪律,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学生放好了书包。三五成群地散开道操场草坪的各处。有些玩老鹰捉小鸡,有些跳绳,有些开火车等等,个个玩得热火朝天。
我欣赏这幅夕阳西下与学生玩乐交融的美景,陶醉在其中。一位女学生走了过来,仰起她那圆圆的脸儿,嗫嗫地问:“石老师,我可以看会儿读书吗?”我先是一怔,后是爽朗地答应:“可以呀,你可以坐在草坪上,用你喜欢的方式去看书。”没等我说完,只见她飞快地跑去从书包里拿出《人文经典》,然后坐在草坪上读了起来。我走了上去,坐在她的身边。只见她她捧着书平整地摊在双腿上,她先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我帮她指正个别字的读音,没一会儿她就能一句句地读了,不一会儿竟说会背了!要知道平时她背书背得是最慢的!旁边围来许多小朋友,最调皮的一个男生说:“石老师,你好久没给我们讲故事了,可以讲个吗?”我看了看时间,离放学还有些时间,便答应了,学生乐开了花,但很快又安静了下来。我讲的是《金斧和银斧》的故事,在有些寒意的秋风中,身边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围成了圆圈。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没人愿意打扰这安详的一切。
故事讲完了,W学生好奇地说:“石老师,为什么今天你对我们特别的好?”我说:“你们听话,遵守纪律,石老师很开心。今天上课后能很安静地等老师就是尊重老师,石老师也会同样去爱你们的。如果你们总是让石老师生气的话,老师会这样吗?……”微凉的秋风中,一位老师,一群孩子……
到放学时间了,学生没有像以往一样在我的教唆中排好队,一切都是那么有条理。看着这整齐的队伍,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我想我们的德育不应是苦口婆心地批评,也不是吐沫横飞式地说理,德育的出发点是爱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德育的内容与方式更加得多元化,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发展规律,从而教达到不教的地步就不远了。
篇3:小学生德育故事:师者父母心
小学生德育故事:师者父母心
邻家有位小女孩上小学五年级了,由于是早产,智商不是很高,语数外三门加起来还不足百分。老师对她基本是不闻不问。今年暑假,小女孩她爸爸毅然辞去了收入颇丰的工作,决心回来在家附近重新找工作,边工作边辅导孩子。
我被小女孩父亲朴素的行动感动着。
父母的爱总是无私的,不管孩子是美或丑,是聪明或是笨拙,是听话还是调皮,哪怕是犯了错,做父母的总是不嫌弃,总是用宽容的心去耐心引导,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心情和希望。
爱,是教师职业的第一把钥匙。作为教师,我自认为是很爱我的学生的。孩子的作业我是凡做必改,要求过关的背书作业我是一个一个的过堂,我也关心孩子的身体、心理的健康,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即使有时嗓子沙哑,身心疲惫,我也是尽量克服着。身为人师,我在不断地付出。纵是如此,还是觉得自己不够爱学生。
看到有学生在咬手指甲,老师,你会怎么做?也许是严肃的声音:“***,你在干什么?”也许是责备的声音:“***,你又在咬指甲了!”如果唤作是自己的孩子,你还会这样没有耐心劝导吗?
遇见这样的孩子:上学一个多月了,就连最基本的单韵母的读法都混淆不清,老师,你会怎么做?也许是直接放弃,也许是先帮他补一补,补不上了再放弃。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或是朋友家的孩子,你还会这样轻易放弃吗?
往往,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如父母的爱那般执着,没有父母的爱那样炽热,更没有父母的爱那样深沉。
于是,我尝试着改变自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去关心,去照顾。
班上有个小男孩,聪明,好学,懂事。美中不足的是缺少点进取之心。用他妈妈的话说就是:两个字——淡定,三个字——无所谓,四个字——少年老成。刚上一年级的小家伙们,老师不管请谁做班干部,个个欢呼雀跃,轮到他,连个笑容都没有。有时故意在他面前表扬某个学生的字母写得好,鼓励他也要向别人学习,他也只是瞟一眼。这么好的孩子,从小就“心如止水”,等长大了,怎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呢!不行,我得改变他!
通过和他妈妈的交流得知,他曾经跟妈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上幼儿园时老师就让我做小老师,那时,我读一遍,其他小朋友要读三遍。现在没意思,我们王老师也让我做小老师,我读一遍,其他小朋友也读一遍。原因明了:一是班干部做得理所当然,幼儿园时是,现在也是;二是当班干部没什么意思,和别的同学一样,没有优越感。根据这一分析,我利用一次他犯了错的机会,一方面请他暂停做班干部,请别的班干部代理,另一方面鼓励他,什么时候表现比别的小朋友好,还可以继续成为班上的班干部。在跟他讲话的过程中,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我,似乎有点不敢相信我的做法,最后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
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注意观察他。我对作业写得好的孩子奖励作业本,我对课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写进表扬榜……他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以前对老师的表扬总是不惜一顾,现在眼里写满了羡慕。对老师的看法也不一样了。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我们王老师现在感觉不一样了。”终于有一天,小男孩竟然主动跟我说话了(从前都是我问他答):“王老师,再过几天就是我生日了。”“是吗?祝你生日快乐!”“王老师,今天你布置的作业我都写好了。”“你知道先写作业再玩,真棒!”“王老师,你知道我有多少零花钱吗?”“不知道,有多少呢?”“317”“呀,这么多!怎么会这么多呢?”“都是我暑假里帮妈妈干活儿,妈妈奖励给我的。”同一天里,他主动跟我说了三次话,每一次内容我都记得清清楚楚的。“顽疾”终于被医好了!当我把这件事告诉他妈妈时,孩子的妈妈也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真正的师爱就是“爱生如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能做到爱学生如同爱自己的孩子,那么,自己也会被爱包围着。
其实,师爱就是如此简单。
平时,我们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问题,在对待这些学生的“问题”或是“问题学生”时,我们往往采取的方法是先训,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实在不行就请家长来帮忙。岂不知,教育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我们要有一颗父母一样的心去包容,去等待,给孩子一个转变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条件,给学生积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师者父母心。”生活中,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埋怨;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多一些接纳,少一些排斥;多播种阳光,少撒些黑暗。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有爱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