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故事: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
在人的一生中少年时期是犯错误最多的时期。少年儿童犯错与成年人的明知故犯有所不同,少儿犯错大多是出于好奇或无知,当然有时候也与他们自控能力差,控制不住自己有关。如何对待犯错误的人,在任何教育中都有奖惩两种手段,少儿教育当然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少年儿童年纪小,阅历浅,运用惩罚教育的效果有时也会比较明显。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小不成熟,因为他们的心理、情感、道德、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期,因此在这样的比较明显的教育效果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对他们心理的巨大伤害,所以,我们要善待犯错误的孩子,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慎之又慎地运用惩罚手段。因为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犯错误的孩子破罐子破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下这件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亲历的一件事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案例】
今年我接教三年级的一个班。在接管班务工作时,一位朋友善意地提醒我,说班上某某同学手脚极不老实,邻座同学的钢笔等文具经常不翼而飞,过一段时间又大多在该同学手中出现,要我特别留意。开学后不久的一个上午,我刚走进教室即有学生报告:班上一个同学带过来订杂志的钱不见了。我迅即调查后知道:这个同学把他压岁钱带到了学校,准备订一份自己喜欢的杂志。他随手把钱放在课桌抽屉里。可下课上了一下厕所来就不见了。经了解,课间全班的学生基本都在教师的。据此,我断定钱没有被转移出班,甚至还在拿钱包的同学身上。我假装准备全班搜查(因为我知道我是无权对学生进行搜身的)。我站在讲台前扫视全班,发现某某同学的目光不敢和我对视。我想起了那位朋友的提醒,我盯着他,他脸色“刷”地一下子红了。我心中有数了。怎样让他把钱拿出来,而又不至于伤害他的自尊心呢?我看着那个孩子说道:“我们还是先在班上找一找吧,或许在什么地方能找到。”说完我就在教室里找起来,可能受我的影响,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终于,“老师,在我的书包下”(我们学生的书包都放在桌子下的地上)的声音想起来。顿时,我舒了一口气,某某用感激的眼神看着我。根据这一情况,我说“这个同学已经认识到了自己拿别人的东西不好了,这是一个进步。他把钱拿了出来,说明他已在改正自己的错误了。让我们为这个同学的进步鼓掌!”以后我又在班上开展了“拾金不昧”、“诚朴为人”等主题活动,受到了较好的教育效益,班上再也没有发生过东西不翼而飞的事情。后来这个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永远也望不了开学不久时发生的那件事。老师,是你在我犯错时给了我面子。我一定不辜负老师的希望,做一个诚实、善良的好学生。真不敢想象,如果当时老师您从我身上搜出钱,我以后都不知道在怎么办。”
【反思】
1、对待少年学生的错误,轻易地采取惩罚手段,往往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惩罚手段给予学生的是绝望而不是希望。对待上述案例中的某某同学,如果采用搜查的方法,可能很容易从该同学身上搜到钱,并且使他当众出丑,但结果如何,可能就真如上述案例中那位同学在习作中所写的那样 “真不敢想象”了。
2、对待犯错误孩子的教育,要把握最佳时机,选取最佳手段,争取最佳效果。少年学生犯错误时,常常是教育最有效的时候。许多优秀教师在处理儿童所犯的错误时,总是首先给儿童申诉权,让他们从容地讲明错误是怎样发生的。其次,帮助儿童认清错误的危害。由于教师的点拨,儿童不但心灵净化了,整个认识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在上述案例中,老师根据学生所犯的错误,坚持正面教育,并通过在班级开展“拾金不昧”、“诚朴为人”等主题活动,使某某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好地改正了错误。这样不仅教育了该名犯错误的同学,同时也是对全班同学的一个很好的教育。从“班上再也没有发生过东西不翼而飞的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但对这个学生,而且对全班同学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宽容有时比惩罚更有力量。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我们可以宽容孩子的错误,对他们提出今后的希望,必要时甚至可以为孩子的错误保守秘密,以免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这样,犯错误的孩子会像枯死的小苗儿一样又复苏过来。