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幸福教师的60个“不”》有感
幸福教师的60个“不”是张万祥主编的,对于张万祥,大家不会陌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德育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教师博览•行者文丛》总顾问,华东师大出版社北京分社出版顾问。发表论文150余篇,与人合作出版了《班主任工作研究》、《班集体活动论》、《心灵对白—两代人沟通100例》等著述16部;主编出版了《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新课标德育资料库》、《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破解班主任难题》、《一句话改变人生―400位优秀教师的智慧感悟》等书。近年间开创了网络招收徒弟的先河,被誉为“网星”,“青年班主任的真诚朋友”。
本书从六个方面谈了作为优秀教师不应该怎样做,当观念遇到挑战时,不该墨守成规;当素养遇到考验时,不该丢失师德;在沟通的时候,不该忘记尊重;在转化后进生的时候,不该草率行事;面对专业成长,不该无动于衷。像和朋友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全书共有60个故事组成,每篇故事后边,都有点滴感悟。我拿到这本书后,是在快放假时,放在家里一打开就爱不释手,可以说废寝忘食,读完了一遍,还觉得不过瘾,就又读了一遍,感觉满意的地方还勾勾画画。这本书到底有什么魔力呢?我认为阅读此书,就好像和老朋友谈话一样,坦诚的交换着对教育问题的看法,进行了一次愉快的长久的心灵碰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那么多的时间,这么坦诚的审视自己。通观此书,就感觉自己太懒了。如果勤快一些,也可以写出和书中一样的精彩故事,甚至,比书中的更精彩。
这本书因为是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写的,里面的教育经历当然会千差万别。有些现象在我校早就杜绝了,如采用语言暴力、甚至体罚学生。再如,为了升学率把差生开回家。不过,在点滴感悟中我发现了很多珍珠。
珍珠一:教育应该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在学校优秀就行,在班级里不出意外就行。有些挫折应该让学生独自承受,有些困难应该让学生独自面对。为此,哪怕班级走一些弯路,老是出一点丑,也是值得的。因为没有独自经历过失败和挫折的学生,就像放在火锅里用小火慢慢煮的青蛙,当发现危险时,他们已经来不及逃生了。培养经不起失败、打击、冷眼的学生,绝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免疫力是在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如果学生在校内已经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那么,他们走向社会后的应急能力自然会强一些,这其实也是爱学生的另一种诠释。
珍珠二:有人,就有感情!人集中的地方,更不应该成为感情的荒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感情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和他们之间更应该具有真挚、强烈、纯真、美好的感情,通过拨动他们感情的琴弦去感化、教育他们。然而,有时我们在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却往往忘记了他们的感受,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班级管理的角度去思考,从而使得他们伤心流泪。珍珠三:面对学生的谎言,最重要的是洞察学生背后那份被渴望认可的心情,而不是计较被欺骗的伤害!班主任呢要在清醒中掺杂糊涂。这不是妥协、这不是放弃、不是无奈,而是一种关注与期待,一种教育理智,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化蛹为蝶”的机会。有时,我得知学生欺骗我后也是怒不可遏。但是能理智的分析学生,因为我深知:学生能撒谎,说明还有畏惧的心态,还想在老师心目中保留一份好的形象。我们要注意保护这种积极的心态。因势利导,抓住教育锲机,帮学生改正错误。
珍珠四:批评学生是班主任的权力,也是班主任最常用的教育手段,目的是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指导学生正确的为人处世。但是,对学生的批评不能太随意、随性。要讲究批评的方、选择批评的时间和地点,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和承受能力。有些错误可以当面棒喝,有些错误只能私下慢聊;对有些学生要和风细雨。总之,批评要慎重。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对此我颇有同感。看到学生做错了,有时会立即指出来,有的学生接受不了,会和老师争辩。影响了师生关系,也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以后,在批评前,一定要看清学生的性格、接受能力、环境,力求每次批评都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
读完此书,受到的教育、引发的思考像一粒粒珍珠,我要把它们串起来,挂在我的床前,时时注视、时时反思,让自己的教育艺术,更加纯熟;让我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师生共同努力,创造美满和谐的师生关系。
附:《幸福教师的60个不》读书摘录
如果好胜变成了急功近利,评比变成了教育路上的绊脚石,那我们不妨放弃,毕竟孩子最重要,信念不能丢!——《莫让各项评比绊住自己的手脚》 冯婉迪 第6页
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在学校优秀就行,在班级里不出意外就行。有些挫折应该让学生自己独自承受,有些困难应该让学生独自面对。——《不该苦心为孩子营建与世隔绝的温室》李迪 第9页
中国的教育总是让人感到有些沉重,一个最最中规中矩的教师群体,在孜孜不倦地教育着一个最最日新月异的学生群体。尽管我自认为还很前卫、时尚,但面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时,我时常感到眩晕和不知所措。——《切莫自己绑架自己》 周玉波 第10页
当你感觉自己的工作游刃有余时,也许就会挨上当头一棒,你会突然感觉自己被绑架了,你被捆得死死的,不能动弹。——《切莫自己绑架自己》 周玉波 第12页
教育,是拒绝“经验”的职业,因为教育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最不完善的自然人,教育永远不会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因此,也就决定了教师一生都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省、不断地应变和不断地修整。。——《切莫自己绑架自己》 周玉波 第13页
篇2:爱的教育读后感:拾金不昧
爱的教育读后感:拾金不昧
书是生命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里的情感世界绚丽缤纷。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关于教育热爱祖国、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的书——《爱的教育》。
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高尚的行为》。里面讲述的是:有三四个同学在欺侮残疾的克罗西,克罗西就和他们就打了起来。克罗西气急了,就向弗兰蒂狠命地扔了一个墨水瓶,可墨水瓶却扔在了老师的胸上。老师生气了,大家都不敢出声。最后,卡罗内因同情可怜克罗西,就“主动”承认错误。我认为卡罗内向老师说出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保护克罗西自尊心,并且不希望他受到老师的批评。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到卡罗内有一种乐于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的高尚的品质。卡罗内用他那内心深处纯洁的灵魂打动了老师以及同学们,这种品德是在山的最高处,让人遥不可及。惭愧地回想一下,我曾经是否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哦,我想起来了!在我的生活中,也发生过这样普通而又细小的事情。
那天,姐姐带我去买文具。突然,看到了地上有20元钱。姐姐轻轻捡起那张纸票,小心翼翼地把它抚平,看不到失主,我和姐姐想:这些钱可以买好多糖果和本子,但是,我却想起了老师和父母曾经告诫我们,捡到东西要缴公,我们思前想后。最后,我们决定把钱交给民警,民警找到了失主,把钱还给了他。在捡钱的.那一瞬间,其实我和姐姐有了一种想把它占为己有的欲望,因为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我和姐姐的理智还是战胜了那股欲望。
