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流行性感冒宣讲稿
形势:元旦以来,我校师生中的感冒患者骤然增多,患者的感冒特点是病程比较长,控制难度也比较大,而且出现了反复感冒的特点。那么,什么是感冒,怎么样应对感冒,怎么样在感冒期间进行自我保健,怎么样预防让自己不得感冒,今天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一次广播讲座。
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呼吸道外的各种病症。典型流感,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着乏力,呼吸道症状较轻。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咽充血,软腭上有滤泡。流行性感冒一般分为三种,即甲型、乙型和丙型。乙型和丙型流行性感冒一般只在人群中传播,很少传染到其他动物。甲型流行性感冒大部分都是禽流感,禽流感病毒一般很少使人发病。禽流感主要在鸟类中间传播,偶可感染至人,其临床表现与人类流行性感冒相似,但人禽流感症状重、并发症多,与普通流感有一定区别。
病因:本病系流感病毒引起,该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直径80-120nm,球形或丝状。流感 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症状
1、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有腹泻。
2、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咽部充血,软腭上有滤泡。
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
2、X线检查。
3、体液免疫检测。
4、细菌培养。
5、病毒性传染病免疫学检测。
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后以温盐水或温开水+醋酸
漱口,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
2、对症治疗:高热烦躁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物。
3、抗病毒(利巴韦啉)治疗。
4、抗菌(青霉素,先锋IV,VI)治疗。
预防:
一.感冒“二宜与五忌”感冒患者在治疗和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二宜”和“五忌”与。
1. 一忌多吃“荤”。
感冒发热时胃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少,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会使食欲减退,甚至引起消化不良,故感冒时应以稀饭与蔬菜等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
2. 二忌洗澡。
治感冒常需发汗退热。可一些人出汗后就赶快洗澡。以致在洗澡时再次受寒,使病情加重。发汗后可以用毛巾擦干汗渍,换掉内衣裤,病愈后再洗澡。
3. 三忌劳累。
有些人在感冒初期常试图以剧烈的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出汗来治感冒,这只会增加机体消耗,降低抵抗力,加重病情。
4. 四忌烟酒。
烟酒刺激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扩张血管,加重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5. 五忌乱服药。
感冒有风寒、风热、表虚、表实之分,治疗应辨清寒热虚实,对症下药,才可能有效。
6. 一宜多喝开水。
补充足量的水分能稀释血液中的毒素,加速代谢物的排泄,从而减轻感冒的症状,缩短病程。
7. 二宜好好休息。
目前治疗感冒尚无特效药物,好好休息,减少消耗,保持体力,才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利康复。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下丘脑等神经内分泌器官有利于下丘脑等神经内分泌器官的功能稳定,从而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
冬天气候寒冷,人们很容易感受外邪、风寒,引起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二.感冒误区:
感冒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有的人患感冒后,不到医院就诊,而采取一些似是而非的方法进行治疗,不但使感冒病情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而且非常容易诱发新病或引起旧病复发,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常见的治疗误区有:
一、喝姜糖水驱寒祛病二、发汗疗法三、运动疗法四、饮酒疗法三.感冒常识:典型感冒症状有哪些 感冒的症状多半起病急,呼吸道症状有:鼻塞、打喷嚏、流涕,1至2天后,由于炎症向咽、喉部位发展,陆续出现咽部异物感或咽痛,严重者可能出现咳嗽、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则痰少,为白色粘痰
四. 诱发: 睡懒觉使大脑皮层抑制时间过长,天长日久,可引起一定程度人为的大脑功能障碍,导致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还会使免疫功能下降,扰乱肌体的生物节律,使人懒散,产生惰性,同时对肌肉、关节和泌尿系统也不利。另外,血液循环不畅,全身的营养输送不及时,还会影响新陈代谢。由于夜间关闭门窗睡觉,早晨室内空气混浊,恋床很容易造成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五. 专家建议,平时多喝粥,尤其是一些具有食疗作用、加了特殊食材的粥,有利于感冒的预防和治疗。
1. 湖北省中医院综合科甘爱萍教授告诉记者,冬季空气较凉,特别是昼夜温差大,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感冒。冬季感冒风热型的很少,多是由风寒引起,表现为发热、畏寒、无汗等症状。对于老年人来说,平时不注意预防感冒,或者得了感冒不及时治疗,危害尤其大,会降低身体抵抗力,加重其他疾病,如慢性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生。
2. 甘教授建议,冬季感冒时可以多食热粥,有助于发汗、散热、祛风寒,促进感冒的治愈。同时,感冒后人的胃口较差,肠胃消化系统不好,喝粥可以促进吸收。另外,有些药对肠胃的刺激也很大,喝粥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她说,冬日煮粥以大米最好。因为大米性味甘平,有和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的功效,而其他米,如小米、糜子米、薏米都是性味甘、微寒的食物,不是很适合冬日食用。
3. 此外,煮粥时还可加入一些具有食疗作用的特殊食材,甘教授向大家推荐了以下几种粥:
生姜苏叶粥:生姜是对付发烧、打喷嚏、咳痰等症状的最好“武器”,也是中医常用的药材,有祛痰、祛寒、补气、除痘、平喘的作用;苏叶也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在一般药店就可买到。具体做法是:苏叶10克、生姜3片,将白粥熬好后放入,再开锅就可食用了。
生姜大枣粥:效果与生姜苏叶粥相似。做法是:将米放入锅中,简单干炒一下,再放入水,用勺子将米搅拌均匀后,放入大枣和生姜片,文火慢煮,直到粥煮熟,放入少许盐。需要提醒的是,这两种粥温热效果很强,幼儿、眼睛严重充血和患痔疮的人不宜食用。
杏仁粥:杏仁(去皮)20个左右,大米50克。加工时先煮粥,快熟时加入杏仁继续煮至熟,然后加少许白糖或食盐。该粥可以止咳定喘、祛痰润燥。
防风粥:防风(在药店可以买到)15克,葱白2根,生姜3片,大米50克。先将大米煮熟,快熟时加入防风、葱白和生姜,可适量加盐。该粥可清热祛风、散寒止痛,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畏寒发热、骨节酸痛、鼻塞声重、肠鸣泻泄等病症。
甘教授还提醒,喝粥时要注意温度,不能过烫,以免伤害黏膜,也不能过凉,以免影响疗效。
六. 天气寒冷,预防感冒三步曲介绍如下:
1. 第一步:遇冷做体式呼吸。外出活动时,有时因天气突然变化,所穿衣服不足以御寒,这时不能把身子往一块紧缩,因为越紧缩寒气越易侵入,而应立刻做体式呼吸,方法是将两手抬至腹前,做深呼吸,吸气时意想四肢吸气,并将两手臂略向外扩张,这样就可以增强抗寒能力不致感到冷了。
2. 第二步:身冷搓后颈。如果冷气已侵入肌体,感到全身发冷,就用手掌使劲搓后头发际,每手搓100下,一般就可出汗了,出了汗就可避免感冒。
3. 第三步:感冒擦葱、姜、盐。如果已经有了感冒感觉,如唾液黏、浑身不自在,那就在当天晚上临睡前,将葱白、生姜各20克,盐面3克,捣烂,用纱布包好顺序擦前胸、后背、手心、肋窝、肘窝、脚心等六部位,然后盖被睡觉,夜间略出点汗第二天早起就会好的。但两天内要注意防寒,以免反复。
七. 现介绍抗寒防病防感冒的方法:
1、常喝白开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
2、常喝枣姜汤 用大枣10枚、生姜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作用。
3、坚持冷水洗脸 可增强人体耐寒、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伤风、感冒之目的。
4、床头常放柑桔或薄荷油 柑桔性温,散发出来的强烈气味可祛除病毒。床头摆柑桔,可预防上呼吸道疾病;睡前吃几瓣桔子,能化痰止咳。用薄荷油一小瓶,置于枕头边,用漏气的瓶塞盖好,让薄荷气体慢慢散发,也有治头痛、鼻塞之功效。
