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人员谈判训练攻略:双赢谈判

  销售人员谈判训练攻略:双赢谈判

  在结束《谈判制胜秘诀》这一课程之前,我们要更多地谈谈双赢谈判。不要企图控制买主或者诱使他们做他们本来不愿意做的事情。我相信你应该同买主共同努力,解决好你们的问题,找出一种双赢的解决方案。你可能会说:"罗杰,你显然不了解我做的那种买卖。我生活在一个狗咬狗损人利己的世界,我的买主都没有什么慈悲心肠,他们吞食亲子。在我们这个行业没有什么双赢的事情。很显然,我卖东西的时候,我尽可能要得到最高的价格,买主要得到最低的价格。我们到底怎么才能双赢?"

  所以,让我们从最重要的问题开始:我们说的双赢,其意义是什么?真的意味着双方都赢吗?或者意味着双方都输了才公平?如果每一方都认为自己赢了而对方输了呢?--那还是双赢吗?

  在你排除这些可能性以后,再深入地想一想。如果你拿着一个大定单离开了,你心里在想:"我赢了!如果买主是个更好的谈判高手我本来还可以把价格再降一点儿。"那情况又会是怎么样呢?然而买主心里想是她赢了,如果你是一个更高明的谈判对手,她还可以给更高的价格。所以,你们双方都觉得自己赢了,而对方输了。这是双赢吗?是的,我相信是,如果你们一直有上面那种感觉的话。只要第二天早晨醒来,你们没有人想:"狗娘养的,我现在才明白他们干了什么。等我再看见他!"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强调做那些让对方觉得自己赢了的事情。比如,不要对第一次出价就一下子接受;要的要比你想得到的多;假装吃惊;采取别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等等。

  除了让对方感觉赢了之外,还有四个基本原则值得注意。

  原则一:不要把谈判局限在一个问题上

  如果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最后只剩下价格了,那一定是有赢有输。如果谈判桌上多留一些问题,你总能达成协议,使买主不会在乎在价格上做些让步,因为你可以回报一些别的东西。

  有时候买主试图把你的产品纯粹当作商品本身,他们说:"我们是按吨买的。至于说明书,我们不在乎谁生产的,从哪里进的货。"他们企图把这笔买卖看成是就一个问题的谈判,企图说服你降价是惟一有意义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尽可能提出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发货,项目,包装,以便你能通过谈判这些条款达成交易,不要让人觉得只是一个问题的谈判。

  在一个研讨会上,有个搞商品房销售的人来找我,他很激动,因为他有个合同差不多谈成了,现在有一年多了。他告诉我:"我们几乎成交了。实际上除了价格什么都谈好了,我们的分歧只是720**美元。"我吃了一惊,因为我知道现在只剩一个问题了,那肯定有一输一赢。尽管买卖谈成了,可他们还留下了麻烦。

  幸好,谈判中有很多重要的因素,不只是一个问题。所以,双赢的谈判艺术要求你像拼拼图一样把那些因素拼起来,让双方都感觉自己赢了。

  原则一:不要把谈判局限在一个问题上。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在小问题上的共同点来解决僵局,使谈判顺利进行,如我在第三十三章教你的那样,但是你千万不要把谈判局限在一个问题上。

  原则二:要知道人们不是为同样的东西而来的

  我们都有一种倾向,认为对方是为要我们想要的东西而来的--对我们重要的,对他们也重要。这不一定。

  销售人员容易落入的最大陷阱就是认为价格是谈判中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显然,还有其他因素对买主也很重要。你必须向他们保证你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他想知道你们是不是能给予管理上的监督,想知道你们在付款期限问题上的灵活性。你们公司有没有经济实力做他们的贸易伙伴?你们有没有训练良好、机动灵活的劳动力?只有你在这些要求上让买主满意了,也只有这个时候,价格才成为一个决定因素。

  谈判双赢的第二个关键是:不要认为他们想要的就是你想要的。如果你这么猜想,那么你就会认为你在谈判中所做的对他们有利的事情,就是对你有害的事情。

  只有你懂得人们在谈判中并非想得到同样的东西的时候,才能有双赢谈判。高超的谈判不只是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而且还要关心他人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你同买主谈判的时候,最强烈的想法不应该是:"我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而是:"我怎么才能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同时给他们些东西?"你给他们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会给你你想得到的东西。

  原则三:不要太贪心

  不要企图卷走谈判桌上的最后一分钱。你可能觉得你胜利了,但是如果买主觉得你战胜了他,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吗?"鲍勃,刚才你说我们的原料你等着急用,可又找不到运货车,是吗?"