我们要从小培养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从身边各种小事做起。在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见到地上有垃圾便随手带起,扔进垃圾箱;遇到盲人过马路,顺手牵起盲人的手,把他送到对面。所有的普通而又细小的事情,都是高尚的品质的具体体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的话也是非常有道德的,我们现在就应该从小事做起,培养我们高尚的品质。
篇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早在很早以前就知道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拜读了他的部分着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早在师范的时候就粗粗浏览过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印象也模糊了。放暑假了,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看点书了,今天又从书架上重拾这本教育名着,时过境迁,感觉大不一样。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我觉得如果纯粹的看书,不学会思考与反思,那对于一个人来说作用不大,也使得看书的效果大大缩减了。
感受一:阅读的重要性。
书中的前几条,苏霍姆林斯基就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如《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等,《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中强调的也是说阅读对智力的重要性。“我所说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激发他们去阅读,阅读是正是达到顺利学习的最重要的补救手段”、“字写得好坏,既取决于儿童阅读得怎样,也取决于他们阅读的数量”……这样的句子在整册书中随处可见。
《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对我的启发更大一些。上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启了读书节活动,但语文老师选择的一些书籍大多是文学性很强的作品。我想从一个科学老师的角度向语文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在选择课外书籍的时候要有一定量的科普读物和科学着作。因为科普读物和科学着作的阅读,跟初期的观察能力一样,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教学中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向语文老师提建议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我也可以在我的科学课堂中开展这个活动。在适当的教学内容之后布置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的内容,并在课前抽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检查反馈。在这期间我要把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在熟悉一遍,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阅读书籍的篇目。长期坚持,我想这样学生对学校里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更为清楚,同时知识在无形中会得到很大的扩充,而且也能培养学生一种学习的习惯。我自己同样要加强阅读,引领学生走进科学阅读的殿堂,否则只会越来越落后。
感受二:基础的重要性。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一文中提到: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中: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
在《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首先要注意基本的读写能力。尤其是2500百个常用字,2500个常用词语,这些是学生到中、高年级掌握知识的工具。在新课程中,有很多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非常的不错,但是错别字多,近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的积累普遍较弱。我想每一个老师都能尝试一下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方法,效果肯定会不错的。每天让学生学习3个词语,让他们抄写在本子里,并且记住。采用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检查反馈,每天只要花费3~4分钟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学生既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的学习中,文中也强调指出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在计算方面要达到一个熟练的程度。如果一个学生到了中、高年级还要为一些计算花费脑力,那么如何保证有更多的时间放到思考、创造性的劳动中去呢?
上面讲的都是有关语文数学方面的,但我有没有想过我要教给学生的科学知识是不是最重要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是www.aishibei.com否是最基础、最必要的呢?显然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总以为那是专家们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想的只是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顺利的教给学生这个层面上而已,虽然有时也会偶尔考虑到某些知识在整个知识框架中的位置,那也只是偶尔。看到这里心中不免惭愧万分,我充其量只是一个“匠”而不是一个“师”。但我也肯定了我之前的想法,有了把想法转化为行动的决心。我要熟悉整套科学教材的知识体系,这是摆在我面前及待解决的事情。因为这几年的科学教材在不断的更改、修改,有时候会出现不知道如何去把握某个知识点,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对整个科学教材体系的不熟悉。我要把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让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
感受三:兴趣的重要性。
在整本书中有好些篇章讲到了有关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等等。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兴趣的秘密何在》一文中的一段话:“如果你追求是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发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读了这段话,我反思我的科学教学。虽然我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发现,但是我在想:学生在发现过后的成就感肯定是不强烈的。因为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我只能让部分学生来展示他们的发现、他们的研究成果,而且得到我鼓励性的评价也不多。我一直都在努力地尝试在改,但效果总是那么不尽人意。课堂上也有那么一部分让我苦恼和担忧的学生,苦恼担忧不是他们考试不及格,而是他们对待学习那种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我要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呢?我想看了这几篇文章之后,我已经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下面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想法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实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