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学校绿色环绕
--某小学创建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一、基本概况
市***小学地处**区中部,南邻**,北接**,可谓闹中取静。学校具有70多年历史,全新装修的学校设有各专用教室,各班级均配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学习条件良好。现通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齐心协力,学校正努力迈向教育、教学有成效、办学有特色的品牌小学。其中“磁性学校”是我校的重点课题与主旨,其中绿色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校高度重视绿色学校的建设工作,每年以创建绿色学校的标准为指导,全面落实标准提出的各项指标,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二、绿色先行、打造磁性学校
(一)统一认识,建立和完善教育体系
学校领导以深刻长远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意义。坚持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构筑起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和社会为载体,学校和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学校环境教育体制。坚持以绿色观念教育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参与意识与环境建设及创新意识。
(二)重视课堂主渠道,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
(1)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瑞金二路小学采取多种方式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导处抓住午会课的时间,安排了环境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等课程,要求班主任切实执行,切实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在抓好环境教育基础上,强调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各学科中均要渗透环境教育,自然、思想品德等学科考试中有环境教育内容的题目,有比分。有渗透环境教育的计划、教案及有关的资料积累,并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社会环境考察等实践活动。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师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发挥了环境教育的辐射作用。
(2)多渠道充分利用,开展绿色教育。利用学校每年一度的科技节活动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近几年的科技节主题有“节能减排”、“与绿色科技同行”等。并在科技节中专门设立“认识植物”等竞赛,让全体师生进认真学习、竞赛。充分利用广播站定期广播环保知识,学校利用底楼宣传栏定期出专刊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张贴环保标语和环保宣传画等。学校努力建立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环境教学过程,使学习建立在自主和探索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环境教学体系。
(3)加大投入,狠抓管理,加快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建设进程。虽然学校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对校园进行了全面规划,投入大量资金利用各个角落进行了植物栽培和盆栽养植,逐步打造了一个绿色环绕的校园。大队部联合后勤处有计划地购买花草树木在植树节等节日中种植,把校园划分成若干区域,由各班专门负责养植并进行检查评比,把环境教育和爱护校园列入评选文明班的重要条件。
(4)投身社会大课堂,环境体验教育效果突出。学校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夏令营,开展环保知识教育。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讲话中,加入“珍惜地球上的水资源”,“爱护绿色地球”,“节能环保、节约资源”等内容,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提高了师生的环境意识。
同时瑞金二路小学通过以生活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采用多种环境实践的课外、校外及社区活动促进学生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的养成。每年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以及世界人口日学校组织大型活动,如“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签名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植绿护绿、垃圾分类、废电池回收、爱鸟护鸟、绿色消费、对周边环境进行监督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行动;鼓励学生撰写环境论文、调查报告进行环保方面的小发明、小设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环保知识科普小制作竞赛。本学期中自然学科还开展了探究植物根的奥秘的学科竞赛,激发了学生最自然界植物的兴趣,提高了环保意识和竞争能力。这些系列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让绿色、环保的意识在学生心中不断滋长。
(三)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生的环保情感
也许有人会说“变废为宝”是个“老掉牙”的话题,其实不然,随着人类环保意识日益增强,资源的循环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保护地球,保护人居环境,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识。瑞金二路小学特别利用迎世博倒计时的契机,开展了世博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在全市有了一定的名声。
世博会主题活动是将各个教室打造成学生心中的世博场馆,每个年级一个大洲、每个班级一个国家,并要求所有的材料都以废旧材料为主,进行模拟场馆的建设和布置。于是,废报纸、纸箱、饮料瓶、易拉罐等废弃物纷纷“登场亮相”,这样做一方面使学校环境更加整洁卫生,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节约意识,使这次活动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和赞许。