5、夜卧桑菊枕 冬桑叶和秋菊可清目醒脑治感冒。用其作枕芯,使人头脑清新,入睡适意,也能防治感冒。
6、提高自身免疫力
(1)、坚持体育锻炼
如散步、跑步、爬山、打球、练拳等,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防止感冒的发生。
(2)、充足的睡眠
这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健条件。如果感觉到自己好像快要发病时,使应给予自己充足的休息时间。
(3)、不能让自己疲劳过度
疲劳会令身体变得虚弱,很容易被感冒细菌乘机进侵。
(4)、切忌积压压力
压力会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故经常保持心情愉快,患上感冒的机会也会相对地减低。
(5)、留意室内温度和湿度
室内的温度应保持於摄氏18至20度,而湿度则以70%为最理想。室温过高会令身体对寒冷的抵抗力减弱,因此必须注意室内温度的调整。另外,可以利用加湿器或湿毛巾来增加室内的湿度,以免空气过於乾燥。因为在湿度高的环境下,病菌的活动能力会减弱,其传染力便随之减低。此外,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7、合理搭配饮食
(1)、饮食要营养充足
偏食或经常在外进餐,很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因而令身体的抵抗力减弱,故必须紧记均衡地摄取蛋白质、糖份、脂肪、矿物质、维他命等各种有助增强体魄的营养素。
(2)、维他命C可抗感冒
就正常人群而言,每天补充100毫克的维他命C可以避免维他命C的缺乏。如果人们要预防一些慢性疾病如胃癌或增强自身抵抗力,可长期每天服用500-600毫克。
对于特殊群体来说,维他命C同样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孕妇在怀孕期间对维C的最低需要量由100毫克/日增加到130 毫克/日。对于另一个特殊群体——儿童,在感冒流行期间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儿童每天可服用500毫克的维他命C,用于提高免疫力。
但在此还要给您提个醒:在服用维他命产品时,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服用。此外,如痛风、肾结石病人也应慎用维他命C。
(3)、红颜色食品可防感冒
除了补充适量的维他命C以外,还建议您多吃红辣椒、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洋葱、山楂等红颜色的食品,其中所含的β胡萝卜素可防治感冒;每天喝一杯酸奶、喝一碗鸡汤也能有效预防流感。
(4)、多饮绿茶
绿茶由于含有Catechin,有助抑制流行性感冒病菌的入侵。
八. 甲.乙型流感症状非常相似
乙型流感不会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至今还未找到它存在于人之外的其他动物中的证据。
甲、乙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都有流鼻涕、腹痛和胃肠道症状,但乙型要比甲型多见。乙型流感流行时,儿童平均缺课3天,一般一周左右康复。虽然乙型流感对老年人的危害程度比不上甲型,但至今证实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他们中的严重流感,甚至能造成死亡,有时与乙型流感密切相关。
九、减少传染机会
1、避免人多地方
在人头涌涌的车厢内、百货公司、戏院、卡拉OK等公众场所,空气中都浮游着无数的病菌。为免受到感染,最好是尽量远离这些危险地带。尤其是在流行性感冒暴发期间,要早期就地隔离病人,减少大型集会和集体活动。
2、回家后应洗手和漱口
因为在户外四处都布满很多病菌,故当我们回家后,便应用肥皂和热水洗手,以及用含有杀菌力的碘质漱口水或盐水来漱口。除洗手和漱口外,外出时所穿的外套等都有机会沾上在空气中浮游的尘埃或病菌,因此,我们亦应换上清洁的衣服。家中如发现流感患者应及时薰醋进行空气消毒,在健康人鼻孔涂抹大蒜液或口服几瓣大蒜也可减少传染。
十、接种流感疫苗
1. 流感疫苗,顾名思义是对流行性感冒有效的一种预防措施,而对普通感冒不起作用。一般来说,通过接种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可以在人体内维持一年,但因为流感病毒在不停地发生变异,所以流感疫苗需要年年接种。
以下是应该接种疫苗的两类人群:一类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弱多病者以及青少年学生;第二类是重要工作岗位的7种人,包括医护人员、教师、服务业工作者、交警、记者、综合写字楼办公人员和导游。
2. 有数据显示,一般成年人每年患感冒2次至5次,儿童为4次至12次。淋雨受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及长期处于封闭环境,都会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给感冒等感染性疾病以可乘之机。因此,保持免疫系统的最佳状态就是预防感冒的关键。
