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解码陶继新对话名校长》读后感

  《名校解码——陶继新对话名校长》读后感

  z中心幼儿园:

  这一段时间我拜读了陶继新老师编着的《名校解码——陶继新对话名校长》这本书。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继新老师的灿烂而纯净的笑容,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顿时就有种想快速读完这本书的欲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陶继新老师字里行间流落着从容淡定,平易亲切;包含着慷慨大气、恢宏深刻的思想。陶老师和各位校长的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操,这种情系教育心怀天下的情怀,应该成为我们一生不竭的动力。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那一句句警言箴语,那一段段经典释义,给了我很多人生启示。

  这是一本以对话形式来探讨名校如何生存和发展、如何走向特色之路的书。从陶继新先生与二十位名校长的精彩对话中,我们领略了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的真谛,以及名校长们的智慧和胆略;感受到了名校教育的本真,深刻体会到了名校长对教育的大胆改革和创新、呕心沥血、尽心尽责的精神。

  在读到《爱真善美www.aishibei.com——对话李先启校长》这一篇章时,我特别欣赏,教育孩子,就是教会他们学会真善美,可是有多少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只重视成绩,不重视品行。

  首先,真就是真实,诚实,从孩提时,父母、老师就说做人要诚实守信,你真诚的对待别人,别人也就会坦诚地对待你,孩子也是一样,面对孩子,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蹲下和他们在平等的高度上对话,第二步就是把自己也当做孩子,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诚恳布公地进行谈话,只有自己做到坦诚,孩子才不会“上梁不正下梁歪”,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对个人而言,诚信乃立人之本,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每个人正确的道德取向。从修身的角度看,诚信是人内心升起的太阳,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别人;诚信是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人的心锁,也可以打开知识和财富的大门;诚信绽放着生命之美,生活因它而多姿,人生因它而多彩。

  其次,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善良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播下一颗善良的种子,收获的却是很多很多。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诠释,它是寒风中的一只火把,失意处的一句安慰,痛苦中的一丝爱抚,无助时的一点支援。把善良给别人,也给自己,那么人类将与日月同辉;留一份善良给世界,那么世界将与星宇同寿。对别人存善良之心的帮助,犹如雪中送炭,不计较别人的回报,自己也觉得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有善心和爱心,对待孩子,以爱来感化他们,让他们在爱的环境里健康茁壮地成长,学会存善之心,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大有裨益。

  最后,美,就是要在孩子心灵中种下美的种子,在陶老师和李校长的对话中可以了解到,美不仅仅存在于单一的美术教育这一学科中,它存在各个学科之中,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三个方面。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带领他们接触大自然的美,发现最真实的美,当然要善于发现心灵美,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一般特征和规律,从而提高人的审美欣赏能力。老师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田种下美的种子,让他们有一双慧眼,可以发现美,能够欣赏美,并用美改善自己的心灵。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谁没有受过恩师的指点?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当甘于奉献自己,用爱温暖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爱。

篇2:《名校解码陶继新对话名校长》读后感

  《名校解码——陶继新对话名校长》读后感

  z中心幼儿园:

  这一段时间我拜读了陶继新老师编着的《名校解码——陶继新对话名校长》这本书。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继新老师的灿烂而纯净的笑容,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顿时就有种想快速读完这本书的欲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陶继新老师字里行间流落着从容淡定,平易亲切;包含着慷慨大气、恢宏深刻的思想。陶老师和各位校长的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操,这种情系教育心怀天下的情怀,应该成为我们一生不竭的动力。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那一句句警言箴语,那一段段经典释义,给了我很多人生启示。

  这是一本以对话形式来探讨名校如何生存和发展、如何走向特色之路的书。从陶继新先生与二十位名校长的精彩对话中,我们领略了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的真谛,以及名校长们的智慧和胆略;感受到了名校教育的本真,深刻体会到了名校长对教育的大胆改革和创新、呕心沥血、尽心尽责的精神。

  在读到《爱真善美www.aishibei.com——对话李先启校长》这一篇章时,我特别欣赏,教育孩子,就是教会他们学会真善美,可是有多少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只重视成绩,不重视品行。

  首先,真就是真实,诚实,从孩提时,父母、老师就说做人要诚实守信,你真诚的对待别人,别人也就会坦诚地对待你,孩子也是一样,面对孩子,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蹲下和他们在平等的高度上对话,第二步就是把自己也当做孩子,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诚恳布公地进行谈话,只有自己做到坦诚,孩子才不会“上梁不正下梁歪”,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对个人而言,诚信乃立人之本,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每个人正确的道德取向。从修身的角度看,诚信是人内心升起的太阳,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别人;诚信是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人的心锁,也可以打开知识和财富的大门;诚信绽放着生命之美,生活因它而多姿,人生因它而多彩。

