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某工商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汇报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到我所检查指导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此我所一直都予以高度重视。分局召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动员会后,我所根据区、市工商局的工作部署,在辖区切实有效地开展了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通过采取有力措施,紧紧围绕实现“四个100%”和“一个零无照”的工作目标,力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显着成效。现将前一阶段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所里成立了所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了所务工作会议,就如何开展整治行动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结合实际,制定了详细的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同食品生产流通业户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状,确定了食品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明确了各级监管人员的工作职责。同时,我所还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切实争取政府的支持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从而形成合力整治的良好局面。同时,我所还将所辖区划分成了4个责任区,由各巡查组组长带领4个执法小组分别负责4个片区,明确了管辖区小组每位成员和管辖区责任人的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将任务完成情况同年度考核挂钩,努力实现责任到岗到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每周工作汇报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把食品安全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实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工作目标,我所利用农村工商联络员优势,召集农村工商联络员及重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召开了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动员大会,重点讲解了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并对参会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与此同时,我所还组织执法人员深入经营业户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宣传,引导群众合理消费、安全消费,引导经营户守法经营。截止目前,我所共发放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材料800余份,深入企业及市场宣传12场次。
(三)突出重点,强化监管
按照分局有关工作要求,我所把工作重点放在统一台帐、落实登记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及无照经营小食杂店的清理取缔上,执法人员采取进村、入企、入户的方式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共出动执法人员480余人次,车辆90台次,通过摸底,作到了对所有企业、作坊、经营业户的企业数量、证照情况、产品流向等三清楚,将全所347户经营业户按照辖区分解到了各个片区,由片区监管人员负责同所有企业(作坊)签定食品安全承诺书,并指导业户做好进销台账,通过全面普查,向食品经营户发放了3个台帐和1个凭证,并督促食品经营业户做好登记,建立了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档案。截止目前,我所共发放食品进销货台帐685本,生猪产品进销货台帐280本,食品质量安全建档率达到了30 %。与此同时,我所还进一步对辖区小食品经营店及小餐饮店进行了地毯式摸查,逐户填写摸查表,建档造册、设立台帐,并及时将食品经营业户的证照情况和经营情况录入工商所综合监管系统。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我所共检查企业和个体户326家,检查批发市场等各类市场11个,整治康政路小食群等重点区域5个,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3份,取缔无照经营业户69户,查处销毁注水猪肉19公斤。
(四)互助联动,信息共享
我所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积极协调镇整规办、卫监等部门,实行资源共享,联合执法,针对某某镇工作实际,有重点www.aishibei.com地对康政路、龙泉路等无照经营小食杂店较多场所进行了集中清理取缔。在相关部门配合下,我所仅用10天时间就查处取缔小食杂店30多家,通过整治,我所辖区已形成政府支持、业户关注、百姓关心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重点