总之通过“迎世博”的系列活动,共创建了绿色环保的30多个“国家场馆”,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情感,从小树立“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三、回顾过去、敦促不断前行
"绿色学校"的创建,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学校找到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实施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广大师生
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爱绿、护绿、培绿的意识。学校通过养成教育和环境教育,校园更绿、更美了。学生养成了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学校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道路、运动场、课室地面洁净无纸屑杂物;宣传栏、牌匾设计新颖内容生动、醒目;草地、花圃有维护栏;公共场所摆放鲜花;学生不吸烟、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不乱折乱踏;不高声喧哗,不干扰他人学习;做到了"地面无纸屑、门窗无乱画、墙壁无鞋印、桌面无乱摆、走廊无高声、人人衣冠整、个个讲卫生"的要求。上述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扩大了社会影响,使得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辐射一个小社区,净化了环境,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素质,带动和影响家庭、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优美的环境,先进的设备,科学的管理,优秀的教师和良好的校风使瑞金二路小学在近年里迅速崛起,老师认为创建"绿色学校"既是提升学校品位,加速学校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向全社会推广环境教育的一条捷径。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公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产生有益的社会影响。这是有益于学校的发展,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有益于社会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近年来,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市“绿色出行”的主题培训活动,积极参加青少年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科普系列活动——《救救野猪》、《救救野牛》等系列竞赛活动并多次获得了市二、三等奖,z同学获得了卢湾区“绿色小卫士”称号、环保能源小组屡次在市、区级比赛中获一、二等奖,五年级的主题情景剧“绿色出行”更获得了卢湾区一等奖、上海市二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以上工作的扎实开展,我校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距绿色学校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如:在教育教学方面要定期开展有关环境教研活动,对一些主渠道学科要有专题性环境教研活动安排,多开设有关教育环境的选修课和环境类兴趣小组,让活动内容落到实处。同时多组织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市、区有关环保类实践活动及竞赛。今后,我们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全面提升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行动,共同努力,力争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z小学
篇2: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淮安市人民小学始建于1940年,系江苏省实验小学。70年的办学历程一直传承着“和”的哲学内涵,学校以“和乐人生教育”为文化纲领,以京剧为文化元素和实践表征,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省首批文明学校、省首批和谐学校、市绿色学校、市节水型创建学校等数十项殊荣,是连续六届江苏省文明单位。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清新雅致,散发浓郁的文化气息,为省园林式单位。营造“京韵戏趣”为神韵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筑建孩子们喜爱的校园;致远长廊、和声塘、京韵园等特色景点,让校园景致彰显和谐之美;益智苑、游戏区、小荷剧场等功能区以及多元的“走廊文化”为师生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环境。近年来,学校陆续改造了校园绿化带、运动场、京韵戏园等校园文化提升工程,建成数字化校园,办学资源优厚,信息点全覆盖,以绿色质量引领教育教学,教师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绿色学校创建以来,我校坚持用绿色学校的理念和标准管理和建设学校,制定了详实可行的绿色学校创建计划,增加专项资金的投入,改善环境设施和教学设施,使绿化建设和环保教育保障到位。从小事入手,抓环境、转理念、导行为,使全校师生更加关注自然、关注环保,形成充满绿色氛围、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
一、健全组织机构,形成绿色环保教育体系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绿色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多角度、多侧面的环保教育管理体系。把创建绿色学校纳入学校五年规划,把环保教育,提高环保素养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学校绿色工作运行机制。
加大了监督考核力度,使绿色创建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全校上下人人有绿化场地,班班有责任区域。全校建立环境监督岗,由绿色创建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带队,不定期对全校卫生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及时记录,采取改善措施。环境教育还渗透进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评比,纳入了班务计划。学校对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绿化等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构建绿色课程体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我校环境教育课程以各学科渗透教育为主,同时注重活动课程的开设,其结构为“学科加活动“、“显性加隐性”。