  "是呀,你说这急人不急人,咱们的合同也签了,可货我却用不上。"

  "你看这是什么,送货清单。我已经让我们公司的车把货送往你们的工厂了。"

  "?!"留在谈判桌上的最后一分钱捡起来是很昂贵的。所以,不要企图全都拿走,在谈判桌上留下一些东西,让对方觉得他也赢了。

  原则四:把一些东西放回谈判桌

  做一些额外的事情,你义务之外的事情。给买主一些附加的服务,给他们更多的关心,结果你会发现这额外的没有经过谈判的恩惠比谈判中所谈的一切事项意义都更为重大。

  切记要点

  不要把谈判局限在一个问题上。

  不要认为帮助买主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你就一定有所损失。你们要的不一定是同样的东西。糟糕的谈判对手试图强迫对方改变立场,而高明的谈判对手知道即使立场差别很大,双方的利益也可以是共同的,所以他们通过行动让对方改变立场,关注双方共同的利益。

  不要太贪心。不要企图拿走谈判桌上的最后一分钱。

  把一些东西放回到谈判桌上,给一些额外的优惠。

  后记

  让我留给你一个问题去思考。如果你理解这个简单问题的意义并把它当作你事业生涯的基石,你职业生涯的各个方面都将水到渠成。这里是我给你的一些建议:忘掉其他一切事情,集中精力把事情做好。

  不要去忧虑怎么让老板给你加薪,而是集中精力把事情做好。

  不要忧虑怎么被提升为销售经理,或者被派到更大的辖区去,而是集中精力把事情做好。

  不要忧虑下个月怎么付账,而是集中精力把事情做好。

  你怎么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呢?想想怎样不折价就得到定单。想想怎么样让你的买家把他的全部而不是部分生意都给你。竭尽全力让买家相信你,以至于他们的行动要征求你的意见。把你的事情做好,使之成为你关注的核心,其他一切都将顺理成章。付账的钱会找上门来,你的销售经理会求你接管更大的辖区,你的上司会求你接受提升。当你一心一意要把事情做好的时候,其他一切都将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祝你在谈判中交好运,并且要记住:只有你卖掉了东西并且赢利,一切才成为可能。关于作者

  罗杰·道森出生在英格兰,1962年移居美国。10年以后他成为美国公民。他曾担任加利福尼亚一家大房地产公司的总裁,1982年成为全职的作家和职业演说家。

  罗杰·道森是加利福尼亚制胜谈判协会的创始人。他的南丁格尔-柯南特录音制品成为畅销的录音制品。他的几本书成为主要书社的首选书籍。

  因为他在谈判、说服和决策及主题演讲等方面的专长而受到全北美诸多公司和协会的邀请。他的论坛罗杰·道森产品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就销售、谈判、说服、决策和创造业绩等方面举办研讨会。

篇2:房地产销售业务流程:谈判

  房地产销售的业务流程:谈判

  一、洽谈

  样板间及现场参观完毕后,可引导客户到谈判区进行初步洽谈。

  1.基本动作

  1) 倒茶寒暄,引导客户在销售桌前入座,给其项目资料,并对项目的价格及付款方式做介绍;

  2) 在客户未主动表示时,应该立刻主动地选择一种户型作试探性介绍;

  3) 根据客户所喜欢的单元,在肯定的基础上,作更详尽的说明;

  4) 根据客户要求,算出其满意的楼层单元的价格、首付款、月供还款及各种相关手续费用;

  5) 针对客户的疑惑点,进行相关解释,帮助其逐一克服购买障碍;

  6) 适时制造现场气氛,强化其购买欲望;

  7) 在客户对产品有70%的认可度的基础上,设法说服他下定金购买。

  2.注意事项

  1) 入座时,注意将客户安置在一个视野愉悦的便于控制的空间范围内;

  2) 个人的销售资料和销售工具应准备齐全,以随时应对客户的需要;

  3) 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了解客户的主要问题点;

  4) 销售人员在结合销售情况,向客户提供户型和楼层选择时,应避免提供太多的选择。根据客户意向,一般提供两、三个楼层即可;

  5) 注意与现场同事的交流与配合,让现场经理知道客户在看哪一户型;