他们会吸取教训加倍努力。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基本“锁定目标”时,没有贸然采取行动,而是机智地采用“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的方法,让该生可以从容地把钱包转移开去,为孩子的错误保守了秘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样的教育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从案例中这个孩子在习作中所写的:“我一定不辜负老师的希望,做一个诚实、善良的好学生。”中可以体会到宽容孩子的错误,在教育犯错误的孩子工作中所起到的巨大力量。
当然,儿童中也有沾染劣迹的学生,但我们决不可机械行事,对于明目张胆的错误该惩罚时一定要惩罚。因为惩罚毕竟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但是,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是尚未成熟,更没有独立的人,因而惩罚时不可“用药”太猛,而应善待孩子。
篇2:小学生德育故事:德育也可以这样
小学生德育故事:德育,也可以这样
那天由于杏坛活动,晚到班几分钟。进门一看学生都静静地趴在桌子上等我来上补差课。平时总有几个小家伙吵吵闹闹的,今天安静的教室让我有点意外,心里却美滋滋的。看着学生那乖巧的眼神,我心血来潮,宣布活动。学生兴奋地收好了书包,排好了桌凳,快速地站好在阳台上。我高兴地带领他们走进操场。
这是他们第一次走进大操场。看到空旷的草坪,个个像快要出笼的小鸟儿亟不可待地想冲向操场,我强调了纪律,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学生放好了书包。三五成群地散开道操场草坪的各处。有些玩老鹰捉小鸡,有些跳绳,有些开火车等等,个个玩得热火朝天。
我欣赏这幅夕阳西下与学生玩乐交融的美景,陶醉在其中。一位女学生走了过来,仰起她那圆圆的脸儿,嗫嗫地问:“石老师,我可以看会儿读书吗?”我先是一怔,后是爽朗地答应:“可以呀,你可以坐在草坪上,用你喜欢的方式去看书。”没等我说完,只见她飞快地跑去从书包里拿出《人文经典》,然后坐在草坪上读了起来。我走了上去,坐在她的身边。只见她她捧着书平整地摊在双腿上,她先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我帮她指正个别字的读音,没一会儿她就能一句句地读了,不一会儿竟说会背了!要知道平时她背书背得是最慢的!旁边围来许多小朋友,最调皮的一个男生说:“石老师,你好久没给我们讲故事了,可以讲个吗?”我看了看时间,离放学还有些时间,便答应了,学生乐开了花,但很快又安静了下来。我讲的是《金斧和银斧》的故事,在有些寒意的秋风中,身边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围成了圆圈。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没人愿意打扰这安详的一切。
故事讲完了,W学生好奇地说:“石老师,为什么今天你对我们特别的好?”我说:“你们听话,遵守纪律,石老师很开心。今天上课后能很安静地等老师就是尊重老师,石老师也会同样去爱你们的。如果你们总是让石老师生气的话,老师会这样吗?……”微凉的秋风中,一位老师,一群孩子……
到放学时间了,学生没有像以往一样在我的教唆中排好队,一切都是那么有条理。看着这整齐的队伍,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我想我们的德育不应是苦口婆心地批评,也不是吐沫横飞式地说理,德育的出发点是爱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德育的内容与方式更加得多元化,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发展规律,从而教达到不教的地步就不远了。
篇3:小学生德育故事:师者父母心
小学生德育故事:师者父母心
邻家有位小女孩上小学五年级了,由于是早产,智商不是很高,语数外三门加起来还不足百分。老师对她基本是不闻不问。今年暑假,小女孩她爸爸毅然辞去了收入颇丰的工作,决心回来在家附近重新找工作,边工作边辅导孩子。
我被小女孩父亲朴素的行动感动着。
父母的爱总是无私的,不管孩子是美或丑,是聪明或是笨拙,是听话还是调皮,哪怕是犯了错,做父母的总是不嫌弃,总是用宽容的心去耐心引导,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心情和希望。
爱,是教师职业的第一把钥匙。作为教师,我自认为是很爱我的学生的。孩子的作业我是凡做必改,要求过关的背书作业我是一个一个的过堂,我也关心孩子的身体、心理的健康,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即使有时嗓子沙哑,身心疲惫,我也是尽量克服着。身为人师,我在不断地付出。纵是如此,还是觉得自己不够爱学生。
看到有学生在咬手指甲,老师,你会怎么做?也许是严肃的声音:“***,你在干什么?”也许是责备的声音:“***,你又在咬指甲了!”如果唤作是自己的孩子,你还会这样没有耐心劝导吗?
