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集体审核工作制度

  集体审核工作制度

  为加强医院廉政建设,坚持勤俭办院的方针,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对经营活动过程实行集体审核,以保证医院管理合法有效,保证国家财产完整安全,根据国家审计条例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集体审核制度。

  一、内部审核由院委会集体进行,较大项目扩大到主要技术骨干,重大项目报卫生局审批。内部审核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有的财政法规和财经政策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对医院经营活动、财务收支、财产、物资实行审计监督。为领导加强合法使用人财物提供决策依据。

  二、对财力收支进行按期审计。在审计时,要参照财政政策标准,医院内部的定额目标管理,并结合社会调查,开展审计工作。

  三、大型医疗仪器的投入和产出,开展社会和经济效益审计、促进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四、开展药品、卫生材料等购、销、存过程的审计,通过审计监督,加强商品流通领域的管理。

  五、凡水、电、土建维修工程在一定数额以上的项目,根据计划和施工的原始资料,通过审计后才能付款。

篇2: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一、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组织形式

  1.为了规范本院医护人员的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医疗和护理系列的规章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在副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由护士长、科主任及部份业务骨干组成。

  2.除各科室日常业务工作外,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组织实施并开展检查、督导工作。

  3.小组采取现场自查与他查、总结与分析、批评与表扬、惩罚与鼓励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二、院内感染管理小组主要工作任务:

  1.草拟、制定、修改控制院内感染规范、院内感染的措施及有关规章制度。

  2.组织讨论并决定建立感染控制的监测方法。

  3.研究院内感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奖惩办法及控制感染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4.负责对控制感染管理人员、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三、预防院内感染措施:

  1.各科室加强对院内感染的控制,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消毒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2.负责对全院的消毒技术指导和监督工作,按时对临床科室进行消毒液及物体表面的监测,对急诊室、抢救室、观察室、手术室、供应室、妇产科、接生室、换药室、治疗室、注射室、无菌间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按规定表格填写并做好记录。

  3.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各类物品均应按无菌、清洁、污染分类定位放置,无菌物品应有明显标记,并注明消毒日期;供应室每日用指示带对高压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

  4.注射必须一人一针一管,用后的注射器及针头在科室内用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后方可送回供应室处理;凡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污染的敷料应当全部烧毁。

  5.做好终末消毒,凡出院、转院及死亡病人的床旁及区域必须用消毒药液擦洗或喷撒。

  6.严格执行手术室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细致、轻巧、准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各种并发感染。

  7.各科室如出现院内感染,应当及时向院内感染管理小组报告;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决。

篇3:幼儿园伤害预防工作制度

  幼儿园伤害预防制度

  一、预防烫伤

  1、 保温桶、热饭、热菜、热汤要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2、不允许幼儿进厨房、配餐室、锅炉房、配电室等危险区域,进出时须随手关门防止孩子私自溜入、误入或跟随教职工混入其中。

  3、幼儿尿湿衣裤须换衣、冲洗时,在盥洗前,一定要调试好水温(用手背试水温适宜为佳)。

  4、幼儿进餐、饮水或喂药时,温度要适宜,手摸杯子不烫手为宜。

  5、班级保温桶盖要上锁,防止幼儿因好奇,打开保温桶盖造成烫伤事件的发生。

  二、预防外伤

  1、 清除园内房屋、场地、教玩具等设施、设备和物品、物件所存在的一切不安全因素。

  2、 墙体的拐角、柱子的棱角、器械边角等要做好软化包装处理和安全防护措施保持安全圆滑,不留隐患。

  3、 大型玩具每天检查一次,发现隐患立即排除,隐患存在或未排除前要停止使用。

  4、 发现设施设备破损和损坏时要及时组织人员修复。 6、组织户外活动时,教师要随时观察每个孩子,及时清点人数,规范孩子的违规违纪行为。

  7、外出活动时,范围不要太分散,要在教师的视线及可控范围内。

  8、 进行户外活动时要避免因过于疲劳或保护不力、措施不到位,保护方法不当所造成的意外事故发生。

  9、 小班的户外活动时间和地点要与中、大班分开。

  10、 幼儿使用的设备要稳固。

  11、 桌椅、板凳、教、玩具等要没有毛刺,饮水桶、毛巾架等要固定好。

  12、 剪刀、刀子、针等锐利物品要放在成人专用材料柜、储藏室内,要放在幼儿够不着、摸不到的地方。

  13、 通过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在游戏活动中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严防异物导入耳、鼻、喉、口、气管等处所造成的伤害(简称异物伤害)

