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抱怨的教师读书心得(2)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书心得

  近期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苦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篇2: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

不抱怨的世界读书心得

  《不抱怨的世界·精装珍藏版》将《不抱怨1》+《不抱怨2:关系决定命运》两册内容完整收录!新增“超脱的慈悲”感动章节,教你人际相处之道!随书附赠“不抱怨的变革”心灵分享DVD以及紫手环1个。

  它是一本伟大的心灵励志书。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活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觉得很难吗?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而你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戴上紫手环,接受21天的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精装珍藏版》将《不抱怨1》+《不抱怨2:关系决定命运》两册内容完整收录!新增“超脱的慈悲”感动章节,教你人际相处之道!随书附赠“不抱怨的变革”心灵分享DVD以及紫手环1个。

  一本书,一只手环,改变爱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

  一本震惊世界的心灵励志书,它用一只手环向我们传递了“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据不完全统计,该书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有600万人参与了“不抱怨”活动,并迅速蔓延到全球80多个国家。在美国《时代周刊》与《纽约时报》联合美国NBC电视台发起的“影响你一生最重要的一本书”投票中,它仅次于《圣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推荐这本书时说:没有人能拒绝这样一本书,除非你拒绝所有的书。

  不抱怨与团队:不抱怨=改善自我&提振团队!任何人和团队要想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本书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下面有关作者的专访让我印象深刻

  作者专访:这个世界,真的可以不抱怨?

  1、是什么动机促使你写作《不抱怨的世界》的?

  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太多了,遭逢天灾、背叛、致命疾病、裁员、贫富差距、精神焦虑、缺乏安全感我写这本书,就是想让大家了解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为何会抱怨?抱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抱怨又是怎样摧毁我们的生活的?我希望让所有看到这本书的人,能享受当下的生活,变得平和而喜乐,最终转换这个世界的意识。

  2、可以跟我们解释一下不抱怨这项活动吗?该如何操作呢?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有80个国家,超过600万人参与了这项活动,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像滚雪球一般扩大。我们的愿景是让参与者的痛苦得以纾解,人际关系获得疗愈,职业生涯也因而改善,比从前更豁达和快乐。操作的方法很简单:1、开始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3、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但如果要做这种事,你自己要先移动手环!因为你在抱怨他们抱怨。4、坚持下去。可能要花好几个月,你才能达到连续21天不换手、不抱怨的目标。平均的成功时间是四-八个月。

  3 、为什么必须坚持21天?

  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这也被称为21天效应。我在书里说过,母鸡要花21天才能孵好蛋,我们人也一样。还有,要提醒大家的是:放轻松一点。我们所谈的,只是被说出来的抱怨、批评和闲话。如果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就算,要重新来过;如果是用想的,那就没有关系。不过你会发现,就连抱怨的想法,也会在这样践行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4、在书中,你说抱怨能让我们尝到甜头,既然如此,为何要停止抱怨呢?

  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就像小时候,每当我们有感冒或其他疾病的症状时,就会装腔作势,这样可以不用上学,待在家里看电视。但你有没有发觉,我们常常在抱怨身体不舒服之后,自己真的就病得更重了。所以,抱怨只会带来暂时性的好处,它最终将我们的人生拖入绝望和混乱。抱怨困难并不会让它得以解决,也不会减轻我们内心的痛苦。请记住,我们抱怨不公平的一切,就是企图在用汽油来灭火,这个世界听到了这些抱怨,反而会带来更多的灾厄给你。

  5、你提到没有安全感,质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才会抱怨?

  是的,我们之所以抱怨遭逢的困难,是为了把它当作藉口,以逃避自己向往却没有完成的目标。我们会抱怨,其实是自觉不配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缺乏自我肯定,于是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推开。要知道:凡是我们所渴望的东西,都有资格得到。不要再找藉口,朝梦想前进吧。如果你还在说些男人都不敢给承诺、家人一点都不理解我、我实在太胖了、同事都比我强、我不愿意跟那位客户接触之类的话,那你就是让自己变成受害者。受害者永远不会成为胜利者,你必须选择你想成为的那一种人,并一心一意地践行。

  6、当身边的人都在抱怨时,我们该怎么办?

  其实,觉得别人经常在抱怨,是因为你也一样。你会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些缺点,是因为你自己也有。如果你想指出某人的负面特质,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要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能察觉这个缺点、并进行疗愈。当你和其他人在一起,而你们的对话开始移转成负面内容时,只要往后一坐,好好观察就行。不要跃跃欲试或想去改变他人。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抱怨,只要把紫手环给他们看,告诉他们你正在接受训练,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

  7、要怎样才能让朋友、家人、同事、员工不再抱怨?

  很遗憾,你不能。改变就是这样复杂而矛盾。你不能让另一个人改变。人们改变是因为他们自己想改变,而想要设法改变一个人,只会让他更紧守住现有的行为,不肯放弃。要激励其他人改变,富兰克林的结论是:最好的训诫就是以身作则。而甘地是这么说的:我们必须活出想要让其他人效法的样子。如果你想要其他人改变,你自己就必须先改变。我相信你有着最崇高的理由,才希望他们改变,但既然你也是这段关系里的参与者,就代表从某种程度而言,你在这沸沸扬扬的抱怨中也掺了一脚。你若想引导某人改变,就要记得:领袖应该站在最前线,迎向边界、开疆拓路,让其他人追随身后。

  8、这项活动,团队一起进行效果会更好吗?

  对,很多公司将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了自己的员工和客户。在美国、欧洲、甚至东南亚国家,都能看到很多企业员工手上都戴着紫手环。这项活动波及的范围,远超出我们之前的想象。所以,团队的力量无疑是异常强大的,把自己视作其他成员的精神支柱,促使自己变为一个藉由停止抱怨,而致力改变生命的人。你可以邀请你的家人、朋友、同事一同参与,找几个你可以为他们打气加油、他们也愿意为你这样做的人,一起努力,就可以促成改变,达成愿景。要知道,你不是孤单一人,因为你在为其他人设立乐观的典范,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涟漪,在世界上引发着回响。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

  [美]威尔·鲍温,美国最伟大、最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基督教会联盟的主任牧师,在牧会之前,有多年从事广播和行销等工作的经验。他热爱运动、圣经史、骑马、旅游、阅读,发起的“不抱怨”运动,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篇3:做不抱怨的教师读书心得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书心得

  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苦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