遇见这样的孩子:上学一个多月了,就连最基本的单韵母的读法都混淆不清,老师,你会怎么做?也许是直接放弃,也许是先帮他补一补,补不上了再放弃。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或是朋友家的孩子,你还会这样轻易放弃吗?
往往,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如父母的爱那般执着,没有父母的爱那样炽热,更没有父母的爱那样深沉。
于是,我尝试着改变自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去关心,去照顾。
班上有个小男孩,聪明,好学,懂事。美中不足的是缺少点进取之心。用他妈妈的话说就是:两个字——淡定,三个字——无所谓,四个字——少年老成。刚上一年级的小家伙们,老师不管请谁做班干部,个个欢呼雀跃,轮到他,连个笑容都没有。有时故意在他面前表扬某个学生的字母写得好,鼓励他也要向别人学习,他也只是瞟一眼。这么好的孩子,从小就“心如止水”,等长大了,怎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呢!不行,我得改变他!
通过和他妈妈的交流得知,他曾经跟妈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上幼儿园时老师就让我做小老师,那时,我读一遍,其他小朋友要读三遍。现在没意思,我们王老师也让我做小老师,我读一遍,其他小朋友也读一遍。原因明了:一是班干部做得理所当然,幼儿园时是,现在也是;二是当班干部没什么意思,和别的同学一样,没有优越感。根据这一分析,我利用一次他犯了错的机会,一方面请他暂停做班干部,请别的班干部代理,另一方面鼓励他,什么时候表现比别的小朋友好,还可以继续成为班上的班干部。在跟他讲话的过程中,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我,似乎有点不敢相信我的做法,最后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
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注意观察他。我对作业写得好的孩子奖励作业本,我对课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写进表扬榜……他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以前对老师的表扬总是不惜一顾,现在眼里写满了羡慕。对老师的看法也不一样了。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我们王老师现在感觉不一样了。”终于有一天,小男孩竟然主动跟我说话了(从前都是我问他答):“王老师,再过几天就是我生日了。”“是吗?祝你生日快乐!”“王老师,今天你布置的作业我都写好了。”“你知道先写作业再玩,真棒!”“王老师,你知道我有多少零花钱吗?”“不知道,有多少呢?”“317”“呀,这么多!怎么会这么多呢?”“都是我暑假里帮妈妈干活儿,妈妈奖励给我的。”同一天里,他主动跟我说了三次话,每一次内容我都记得清清楚楚的。“顽疾”终于被医好了!当我把这件事告诉他妈妈时,孩子的妈妈也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真正的师爱就是“爱生如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能做到爱学生如同爱自己的孩子,那么,自己也会被爱包围着。
其实,师爱就是如此简单。
平时,我们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问题,在对待这些学生的“问题”或是“问题学生”时,我们往往采取的方法是先训,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实在不行就请家长来帮忙。岂不知,教育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我们要有一颗父母一样的心去包容,去等待,给孩子一个转变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条件,给学生积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师者父母心。”生活中,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埋怨;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多一些接纳,少一些排斥;多播种阳光,少撒些黑暗。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有爱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