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计划检修管理制度

  设备计划检修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设备计划检修的管理,消除设备隐患,防止设备事故,保证设备安全运转,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设备计划检修是建立在积极采用现代化故障诊断技术和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维修体制,是全员生产维修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立在以时间损耗为基础的预计检修和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知检修两方面的内容。

  第三条公司各部门在积极推广预计检修的同时,更要努力尝试预知维修,充分提高计划检修预防维修的能力和水平,努力降低维修成本。

  第二节设备检修计划的安排

  第四条设备必须进行计划检修,根据设备的技术状况,设备检修周期的要求编制设备检修计划,并严格执行。

  第五条设备计划检修必须与工艺生产相互协调,互相促进,互相创造条件,最终达到生产、检修的相互统一,如遇计划检修与生产发生矛盾时,有关部门应积极协调,做出更改的计划检修安排。

  第六条设备计划检修的范围指工艺生产流程的设备、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等。

  第七条设备检修计划的编制,必须根据设备零部件使用周期、磨损程度,设备运行中的异常征兆,点检过程中发现的异常问题,以及其他技术改造等情况进行计编制。

  第三节设备检修计划的管理

  第八条设备检修计划按大、中、小修分别编制

  1、大修计划由各生产车间在大修前45-60天内提出年度检修项目,经工艺技术部、设备主管部门审定后,报总经理审定项目及内容。

  2、中修、小修计划由各生产车间提出,报设备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设备检修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检修项目中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

  2、检修项目的详细内容及数量;

  3、检修用备品配件一览表,包括主机名称、配件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材质;

  4、检修分项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5、检修起止日期。

  第四节设备检修管理

  第十条停车检修时,必须抓好停车、置换、检修、试压、开车五个环节,做到“三好”“一成功”(检修质量好、任务完成好、安全检修好,开车一次成功)。

  第十一条无论大、中、小修均须遵照安全规程进行。

  第十二条检修完毕后,做到工完、料静、场地清。

  第十三条检修质量验收

  ⑴不论大、中、小修的检修项目,在完工后必须进行检修质量验收,坚持“三个不交工”“五个要求”。(“三个不交工”:不符合质量标准不交工、没有检修记录不交工、卫生不合格不交工。“五个要求”:零部件齐、声音正、功率定、仪表灵、资料全)

  ⑵检修质量的验收的依据:

  1、《设备检修规程》;

  2、设备检修记录;

  3、设备试运行记录;

  4、参与验收人员对检修质量的评价;

  5、设备大中修质量验收工作:A类设备由机动部、工艺技术部、生产车间组织验收;B、C类设备由生产车间组织验收;

  6、设备小修质量验收工作由生产车间组织验收,班长、岗位、维修工、车间主任共同进行验收;

  7、凡经检修后的设备,均需填写设备检修卡片,一份归车间,一份归设备主管部门归档。

  第十四条检修卡片由检修负责人、岗位操作者、验收负责人分别签字生效。

篇2:设备计划检修管理制度

  设备计划检修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设备计划检修的管理,消除设备隐患,防止设备事故,保证设备安全运转,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设备计划检修是建立在积极采用现代化故障诊断技术和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维修体制,是全员生产维修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立在以时间损耗为基础的预计检修和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知检修两方面的内容。

  第三条公司各部门在积极推广预计检修的同时,更要努力尝试预知维修,充分提高计划检修预防维修的能力和水平,努力降低维修成本。

  第二节设备检修计划的安排

  第四条设备必须进行计划检修,根据设备的技术状况,设备检修周期的要求编制设备检修计划,并严格执行。

  第五条设备计划检修必须与工艺生产相互协调,互相促进,互相创造条件,最终达到生产、检修的相互统一,如遇计划检修与生产发生矛盾时,有关部门应积极协调,做出更改的计划检修安排。

  第六条设备计划检修的范围指工艺生产流程的设备、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等。

  第七条设备检修计划的编制,必须根据设备零部件使用周期、磨损程度,设备运行中的异常征兆,点检过程中发现的异常问题,以及其他技术改造等情况进行计编制。

  第三节设备检修计划的管理

  第八条设备检修计划按大、中、小修分别编制

  1、大修计划由各生产车间在大修前45-60天内提出年度检修项目,经工艺技术部、设备主管部门审定后,报总经理审定项目及内容。

  2、中修、小修计划由各生产车间提出,报设备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设备检修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检修项目中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

  2、检修项目的详细内容及数量;

  3、检修用备品配件一览表,包括主机名称、配件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材质;

  4、检修分项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5、检修起止日期。

  第四节设备检修管理

  第十条停车检修时,必须抓好停车、置换、检修、试压、开车五个环节,做到“三好”“一成功”(检修质量好、任务完成好、安全检修好,开车一次成功)。

  第十一条无论大、中、小修均须遵照安全规程进行。

  第十二条检修完毕后,做到工完、料静、场地清。

  第十三条检修质量验收

  ⑴不论大、中、小修的检修项目,在完工后必须进行检修质量验收,坚持“三个不交工”“五个要求”。(“三个不交工”:不符合质量标准不交工、没有检修记录不交工、卫生不合格不交工。“五个要求”:零部件齐、声音正、功率定、仪表灵、资料全)

  ⑵检修质量的验收的依据:

  1、《设备检修规程》;

  2、设备检修记录;

  3、设备试运行记录;

  4、参与验收人员对检修质量的评价;

  5、设备大中修质量验收工作:A类设备由机动部、工艺技术部、生产车间组织验收;B、C类设备由生产车间组织验收;

  6、设备小修质量验收工作由生产车间组织验收,班长、岗位、维修工、车间主任共同进行验收;

  7、凡经检修后的设备,均需填写设备检修卡片,一份归车间,一份归设备主管部门归档。

  第十四条检修卡片由检修负责人、岗位操作者、验收负责人分别签字生效。

篇3:医院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

  1)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有关配套文件的规定执行医疗废物管理。

  2)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医务人员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培训、指导、监督和管理。

  3)护士长要加强对本科室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发生医疗废物泄漏、丢失、买卖事件。

  4)在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中,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防止职业暴露。

  5)临床科室要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的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防护措施。

  6)医疗废物包装袋(箱)颜色为黄色,生活垃圾包装袋为黑色。

  7)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袋(箱)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少量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8)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袋(箱)外表面有警示标识。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由临床科卫生员采用有效的封口方式进行封口,确保封口的实、严密,然后在每个包装袋(箱)上粘贴有警示标识、不同类别医疗废物的中文标签,填写中文标签的内容:科室、交接班日期、医疗废物类别、经手人签名。

  9)包装袋(箱)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袋。

  10)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11)科室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点有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12)每天医疗废物交接完毕后,科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暂存地进行清洁和消毒。

  13)科室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与卫生班接收人员履行医疗废物交接、称重手续,并登记、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