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除法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除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第二,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材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两段。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
3.本单元的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3.合理组织练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这里的合理组织练习,强调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练习内容。
(2)适当加大课堂练习密度。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四、教时分配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篇2:分校六年级5班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岭南分校六年级5班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5班共有60人,大部分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基本养成,同学们的思想要求比较上进,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太明确,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作业有时拖拉甚至不做。从上学期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差距明显。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还要继续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加强计算训练,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2、在教学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改变观念,增强学生实践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1 2.17-2.21 (一)圆柱和圆锥
2 2.24-2.28 (一)圆柱和圆锥
3 3.3-3.7 (一)圆柱和圆锥
4 3.10-3.14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5 3.17-3.21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6 3.24-3.28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总复习
7 3.31-4.4 数与代数
8 4.7-4.11 数与代数
9 4.14-4.18 数与代数
10 4.21-4.25 数与代数
11 4.28-5.2 数与代数
12 5.5-5.9 空间与图形
13 5.12-5.16 空间与图形
14 5.19-5.23 统计与概率
解决问题的策略
15 5.26-5.30 期末复习
16 6.2-6.6 期末复习
17 6.9-6.113 期末复习
18 6.16-6.20 期末复习
19 6.23-6.27 质量检测
篇3: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如今也正是新学期的开端,因此要一个学期的工作都详细的做好计划,对自己的工作要十分的了解和熟悉。所以,我针对我所任的科目进行了详细的揣摩,写出了一份今年的教学计划。我今年教的是六年级的数学,我对本册教材进行了粗略的分析,首先第十二册教材的内容有以下特点:
1、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治时间的联系
2、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研究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着重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表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4、重视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一、比例(14课时左右)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2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机动2课时
二、圆柱、圆锥和球(12课时左右)
1、圆柱5课时左右
2、圆锥3课时左右
3、球1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机动1课时
三、简单的统计(二)(8课时左右)
1、统计表2课时左右
2、统计图6课时左右
3、实践活动:节约用水1课时
四、整理和复习(25课时左右)
1、数和数的运算6课时左右
2、代数初步知识3课时左右
3、应用题7课时左右
4、量的计量2课时左右
5、几何初步知识5课时左右
6、简单的统计2课时左右
本学期中我将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的从自身的质和经验上提高自己,使自己能有充分的知识来教授学生。在教学方面我将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来促进班级学生的共荣的进步。在此之中我仍将进行培优补差工作,着重对后进生进行补习和帮助,使他们不再成为整个班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