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是一种科学、先进、动态的安全系统管理模式。在电建系统推行OSHMS标准,主要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随着电力建设的发展,电源、电网建设容量升级,安全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死亡事故时有发生,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不断突出;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电力施工企业走出国门,施工企业在国外施工活动(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职业安全受到普遍关注。为此,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行为。
2 OSHMS的实施与成效
为了提高浙江省电建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20**年,浙江省主要施工企业(火电、省送变电、省电建总公司)启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并按标准编写了《安全管理手册》和30多个管理程序文件,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推进安全工作。OSHMS的基本思想是实现体系持续改进,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计划、实施、运行、整改”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目前,实现了OSHMS在各主要施工现场软着陆,从浙江省主要电建施工企业(省火电、省送变电、省电建公司、省超高压公司)已建立的OSHMS在大型电源和电网建设工程基建工程中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显着。
2.1 有效控制事故频率、杜绝死亡事故,创建文明施工环境
实施了OSHMS的省火电建的温州电厂二期工程,省超高压公司、省送变电公司的500kV温州变、杭东变、杭黄线、秦黄线的电网建设,从开工至竣工未发生一起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特别是温州电厂二期工程在3年的工程建设中,杜绝了死亡事故,创造了浙江省电源建设史上最好的安全记录,被国电公司树为全国电建系统的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程。OSHMS运行为浙江省电网建设开创了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
2.2 对电力建设中的危险因素实现预测、预控,避免了传统管理中的随意性
如温州二期工程施工前,就预测出施工中的危险点300多个;省火电在嘉兴电厂二期工程开工前预测出危险点1000多个;省送变电在一条220kV线路施工前预测出50多个危险点。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编制施工风险控制计划表。然后,定措施、定人、定时间,分阶段进行动态控制,并不断进行改进、提高,确保其有效性。这样,工程技术人员在写施工方案时避免了过去抄规程的盲目性;有利于安全管理部门有目的地去督促检查,避免传统管理中安全监督的随意性;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将安全管理关口前移。
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对各种预知的危险因素实行事前控制,并对各种潜在的事故制定应急措施,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
2.3 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OSHMS与传统的管理相比,具有系统性、持续改进、预防性的特点。OSHMS是以系统安全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和整体效应的持续改进上,在管理过程中引进PDCA循环思想。企业通过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等方法来完善机制,持续保持了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使安全工作得到了持续改进,促进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4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实施OSHMS安全生产局面,将全面规范、改进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确保施工安全,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减少经济损失,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信誉度,获得相关方的认可,在工程招投标中占一定优势,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5 有利于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
OSHMS标准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为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可。若能严格执行OSHMS标准,就能满足国际社会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要求,消除贸易壁垒,有利于安全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便于企业走出国门,去国外承揽工程。
3 实施OSHMS过程中的探索
3.1 不要搞形式主义
企业建立OSHMS并获得认证,只能说明企业建立了一个好的管理形式。要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省公司在对已通过
OSHMS认证的企业检查中发现,有的工程已完成一半,但找不到管理体系运行留下的痕迹;有的工程施工班组弄虚作假,做些表面文章来应付上级检查;询问有关人员关于OSHMS的内容和运作方法,大部分人不清楚。因此,要真正发挥体系的作用,还必须使管理体系在基层、在施工过程中正常运行。
3.2 在OSHMS运行中,要抓关键
如果这套体系在运行中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会使职工感到操作繁琐,产生厌倦情绪,势必会搞形式主义来应付上级。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2.1 抓主线
OSHMS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管理的核心是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因此,我们在实施OSHMS时,要抓住其主线,即辨识工
程施工中的危险因素,评价风险,提出对风险控制的措施。
3.2.2 抓重点
在一个火电工程中(2台60万千瓦机组),预测出来的危险点有上千个,上百张危险源控制计划表;一条100多公里的500kV架空线,从基础施工、立塔、架线直到线路调试等预测危险控制点也有上百个。如要职工不分巨细,对每一个危险点进行控制、打勾、签名等,确实工作量较大,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既要保持体系正常运转,又要切实可行,应该做到:(1)抓住与施工安全有关的主要管理程序,如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管理程序、施工现场安全设施管理程序等;(2)抓住多发性、重大危险因素和危险区域进行控制,如:电力建设中的高处坠落、触电、立塔、架线等。
3.3 危险源控制表的使用
对电源建设工程来说,可以将众多危险因素控制计划表附在对应的作业指导书后面,作为安全措施一并执行;对电网建设工程来说,可以将危险源控制计划表中的内容相应地写进每项工程的施工作业票内,并作为安全措施一并执行,但是必须留下执行措施的痕迹,危险源控制表中的内容应作为每天班会安全交底内容之一。
3.4 要注意区别危险源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在同类型机组、同类型线路、变电工程中,预测出的危险源与采取的控制措施,有的是可以通用的,但是要注意特殊性。如施工环境、使用施工机械的变化,特别是线路施工受环境因素变化较大。在检查中发现,有较多电建工程中“拿来主义”现象严重,没有对本工程的特殊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因此,在工程施工中要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新出现危险因素及采取相对应的安全措施。
3.5 建设(总承包)单位在实施OSHMS时应注意的问题
建设(总承包)单位是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其安全职责是督促、协调各分包商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确保现场正常的施工秩序,而不是直接去控制工程施工中的危险因素。
