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故事:用关爱去打开孩子的心灵
关爱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记得上学期我任教的也是六年级,兼班主任。遇到了这样一位经常逃学的学生。当接班时,曾经有一位教过她的老师对我说:“你班上有一位女学生叫刘古玉上学经常逃学。”我说是什么原因呢?当时这位老师也没有说什么,我也就没有当一回事。
当我接班的第一学期没有发现她逃学的现象。可是春节后新学期又开始了。第一天报名这位学生没有来报名,一直到第二天旁晚报名要结束的时候,我打电话给这个学生的家长,孩子的家长说:“老师,我女儿的寒假作业没有做啊,怎么办呢?”我说:“你先来和她把名报了。明天动员孩子来上学,至于寒假作业到校以后老师帮助她慢慢补好了。”家长听了我的话十几分钟后来到了学校,我给孩子报名注了册。接着我就和这位家长聊开了。从孩子的家长嘴里知道,他已经和孩子的妈妈离婚了。孩子寒假里去安徽她妈妈那儿过的春节,所以作业没有写。我说,没事,先来上学,作业开学后再说。你回去好好地做孩子思想工作,你的孩子比较内向,不善于讲话,你做父亲的要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有助于你教育孩子。临了我和他讲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其他方法。
第二天开始正式上课了,这位学生总算到校上课。在课后空余时间,我单独找她谈心。我说:“你今年春节过得怎么样啊?愉快吗?去玩了哪些地方啊?”她听到老师这样问她,她紧张的心情放松了,因为老师没有去追问她为什么没有做寒假作业。因此与作业有关的事暂时避而不谈,因为曾经我也了解过,这个孩子怕做作业。这次和她谈心的效果非常好,她自己主动答应老师我的作业以后一定完成。
就这样过了两个星期。好景不长,星期一的早晨,我像以往一样到班清点学生,看看谁没有到班。到班以后首先知道这个孩子没有到校。大约到了上第一节课后,她还没有到校上学。我打电话给她的爸爸,这位学生的爸爸气愤地说:“他又不去上学了,我叫她去上学反而和我打架,现在自己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门里面,怎么叫也不理。”我说:“教育孩子急不得,慢慢来,你越急越起不到效果。这样,我上午有时间亲自去一趟你家。”大约是第二节课后,我骑电瓶车来到他家,一看这位学生把门紧锁怎么喊也不开门。这时她爷爷拿了一个梯子把房间窗户上的防盗栏用老虎钳子把防盗窗上的防护栏拆下,从窗户爬进去把房门打开。可是进了卧室一看,孩子不在房间里,他们问我,有没有看见孩子。我说:“我站在这儿没看见孩子啊?”一家人都急了。我说:“别急,把房间里再细细找一找。”原来孩子躲进了电视橱里面去了。他的爸爸打开电视橱呼啦一下,孩子从橱子里溜了出来。直奔门外,一直向她家的平房顶上跑去,这时我紧追其后,一直追到平房顶上,这时孩子想从平房顶上跳下去。好的是我手疾眼快一把抓住了她,心想好悬啊!这时我也没有和孩子说什么。让她在平房上息了一会儿,扶着她慢慢走下了平房楼梯。
来到楼梯下,我把孩子扶到客厅。这时孩子基本平息下来,我给她谈了很多很多,希望她要知道父母虽然离婚,但是她的身边还有这么多的关心她的人,班上的同学们都希望她重新回到班级集体中。在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孩子终于答应了乘我的电瓶车一起来上学。在上学的路上我又抓住机遇和孩子谈心。我以温和的语气说:“刘古玉啊,父母的事情,你将来长大了就知道了,现在你最主要的是好好学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同学们对你的希望。你进步了老师从内心里感到高心。你虽然缺了一点课,但是老师相信你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一定会赶上同学们。”她听了我的话好像是若有所悟。轻声地对我说:“老师我是一个很调皮的女孩,你讨厌我吗?”我笑着说:“老师怎会讨厌自己的学生呢?犯错误总是难免的,老师希望你以后不要在这那样了,把学习放在心上,老师就已经是非常高心了。”她接着说:“老师,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不让老师为我操心了,我之所以不想上学,是因为晚上放学时其他的同学都有爸爸或妈妈去接,而我只能是爷爷去接。我一看到其他孩子的爸爸、妈妈,我的心里就非常难过。我以后自己骑车上学好吗?”我说:“行是行,可是安全怎么办呢?这样你晚上放学时和老师一起骑车回家好吗?”她点了点头。就这样我时不时地和她骑车到她的家门口。过了一段时间她基本上步上了正轨,我也感到了欣慰。