  其次,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善良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播下一颗善良的种子,收获的却是很多很多。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诠释,它是寒风中的一只火把,失意处的一句安慰,痛苦中的一丝爱抚,无助时的一点支援。把善良给别人,也给自己,那么人类将与日月同辉;留一份善良给世界,那么世界将与星宇同寿。对别人存善良之心的帮助,犹如雪中送炭,不计较别人的回报,自己也觉得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有善心和爱心,对待孩子,以爱来感化他们,让他们在爱的环境里健康茁壮地成长,学会存善之心,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大有裨益。

  最后,美,就是要在孩子心灵中种下美的种子,在陶老师和李校长的对话中可以了解到,美不仅仅存在于单一的美术教育这一学科中,它存在各个学科之中,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三个方面。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带领他们接触大自然的美,发现最真实的美,当然要善于发现心灵美,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一般特征和规律,从而提高人的审美欣赏能力。老师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田种下美的种子,让他们有一双慧眼,可以发现美,能够欣赏美,并用美改善自己的心灵。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谁没有受过恩师的指点?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当甘于奉献自己,用爱温暖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爱。

篇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早在很早以前就知道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拜读了他的部分着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早在师范的时候就粗粗浏览过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印象也模糊了。放暑假了,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看点书了,今天又从书架上重拾这本教育名着,时过境迁,感觉大不一样。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我觉得如果纯粹的看书,不学会思考与反思,那对于一个人来说作用不大,也使得看书的效果大大缩减了。

  感受一:阅读的重要性。

  书中的前几条,苏霍姆林斯基就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如《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等,《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中强调的也是说阅读对智力的重要性。“我所说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激发他们去阅读,阅读是正是达到顺利学习的最重要的补救手段”、“字写得好坏,既取决于儿童阅读得怎样,也取决于他们阅读的数量”……这样的句子在整册书中随处可见。

  《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对我的启发更大一些。上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启了读书节活动,但语文老师选择的一些书籍大多是文学性很强的作品。我想从一个科学老师的角度向语文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在选择课外书籍的时候要有一定量的科普读物和科学着作。因为科普读物和科学着作的阅读,跟初期的观察能力一样,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教学中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向语文老师提建议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我也可以在我的科学课堂中开展这个活动。在适当的教学内容之后布置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的内容,并在课前抽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检查反馈。在这期间我要把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在熟悉一遍,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阅读书籍的篇目。长期坚持,我想这样学生对学校里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更为清楚,同时知识在无形中会得到很大的扩充,而且也能培养学生一种学习的习惯。我自己同样要加强阅读,引领学生走进科学阅读的殿堂,否则只会越来越落后。

  感受二:基础的重要性。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一文中提到: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中: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

  在《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首先要注意基本的读写能力。尤其是2500百个常用字,2500个常用词语,这些是学生到中、高年级掌握知识的工具。在新课程中,有很多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非常的不错,但是错别字多,近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的积累普遍较弱。我想每一个老师都能尝试一下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方法,效果肯定会不错的。每天让学生学习3个词语,让他们抄写在本子里,并且记住。采用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检查反馈,每天只要花费3~4分钟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学生既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的学习中,文中也强调指出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在计算方面要达到一个熟练的程度。如果一个学生到了中、高年级还要为一些计算花费脑力,那么如何保证有更多的时间放到思考、创造性的劳动中去呢?

  上面讲的都是有关语文数学方面的,但我有没有想过我要教给学生的科学知识是不是最重要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是www.aishibei.com否是最基础、最必要的呢?显然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总以为那是专家们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想的只是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顺利的教给学生这个层面上而已,虽然有时也会偶尔考虑到某些知识在整个知识框架中的位置,那也只是偶尔。看到这里心中不免惭愧万分,我充其量只是一个“匠”而不是一个“师”。但我也肯定了我之前的想法,有了把想法转化为行动的决心。我要熟悉整套科学教材的知识体系,这是摆在我面前及待解决的事情。因为这几年的科学教材在不断的更改、修改,有时候会出现不知道如何去把握某个知识点,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对整个科学教材体系的不熟悉。我要把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让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

  感受三:兴趣的重要性。

  在整本书中有好些篇章讲到了有关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等等。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兴趣的秘密何在》一文中的一段话:“如果你追求是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发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读了这段话,我反思我的科学教学。虽然我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发现,但是我在想:学生在发现过后的成就感肯定是不强烈的。因为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我只能让部分学生来展示他们的发现、他们的研究成果,而且得到我鼓励性的评价也不多。我一直都在努力地尝试在改,但效果总是那么不尽人意。课堂上也有那么一部分让我苦恼和担忧的学生,苦恼担忧不是他们考试不及格,而是他们对待学习那种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我要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呢?我想看了这几篇文章之后,我已经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下面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想法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实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