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我,快乐的源泉--读《你能活得更快乐》有感
(国际纺织城:唐进)人,生来似乎就被无尽的烦恼与不快牵绊着。很少有谁会想到烦恼与不快其实并非人之固有。人是可以从中解脱出来的,人是能活得更快乐的。
面对问题,我们常常茫然而不知所措,对生活、对生命的期待常令人黯然。
我们没有在无病呻吟,也不是“为赋新辞强说愁”,事实上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除了机遇、挑战之外,还有压力。我们被这些外在的东西,乱了情绪,坏了心情,甚至是忘了快乐原本的模样。
我们崇尚快乐服务,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呢?
读了霍华德的《你能活得更快乐》,我似乎有点明白了。
做真正的自己,就会快乐了。
——探讨自我,剖析真我和假我
有没有人问过你,你是否了解你自己,或者你是否自问过你是否了解你自己呢?你知道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吗?我想未必每个人都想过这个问题吧,答案也未必一下子就能跃然于心吧!
我们常常只知道自己不开心、不快乐,却没有静心思考根源在何处的经历。其实,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对自己作一番探讨,静静地听一下心的声音,或许你就会听到许多扰乱我们的声音。这些声音使我们不开心、不快乐。
“每一人都有一个真我和假我”、“假我是一切烦恼的来源”、“所谓的假我,不过是后天所生的心理上的信念和习惯而已”,我们需要仔细分辨、好好观察、探讨自己,我们会发现由假我带来的举动往往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自私、凶残、刻薄等都是假我的姿态,它们给我们带来烦恼、不快乐,使我们觉得人生空洞而没有意义,而真我与生俱来,绝无痛苦,是真真实实的自己。
我们常常误以为假我是自己真实的姿态,痛苦、烦恼是无法解脱的,而阅读此书后,我才明白,原来,我们是可以除去假我,回归真我的。
“神经紧张、失眠、头痛的根源在于你的心受到外在力量的束缚,假我将真我掩盖了。”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会看清楚生气、忌妒、焦虑、沮丧等一系列情绪构成了自己的牢笼,他们既损害健康又浪费精力,原来自己最坏的敌人是自己,顿悟后,我们身心会得到极大的自由,我们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我们更加爱自己,不再以担心、挂念、焦虑等折磨自己,我们要自我诚实就像对朋友一样,交真心的朋友,找到真我。
——真我赢得尊重和他人的好态度
我们有时会问,别人为何要这样对我呢?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对方身上找原因,或许她今天遇到一件倒霉的事情,或许她刚受到上司的批评,似乎我们只有这样想了,心情才会平和一些。
别人之所以这样待你,是你的举止行动告诉他要这样做”。看到这句话,你的第一反映是什么呢?我是懵了,原因在我而不在她?我疑惑不解。“你在谈话当中,眼睛左顾右盼,别人会认为你对他没有兴趣;……相反地,假如你风度良好,言辞有力,人家自然而然对你有恭敬之心”这不正应了那句“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在这个充分重视自我的年代里,没有人喜欢你的眼睛左顾右盼,没有人会替你多想一些,想你为什么会左顾右盼,人们只会认为那是一种不尊敬,自然不会包容,态度自然不会那么温和了。
其实,人们比你想象的要聪明很多,他们会通过你的举止来了解你是怎样一个人,进而决定采取怎样的方式待你。如果我们表现出的是一种很软弱的姿态,别人是不会对我们有热情的。“没有人喜欢别人的软弱,因为它会提醒别人自己的弱点”。就如我,作为一个物业服务人员,有些时候,面对业主,我们不能表现得软弱,不可以让别人瞧不起。我们需要以坚强、专注、热情来面对他们,我们要摆脱这种软弱的假我,回归光明、积极的真我,内在逐渐充实。那样我们外表也将一改往日的姿态,自然我们也会受到别人的尊敬。真我,让我们赢得尊重,让我们赢得别人的好态度。
——真我对待态度恶劣的人
“几乎所有的人,只要心里有所恐惧,就会显出粗暴等阴暗的个性。”也就是说,那些态度恶劣的人,我们就把他们当作是受到惊吓的人。恶劣的态度源于内心的惊吓。此时,面对他们,我们不该回以愤怒、厌恶、不理解,我们应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们,等待他们心情恢复平静,把我们积极的力量传递给他们,展现真我。就象在平时的服务工作中,我们偶会碰到态度不是很好的业主,我们也常常受其情绪影响,越来越无法理智地对待他们,当时我们内心只知道应该克制,却没想过他们恶劣的态度是源于其内心的惊吓,就象一只受到惊吓的小兔子,它会到处乱窜,以保护自己,它无法安静下来。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包容、保护。只有将我们积极的一面传递给他们,展示真我,他们才会静下心来。我们之间的沟通才无障碍,工作才会顺利,我们自己也才会快乐。
做回真我,做自己最好的朋友,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态度, 包容恶劣态度,我们就会轻松、快乐。
真我,快乐的源泉!
