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听课随感
和风吹拂,杨柳依依,20**年湖州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在美丽的爱山小学新校区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计算教学中如何把握算理算法的平衡”。上课内容是(1)三下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例1。(2)三下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例2。(3)四上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例1。三个内容分三天进行。我们听的是三下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例1。不同县区的五位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手段,引领着孩子们学习计算,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五节课听下来,尽管比较累,但收获颇多。
回想以往自己教学计算课,三个环节:复习→新授→练习,新授中讲清“怎样算”,熟记计算方法,再侧重练习,找错,再练习。一节课下来,学生筋疲力尽,教师也索然无味。以至于一到要上计算课了,便做好“少讲多做”的准备。听了今天的课后,才发现计算课也可以上得这样生动有趣,一直忽略的算理也是那样的重要。下面就把自己的听课感受简单地归纳如下。
一.自主探索,体验成功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个新的知识点,但五位教师都巧妙地结合情境,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南浔庆同小学的王晓琴老师创设“买跳跳球”的情境,每个跳跳球23元,买12个跳跳球需要多少钱?王老师利用“每组4个,有3组”这样的图片帮助学生转化新知。又如长兴实验小学的蒋菊敏老师创设“订牛奶”的情境,由计算订半年需要多少钱到订10个月需要多少钱,最后到订一年需要多少钱,每个问题层层递进,又隐含铺垫。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联系比较,以理明算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计算教学中如何把握算理算法的平衡”,老师们都精心设计,充分体现“算理算法的平衡”。例如23×12,在笔算的教学中,每一步都与口算23×12进行对比,笔算中第一步46表示什么?相当于口算23×12中的哪一步?笔算中第二步230表示什么?相当于口算23×12中的哪一步?笔算中第三步276表示什么?相当于口算23×12中的哪一步?学生通过分步算与笔算的比较,发现内在的联系,从而结合已学的口算方法来理解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的顺序和过程,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
三.巧设练习,以趣促算
以往的计算教学过多强调运算技能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数学。今天五位老师的练习都精挑细选,尽管课堂接近尾声,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旧盎然。例如改错题,老师们一改以往运用教材上的改错题让学生改错,而是及时寻找课堂上生成的错例,让学生改错,以达到巩固,这样做更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又如连线题,老师巧妙地设计成“选择合适的方法,快速地帮小蜜蜂找出采蜜的花朵”。引导学生运用估算和“看个位”方法,快速地找出计算结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计算的魅力。
篇2:市小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随感
参加市小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随感
秋风送爽,国庆前夕的爱山小学迎来了市第七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来自三县两区的小语人满怀热情聚集一堂,笔者有幸亲临现场,享受这一盛典。
在短短的一天半时间内,来自三县两区的参赛者为我们献上了精心设计,反复实践后搬上舞台的11节精品课。那课堂可谓堂堂有亮点,节节有高潮,且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下面就随便拿几节课与大家分享。
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z与安吉县递铺三小z分别执教了《酸的和甜的》一文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纵观课堂,两节课课时目标非常明确,在执教过程中把握得十分到位。吴老师执教第一课时时,试着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让学生在亲近文本,品味语言中去发现,去领悟,满足认知和情感的需要。特别在教学生字“串”时,引入了古代文字“串”,渗透了象形文字。而练老师执教第二课时时,她从语言性出发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本课从语句的朗读、语言的感悟、语言的模仿三个方面教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语言型”的课堂教学轨迹。
再谈安吉递铺小学z执教的《慈母情深》,《慈母情深》是人教版第九册略读课文,作者通过描写母亲辛苦地挣钱,豁达地塞钱等感人画面,让读者体会到了“深刻、深厚、深沉”的“慈母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画面感强。根据教材特点,杨老师结合新课程理念,教学时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力求凸显略读课文的特点,以点带面,精略结合,使略读教学更扎实有效。本课杨老师遵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理念,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由想象画面中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精彩的课堂一节接一节,相信在这个活动中,受益的不仅是参赛的老师,还有亲临现场的一线老师;相信这会像是一股清泉注入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之长河,使我们的常态课焕发新课标、新理念的气息!
篇3: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听课随感
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听课随感
和风吹拂,杨柳依依,20**年湖州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在美丽的爱山小学新校区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计算教学中如何把握算理算法的平衡”。上课内容是(1)三下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例1。(2)三下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例2。(3)四上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例1。三个内容分三天进行。我们听的是三下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例1。不同县区的五位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手段,引领着孩子们学习计算,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五节课听下来,尽管比较累,但收获颇多。
回想以往自己教学计算课,三个环节:复习→新授→练习,新授中讲清“怎样算”,熟记计算方法,再侧重练习,找错,再练习。一节课下来,学生筋疲力尽,教师也索然无味。以至于一到要上计算课了,便做好“少讲多做”的准备。听了今天的课后,才发现计算课也可以上得这样生动有趣,一直忽略的算理也是那样的重要。下面就把自己的听课感受简单地归纳如下。
一.自主探索,体验成功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个新的知识点,但五位教师都巧妙地结合情境,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南浔庆同小学的王晓琴老师创设“买跳跳球”的情境,每个跳跳球23元,买12个跳跳球需要多少钱?王老师利用“每组4个,有3组”这样的图片帮助学生转化新知。又如长兴实验小学的蒋菊敏老师创设“订牛奶”的情境,由计算订半年需要多少钱到订10个月需要多少钱,最后到订一年需要多少钱,每个问题层层递进,又隐含铺垫。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联系比较,以理明算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计算教学中如何把握算理算法的平衡”,老师们都精心设计,充分体现“算理算法的平衡”。例如23×12,在笔算的教学中,每一步都与口算23×12进行对比,笔算中第一步46表示什么?相当于口算23×12中的哪一步?笔算中第二步230表示什么?相当于口算23×12中的哪一步?笔算中第三步276表示什么?相当于口算23×12中的哪一步?学生通过分步算与笔算的比较,发现内在的联系,从而结合已学的口算方法来理解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的顺序和过程,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
三.巧设练习,以趣促算
以往的计算教学过多强调运算技能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数学。今天五位老师的练习都精挑细选,尽管课堂接近尾声,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旧盎然。例如改错题,老师们一改以往运用教材上的改错题让学生改错,而是及时寻找课堂上生成的错例,让学生改错,以达到巩固,这样做更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又如连线题,老师巧妙地设计成“选择合适的方法,快速地帮小蜜蜂找出采蜜的花朵”。引导学生运用估算和“看个位”方法,快速地找出计算结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计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