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制度
1、院周会:由院长主持,副院长、各科负责人及其他二层骨干参加。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汇报研究及交流医疗、管理等工作情况,小结上周工作,研究和安排本周工作。
2、科周会:由科室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本周各项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的执行情况,总结、研究和布置工作。
3、护理工作例会:由护士长主持,全体护士参加。每月一次,总结上月护理工作,布置本月护理工作。
4、门诊例会:由业务院长主持,所有在门诊工作人员参加,每月一次,研究解决医疗质量、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急诊抢救、病人就诊以及门、急诊管理等有关问题,协调各科工作。
5、晨会:由住院部主任或护士长主持,全病房人员参加。每晨上班十五分钟内召开,进行交接班,听取值班人员汇报,解决医疗、护理以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布置当日工作。
篇2: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南
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南
我县乡镇卫生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型卫生院。
1、房屋建设
一、业务用房分为门诊部、住院部、公卫办、行管办公室、辅助用房,各区相对分开,管理方便,洁物路线清楚,避免减少交叉感染。科学规划医疗垃圾和医源性废水处置。
(一)、门诊部基本科室
门诊部设诊室(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科目设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中医科等),医技科(检验室、心电图检查室、超声波检查室、经颅多普勒室、胃镜室、放射室等)、抢救室、门诊手术室、药房、门诊注射室、留观室、收费室(农合窗口)、候诊室、卫生间、污洗污物间等。有条件可设置药库、妇幼保健门诊,无条件可视情况适当合并。
(二)、住院部基本科室
每个医疗单元设病房若干、医生办公室、医生值班室、护士办公室、护士值班室、治疗室、处理室、换药室、库房、抢救室、更衣室、开水房、污洗室、污物间、卫生间等,有条件可开设诊查治疗室。35床以下卫生院无论病房分一层、二层只设一个医疗单元,医护办设同一层楼,另一层设一个护理观察室。35床以上分两个医疗单元(内科病房、外产科病房)。核准产科的设立产房,核准剖宫产和外科手术的设立手术室。房屋不够可视情况共同使用或隔离房屋。
(三)、公卫办基本科室
传染病门诊及其隔离留观室,预防接种室,妇幼办公室、防疫办公室、卫生监督员办公室(三个办公室可设一起统称公卫办公室),资料室,健教宣传室。预防接种室设有冷链室、接种室、预诊登记室。公卫办设在办公区,预防接种室、传染病门诊,可设在门诊部。房屋不够可事情况合并或隔离房屋。
(四)、行管办公室
院长办公室、副院长办公室、财务室、合管办、病案室、统计室、会议室等。房屋不够可根据情况全并用房。
(五)、辅助用房
消毒供应室、洗衣房、配电发电房、病人配餐间等。
二、业务用房有关建筑参数及装修基本要求。
(一)、建筑设计参数:
1、首层室内外地面高差不小于450mm,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门诊部、住院部、公卫办一楼室内净高不低于3.6 m,其他楼层室内净高不低于3.2 m,医技科室、辅助用房根据设备需要确定。计划采用中央空调系统的可适当降低层高。
2、业务用房建筑设计的其它主要参数原则不低于如下:
|
|
建议采用尺寸 (中-中)M |
走廊 |
病房 |
2.7 |
门诊 |
单侧候诊2.1 |
|
双侧候诊2.7 |
||
手术室 |
2.7 |
|
病房 |
六人病房 |
6.0×6.0 |
三人病房 |
3.6×6.0 |
|
辅助用房 |
3.6×4.5 |
|
门诊 |
诊室 |
3.3×4.5 |
手术室 |
大 |
6×6 |
中 |
4.5×6 |
|
小 |
4.2×4.8 |
|
产房 |
分娩室 |
4.2×4.5 |
X光室 |
机房 |
6×6 |
化验室 |
|
4.5×6 |
(二)、业务用房装修和防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1、医疗、公卫区采用淡色、防滑、易吸潮地面(如水磨石等),地面、墙面、顶棚应便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检验用房的地面材料还应耐腐蚀、宜清洗;手术室、产房、治疗(注射)室、处置室、换药室等科室地面颜色要有明显对比度,有利于查找掉落的器械物品,墙体和天花板不能使用扣板,不能安装电扇。门诊部、住院部墙面要贴墙裙,建议高度不低于1.5米,手术室、产房、治疗(注射)室、处置室、污洗污物间、换药室、开水房等科室墙面砖要上顶。
2、门诊部、住院部、公卫办所有业务用房须安纱门纱窗,有防鼠设施。
3、室内所有管线均应暗设,部分医疗设备用房应按其设备要求防静电,空调电源线最好用专线。
4、手术室、产房、换药室等高洁净区设地漏。
5、业务科室尽量有独自的上下水道,每层楼有污洗污物间。
6、化验台、操作台等台面均应采用洁净、耐腐蚀、易冲洗、耐燃烧的面层,相关的洗涤池和排水管亦采用耐腐蚀的材料。
7、放射科、功能检查等用房应有相应的防潮、防辐射、绝缘和漏电保护待设施;手术室、放射科电源原则单独进线。
5、供应室、药房(库)等应有防虫、蝇、鸟、鼠其它动物侵入的设施。
6、服务窗口(如药房、收费、检验、护士站等)设置人性化。
7、所有业务用房均可通风换气。
三、业务用房设置
1、诊室应采光良好,诊察床有屏风与外隔开。
2、检验室有条件生化和临床分开,不能分开应分区明显。对外设样品采集窗口,窗口分血液采集口和粪尿收集口并尽量保持距离。内部根据分区设操作台。
