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水处理

  生态景观水处理

  所谓生态景观水:即用于生态景观并符合生态景观用水的水。生态景观用水一般要求清澈、无臭味、无污染。生态景观用水可以是来自大自然的符合生态景观用水的水资源,也可以是通过现代科技及设施处理的符合生态景观用水的水资源,还可以是应用于现代景观中的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等使保持生态标准的水资源。具体标准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关于水资源的法律法规中的相关指数。

  通过特别的技术处理,起到物理及生物过滤的作用,去除和重复利用营养化物质、沉积悬浮物、增加生物氧气、沉淀有害金属、去除病菌、降解有毒化合物等,水中的微生物代谢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BOD)、固体悬浮物(SS)、氮含量等几种常见指标不合格的水,经过人造湿地后,可以部分清除,达到净化作用。这便是通过现代科技及设施处理的符合生态景观用水的水资源。

  生态型景观水世界各地已逐渐增多,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并对公众开放游览。不仅如此,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建设中,也越来越多的提到水景楼盘的设计理念,而与此同时,像是小区内的人工湖、人工河内的水都需要有系统处理的。一般是用生物膜,想生物栅,生态浮岛等,人工湿地技术现在也已经很大程度上的用到景观水处理上来了。这些用水在使用过中都要尽量的接近生态标准。

生态型景观水处理系统通常有三种形式,地下水流、地表水流、垂直水流。

  地下水流处理系统的原理:水体有机物浓度太高,可将水流引入地下,进行厌氧处理,再进行好氧处理,这个是生物处理高有机物污水的基本思路。使大分子,高分子的有机物通过厌氧处理,转化成小分子的酸,醇等物质,以便于好氧处理顺利进行。厌氧处理系统,池深度大约45—60公分深,做好防水,填充砾石,砾石的尺寸对水的流速影响很大,所以要考虑水量、水速、处理时间等因素。砾石直径大,则总空隙小,渗透系数大;沙子的总空隙大,但渗透系数小。渗透系数越小,越容易堵塞,尤其在入水口,及支流的末端,更易堵塞。根据经验,在入水口,砾石的直径最好是4—8公分,其余部分砾石直径为1-2.5公分为佳。

地下水流净化处理技术概念

  没有砾石的地区,用废弃的橡胶轮胎胶粒替代,也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地下水流系统可根据水体污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含氮量高,可以向水中吹气,将氨氧化为硝酸盐。

  湿地的边缘可以种植各种对水体有净化作用的植物,常见的有花鸢尾、水葱、香蒲、菖蒲、蒲草、芦苇、荷花、泽泻、雨久花、水蓑衣等,最常用的香蒲和芦苇,属于生物入侵品种,使其它竞争力较弱的湿地植物逐渐消失。

  地表水景观系统的基本构造与地下水流的基本相似,作厌氧处理的封闭部分改为开放式,将砾石改为沙子、粘土、壤土的混合物,厚度约30公分,栽植上述水生植物,种植区基质的密度要求达到85%,否则植物会被水流冲走或漂浮,种植水生植物后的关键技术是,逐步灌水,不要一次到位,这样植物的成活率更高。地表水景观系统可以将人工及仿自然的水体

仿自然水体食物链

  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的景观及净化效果。

  垂直水流指景观水向下或向上的流动模式,有助于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对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藻类等生命物质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生态型景观水在人工湿地中留存的时间,是净化的重要指标,从流入湿地到流出湿地所需时间越长,净化的作用就越强,一般来讲,至少2—3天。垂直水流净化水体的同时,还可以形成灵动活泼的景观。

  地表的各种汇聚水流的区域,尽可能联络成网,或地下、或地表或垂直等水流形式,设计成具有净化作用的景观水网。

篇2:游览设施及景观建筑小品规划

游览设施及景观建筑小品规划

1.游览设施规划

  (1)在游人较多的地段设置供游人活动的场地,布置亭廊、桌、椅、电话亭、果壳箱、洗手钵等。同时保证沿线休息亭廊间距不大于400米,座凳、果壳箱设置间距不大于100米。

  (2)设置公共厕所若干处,另有服务建筑结合的厕所若干。

  (3)生态园中的餐饮主要考虑为冷饮、冰室、茶室、酒吧等,一些特色风味小吃店等也可设置其中。

  (4)小卖部可单独设置,也可与其它服务设施、景观设施合用。

  (5)生态园还考虑了若干处少年儿童游戏场地。

2.景观建筑小品规划

  生态园的建筑小品设计主要考虑如下几点:

  (1)注意与环境的结合,而不是建筑的自我表现,包括与水体、高地及植物等方面的结合。

  (2)强调建筑小品的时代感觉,注意对现代建材(钢材、玻璃)和色彩的运用。

  (3)强调生态概念的注入,包括底层架空,以减少对地面的全覆盖,注意对可重复使用材料的运用;对装配式构筑方式的运用,便于施工和拆卸,减少对场地的损坏。

  (4)在造型方面强调色彩与光影的运用,并通过格架、片墙、廊道、楼梯等"附件",及建筑实体自身与水体、场地穿插,实现建筑与场地的融合,构成丰富的场景效果和空间体验。

篇3:园林景观部品设计标准

园林景观工程部品设计标准

灯具

  1 景观灯具要求提供有关灯具的大小尺寸、光源名称、功率;

  2 要求注明灯具使用的地点、定位及对照角度的要求;

  3 要求提供灯具的彩色图片;

  4 要求注明灯具的材料、颜色、表面处理工艺、防护等级,是否 5 防水等;

  5 要求图示出在各施工图中的相对应的符号。

雕塑

  1.设计原则

  雕塑要能够融入到住区周边的整个居住环境中。

  2.雕塑类型

  2.1 创作型:具备原创性、创新性。

  2.2 翻版型:必须选择国外原型。

  3.雕塑设置原则:

  3.1 题材:适合居住氛围。

  3.2 风格:与住区环境协调。

  3.3 材料:选择接近自然的。

  3.4 尺度:尺度应适合放置雕塑的场所。

  3.7 定位:宜放置在偏公共区域。

  3.8 照明:照明位置、角度、光源。

  3.9 图纸:平、立、剖面图及局部大样详图。

花钵

  平面布置图、摆放位置、数量清单、规格、照明、参考图片等;

康体设施

  1 儿童游乐场、成人健身场所

  2 布局合理,易到达,方便使用而又不对居民造成干扰;

  3 考虑日照、通风、夜间照明;

  4 周围设置休息区;

  5 室外健身器材要兼顾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使用要求(儿童活动场地除外),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6 实用、美观,易于维护,维护成本低;

  7 专用运动场所必须委托有专业资质的公司进行设计和施工;

  8 应考虑无障碍设计;

  9 定位及排水;

  10 器材规格及使用活动范围;

园林家私

  1 数量及定位:组团、交流空间、中心广场、商业街;

  2 照明:位置、光源;

  3 式样、规格、材料、图片;

  4 考虑日照和遮荫;

景观标示

  1 整体设计原则

  1.1 经济性原则:考虑小区档次和成本限制,适当对标识材料进行选择。

  1.2规范性原则:符号的设计应国际化,高档社区应中英文对照;无特殊情况,字体以简体为宜。

  1.3 实用性原则:高度适中;部分标识考虑夜晚照明。

  2 分项设计原则

  2.1 分项设计原则。

  标识分类,以"名称标识"、"环境标识""交通标识""警示标识"四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