1. 注重相关学科的教学渗透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教学大纲和现行的教材均有相关的环境知识和思想道德伦理。学科教学就是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体系,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大量描述祖国美好风光、优美自然景物的文章,从审美入境,注重热爱自然教育,讲到动物素材内容时,老师有机渗透生态平衡、食物链等一系列环保知识;在自然课中讲明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原理、危害和防护;在社会课中进行土地、水、森林资源保护教育;在思品课中注重环保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学校还建立考核制度,把应有环境教育而不进行这项工作的教学,视为不完整的教学,规定在相关学科的考试命题中要有相应比例的环境知识考题,用于检查评估环境知识教学的实效。环保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触动了学生心灵,唤起他们主动加入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行列中。
2、成立环保兴趣小组
学校每年制定环境保护教学计划,并纳入学校整体计划一并实施,聘请有关专家作校外辅导员,在全校开设环保兴趣小组课,每周一节。教学内容主要有《保护大自然》、《飞吧,小鸟》、《节约水电》、《热可爱的小动物》等。学校在不同年级段开设了“模型 科技 环保”为主题科技类拓展兴趣小组,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模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品质。
学校还组织教师从不同领域探索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意义,开展了环境教育科研课题,目前,我校自主立项的环境教育科研课题有:
①如何教育学生建立环保观念;
②关于水污染的危害分析和对策研究;
③生态平衡与人娄发展研究。
各项课程的开展促使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他们将课本知识拓展到对社会知识的学习,对社会现象的关注。通过调查访问,梳理自己对环保节能问题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注重体验教育,寓“绿色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环保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环保氛围,为创建绿色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切入点,如在校园内设立环保宣传栏、环保宣传标牌,班级进行环保板报竞赛,不断为绿色创建营造浓郁的氛围。学校还充分利用“小荷广播站”阵地,通过感染力较强的听觉效果,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共鸣。“小荷广播站”的固定栏目《绿色风向标》,定期向全体师生广播。学校把绿色学校创建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周一国旗讲话中,加入“珍惜地球上的有限资源”,“爱我蓝天、爱我清水”等内容,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每学期,德育处开展诸如“我们和鸟做朋友”,“地球在呼唤”、“绿色的歌”等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班会课形式新颖,有故事、小品、知识竞答等,活跃了课堂气氛,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环保知识。
2. 结合重大纪念日,组织开展专题活动
结合“3.12植树节”“6.5世界环境日”、“4.22地球日”等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地球日我们开展“环保知识书画竞赛”、“我爱我家征文比赛”等。植树节发动学生为班级献花,教室里、教师办公室都摆www.aishibei.com上了几盆绿色盆景,令人神清气爽。奥运会和世博会期间,我校围绕“绿色奥运”和“生态世博”所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大眼睛行动”“世博知识竞赛”等,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了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中去。
我校还将今年的6月16日至21日定为“节能低碳宣传周”,制定了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低碳日”能源紧缺体验、“节能低碳、绿色健康”主题班会、发放“节能低碳、绿色生活”倡议书、组织学生网上观看“节能低碳”科普展览等主题活动。每年的毕业季,六年级全体同学认植香樟树,回报母校六年来的培育之情,为校园更增新绿。
在各专题活动过程,我校注重把环境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学生们不仅应用了所学知识,而且学会了关注自然,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
3.点滴做起,扩大绿色教育成果
学校坚持利用节假日组织同学走上街头和敬老院进行卫生清扫和环保宣传。“文明礼貌月”“让我们的校园更洁净”“卫生班级”评比等活动,使师生们养成了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积极开展节水、节电行动,发放倡议书,杜绝长明灯、长流水,发现浪费水电行为及时制止。学校积极开展“小手扮靓绿色校园”活动,在校园里开辟了“种植园”,组织学生动手参与绿化、美化校园,
学校把环境兴趣小组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定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组织开展文渠河水质调查,通过监测与分析,就文渠河污染状况写出综合整治建议。近几年来,学校坚持每学期组织类似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当地环境污染的情况了解。
绿色学校创建,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全校师生环保素质大为提高,环保宣传、环保实践、环保监督蔚然成风。全校师生无论课内、课外,还是校内、校外,形成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生动的环保教育局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于:1.师生自觉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自觉调查和监测社区污染等方面仍做得还不够。2.绿化面积还需进一步扩大。3.因为师资力量有限,在开发环境教育的校本教材方面做得不够。
学校将在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一如既往地以满腔的热忱深入开展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努力开辟适合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