3、胃镜室应设五条洗涤消毒槽。符合清洗、酶消毒、清洗、戊二醛消毒、清洗流程。
4、放射科设登记阅片室、操作室、投照室、暗室、储片室。投照室和暗室可设有铅门传递窗(双门)相通,和操作室用铅玻璃隔离,投照室四周墙为36实心墙内侧粉钡粉,门内层帖铅板。房屋不够适当合并。(见参考示意图1)
5、妇产科门诊设诊断室、妇查室、人流手术室、人流观察(休息)室。房屋不够可隔离分开。(见参考示意图2)
6、门诊注射室分门诊治疗室、处置室和注射室,可一间屋隔离。(见参考示意图3)
7、病房应采光良好,设床头电源,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门净宽不低于1.1米。床与墙、床与床相隔1米,最低不低于70厘米,有条件可设卫生间、过夜灯、寻呼系统、中心吸引、中心供氧。
8、护士办公室、治疗处置室尽量设在病房中心,护士办公室与走廊隔墙应设大玻璃窗或设护士站,内有病历柜(可锁)、体重秤、黑板、病人一览表、资料柜等,有条件可安装电话。治疗室不能安装电扇,墙上贴“药物配伍禁忌表”、“各种皮试液配制方法”及“三查八对制度”,内设整洁宽敞操作台、符合存放无菌物品要求物品柜、治疗车、紫外线灯管等基本设施,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治疗盘、弯盘、PNC专用盒、急救盒、压脉带(够用)等。处置室设洗手池、污洗池(可合一)、操作台、物品柜、医用污物分类垃圾桶、消毒桶、毛巾架等。
9、换药室卫生院必设一个,可设病房,也可设门诊。配备紫外线灯管、换药车、操作台、无菌物品柜、敷料缸、无菌持物钳、剪、倒立杯、换药包等。
10、抢救室每个护理单元必设一个,紧邻治疗室。每床占地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内设抢救车、吸引器、氧气筒等。床头有多孔电源插板.墙上贴抢救工作制度、抢救程序图等。
11、产房、手术室按要求设置并报卫生局审批。
12、传染病门诊与普通门诊相隔离,独立成区。室内通风良好,消毒设施完备,医生和病人通道分开。设诊室、治疗室、留观室、污物间、卫生间。(见参考示意图4)
13、药房整洁明亮,不少于40平方米。有避光、通风、调温调湿、冷藏设备;能防盗、防尘、防潮、防污染、防虫、防鼠,药品柜离地不小于15厘米,与墙、顶棚间距不小于30厘米。
14、洗衣房宜设在医院较宽敞通风当晒的地方或房屋顶层(注意避免被服视觉污染),分被服回收间、消毒间、洗涤间、缝补室、储藏室等。符合回收、浸泡消毒、洗涤、晒(烘)干、储藏、发放流程。
2、管理体系
一、体系图
二、必要管理领导小组
(一)、卫生院院务管理委员会
(二)、乡镇公共卫生领导小组
(三)、爱国卫生与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四)、医疗护理质量控制领导小组
(五)、卫生院在职教育与考核领导小组
(六)、卫生院药事管理领导小组
(七)、卫生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领导小组
(八)、病案管理领导小组
(九)、抢救工作领导小组
(十)、卫生院感染控制领导小组
(十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
(十二)、高危孕产妇抢救领导小组
(十三)、医院安全与医疗纠纷协调工作小组
(十四)、计划生育与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十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十六)、乡镇卫生院管理年领导小组
三、常用记录本与登记表册
17种记录本:(待进一步完善)
会议记录本、查房记录本、总值班记录本、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本、转诊转院记录本、会诊记录本、谈话记录本、差错事故登记本、交接班记录本、讲课记录本、论文登记本、职工在职继续教育记录本、术前讨论记录本、投诉登记本、排班记录本、
卫技人员医德医风台帐、考勤业绩台帐
各种登记表册:
见县卫生局统一制定样表
3、人员建设要求
乡镇卫生院人员与床位比为1-1.4:1,卫技人员(持有相应资格和执业证书人员及新毕业医学院校学生)达90%,其中护理40%(护士与床位比为0.4:1),医生38%,形成利于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医技科室人员数视情况而定,但不能少于2人,明确1人为科责任人,在有资格情况下允许兼职。医生一人可注册3个科目。
4、设备建设与管理
加强贵重设备管理,建立贵重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校正检验仪器,尽量减少误差。
篇3:乡镇卫生院会议制度
会议制度
1、院周会:由院长主持,副院长、各科负责人及其他二层骨干参加。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汇报研究及交流医疗、管理等工作情况,小结上周工作,研究和安排本周工作。
2、科周会:由科室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本周各项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的执行情况,总结、研究和布置工作。
3、护理工作例会:由护士长主持,全体护士参加。每月一次,总结上月护理工作,布置本月护理工作。
4、门诊例会:由业务院长主持,所有在门诊工作人员参加,每月一次,研究解决医疗质量、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急诊抢救、病人就诊以及门、急诊管理等有关问题,协调各科工作。
5、晨会:由住院部主任或护士长主持,全病房人员参加。每晨上班十五分钟内召开,进行交接班,听取值班人员汇报,解决医疗、护理以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布置当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