3. 科学实验表明,大量的维生素C(500毫克至1000毫克)能有效帮助合成抗体,激活白细胞,全面增强人体对感冒的抵抗力。从提高身体免疫力着手,服用高含量维生素C,每天只需为自己和家人做少量的投资,就可以对抗感冒病毒入侵。哪怕已经感冒,高剂量维C,也可帮助缩短感冒病程,减轻感冒症状,真算得上既治标又治本。什么人最需要补充维生素C呢?如果你符合以下情况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那么每天及时补充维生素C就是当务之急了:处于紧张工作和学习中的人群;怀孕与哺乳期间的女性;体内缺铁的人群;经常抽烟的人群;容易患感冒的人群。
由于烹饪过程中维生素C所造成的大量损失,加上能被人体吸收的只是一小部分,当人体处于较弱状态的时候,日常食物中维生素C已不能满足人体的额外需求,这时就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补充维生素C,呵护健康。高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免疫系统消灭感冒病毒,从而缩短感冒病程。同学们,有道是:“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希望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搞好个人集体的卫生工作,群防群治,一定能战胜一切流行性疾病,决不会让流行性疾病在我校传播。
篇2:学校预防流行性感冒宣讲稿
学校预防流行性感冒宣讲稿
形势:元旦以来,我校师生中的感冒患者骤然增多,患者的感冒特点是病程比较长,控制难度也比较大,而且出现了反复感冒的特点。那么,什么是感冒,怎么样应对感冒,怎么样在感冒期间进行自我保健,怎么样预防让自己不得感冒,今天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一次广播讲座。
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呼吸道外的各种病症。典型流感,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着乏力,呼吸道症状较轻。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咽充血,软腭上有滤泡。流行性感冒一般分为三种,即甲型、乙型和丙型。乙型和丙型流行性感冒一般只在人群中传播,很少传染到其他动物。甲型流行性感冒大部分都是禽流感,禽流感病毒一般很少使人发病。禽流感主要在鸟类中间传播,偶可感染至人,其临床表现与人类流行性感冒相似,但人禽流感症状重、并发症多,与普通流感有一定区别。
病因:本病系流感病毒引起,该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直径80-120nm,球形或丝状。流感 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症状
1、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有腹泻。
2、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咽部充血,软腭上有滤泡。
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
2、X线检查。
3、体液免疫检测。
4、细菌培养。
5、病毒性传染病免疫学检测。
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后以温盐水或温开水+醋酸
漱口,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
2、对症治疗:高热烦躁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物。
3、抗病毒(利巴韦啉)治疗。
4、抗菌(青霉素,先锋IV,VI)治疗。
预防:
一.感冒“二宜与五忌”感冒患者在治疗和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二宜”和“五忌”与。
1. 一忌多吃“荤”。
感冒发热时胃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少,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会使食欲减退,甚至引起消化不良,故感冒时应以稀饭与蔬菜等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
2. 二忌洗澡。
治感冒常需发汗退热。可一些人出汗后就赶快洗澡。以致在洗澡时再次受寒,使病情加重。发汗后可以用毛巾擦干汗渍,换掉内衣裤,病愈后再洗澡。
3. 三忌劳累。
有些人在感冒初期常试图以剧烈的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出汗来治感冒,这只会增加机体消耗,降低抵抗力,加重病情。
4. 四忌烟酒。
