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编辑部主任、研究员先进事迹
E,男,1958年12月生,汉族,中共产党员。现为《科学》编辑部主任,研究员。出版发行16部专着,发表论文100余篇。
一、主持《E科学》杂志,使之成为一流学报
E同志能自觉学习和实践*****,在思想上和工作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在各方面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自E接手主持《E科学》杂志以来,将一个极普通的三流杂志(《E科技动态》),经过几年的努力,办成国家一流学术杂志和国际检索期刊,成为全国三大期刊检索机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同时收录的少数核心期刊之一,并被国际6大检索机构的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和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E科学》改刊几年来,年年都在变,随着行业变,随着目标变,一年一个新台阶。由E主持的《E科学》杂志在我国首届E优秀期刊评选中被中国E学会评为E优秀期刊一等奖。《E科学》既注重社会效益,也注重经济效益,双效齐升。在提高学术质量和期刊影响力的同时,也通过各种办法,提高经营能力和自我发展水平,目前《E科学》是我国学术类期刊中具有较高影响力和较强经营能力的期刊之一。《E科学》杂志自20**年3月起被权威机构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评为E类5种核心期刊之一。这是最新最权威的中国核心期刊排行榜。据20**版《中国期刊印证报告》(核心版)统计,《E科学》20**年的影响因子为0.721,在E期刊排名中名列第四,总被引频次为932,在E类期刊排名中名列第三。总分值为51.3,在所有1800多种核心期刊中,排名第311位。按影响因子统计的常理来说,一个期刊在大幅增加发文量的情况下,其影响因子应该大幅下滑,然而《E科学》连续几年在大幅递增发文量的情况下,其影响因子还保持在较高水平,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承担《E科研50年》院庆文集的主编重任,圆满完成任务
20**年是我院50年大庆的总结之年。受院领导的信任和重托,E担任了50余万字的《E科研50年》的主编重任,在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资料缺、协调难的艰苦条件下,在院领导和全院职工的共同支持和协助下,经过多半年的努力,加班加www.aishibei.com点,翻阅资料、核实数据,几易其稿,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目标和要求,按时出版发行,受到院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积极参与完成了院庆活动中两个会议的主题发言和主持辞的撰写,凭着对本职工作和研究院的热爱,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撰写了回顾研究院50年发展历程的长诗《E科研之歌》,极大地鼓舞了研究院新老同事的士气,提振了开创未来的信心,受到了广大科研人员的肯定,为院庆活动增光添彩。
三、承担并完成了多部论着,在E软科学领域多有建树
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之外,E还承担了西部测图项目中的《西部测图工程纪实》三卷本丛书的编写任务,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目前项目进展顺利。E20**年还申请了重点实验室的基金项目《近十年中国地图学史和地图哲学研究综述》项目。多年来,E勤奋钻研,出版发行《地图E与中国疆域变迁》、《中国E与人文社会》等16部专着,发表论文100余篇。
四、主持完成《西部测图工程》丛书审定稿
20**-20**年主持《西部测图工程》丛书编制课题,进展顺利。今年按预定目标完成了丛书的《西部测图工程纪实》和《西部测图抒怀》两书约60余万字的终审稿的撰写,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力争20**年8月出版。
五、参与完成中国地图史回廊设计和文字审定
20**年作为主要专家参加了国家E局办公室安排的E基地大楼三层地图回廊的中国地图史宣传的策划和设计,主要完成了各朝代地图史内容的设计、文字撰写和审定,以及辞赋体的“序”的初始本的撰写。
篇2: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先进事迹
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先进事迹
1975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研究院大地所职工。自2000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大地测量与GNSS卫星导航方面的研究。作为一名党员,E同志按照章程的要求,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在工作和学习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E同志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 坚持学习,保持本色
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大思想和**大理论,认真学习 “****”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努力践行*****,在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他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他忠诚党的E事业,党性观念强,在大是大非面前,观点明确,旗帜鲜明。他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学习活动,团结同志,遵纪守法。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工作在科研一线,热爱集体,关心同志,工作中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时刻注重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注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 勤奋工作,业绩突出
