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品入库验收标准操作程序
目的:制定药品入库验收标准操作程序,确保药品质量和数量。
范围:药库
责任人:药库管理人员
程序:
1、药库保管员在待验区按公司的随货同行联认真验收:逐一检查药品的品名、规格、数量、生产厂家、批号、效期及外观质量包装等,验收合格后在随货联签字。
2、特殊药品的验收: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验收除以上要求外,必须严格按随货联药品片剂每盒查看,注射剂每支查看,验收合格后双人签字。准确无误才能入库,并放入保险柜上锁。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需在麻醉药品印鉴卡登记盖章。
3、验收进口药品,应有《进口药品注册证》和同批号的《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进口生物制品应有《生物制品进口批件》,以上批准文件应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以上材料经查验无误后由药库管理员保存归档。
4、验收生物制品应有《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生物制品检验报告单》),以上材料经查验无误后由药库管理员保存归档。
5、药库管理员应及时做好验收台帐,务必要准确无误,记录:供货单位、药品名称、规格、剂型、数量、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进口药品注册证号等,附验收结论。
6、在验收药品时,零星拼装成件的药品以及容易变质得药品应全部逐件点验,整件包装药品按件数开箱抽查。
7、在验收中发现质量有疑问,如药品数量不符、错发等,应暂缓进库,与供货企业业务员联系,查明原因,对外观不合格的药品,填写拒绝签收。
8、药品验收后,保管员在验收单上签字。合格药品分类入库,上架存放,部分品种即入登货位卡,随货发票交药品入账责任人登记入账。
9、药品验收记录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篇2:护理核心制度:急救药品、器材管理制度
急救药品、器材管理制度
1、抢救药品、器材做到五固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二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物品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
2、抢救必备器械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3、抢救药物齐全,药品标签清晰,无变色、变质、过期失效、破损现象,按药物失效期的先后放置和使用。
4、各科室抢救车的急救药品、物品按要求统一配备,专科急救药品及物品须经科室主任审核定出种类、数量、规格、剂量配备。抢救车须定点放置、定人管理,保证安全和使用方便。
5、抢救药品、器材使用后,24小时内补充齐全,如因特殊原因无法补齐时,应在交接登记表上注明,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以保证抢救病人时能及时使用。
6、设有药品、器械配备基数卡。做到帐物相符,班班交接。
7、封存抢救车管理:封存前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和另一护士按基数卡清点药品、器械,核对无误后用封条封存,双人签名并填写封存时间。护士每班检查一次封条的完好情况并做好交班,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每月由护士长和分管护士启封检查急救车内药品、器械一次、并有记录。
8、非封存抢救车管理:每班按基数卡清点药品、器械一次并做好交班,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护士长每二周检查一次,并有记录,帐物相符。
篇3:护理药品器材管理制度
药品器材管理制度
1、科室所有药品、器材原则上只供本科室住院患者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
2、护士长应指定专人做好各类药品、器材的领取和管理工作,保证患者正常使用。
3、药品管理
(1)严格执行毒麻药品管理制度、急救药品、器材管理制度。
(2)护士长应指定专人管理药品,做好药品的领取、退药和管理工作,保证科室正常用药。
(3)定期清点,检查药品,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时,立即停止使用,并报药剂科处理。
(4)特殊及贵重药品应注明病人床号、姓名,单独存放并加锁保管。
(5)需要冷藏的药品,如白蛋白、胰岛素等,要放在冰箱内,以免影响药效。
(6)病人的药物专药专用,医嘱停药后及时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4、器材管理
(1)各种器材须建立帐目,做到帐物相符,防止遗失。
(2)保持仪器、设备的清洁,注意做好防尘、防潮、防光、防锈、防震、防火、防暴、防腐蚀等工作,保持良好性能,使用完毕及时保养,贵重器材定期保养,专人管理,保证正常使用。
(3)各种器械等的报废按医院有关规定办理。
5、借出的药品、器材必须有登记手续,重要器材须经科主任或护士长同意后方可借出。
6、凡因不负责任或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丢失药品、器材,应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