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成绩分析2
一、各班成绩
班级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平均分 | 87.84 | 88.08 | 86.41 | 91.63 | 89.59 | 75.37 |
优秀率 | 52.94 | 61.53 | 58.82 | 70.59 | 68.62 | 27.45 |
及格率 | 94.12 | 94.23 | 92.16 | 98.04 | 94.12 | 82.35 |
关注率 | 5.88 | 5.77 | 7.84 | 1.96 | 5.88 | 17.65 |
二、存在的问题
全段平均分只有86.47,宗观全局,三班、四班的成绩有较大优势,各方面的比例都比较高,六班的成绩有待加强,其他三个班级相差不多。从现在的情况看,整体的水平还需要提高,这需要做到教师资源共享,整体提高整段的成绩。做到保持现有的成绩,争取有更大的突破。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好每堂课,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阅读课和习作课。
2、加强交流、沟通,了解关注生、优秀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
3、加强与家长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4、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话能力。
5.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篇2:小学语文教学期中调研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期中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为了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使我校的语文教育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思想理念与模式,把我校的语文教学引领到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为利于今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现将本学期到各班的调研结果报告如下,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通过听常态课,与师生交谈,查看教案与教学计划等方法对我校19个班进行了调研。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调控、教师素质、教学特色等进行了调查,关于学生对参与状态、交流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对象
全校的语文教师与学生。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方面
1、教学目标:95%以上的教师能正确地定位和把握教学目标,约60%的教师非常关注生成性目标。
2、教学内容:85%以上的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约40%的教师能创造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约30%的教师能合理、有效开发和补充语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90%以上的教师的教学流程清晰,师生活动时间分配较合理,语文学科特点较突出。
4、70%左右的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法,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和求知动力。55%左右的教师注重学法指导,能设计出质量较高的探索类问题和发散类问题。一少部分教师教法陈旧。
5、教学调控:85%的教师基本上是按预设方案组织教学,有10%的教师能根据学情组织教学,65%左右的教师能采用多元评价。
6、教师素质:70%的教师有亲和力,教学基本功较强。从原始学历看,100%都是普师毕业。现学历中,35%有本科学历,中专学n占10%,55%都有专科文凭,年龄段在30—45之间,大部分教师责任心强,并且有相当的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新课改的有利因素。
7、教学特色:约40%的教师教学有亮点,有创意,约30%的教师有较明显的教学风格。
(二)学生方面
1、参与状态:从参与的广度上看,70%的课中的9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30%的课中50%左右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从参与的深度看,50%的课中的80%以上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2、交流状态:约6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敢于评价自己、学生和教师,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1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几乎没有交流。
3、思维状态:被抽查的课中,约30%的课中的一部分学生敢于提出的一些有挑战性独创性的问题,并能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活跃,发散性思维得到教师的重视与培养。
4、生成状态:约6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大多数学习兴趣浓厚,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度较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较好,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五、当前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新课标中有关教师角色转换的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还不敢放手,依然不能彻底改革旧的教学模式,上课仍是教师讲得多、机械抄袭多、死记硬背多。这种“三多”现象,令人担忧。还有一种倾向就是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透彻,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现象:抛开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能力的训练。一谈人文性,把整个课堂全都变成了感悟理解,使学生往往不知所学何物;搞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前欠充分的自学,没有很好的方法指导,合作学习成为一种热闹的场面,看着课堂气氛很热烈,实质上课堂效率极低。
2、教师的备课环节依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部分教师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应付差事的照抄照搬现象依然存在。有点教师把备课完全看成是应付学校的检查,看作是一种负担。有的教师的教案流于形式,不求实效。有的教师课还没上,反思却早已写完,如此反思有什么价值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3、课堂上教师评价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教师一味的鼓励,赞扬,使教师的评价成为口号,失去了其应有的针对性与启发性。也就是说,学生的思路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是得不偿失的。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不能千篇一律,还要有启发性,要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参与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
4、教师对于语文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很重视。通过听课发现,许多学生没有养成书写工整的习惯,课堂上写字的姿势也不够正确,我们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苦于学生不会发现问题,就因平时没有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
六、几点建议
1、教学中要注重三维目标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切实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奠基。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废弃落后的知识传授方式和注入式教学,要运用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使之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完成素质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还主体地位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系统的设计,都应有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3、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和背诵积累。建议面向学生开放阅览室,动员家长给孩子创造有利的读书环境,多购买图书,学校教育与家庭相结合,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爱读书、读好书,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多背诵积累经典的诗歌与美文,增加语言积累,为课堂教学提供丰沃的土壤。
4、重现教师发展,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教师始终与新的教学理念和新课堂模式保持零距离的接触,使教师改变闭门造车的不利局面,把新课程改革这条活水真正引到教学一线,为教学更新提供不尽的源泉。建议学校利用多方资源,为教师多创造一些课例机会,观看优秀课例。通过多方位教学研究,切实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教学策略。
5、加强对本校青年教师的培训,充实教师队伍,要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培养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可通过与比较优秀的教师结对的方式,促进他们的成长;对中、老年教师的培训更要加强引导他们尽快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从而有效地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