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治疗室工作制度

  治疗室工作制度

  一、经常保持室内清洁,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接受治疗患者外,不许在室内逗留。

  二、器械物品要经过高压消毒,放在固定位置,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毒、麻、限制、贵重药品应加锁保管,严格交接班。备用青霉素专用盘。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操作及治疗前必须洗净双手,治疗台在使用前后均要用消毒水抹一次,进行输液配药前30分钟用消毒水拖地。

  四、已用过的注射用具要随手清理、清点,凡一次性用品(注射器、输液器等)用毕即毁形。

  五、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六、凡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注射要细致、准确,对病人要热情体贴,需要对过敏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注射30分钟方可离开门诊。

  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意药品配伍禁忌。密切观察注射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处置,并报告领导。

  八、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注射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防止交叉感染。

  手术室工作制度

  1、凡在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进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隔离衣及口罩。

  2、非手术室工作人员严禁进入手术室,确需进入须报经业务副院长批准。进入后应接受院方医护人员的指导,不得任意游走及出入。

  3、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均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经常检查,以保证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手术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时,须经护士长同意。麻醉药与剧毒药应有明显标志,加锁保管,根据医嘱并经过仔细查对方可使用。

  4、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如无条件时,先做无菌手术,后作有菌手术。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数目,并应及时收拾干净被血液污染的器械和敷料。

  5、手术室对施行手术的病员应作详细登记,按月统计上报。协同有关科室研究感染原因,及时纠正。

  6、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作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

  7、负责保存和送检手术采集的标本。

  8、除急诊手术外,手术通知单须于术前一日交手术室以便准备。

  9.接手术病人时,要带病历并核对病人姓名、年龄、床位、手术名称和部位,防止差错。病人要穿医院衣服进入手术室

篇2:乡镇卫生院治疗室工作制度

  治疗室工作制度

  一、经常保持室内清洁,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接受治疗患者外,不许在室内逗留。

  二、器械物品要经过高压消毒,放在固定位置,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毒、麻、限制、贵重药品应加锁保管,严格交接班。备用青霉素专用盘。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操作及治疗前必须洗净双手,治疗台在使用前后均要用消毒水抹一次,进行输液配药前30分钟用消毒水拖地。

  四、已用过的注射用具要随手清理、清点,凡一次性用品(注射器、输液器等)用毕即毁形。

  五、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六、凡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注射要细致、准确,对病人要热情体贴,需要对过敏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注射30分钟方可离开门诊。

  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意药品配伍禁忌。密切观察注射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处置,并报告领导。

  八、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注射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防止交叉感染。

  手术室工作制度

  1、凡在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进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隔离衣及口罩。

  2、非手术室工作人员严禁进入手术室,确需进入须报经业务副院长批准。进入后应接受院方医护人员的指导,不得任意游走及出入。

  3、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均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经常检查,以保证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手术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时,须经护士长同意。麻醉药与剧毒药应有明显标志,加锁保管,根据医嘱并经过仔细查对方可使用。

  4、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如无条件时,先做无菌手术,后作有菌手术。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数目,并应及时收拾干净被血液污染的器械和敷料。

  5、手术室对施行手术的病员应作详细登记,按月统计上报。协同有关科室研究感染原因,及时纠正。

  6、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作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

  7、负责保存和送检手术采集的标本。

  8、除急诊手术外,手术通知单须于术前一日交手术室以便准备。

  9.接手术病人时,要带病历并核对病人姓名、年龄、床位、手术名称和部位,防止差错。病人要穿医院衣服进入手术室

篇3:治疗室、注射室感染管理制度

治疗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七、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未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八、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武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