  6) 注意判断客户的诚意、购买能力和成交概率;

  7) 现场气氛营造应该自然亲切,掌握火候;

  8) 对产品的解释不应有夸大、虚构的万分;

  9) 不是职权范围内的承诺应报现场经理通过。

  上述程序完成之后,客户会拿齐资料回去考虑,此时销售人员可留其联系办法(最好询问客户何时联络方便),并表达希望其能尽快做出决定的意思(表达方式不宜太过直白,要严禁过分夸大销售状况),最后,应送其出门与其道别。个别意向很强的客户可采取收取小定金的方式,向其表明他所中意的单元可以为其保留,此种方式可以让客户牵挂楼盘,后期再有策略地进行跟踪直到认购。

  二、暂未成交

  1.基本动作

  1) 将销售海报等资料备齐一份给客户,让其仔细考虑或代为传播;

  2) 再次告诉客户联系方式和联系电话,承诺为其作义务购房咨询;

  3) 对有意的客户再次约定看房时间;

  4) 送客至售楼处大门或电梯间。

  2.注意事项

  1) 暂未成交或未成交的客户依旧是客户,销售人员都应态度亲切,始终如一;

  2) 及时分析暂未成交或未成交的真正原因,记录在案;

  3) 针对暂未成交或未成交的原因,报告现场经理,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篇3:销售培训:谈判策略

  谈判策略

  1.避免争论

  谈判人员在开谈以前,要明确自己的谈判意图,在思想上进行必要的准备。然而,谈判双方为了谋求各自的利益,必须要在一些问题上发生分歧。分歧出现后,要防止感情用事,保持冷静,尽可能地避免争论。因为,争论不仅与事无补,而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最好的方法是采取下列态度,进行协商。

  ·冷静地倾听对方的意见。

  在谈判中,听往往比讲更重要。它不仅表现了谈判者的素质和修养,也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多听少说可以把握材料,了解对方的动机,预测对方的行动意向。谈判的要害在于掌握对方的动机,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倾听过程中,即使对方讲出你不愿听的话,或对你方不利的话,也不要立即打断对方或者反驳。因为真正赢得优势,取得胜利的方法快不是争论。反驳时偶尔获得优越感,却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让对方陈述完毕之后,先表示同意对方的意见,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疏忽,然后提出对对方的意见进行重新讨论。这样,在重新讨论时,双方就会心平气和地进行。从而使谈判达成双方都比较满意的结果。比如,在谈判价格问题时,当甲方提出:"你方的产品价格太高,不刹价无法达成协议"。这时乙方最好的办法不是立刻讨价还价,而是非曲表示歉意,对对方说:"我们也认为产品价格订得太高了些,但由于它成本高,所以,报价时只考虑了自己的生产成本和盈利指标,忽视了你们的承受能力,这是我们的疏忽。对此,我们表示歉意。大家谁也不会为了亏本来谈判。因此,我们愿意就价格问题专门进行磋商"。这样一来。对方就不会觉得你是为了掏他的腰包,而是真诚地为了继续合作。在重新讨论价格时就显得十分宽容和大度。

  ·婉转提出不同的意见。

  在谈判中,当你不同意对方意见时切忌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会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反而促使他千方百计地来维护自己的观点。如果要提不同的意见,最好的方法是先同意对方的意见,然后再作探索的提议。

  ·分歧产生之后谈判无法进行,应马上休会。

  如果在洽谈中,某个问题成了绊脚石,使谈判无法顺利进行。这时,聪明的办法是在双方对立起来之前,马上休会。如果继续下去,双方为了捍卫自己的原则 和利益,就会各特已见,使谈判陷入僵局。休会的策略为那种固执型谈判者提供了请示上级的机会,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养精蓄锐的机会 。

  谈判实践证明,休会策略不仅可以避免出现僵持的局面和争论发生。而且可以使双方保持冷静,调整思路,平心静气地考虑双方的意见,达到顺利解决问题的目的。"休会"是国内外谈判人员经常采用的基本策略。

  2.避实就虚

  避实就虚指为达到某种目的的需要,有意识地将洽谈的议题引导到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以求实现自己的谈判目标。具体做法是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纠缠不休,或在自己不成问题的问题上大做文章,以分散对方对自己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上的注意力,从而自己在对方无警觉的情况下,顺利实现自己的谈判意图。比如,对方最关心的是价格问题,而我方最关心的是交货时间。这时,谈判的焦点不要直接放在价格和交货时间上,而是放到价格和运输方式上,在讨价还价时,可以在运输方式上作出让步,而作为双方让步的条件,要求对方在交货时间上做出重大让步,这样,对方感到了满意,自己的目的也达到了。