通过这件事再次让我感受到平凡的班主任工作,可谓酸甜苦辣样样囊括在其中。有时我总是在想,只要我们班主任能够以爱心、细心、耐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感化每一个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就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只有让自己的学生处处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呵护,才能去打开他们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心曲,并及时地客观地分析原因,正确引导,点拨,发现闪光点加以鼓励,慢慢地托起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篇2:小学生德育故事:德育也可以这样
小学生德育故事:德育,也可以这样
那天由于杏坛活动,晚到班几分钟。进门一看学生都静静地趴在桌子上等我来上补差课。平时总有几个小家伙吵吵闹闹的,今天安静的教室让我有点意外,心里却美滋滋的。看着学生那乖巧的眼神,我心血来潮,宣布活动。学生兴奋地收好了书包,排好了桌凳,快速地站好在阳台上。我高兴地带领他们走进操场。
这是他们第一次走进大操场。看到空旷的草坪,个个像快要出笼的小鸟儿亟不可待地想冲向操场,我强调了纪律,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学生放好了书包。三五成群地散开道操场草坪的各处。有些玩老鹰捉小鸡,有些跳绳,有些开火车等等,个个玩得热火朝天。
我欣赏这幅夕阳西下与学生玩乐交融的美景,陶醉在其中。一位女学生走了过来,仰起她那圆圆的脸儿,嗫嗫地问:“石老师,我可以看会儿读书吗?”我先是一怔,后是爽朗地答应:“可以呀,你可以坐在草坪上,用你喜欢的方式去看书。”没等我说完,只见她飞快地跑去从书包里拿出《人文经典》,然后坐在草坪上读了起来。我走了上去,坐在她的身边。只见她她捧着书平整地摊在双腿上,她先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我帮她指正个别字的读音,没一会儿她就能一句句地读了,不一会儿竟说会背了!要知道平时她背书背得是最慢的!旁边围来许多小朋友,最调皮的一个男生说:“石老师,你好久没给我们讲故事了,可以讲个吗?”我看了看时间,离放学还有些时间,便答应了,学生乐开了花,但很快又安静了下来。我讲的是《金斧和银斧》的故事,在有些寒意的秋风中,身边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围成了圆圈。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没人愿意打扰这安详的一切。
故事讲完了,W学生好奇地说:“石老师,为什么今天你对我们特别的好?”我说:“你们听话,遵守纪律,石老师很开心。今天上课后能很安静地等老师就是尊重老师,石老师也会同样去爱你们的。如果你们总是让石老师生气的话,老师会这样吗?……”微凉的秋风中,一位老师,一群孩子……
到放学时间了,学生没有像以往一样在我的教唆中排好队,一切都是那么有条理。看着这整齐的队伍,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我想我们的德育不应是苦口婆心地批评,也不是吐沫横飞式地说理,德育的出发点是爱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德育的内容与方式更加得多元化,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发展规律,从而教达到不教的地步就不远了。
篇3:小学生德育故事:师者父母心
小学生德育故事:师者父母心
邻家有位小女孩上小学五年级了,由于是早产,智商不是很高,语数外三门加起来还不足百分。老师对她基本是不闻不问。今年暑假,小女孩她爸爸毅然辞去了收入颇丰的工作,决心回来在家附近重新找工作,边工作边辅导孩子。
我被小女孩父亲朴素的行动感动着。
父母的爱总是无私的,不管孩子是美或丑,是聪明或是笨拙,是听话还是调皮,哪怕是犯了错,做父母的总是不嫌弃,总是用宽容的心去耐心引导,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心情和希望。
爱,是教师职业的第一把钥匙。作为教师,我自认为是很爱我的学生的。孩子的作业我是凡做必改,要求过关的背书作业我是一个一个的过堂,我也关心孩子的身体、心理的健康,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即使有时嗓子沙哑,身心疲惫,我也是尽量克服着。身为人师,我在不断地付出。纵是如此,还是觉得自己不够爱学生。
看到有学生在咬手指甲,老师,你会怎么做?也许是严肃的声音:“***,你在干什么?”也许是责备的声音:“***,你又在咬指甲了!”如果唤作是自己的孩子,你还会这样没有耐心劝导吗?