3.5.1 在大型电源工程建设中,要建立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OSHMS。体系的实施要覆盖到各个参建单位,建设(总承包)单位在工程招投标和录用分包单位时,就应明确实施OSHMS的具体要求,并将其写进安全管理合同,作为承、发包双方在工程施工中履行安全职责的依据。同时,建设(总承包)单位应建立一套监督机制,来保证各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OSHMS的正常运行,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
3.5.2 在电网建设中,特别是在城农网改造中,参加施工的大部分是一
些中小型施工企业。对这些企业应该逐步引导,使其从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的角度自愿地建立OSHMS。有条件的施工企业,可以先应用OSHMS的原理和方法来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强调通过危险源识别、预测、预控的方法来达到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的目的。
3.6 OSHMS与安全性评价的关系
OSHMS涵盖了安全性评价,其管理核心就是控制事故的危险源,强调通过对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而安全性评价即“风险评价”,是OSHMS中的一个部分。它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定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是一种静态、基础的管理模式。因此,有些企业已经实行了安全性评价,而现在又想进一步建立OSHMS,这是不矛盾的,而且,还可能更快地促进、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对一些中小型的电网建设施工企业来说,搞安全性评价较为简便和经济,对改进安全管理水平较为迅速和明显,能为将来企业建立和实施OSHMS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企业要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安全管理必须与国际接轨,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外部环境。实施OSHMS,为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提供了技术保证。OSHMS最大的优点是一种超前、动态控制事故的安全管理模式,对动态的建筑施工企业尤为适用。
篇2: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医院供应室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站,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点。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和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健康显得十分重要。
一、危害因素
1、生物因素 医疗用品在供应室进行去污、清洗、消毒和灭菌,再返回临床使用的循环程序中,频繁地接触病毒和细菌。污染物品的数量多、种类复杂,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这不仅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也是危害供应室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2、物理因素 消毒灭菌时高压锅、排气扇等的噪声,可损伤人体的听神经,引起心血管系统等的生理变化。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可以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及皮肤红斑,它照射产生的臭氧,对呼吸道也有损害。热力灭菌法在使用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使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对健康造成影响。
3、化学因素
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化学消毒剂在应用时散发的气体,可污染供应室的工作环境。这些消毒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人体时可引起皮肤、黏膜、呼吸道的损伤;挥发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长期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的损害;另外对人的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流泪、模糊、视物不清等;还可以引起接触性皮炎。
4、锐利器械伤害
在物品回收和清点的过程中,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可导致工作人员的血液暴露,,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
5、环境因素
供应室工作繁琐单调,消毒灭菌工作需付出较大的体力,人体容易疲劳,使身体免疫力下降。每日把医院各处回收来的布类、器械等物品统一在回收间再重新分类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又造成了回收间环境的污染。
二、防范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加强供应室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危险性的认识,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强化护理人员消毒、灭菌和隔离及预防感染的意识,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在回收的过程中,要求戴口罩、帽子、手套,出供应室时换外出衣、外出鞋;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尿液、脓液以及体内各种引流液的器械时,要求戴手套,并且要及时更换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2、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
供应室人员必须维护自身健康,不能患有急慢性传染病。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查体两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免疫力与抗病毒能力。
3、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
在操作中应戴手套,注意避免损伤,动作轻巧,避免碰撞,对金属器械应先分类,,采用持物钳持物。锐器必须放在利器容器内进行运输,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锐利器械,以免刺伤。一旦被利器刺伤,应立即反复挤压伤口周围并洗手,用碘酒、乙醇等消毒,必要时包扎。如被HIV、HBV等污染利器刺伤,应进行相应的接种及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严重刺伤,立即到外科处理。
4、环境因素的防护
安装排气扇,在制作敷料、棉球等,应戴口罩。
5、化学消毒剂的防护
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质,配置时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盛放消毒剂的容器要配备容器盖,,避免消毒剂的挥发,既可以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又减少了对身体的危害。定期通风,工作时应开排气扇,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强酸浸泡物品操作要小心谨慎,操作完毕用自来水充分冲洗所接触物品及区域。放酸位置
需固定,切忌与其他溶液混放,容器表面要有明确标志。
篇3:X光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X光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加强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增强专科理论知识,深入了解职业暴露的危害性,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掌握防护原则和具体防护措施。
(二)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1、工作时尽量缩短接触X线的时间以减少危害,定期脱离放射环境以减少射线的照射及积蓄。
2、改善工作环境,减少与X射线管焦点或散射体的距离来减少其受照剂量。
3、对病人进行X光透视、照片操作时,应穿戴铅橡胶防护衣,佩戴防护用品铅围裙、专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在不影响正常操作的条件下,使身体尽量远离X射线管和患者,避开有用线束的直射线。对患者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照射时间,并用铅胶板屏蔽非检查部位。
4、加强通风换气,消除X射线机房内有害物质:
除安装迷宫式百叶窗保持良好通风外,设机械通风,保持每天换气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