  3.最后期限

  几乎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有包含着时间的因素。但是经验告诉人们,有些事情的最后斯期限是不能逾越的,否则就要发生重大损失。谈判往往是在最后的不到10%的时间里谈成的。在洽谈的最后时间里,双方作出的每一让步都影响全部销售价值的90%的变动幅度。

  处于被动地位的谈判者,总有希望谈判达成协议的心理。当谈判双方各持已见,争执不下时,处于主动地位的一方可以利用这一心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最后期限和解决条件。期限是一种时间性通碟,它可以使对方感到如不迅速作出决定,他会失去这个机会。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们对得到的东西并不十分珍惜,而对要失去的本来在他看来并不重要的某种东西,却一下子变得很有价值,在谈判中采用最后期限的策略就是借助人的这种心理定势发挥作用的。

  最后期限即给对方造成压力,又给对方一定的时间考虑,随着最后期限的到来,对方的焦虑会与日俱增。因为,谈判不成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因而,最后期限压力,迫使对方快速做出决策。

  在具体使用最后期限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不要激怒对方。

  最后期限策略主要是一种保护性的行为,因此,当你不得不采取这种策略时,要设法消除对方的敌意。除语气委婉、措辞恰当外,最好以某种公认的法则或习惯作为向对方解释的依据。假如你遵循的是恰当的公认的习惯或行为准则,或者你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对方在接受时就不致于有怨气。

  ·给对方一定的时间考虑。

  这样以便让对方感到你不是在强迫他接受城下之盟,而是向他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尽管这个方案的结果不利于他,但是毕竟是由他自己作了最后的选择。

  ·对原有条件也有所适当的让步。

  这样使对方在接受最后期限时有所安慰。同时也有利于达成协议。

  时间就是压力,它使对方在商务谈判时无法忘掉这种压力。所以,我们总是全神贯注于对方的最后期限,它有一种无形的催促力量,使对方不自觉的接受它。这就是为什么它的效果如此之大,它常会促使对方做出你希望他做的决定。所以,只要你处在谈判的主动地位,就不要忘记使用这一策略

  4.以退为进

  我国春秋时期,齐国是春秋五霸之首,疆哉辽阔,国力雄厚,拥有一支近三万人的军队;而鲁国则地域狭小,兵少力弱,不是齐国的对手。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出动大批军队进攻鲁国,当齐军进入了有利于鲁军反攻的长勺地区时,鲁国并没有马上发起反攻,而是坚守阵地。这时,齐军自恃力量强大,首先发起进攻,企图一举成功。但是,齐军连续三次进攻都未获胜,队伍疲惫不甚,锐气大减。这时鲁军见时机已到,向齐军发起总攻。一时齐军阵势大乱,纷纷溃败而逃。

  商战如同兵战,"退一步,进两步",以退为进是谈判桌上常用的一个制胜策略和技巧。

  有一年,在比利时某家画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美国画商看中了印度人带来的三幅画,标价每幅250美元,画商不愿出此价钱,双方谈判陷入了僵局,那位印度人被惹火了,怒气冲冲地跑出去,当着美国人的面把其中一幅画烧了。美国画商看到这么好的画被烧掉,感到十分可惜,他问印度人剩下的两幅画愿卖多少价,回答还是每幅250美元,美国画商又拒绝了这个报价,这位印度人横生一计,又烧掉其中一幅,美国画商当下只好乞求他千万不要再烧最后一幅。当再次询问这位印度人愿卖多少价钱时,卖者说道:"最后一幅能与三幅画卖一样的价钱吗?"最后这位印度人手中的最后一幅画竟以600美元的价格拍板成交。而当时,其他的画都在100至150美元之间。

  5.兵不厌诈

  谈判,特别是涉及到利益的贸易洽谈,不但需要人们极大的耐心,而且还需要极大的细心,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粗心大意,要时刻警惕对手设下的陷阱。