尽管我所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因辖区业户多,且多处于农村地区,整治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偏远乡村,城乡结合部等地方还存在整治死角;二是与相关职能部门相互交流沟通机制仍需健全完善;三是食品案件查办还不够积极主动;四是长效机制、应急机制等建设滞后,对整治工作治本之策的探索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在下一步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我所将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及流通行业,采取有效措施,从食品生产经营整治入手,以关停取缔,整顿规范,促进提高等方式,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流通的监管工作,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食品监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法律意识,督促引导食品企业严格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二是完善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切实组织执法人员深入辖区企业及经营业户,全面落实索证索票及进销货台帐制度,进一步督促食品经营业户做好登记。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项检查、联合检查,加大对无照经营小食品群、农村小食杂店、小餐饮企业的检查和查处力度,加强药品医疗广告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违法分子;
三是进一步建立食品市场诚信体制,通过建立监督检查档案等形式,把好市场准入关,防范和制止假劣食品的上市流通,扶持质量好、信誉高的食品进入市场;
四是通过采取设立举报电话、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等方式,实现全县监管无盲区,严厉打击违规违纪行为,确保广大群众的饮食安全。
篇2:工商所食品安全工作会汇报材料
工商所食品安全工作会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很荣幸代表贾岭工商所向各位汇报工作。
今天在这里召开现场会,我的心情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诚惶诚恐。为什么这么说呢?食品安全工作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的核心就是沉甸甸的两个字——责任。为了这份责任,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干部,我们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来分解责任;通过划分片区、制定巡查制度来落实责任。食品安全监管,我们贾岭工商所更多的是按照上级要求,逐项对照、逐项落实。所以,我们在食品监管方面确实没有什么好的做法、好的经验,更谈不上创新。我想今天的现场会应该是我们向各位领导、兄弟单位们学习的一个绝好机会。
下面我就把贾岭工商所在食品监管方面的的一些做法、碰到的问题以及进行的一些思考,同大家作个交流和汇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重要性毋庸置疑。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我们贾岭工商所有一个总体思路,就是八个字,长远考虑,细处着眼。
什么是长远考虑?我们知道,三合一台账是现阶段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当然会促进我们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但是,它毕竟只是食品监管的一种手段,目的和手段次序不能颠倒。监管的手段会随着实践不断发生变化,也许某天会出现四合一台账、电子数据的台账;而且三合一台账不是万能的,不能包治百病、包打天下,从实践来看它本身也有不足的一面。不是说三合一台账建好了食品安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所以,在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上,我们不能舍本求末,不能为了台账而去做台账。长远考虑,说白了,就是要根据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长效机制怎么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问题我想等下再说。
细处着眼,什么是细处着眼?三合一台账是一项好措施,关键在于落实,怎么落实,要从细处落实。怎么个细法呢?概括地说,就是领用有签字、使用有监督、不用有处罚、检查有记录。
首先,领用要有签字。
领取台账为什么要签字?按照要求,所有食品经营户都要使用三合一台账,没有签字就不知道谁领了、谁没有领;还有就是防止有些经营者以没领到台账为借口不建账。
第二,使用有监督。
怎么个监督法?第一步,分清责任,划片区或者分网格,每个片区或每个网格的食品经营户在分局层面都要建立总台账,责任到人。也就是户数清、责任明。现在基层分局人员很少,责任到人后,并不等于就各干各的。分工和合作并不矛盾。
第二步,抓重点监督。食品经营户数量众多,食品种类、批次更是数不胜数,要监督所有食品都上台账,这不现实。怎么办?我想可以抓以下几点:1、抓重点食品监督,比如奶粉和其他奶制品。为什么要抓奶粉啊,因为奶粉是中国食品安全的始作俑者,这个大家都知道。所以我们要求经营者经营的所有品种奶粉都要建三合一台账,对名不见经传的奶粉或奶制品更要重点监督建账情况。2、抓重点区域如学校周边、社区中心的食品经营者。3、抓重点环节如超市配送货,对送货下乡核查食品建账。4、抓重点阶段,如对端午节粽子、中秋节月饼,可作为一段时期内的建账核查重点食品。5、抓上级交办的临时整治任务,如前段时间省局下文说某某牛奶存在某个批次不合格,我们把X X和XX各个角落所有三合一台账都过了一遍。有句话叫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这句话放在食品安全上,我想倒是蛮合适的。
第三、不用有处罚。
对于不使用三合一台账,不执行索证索票制度的经营户如果不给予应有的处罚,制度就失去应有的严肃性。但是要处罚,必须有法有据。要看经营者是否履行了进货检查验收的义务,适用国务院的特别规定显然更容易操作,但是要注意先发限期改正通知书,对拒不改正或者不能提供质量合格证明的,才可以处罚。