篇2:《你能活得更快乐》读后感:真我,快乐的源泉
真我,快乐的源泉--读《你能活得更快乐》有感
(国际纺织城:唐进)人,生来似乎就被无尽的烦恼与不快牵绊着。很少有谁会想到烦恼与不快其实并非人之固有。人是可以从中解脱出来的,人是能活得更快乐的。
面对问题,我们常常茫然而不知所措,对生活、对生命的期待常令人黯然。
我们没有在无病呻吟,也不是“为赋新辞强说愁”,事实上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除了机遇、挑战之外,还有压力。我们被这些外在的东西,乱了情绪,坏了心情,甚至是忘了快乐原本的模样。
我们崇尚快乐服务,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呢?
读了霍华德的《你能活得更快乐》,我似乎有点明白了。
做真正的自己,就会快乐了。
——探讨自我,剖析真我和假我
有没有人问过你,你是否了解你自己,或者你是否自问过你是否了解你自己呢?你知道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吗?我想未必每个人都想过这个问题吧,答案也未必一下子就能跃然于心吧!
我们常常只知道自己不开心、不快乐,却没有静心思考根源在何处的经历。其实,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对自己作一番探讨,静静地听一下心的声音,或许你就会听到许多扰乱我们的声音。这些声音使我们不开心、不快乐。
“每一人都有一个真我和假我”、“假我是一切烦恼的来源”、“所谓的假我,不过是后天所生的心理上的信念和习惯而已”,我们需要仔细分辨、好好观察、探讨自己,我们会发现由假我带来的举动往往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自私、凶残、刻薄等都是假我的姿态,它们给我们带来烦恼、不快乐,使我们觉得人生空洞而没有意义,而真我与生俱来,绝无痛苦,是真真实实的自己。
我们常常误以为假我是自己真实的姿态,痛苦、烦恼是无法解脱的,而阅读此书后,我才明白,原来,我们是可以除去假我,回归真我的。
“神经紧张、失眠、头痛的根源在于你的心受到外在力量的束缚,假我将真我掩盖了。”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会看清楚生气、忌妒、焦虑、沮丧等一系列情绪构成了自己的牢笼,他们既损害健康又浪费精力,原来自己最坏的敌人是自己,顿悟后,我们身心会得到极大的自由,我们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我们更加爱自己,不再以担心、挂念、焦虑等折磨自己,我们要自我诚实就像对朋友一样,交真心的朋友,找到真我。
——真我赢得尊重和他人的好态度
我们有时会问,别人为何要这样对我呢?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对方身上找原因,或许她今天遇到一件倒霉的事情,或许她刚受到上司的批评,似乎我们只有这样想了,心情才会平和一些。
别人之所以这样待你,是你的举止行动告诉他要这样做”。看到这句话,你的第一反映是什么呢?我是懵了,原因在我而不在她?我疑惑不解。“你在谈话当中,眼睛左顾右盼,别人会认为你对他没有兴趣;……相反地,假如你风度良好,言辞有力,人家自然而然对你有恭敬之心”这不正应了那句“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在这个充分重视自我的年代里,没有人喜欢你的眼睛左顾右盼,没有人会替你多想一些,想你为什么会左顾右盼,人们只会认为那是一种不尊敬,自然不会包容,态度自然不会那么温和了。
其实,人们比你想象的要聪明很多,他们会通过你的举止来了解你是怎样一个人,进而决定采取怎样的方式待你。如果我们表现出的是一种很软弱的姿态,别人是不会对我们有热情的。“没有人喜欢别人的软弱,因为它会提醒别人自己的弱点”。就如我,作为一个物业服务人员,有些时候,面对业主,我们不能表现得软弱,不可以让别人瞧不起。我们需要以坚强、专注、热情来面对他们,我们要摆脱这种软弱的假我,回归光明、积极的真我,内在逐渐充实。那样我们外表也将一改往日的姿态,自然我们也会受到别人的尊敬。真我,让我们赢得尊重,让我们赢得别人的好态度。
——真我对待态度恶劣的人
“几乎所有的人,只要心里有所恐惧,就会显出粗暴等阴暗的个性。”也就是说,那些态度恶劣的人,我们就把他们当作是受到惊吓的人。恶劣的态度源于内心的惊吓。此时,面对他们,我们不该回以愤怒、厌恶、不理解,我们应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们,等待他们心情恢复平静,把我们积极的力量传递给他们,展现真我。就象在平时的服务工作中,我们偶会碰到态度不是很好的业主,我们也常常受其情绪影响,越来越无法理智地对待他们,当时我们内心只知道应该克制,却没想过他们恶劣的态度是源于其内心的惊吓,就象一只受到惊吓的小兔子,它会到处乱窜,以保护自己,它无法安静下来。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包容、保护。只有将我们积极的一面传递给他们,展示真我,他们才会静下心来。我们之间的沟通才无障碍,工作才会顺利,我们自己也才会快乐。
做回真我,做自己最好的朋友,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态度, 包容恶劣态度,我们就会轻松、快乐。
真我,快乐的源泉!