  1、 给幼儿投入的玩具要较大,防止幼儿误把小玩具当食物吃进肚子或含在口中。

  2、 进行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幼儿是否捡了石子、小棍等物品,如发现要及时清除,防止幼儿把异物塞进耳、鼻、喉、口中。

  3、 如发生异物进入耳、鼻、口、气管的安全事故时,教师不要随意采取措施,弄清情况后,在保健医生的协助下进行科学安全的排除。如保健医生或老师都解决不了,应及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并立即通知家长、园长。

  4、 每天晨检、午检时要询问孩子是否带有异物,发现后统一收缴,由教师集中保管。

  5、 幼儿睡眠时,值班教师要随时巡视幼儿睡眠情况,观察幼儿是否在被子里吃豆子、巧克力糖、咖啡糖、泡泡糖、花生、胡豆、果冻、糖果等食品,防止食品被孩子误吸入气管。

  6、 幼儿在进食或吃水果时要保持情绪稳定、愉快,要在安静的状态下进行,防止食品误入气管。

  7、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佩戴各种饰物。

  8、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携带零食或不适玩具入园。

  四、预防中毒

  1、儿童活动室内不准存放有毒物品。

  2、消毒液、洗涤剂、洗衣粉、洗手液等物品禁止存放在教室及活动室内,要放在幼儿摸不到的专用物品柜内。

  3、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让幼儿学会并养成不把物品放在嘴里的良好习惯。

  4防止塑料或其它材料的玩具或物品对孩子所造成的中毒事故。

  5、 食堂每日购进的食品,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执行,采购食品时要索要票据,防止有毒食品和过期变质的食品购入。

  6、 杜绝腐烂变质食品购入。

  7、 防止不新鲜食品购入。

  8、 所有药品必须交由保健医生或老师妥善保管,须放置于孩子触及不到的药品存放柜子里或其他恰当的地方。

  9、 每个孩子所带的药要写上幼儿姓名和服用剂量。

  10、 服用前,保健医生或教师要仔细核对,防止误服、错服。 11、服药时要遵照医嘱和说明要求,防止过量服用和乱用。

  12、做好服、喂药交接工作记录。如幼儿有异常情况和服药反应要有明确记载,并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或排解。

  五、预防走失

  1、 建立科学规范严格的接送制度,在园内安装监控。 2、送孩子入园时,家长要与教师见面,把孩子送到教师手里,方可离开,不得让孩子单独行动。

  3、接送人员要固定,授权委托人的信息要提前输入幼儿园的接送系统和智能监控系统或录入幼儿园的接送登记系统,实行专人专送,专人专接。

  4、家长如遇特殊情况需委托他人接送孩子时,应与班上老师提前联系或将书面委托交给受托人带回幼儿园,并提前知会园方,否则不与放行。

  5、门卫要坚守岗位,发现没有家长带领的孩子,不得放出幼儿园大门,并电话通知园长办公室或当班老师。

  6、进行户外活动回班或交接班时,教师要及时清点人数,防止孩子走失。

  7、禁止孩子单独离园。

  8、禁止未成年孩子单独来园接送幼儿,若家长执意要求,须让家长做出书面承诺和责任免除保证,以防事故发生后所引发的连带责任。

  9、防止孩子偷偷溜出幼儿园。

  11、 防止孩子被陌生人接走。

  12、 防止在下午接幼儿时,孩子跟随其他家长偷偷出园。

  13、 防止孩子在外出或参加演出、观礼活动时走失。

  14、 防止意外和自然灾害发生时孩子走失。

  15、 防止孩子被人口贩子诱骗、诱拐而走失。

  16、 防止公共事件爆发时孩子走失。

  17、 防止一切可能导致孩子走失的事故发生。

  18、 预防触电

  19、 录音机、手提电脑须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

  20、 洗衣机用后及时断电。

  21、 电源插座(尤其是接线板)要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24、经常检查电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5、一切带电和需要用电的音乐教育器械不用时要切断电源,关闭开关。

  26、微波炉、电冰箱、消毒柜、饮水机、电视机等一切电器的电源都要置于孩子够不到、摸不着的地方,不用时须切断电源。

  27、打雷下雨时不要让幼儿靠近电源和电器及插座。

  28、不要让孩子在湿手情况下接触电器。

  29、让孩子远离电源和带电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