他在海岛礁重点项目,特别是20**年的东海技术试验中,表现突出。东海技术试验是由研究院牵头组织的一次大型试验,E同志是东海技术试验的技术攻关组组长,负责整个试验的技术攻关工作,以“周全部署,合理安排”以及“问题不隔日,难题不跨周”的工作精神贯穿整个试验过程。E同志为保障试验高效、有序、合理进行,工作在试验一线,与各技术组进行沟通协调,调度、指挥试验人员,编写每天试验计划,保证了试验正常有序的进行。
三 开拓进取,积极创新
927工程主要解决的难题是人力无法到达或无法登岛的情况下如何定位和测图。在定位方面,提出了不接触的GPS激光测距定位方法及其系统和硬件,利用GPS近景交会定位系统实现大比例尺测图;在岸线测量方面,采用GPS浮标支持的近景摄影测量等新方法进行测量,尽可能的降低测量的危险性,提高工作效率;申请了多项专利,促进了科技发展。在这次试验过程中,对海岛礁各种理论、方法、技术的理解更加深化、细化和具体化,使得各套硬软件系统和新方法更加实用化,更加便于操作。
四、身先士卒,扎实严谨。
在20**年的东海技术试验中,E同志作为GPS近景组的课题组长,安排GPS近景组人员的技术工作,解决技术细节问题,特别是在GPS近景系统试验中,浮标船的合理布局是保证最终解算精度的必要条件。但海况复杂,当其中一个浮标船调好位置时,其他浮标船本已调整好的浮标船因受波浪影响需重新调整,一次试验往往要调整多次,E同志一直坚持在测试船上负责浮标船的调度工作,确保按照预定方案完成试验内容。同时督促课题组成员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撰写试验报告,使得GPS近景组在试验中获得开拓性成功。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E同志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做好各项工作。
篇3:老师先进事迹学习得体会
学习王生英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教师只有热爱教育,才会热爱学生,才会献身于教育。热爱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而不是事事以钱和前途来衡量自己工作意义的。因此教师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和对学生们、对国家和民族进步的责任心,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不计名利、无怨无悔。近日,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乡村女教师王生英的先进事迹,她的事迹深深的打动了我。
王生英这个看似普通而平凡的名字背后却珍藏着让人难以想象的感动,就是这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人,给我们这些刚刚走在教师岗位路上的人,带来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她犹如黑夜中的一颗星星,向我们指明了一条教育教学的光明大道!至今还没有一部电话的卸甲平村,30年前的贫穷和落后可以想像。而王生英老师却在那样条件下默默地从教30年,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30年里, 她把文明的种子撒进了几百名山村孩子的心里。30年里,为了她钟爱的教育事业,王生英不断地用残疾之躯搏击多舛的命运,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教坛乐章。
在众多的事迹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发生在王老师与她的学生李增江之间的事情。李增江是一个下肢瘫痪、靠双拐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王老师每天背他上楼、下楼、去厕所,帮他解腰带、系鞋带,这一背一帮就是两年。李增江长高了,王老师背不动了,她的丈夫又默默地接过了“背”和“帮”的任务,这一背一帮又是4年。为此,王老师在家里对丈夫提出了“表彰”,并“任命”他为学校的“后勤部长”。毕业的时候,李增江的父母双双给王老师夫妇跪下,王老师拉不起来,只听这对父母泣不成声地说:“我们该给您跪,是您让我们瘫痪的儿子,能像个人样站在这世界上……”这就是王老师,一个胸怀博大的王老师。她对学生们的爱之至深、关之至切,远远胜过了对待自己的儿女。一个傍晚,王老师补课回来,路上重重摔了一跤,当www.aishibei.com她艰难地爬起来,强忍疼痛赶回家时,却看到了更令她心疼的一幕:五岁的小姐姐把两岁的小弟弟搂在怀里,倚着墙根睡着了。小弟弟满脸是血,小姐姐的脸上挂着泪珠。目睹此情此景,王老师的泪水夺眶而出,抱着两个孩子哭成一团。时隔多少年后,女儿上了大学,她终于理解了妈妈。她在给妈妈的信中说:“小时候,我们饿着肚子等你盼你,可你总是很晚才回来。说实话,我们都有点儿怨你了。现在我懂了,一个不热爱别人的人,怎么能爱自己的儿女呢?”是啊,对于自己的付出,王老师从不奢求什么回报,真是——大爱无言,师爱无边啊!
王老师对学生们的爱、对事业的痴迷,远远超过了对待自己的“前途”。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一个残疾人不向上级伸手要一分钱,还利用工作之余帮学校修理教室。当她面对一个可以转公办教师的机遇时,她为了那些山里的孩子,毅然放弃了机会。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更何况是一个身患小儿麻痹的人。大家都知道,当你的工作与名利挂钩的时候,就会有怨有悔,永远不会体会到真正的幸福。所以,做教师,就应做王生英一样的教师,柔弱双肩担起民族大任,孱弱之躯铸造教师之魂。
王生英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的感动了我,我要向王生英老师学习,像她那样: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做具有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会努力,持之以恒,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尽自己的所能向王英生老师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