篇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早在很早以前就知道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拜读了他的部分着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早在师范的时候就粗粗浏览过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印象也模糊了。放暑假了,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看点书了,今天又从书架上重拾这本教育名着,时过境迁,感觉大不一样。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我觉得如果纯粹的看书,不学会思考与反思,那对于一个人来说作用不大,也使得看书的效果大大缩减了。
感受一:阅读的重要性。
书中的前几条,苏霍姆林斯基就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如《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等,《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中强调的也是说阅读对智力的重要性。“我所说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激发他们去阅读,阅读是正是达到顺利学习的最重要的补救手段”、“字写得好坏,既取决于儿童阅读得怎样,也取决于他们阅读的数量”……这样的句子在整册书中随处可见。
《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对我的启发更大一些。上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启了读书节活动,但语文老师选择的一些书籍大多是文学性很强的作品。我想从一个科学老师的角度向语文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在选择课外书籍的时候要有一定量的科普读物和科学着作。因为科普读物和科学着作的阅读,跟初期的观察能力一样,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教学中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向语文老师提建议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我也可以在我的科学课堂中开展这个活动。在适当的教学内容之后布置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的内容,并在课前抽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检查反馈。在这期间我要把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在熟悉一遍,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阅读书籍的篇目。长期坚持,我想这样学生对学校里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更为清楚,同时知识在无形中会得到很大的扩充,而且也能培养学生一种学习的习惯。我自己同样要加强阅读,引领学生走进科学阅读的殿堂,否则只会越来越落后。
感受二:基础的重要性。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一文中提到: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中: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
在《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首先要注意基本的读写能力。尤其是2500百个常用字,2500个常用词语,这些是学生到中、高年级掌握知识的工具。在新课程中,有很多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非常的不错,但是错别字多,近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的积累普遍较弱。我想每一个老师都能尝试一下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方法,效果肯定会不错的。每天让学生学习3个词语,让他们抄写在本子里,并且记住。采用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检查反馈,每天只要花费3~4分钟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学生既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的学习中,文中也强调指出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在计算方面要达到一个熟练的程度。如果一个学生到了中、高年级还要为一些计算花费脑力,那么如何保证有更多的时间放到思考、创造性的劳动中去呢?
上面讲的都是有关语文数学方面的,但我有没有想过我要教给学生的科学知识是不是最重要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是www.aishibei.com否是最基础、最必要的呢?显然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总以为那是专家们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想的只是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顺利的教给学生这个层面上而已,虽然有时也会偶尔考虑到某些知识在整个知识框架中的位置,那也只是偶尔。看到这里心中不免惭愧万分,我充其量只是一个“匠”而不是一个“师”。但我也肯定了我之前的想法,有了把想法转化为行动的决心。我要熟悉整套科学教材的知识体系,这是摆在我面前及待解决的事情。因为这几年的科学教材在不断的更改、修改,有时候会出现不知道如何去把握某个知识点,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对整个科学教材体系的不熟悉。我要把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让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
感受三:兴趣的重要性。
在整本书中有好些篇章讲到了有关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等等。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兴趣的秘密何在》一文中的一段话:“如果你追求是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发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读了这段话,我反思我的科学教学。虽然我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发现,但是我在想:学生在发现过后的成就感肯定是不强烈的。因为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我只能让部分学生来展示他们的发现、他们的研究成果,而且得到我鼓励性的评价也不多。我一直都在努力地尝试在改,但效果总是那么不尽人意。课堂上也有那么一部分让我苦恼和担忧的学生,苦恼担忧不是他们考试不及格,而是他们对待学习那种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我要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呢?我想看了这几篇文章之后,我已经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下面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想法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实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