遇见这样的孩子:上学一个多月了,就连最基本的单韵母的读法都混淆不清,老师,你会怎么做?也许是直接放弃,也许是先帮他补一补,补不上了再放弃。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或是朋友家的孩子,你还会这样轻易放弃吗?
往往,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如父母的爱那般执着,没有父母的爱那样炽热,更没有父母的爱那样深沉。
于是,我尝试着改变自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去关心,去照顾。
班上有个小男孩,聪明,好学,懂事。美中不足的是缺少点进取之心。用他妈妈的话说就是:两个字——淡定,三个字——无所谓,四个字——少年老成。刚上一年级的小家伙们,老师不管请谁做班干部,个个欢呼雀跃,轮到他,连个笑容都没有。有时故意在他面前表扬某个学生的字母写得好,鼓励他也要向别人学习,他也只是瞟一眼。这么好的孩子,从小就“心如止水”,等长大了,怎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呢!不行,我得改变他!
通过和他妈妈的交流得知,他曾经跟妈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上幼儿园时老师就让我做小老师,那时,我读一遍,其他小朋友要读三遍。现在没意思,我们王老师也让我做小老师,我读一遍,其他小朋友也读一遍。原因明了:一是班干部做得理所当然,幼儿园时是,现在也是;二是当班干部没什么意思,和别的同学一样,没有优越感。根据这一分析,我利用一次他犯了错的机会,一方面请他暂停做班干部,请别的班干部代理,另一方面鼓励他,什么时候表现比别的小朋友好,还可以继续成为班上的班干部。在跟他讲话的过程中,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我,似乎有点不敢相信我的做法,最后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
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注意观察他。我对作业写得好的孩子奖励作业本,我对课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写进表扬榜……他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以前对老师的表扬总是不惜一顾,现在眼里写满了羡慕。对老师的看法也不一样了。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我们王老师现在感觉不一样了。”终于有一天,小男孩竟然主动跟我说话了(从前都是我问他答):“王老师,再过几天就是我生日了。”“是吗?祝你生日快乐!”“王老师,今天你布置的作业我都写好了。”“你知道先写作业再玩,真棒!”“王老师,你知道我有多少零花钱吗?”“不知道,有多少呢?”“317”“呀,这么多!怎么会这么多呢?”“都是我暑假里帮妈妈干活儿,妈妈奖励给我的。”同一天里,他主动跟我说了三次话,每一次内容我都记得清清楚楚的。“顽疾”终于被医好了!当我把这件事告诉他妈妈时,孩子的妈妈也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真正的师爱就是“爱生如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能做到爱学生如同爱自己的孩子,那么,自己也会被爱包围着。
其实,师爱就是如此简单。
平时,我们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问题,在对待这些学生的“问题”或是“问题学生”时,我们往往采取的方法是先训,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实在不行就请家长来帮忙。岂不知,教育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我们要有一颗父母一样的心去包容,去等待,给孩子一个转变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条件,给学生积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师者父母心。”生活中,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埋怨;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多一些接纳,少一些排斥;多播种阳光,少撒些黑暗。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有爱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