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好儿子先进事迹

孝亲敬老好儿子先进事迹:牵着父亲的手,走不出我的视线

  牵着父亲的手无论走多远

  都不肯让你走出我的视线

  凝望着你渐已苍老的背影

  才知道你是我的全部世界

  牵着父亲的手无论走多远

  都不肯让你走出我的视线

  凝望着你慈祥灿烂的笑容

  我愿陪你一起守望明天 守望明天

  在z农场每一天你都会看到有一位老者在前面不停地走,后面跟着一位中年的男子,时不时地走到老者跟前,牵起老人的手,相跟着一起散步,说是散步,但对于有些人来说一种煎熬,负累,但对于z农场内退的曾经担任多年书记、队长的于z来说却是一种奢侈。

  20**年在十队任职队长的于z按照农场相关政策,从队长的岗位上内退下来,一直赋闲在家,又一次于z接到了住在秦皇岛弟弟打来的电话,说是患有健忘症的老父亲出门玩到现在一直没有回来,于z的父亲一直在秦皇岛弟弟家居住,因为那里的气候好,风景好,适合老年人修养,这次接到意外的电话,于z和妻子都感到了恐慌,年迈的父亲能否记住路安全到家?能否被人送回来?一连串的疑问让守在电话跟前的于z好几个晚上没有睡,不行就赶快买票到秦皇岛弟弟家,在焦急的等待中,电话那端传来了让人高兴的消息,老父亲找到了,一家人顿时松了口气,想起父亲拉扯这几个孩子的不容易,想起父亲为了让他们能够上学没日没夜地操劳干活挣钱,于z心里很不是滋味,以前自己当队长总是早起晚归的,没有时间照料父亲,现在自己从岗位上内退了下来,有了时间,况且女儿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应该把父亲接回来住,自己好尽尽孝心,再说弟弟哪儿的确也很忙,于是在20**年的某月中旬,于z把父亲从秦皇岛接了回来,开始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

  因为父亲患有健忘症,加上岁数大,老爷子不愿意在家呆着,早上吃完饭就要出去走走,走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于z很高兴,就这样每天形成了雷打不动的一道程序,父亲在前面走,于z就在后面跟着,父亲走走停停,于z也走走停停,丝毫不敢离开父亲一步,在车多的时候,于z会牵起父亲的手停下,让车过去,有许多人对于z如此的孝顺竖起了大拇哥,好样的!

  在与于z谈话的时候,才知道这走路的不易,因为,于z的父亲患有健忘症,如果自己一个人走出去,肯定会回不来,找不到自己的家门,所以每次父亲吃完饭要出门,于z都不得不相跟着,不然父亲走不回来,如果这样的情形只是一天两天还好说,可这样一走就是天天的,除了刮风下雨,换做旁人肯定是吃不消的,可是在于z的心里,他还是感到蛮欣慰的,虽然自己累些,可毕竟这样锻炼了父亲的身体,尽管刚离休的于z完全还可以在干些其他的工作,曾经有同学让他到自己的企业里工作,可因为父亲于z都委婉地辞谢了,他说,他要牵着父亲的手,这样走下去,这是对父亲最好的陪伴,想想父亲曾经的给予,作为儿子这点点付出又怎能和父爱之如山相比呢!正如那首歌写的:牵着父亲的手无论走多远,都不肯让你走出我的视线,凝望着你慈祥灿烂的笑容,我愿陪你一起守望明天 守望明天。

篇2:农场作业区女工主任先进事迹

农场作业区女工主任先进事迹:悉心呵护二十载 勤劳孝顺展风采

  刘z,女,1970年生人,中共党员,现任z农场第五管理区十七作业区女工委主任,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可她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孝敬父母传统美德,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周围职工群众做出了表率。

  在十七作业区一提起她,周围的职工群众都会对她啧啧称赞,这么多年她照顾公公婆婆毫无怨言,她用她实际的行动诠释着最美儿媳,刘z的公公因受伤肢体残疾,小脑萎缩瘫痪,需要长期有人在身边照拂,由于丈夫需要工作,照顾公婆的重任就落在了她的身上,由于公公瘫痪在床,她要经常亲手帮公公擦身、洗脸、洗脚,公公活动不便,但还必须下床活动,她就每天搀扶着公公在地上转,这一转就是十几分钟,没等坐稳就又得起来,为了让老人减少痛苦,更好的恢复,她每天这样反反复复。

  每到三伏天,那付出的汗水就可想而知了。但她仍然十几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俗话说:七分病三分养。为了帮助公公加强营养,每顿饭她总是先要问问公公想吃什么,挑他们最喜欢吃的去做,因此,多少年来她一直是吃着适合老年人口味的饭菜。吃饭时她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公婆,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从不嫌麻烦。每到吃饭前帮他们把围裙带上,吃过后再摘下来。老人年事已高,常年卧床,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虽然生活拮据,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老人买点礼物,在当时连队集体搬迁时,由于老人缺少资金,刘z就自己拿钱给老人在农场场部购买了廉租楼,天冷了,她每天早早为老人灌好热水袋,让老人从心里觉得暖烘烘的。

  刘z在丈夫眼中是位勤劳能干和蔼可亲的好妻子,在父母眼中,她是位通情达理,孝敬老人的好媳妇。在邻居眼中她是位心底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心人。这就是刘z多少年辛勤劳动,用自己的爱心对长辈尽显晚辈孝心的感人事迹。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感人故事。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孝敬一下长辈并不难,难的是多少年如一日的孝敬长辈。俗话说的好“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她几十年细心照顾公公的感人事迹,使我们为之震撼,为之感动。多少年来,她就是这样承传着这个优秀的民族传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关心公公,孝敬公公,尽一切努力让老人开心,让老人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位朴实无华的普通家庭妇女身上散发着沁人的芳香。她的向善之心,向善之举感动了家人,感动了亲戚朋友,也感动了全作业区的职工群众。

篇3:农场种植户先进事迹:身残志坚科技种田

农场种植户先进事迹:身残志坚 科技种田

  在z农场岭丰管理区,大家经常会看到一对恩爱的聋哑夫妻骑着一辆摩托车穿梭于田间与营区,他们就是水田种植户秦z、王胜铭夫妇。小两口经营着90亩水田,他们克服了由于先天残疾带来的诸多不便,付出了超出常人多少倍的努力,靠着勤劳的双手走出一条自己的致富路,为管理区的职工群众树立了榜样。

  说起这对小夫妻的水田种植,大家都会齐刷刷的竖起大拇指:“两口子聪明能干,地种的好。”管理区的管理干部也对他们在育苗、插秧等环节给与了很高评价:“他家的大棚摆盘标准高,苗床管理科学,在我们作业站是长势最好的秧苗!”分公司生产部的领导在检查育秧基地时,也对其给与了好评。

  有回报必定有付出,为了能及早的完成各个阶段的工作,小两口边学边看、早出晚归,常常是烈日当头耕作在田间,太阳落山了也不回家。为了能节约成本,在今年插秧期间,小两口对机车改装动起了脑筋。通过学习农机知识,再加上两口子爱钻研爱琢磨,这不,他们对自家的的农用车进行了改装,通过悬挂设备在机车前后个安装了小车厢,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约了成本,仅此一项就节省了人工费4000多元。大家为此还开玩笑,让他俩去申请个专利呢!

  如今,他们经营的水田一篇绿油油的,事儿会传来阵阵蛙鸣,就像是为夫妻俩奏响的幸福交响曲,在劳动中演奏美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