上半年,有很多分局都查处过奶粉串货的案子。A牌子的比较多。我们这里查的是B牌婴幼儿奶粉。这批奶粉的共同特征是标签上的生产批号被人为刮掉了。销售商在三合一台账上没有进货记录,后来仅提供了一张C地批发商的供货单据。也就是说C地串了D地代理商的货,并且刮掉了生产批号。实际上,对于串货,我们的态度很明确,就是即不充当奶粉代理商的打手,也不当看客。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生产批号属于非强制标示内容,企业在奶粉标签上可以标批号,也可以不标。但是明明有批号却被涂改了,是什么性质的行为www.aishibei.com?从我们监管角度来说,我们要求经销商进货有凭据、销货有资格、质量有证明。国务院第503号令明确指出“销售者应当向供货商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检验报告,不能提供检验报告的产品,不得销售。”这种情况下,经销商由于生产批号已涂改,实际上已不能按生产批次提供检验报告,所以我们处罚他也就顺理成章了。对于经营者不使用三合一台账,在宣传无效的情况下,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应是必要的。
第四、检查有记录。
三合一台账,今天你做了没有?每次巡查,我们都会向经营者问这样的问题。没做的或是没做好的,理由有很多。我们巡查人员很耐心,反复交待“明天上级要来检查,要赶快把台账补起来。”说了很多次后,经营者知道了,这个三合一台账是应付上级检查的。如果是这样一种检查方式,我相信,三合一台账即使建立起来了,也起不到它应有的追根溯源的目的。
要使三合一台账成为经营者的主动行为,首先,我们的检查要常态化,要给经营者压力,让他知道,不执行三合一台账有被处罚的风险;第二,要让经营者有动力,让他感觉到三合一台账的好处。贾岭当地有户超市,属于返乡农民工创业。三合一台账做得很好,好在哪里呢?首先,从开业至今他所有的进货发票全部保存,而且按月装订成册;第二,我们知道,现在三合一台账全市参差不齐,有相当部分批发户使用的仍是传统的售货单据,难能可贵的是他将这些售货单据记载的信息,用三合一台账重新制作一份并按不同进货商分类保存。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实际上他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掌握进货时的价格对比。就某种食品来说,不同批发商的批发价格或者同一个批发商不同时期的批发价格一般是不同的。通过三合一台账,他可以随时了解食品价格信息,有针对性的选择供货商,有针对性的进行价格谈判。所以三合一台账如果能让经销商看到好处,他会自觉地建账。
三合一台账里面有一项内容是巡查人员签字。就是由巡查人员对三合一台账检查并签字。经常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一种是补签字,在经营者已经进货发票上补签上巡查人员名字,还有一种是提前签字,为了省事,巡查人员在空白发票上先签字。贾岭工商所在开始也有这种现象,每到上级检查前,突击签字。这种情况不好。如果说我们的干部在检查台账时发现当事人台账记录很完整,而且当事人可以提供供货商的证照复件和本批次商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那么他完全可以大胆地签字。但是,当台账记录有瑕疵比如没有写供货商的证照号,而且经销商也提供不了食品的质量证明,如果出了食品安全事故,签字的干部就要负一定的法律责任。
从这个角度说,食品监管不能造假,也不需要造假,这样的造假只能害了我们自己。
关于签字,我想,对于三合一台账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在市场巡查记录本上详细记载,并由当事人和巡查人员共同签字。与前面不同的事,这个巡查记录是由我们保管的。而三合一台账是由经营者保管的。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我认为,在三合一台账的签字要慎重,避免出现补签字、提前签字。就是要补签字,也要认真检查当事人的索证情况。
下面,我想谈谈对三合一台账的一点思考。
三合一台账,从实质上说是要求经营者履行索票义务,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可以追根溯源。而经营者索证义务,更强调食品安全的事先预防。因为只有来源合法、质量有保证的食品才能上市销售。索证可以将来源不合法、质量无保证的食品拒之门外。从目前执行情况来看,食品经营者基本履行了三合一台账的索票义务。但对于索证,现在基本上做得很少。一般是我们就某一食品要求其提供质量合格证明后,食品经销商才向供货商索要。所以在我们推行三合一台账后,食品安全的事先预防反倒有所削弱。这是不是有点顾此失彼或者说舍本求末呢?
回到前面的话题,从长远考虑,食品监管最终要构建长效监管机制。贾岭工商所准备从四个方面来推进长效机制的建立。
第一,队伍建设是根本。无论多好的监管措施都要有人去做,有人会做。我们的队伍不仅要提高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监管中不犯错、少犯错。
第二,巡查制度要坚持。所谓管理,就是你不管他不理。所谓巡查就是即要巡又要查。不巡不查或者巡而不查,工商职能就会被弱化,我们的工商局就会逐渐被边缘化。
第三,处罚力度要加大。纵观我们市局整体办案结构,在食品整治方面的案子并不多。因为它面对的群体是个体工商户,处罚幅度大不了,很多分局不屑于办这类小案。但是我想,食品安全的案子,它的社会影响层面远远大于经济上的效益。就说前面那个B奶粉的案子,处罚2000元,确实不多,但是,通过我们对类似奶粉的逐户核查以及宣传,在辖区内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办案能促进我们食品安全监管,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宣传造势要跟上。我认为食品安全的宣传要做到同反**宣传那样,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就宣传方式来说,越简单、越直观、越实用才越有效。我们的片管干部在每次巡查中同经营者的聊天、对话、交流,这种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宣传。
说到这里,我的发言就要结束了。最后,我想代表我们贾岭工商所对下半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表个态。别的不说,就引用一下当年朱镕基总理的一句名言:“我有一个信条,就是独立思考,敢于承担责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