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业批阅制度

  学生作业批阅制度

  1、布置和批改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凡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设的文化类课程都要布置作业。凡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在备课事先要做一遍。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做到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相结合,布置作业与自主作业相结合。

  2、作业内容要精选,要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预祝与学生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难度要适度,分量要适当,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的难度和分量要区别对待,要控制作业量,平很作业负担,初中各年级各科的作业总量要控制在1.5小时以内,高中在2小时以内。

  3、语文课要设大小作文,大作文每学期不得少于八篇。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课设调查报告或科技论文每学期一篇。美术课加设硬笔书法作业每两周一篇。寒暑假作业除省编假期作业外,各科还要布置实践性作业,开学后择其优秀者进行共开展评。

  4、作业批阅要及时认真,符号规范,评价准确,采用记分(百分制)评价法和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评阅后要注明日期,语文基础练习要全收全改,作文可实行教师批阅和指导学生相互批阅相结合,带一个班的教师必须全部精批,带两个班的教师每学期至少精批四次,略批四次,作文要注意讲评,讲评要有教案。

  5、对学生作业要规范化要求,严格训练。书写要工整、整洁、规范。不合而规范的可要求重做,未作的要求补做、补交。各科要提倡学生建立作业纠错档案,对作业中的错题要求学生先做错解原因分析,然后正确解答并记录在纠错档案之中。各科教师要建立学生作业批阅记录,记录学生作业中共性和个性的典型错误,对学生作业中带有普遍性的错误,教师在自习课或下次上课时要予以分析校正。

  6、禁止教师以做作业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不准给学生布置大量重复性、机械性作业。

  7、学校对各科教师作业布置批改情况每学期检查不少于两次,校长每学期抽查作业次数不得少于五次。

篇2:学生作业批阅制度

  学生作业批阅制度

  1、布置和批改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凡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设的文化类课程都要布置作业。凡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在备课事先要做一遍。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做到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相结合,布置作业与自主作业相结合。

  2、作业内容要精选,要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预祝与学生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难度要适度,分量要适当,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的难度和分量要区别对待,要控制作业量,平很作业负担,初中各年级各科的作业总量要控制在1.5小时以内,高中在2小时以内。

  3、语文课要设大小作文,大作文每学期不得少于八篇。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课设调查报告或科技论文每学期一篇。美术课加设硬笔书法作业每两周一篇。寒暑假作业除省编假期作业外,各科还要布置实践性作业,开学后择其优秀者进行共开展评。

  4、作业批阅要及时认真,符号规范,评价准确,采用记分(百分制)评价法和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评阅后要注明日期,语文基础练习要全收全改,作文可实行教师批阅和指导学生相互批阅相结合,带一个班的教师必须全部精批,带两个班的教师每学期至少精批四次,略批四次,作文要注意讲评,讲评要有教案。

  5、对学生作业要规范化要求,严格训练。书写要工整、整洁、规范。不合而规范的可要求重做,未作的要求补做、补交。各科要提倡学生建立作业纠错档案,对作业中的错题要求学生先做错解原因分析,然后正确解答并记录在纠错档案之中。各科教师要建立学生作业批阅记录,记录学生作业中共性和个性的典型错误,对学生作业中带有普遍性的错误,教师在自习课或下次上课时要予以分析校正。

  6、禁止教师以做作业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不准给学生布置大量重复性、机械性作业。

  7、学校对各科教师作业布置批改情况每学期检查不少于两次,校长每学期抽查作业次数不得少于五次。

篇3:工厂库存量管理作业细则

公司(工厂)库存量管理作业细则

□ 存量基准设定

  第一条 预估月用量设(修)订

  (一)用量稳定的材料由主管人员依据去年的平均月用量,并参酌今年营业的销售目标与生产计划设定,若产销计划有重大变化(如开发或取消某一产品的生产,扩建增产计划等)应修订月用量。

  (二)季节性与特殊性材料由生产管理人员于每年3、6、9、12月的25日以前,依前三个月及去年同期各月份的耗用数量,并参考市场状况,拟订次季各月份的预计销售量,再乘以各产品的单位用量,而设定预估月用量。

  第二条 请购点设定

  (一)请购点——采购作业期间的需求量加上安全存量。

  (二)采购作业期间的需求量——采购作业期限乘以预估月用量。

  (三)安全存量——采购作业期间的需求量乘以25%(差异管理率)加上装船延误日数用量(欧、美地区15天用量,日本与东南亚地区7天用量)

  第三条 采购作业期限

  由采购人员依采购作业的各阶段所需日数设定,其作业流程及作业日数(公自订)经主管核准,送相关部门作为请购需求日及采购数量的参考。

  第四条 设定请购量

  (一)考虑要项:采购作业期间的长短,最小包装量及最小交通量及仓储容量。

  (二)设定数量:外购材料的欧美地区每次请购三个月用量,亚洲地区为二个月用量,内购材料则每次请购25天用量。

  第五条 存量基准呈准建立

  生产管理人员将以上存量管理基准分别填入“存量基准设定表”(附表13.1.5)呈总经理核准,送物料管理建档。

□ 请购作业

  第六条 请购单提出时由物料管理单位,利用电脑(人工作业)查询在途量、库存量及安全存量填入以利审核,其无误后送采购单位办理采购。

□ 用料差异管理作业

  第七条 用料差异管理基准

  (一)上旬(1~10日)实际用量超出该旬设定量×%以上者(由公司自订)。

  (二)中旬(1~20日)实际用量超出该旬设定量×%以上者(由公司自订)。

  (三)下旬(即全月)实际用量超出全月设定量×%以上者(由公司自订)。

  第八条 用料差异反应及处理

  生产管理人员于每月5日前针对前月开立“用料差异反应表”(附表13.1.6),查明差异原因及拟订处理措施,研判是否修正“预估月量”,如需修订,应于反应表“拟修订月用量”栏内修订,并经总经理核准后,送物料管理单位以便修改存量基准。库存查询及采取措施

  第九条 库存查询

  物料管理人员接获核准修订月用量的“用料差异反应表”(附表13.1.6)后应立即查询“库存管理表”(附表13.1.7),查询该等材料的在途量反进度,研判是否需要修改交货期。

  第十条 采取措施

  物控人员研判需修改交货期时,应填具“交货期变更联络单”(附表13.1.8)送请采购单位采取措施,采购单位应将处理结果于“采购单位答复”栏内填妥,送回物控人员列入管理。

□ 存量管理作业部门及其职责

  第十一条 物控人员

  为材料存量管理作业中心,负责月使用量基准设(修)订,用料差异分析及采取措施。

  第十二条 采购单位

  负责各项材料内、外购别的设(修)订,采购作业期限设(修)订及采购进度管理与异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