  ·数字陷阱

  在一般协议谈判中,不可避免地要说到各种各样的数据,如价格、成本、利息或调或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等等,这些数据对谈判的双方都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一般来说,许多人都不善于迅速地处理数字,特别是在紧张的谈判气氛中,更容易犯愚蠢的错误,假如你的月工资是20**元,你能立刻准确无误地告诉我你的周工资数额吗?在谈判过程中,当对方抛出各种数据时,你相信还是不相信?点头还是摇头?这时候,千万不可鲁莽行事。承认自己对数字处理的能力不够,并非是一件丢脸的事,请对方一项一项说,你一项一项算。如果当场算不过来,拿回去仔细研究过再表态,切不可盲目相信对方所提供的任何数字,不论这些数据出自什么权威之手,要知道,有的谈判对手特别喜欢钻你不善于处理数据的空子,而在谈判中占你的便宜。

  假如有人对从你说,他的那批货物只以成本价让给你,你先别太高兴,应该马上问到:"成本价是如何算的?"特别是对外贸易中,由于中外会计规则差异,双方对各种数据意义的解释相差很大,所以一定要让对方解释清楚。

  ·假出价陷阱

  美国某公司发布广告,说有一部机器设备出售,价格是10万美元。互相竞争的几位雇主中,一位愿出9万元的高价长当场付了10%的订金,卖主没想到这部旧设备竟能卖得这么好的价钱,就同意不再考虑其他买主,三天后买方来了,说当时的价格太高,不同意马上成交,还说,这部机器仅值5万美元,于是卖方又被迫与买方讨价还价,最后以6万美元成交。而当初曾有人愿出7万美元 ,卖主却没有卖给他。

  这是买主使用假出价的策略的胜利。假出价格,即买主利用高价的手段(或卖主利用报低价的手段),排除交易中的其他竞争对手,优先取得交易的权力,可是一到最后成交的关键时刻,买主便大幅度压价(或卖主大幅主提价),洽谈的讨价还价才真正开始。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假出价格的一方占便宜,而另一方只好忍痛割爱。假出价格,虽然是不其道德的,但却是销售中屡见不鲜的陷阱。

  日本人往往利用这种伎俩来占对手的便宜,他先报个抵得出奇的价格诱使对方上钩,使对方很高兴和他达成交易。但东西到手之后,对方便常常会发现少了点什么配套部件,于是,被迫又向他们购买,由于排除了其他竞争对手,他便会漫天要价。逼买主就范。

  "兵不厌诈",这是《孙子兵法》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们预防假出价陷阱的法宝,为了防止买主假出价,可以要求对方先付大笔订金,使他不敢轻易反悔;或给对方最后了取货期限,过时不候;或同时与几个买主接洽,为了防止卖主假出价格,应该仔细询问对方价格的含义,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和对方纠心缠,最后协议要反复推敲,如果万一发现了对方的当,不应该忍气吞声,而应该因地制宜采取必要的措施,给对方以坚决的还击,使已方在销售过程中的基本利益提到保障。

  6.绵里藏针

  在通常的谈判场合,双方摆出的阵营中往往有首席代表与次要代表,前台代表与后台代表之分。一方代表在回答问题时,通常要看一看副代表的态度或某种暗示。即使他们非常想迅速把交易谈成,也总是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神态,努力放慢对话的节奏。在激烈的交锋中要努力寻找缓冲的时间来思考,避免仓促作出不当的决定。

  在1956年的美苏两国最高销售经理人的谈判中,原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自恃比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聪明,闹出了大笑话。在谈判过程中,不论赫鲁晓夫提出什么问题,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等杜勒斯递过条子来后,艾森豪威尔才开始慢条斯里地回答问题。当时赫鲁晓夫很看不起艾森豪威尔,认为他智力低下,而他自己作为苏联领袖,当然知道任何问题的答案,而无须他人告诉你要说些什么。赫鲁晓夫当场讥讽地说道:"究竟谁是美国的最高领袖?是杜勒斯还是艾森豪威尔?"其实,是赫鲁晓夫错了,他不了解艾森豪威尔在谈判桌上所表现的特点,正是一种绵里藏针的隐藏力量。他这样做,至少已经充分做到了两件事情:既争取到了思考问题的时间,又获得了别人的提示启迪。

  在谈判桌上,须记住不要为了赶时间而自乱阵脚,应该仔细慎重对待,务必使自己的回复扎扎实实,不现纰漏。同时,不要做到不要轻易承诺,一旦承诺下来,无论如何一定要实现。不要出尔反尔,否则会有损自己的信誉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