烟酒刺激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扩张血管,加重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5. 五忌乱服药。
感冒有风寒、风热、表虚、表实之分,治疗应辨清寒热虚实,对症下药,才可能有效。
6. 一宜多喝开水。
补充足量的水分能稀释血液中的毒素,加速代谢物的排泄,从而减轻感冒的症状,缩短病程。
7. 二宜好好休息。
目前治疗感冒尚无特效药物,好好休息,减少消耗,保持体力,才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利康复。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下丘脑等神经内分泌器官有利于下丘脑等神经内分泌器官的功能稳定,从而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
冬天气候寒冷,人们很容易感受外邪、风寒,引起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二.感冒误区:
感冒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有的人患感冒后,不到医院就诊,而采取一些似是而非的方法进行治疗,不但使感冒病情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而且非常容易诱发新病或引起旧病复发,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常见的治疗误区有:
一、喝姜糖水驱寒祛病二、发汗疗法三、运动疗法四、饮酒疗法三.感冒常识:典型感冒症状有哪些 感冒的症状多半起病急,呼吸道症状有:鼻塞、打喷嚏、流涕,1至2天后,由于炎症向咽、喉部位发展,陆续出现咽部异物感或咽痛,严重者可能出现咳嗽、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则痰少,为白色粘痰
四. 诱发: 睡懒觉使大脑皮层抑制时间过长,天长日久,可引起一定程度人为的大脑功能障碍,导致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还会使免疫功能下降,扰乱肌体的生物节律,使人懒散,产生惰性,同时对肌肉、关节和泌尿系统也不利。另外,血液循环不畅,全身的营养输送不及时,还会影响新陈代谢。由于夜间关闭门窗睡觉,早晨室内空气混浊,恋床很容易造成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五. 专家建议,平时多喝粥,尤其是一些具有食疗作用、加了特殊食材的粥,有利于感冒的预防和治疗。
1. 湖北省中医院综合科甘爱萍教授告诉记者,冬季空气较凉,特别是昼夜温差大,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感冒。冬季感冒风热型的很少,多是由风寒引起,表现为发热、畏寒、无汗等症状。对于老年人来说,平时不注意预防感冒,或者得了感冒不及时治疗,危害尤其大,会降低身体抵抗力,加重其他疾病,如慢性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生。
2. 甘教授建议,冬季感冒时可以多食热粥,有助于发汗、散热、祛风寒,促进感冒的治愈。同时,感冒后人的胃口较差,肠胃消化系统不好,喝粥可以促进吸收。另外,有些药对肠胃的刺激也很大,喝粥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她说,冬日煮粥以大米最好。因为大米性味甘平,有和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的功效,而其他米,如小米、糜子米、薏米都是性味甘、微寒的食物,不是很适合冬日食用。
3. 此外,煮粥时还可加入一些具有食疗作用的特殊食材,甘教授向大家推荐了以下几种粥:
生姜苏叶粥:生姜是对付发烧、打喷嚏、咳痰等症状的最好“武器”,也是中医常用的药材,有祛痰、祛寒、补气、除痘、平喘的作用;苏叶也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在一般药店就可买到。具体做法是:苏叶10克、生姜3片,将白粥熬好后放入,再开锅就可食用了。
生姜大枣粥:效果与生姜苏叶粥相似。做法是:将米放入锅中,简单干炒一下,再放入水,用勺子将米搅拌均匀后,放入大枣和生姜片,文火慢煮,直到粥煮熟,放入少许盐。需要提醒的是,这两种粥温热效果很强,幼儿、眼睛严重充血和患痔疮的人不宜食用。
杏仁粥:杏仁(去皮)20个左右,大米50克。加工时先煮粥,快熟时加入杏仁继续煮至熟,然后加少许白糖或食盐。该粥可以止咳定喘、祛痰润燥。
防风粥:防风(在药店可以买到)15克,葱白2根,生姜3片,大米50克。先将大米煮熟,快熟时加入防风、葱白和生姜,可适量加盐。该粥可清热祛风、散寒止痛,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畏寒发热、骨节酸痛、鼻塞声重、肠鸣泻泄等病症。
甘教授还提醒,喝粥时要注意温度,不能过烫,以免伤害黏膜,也不能过凉,以免影响疗效。
六. 天气寒冷,预防感冒三步曲介绍如下:
1. 第一步:遇冷做体式呼吸。外出活动时,有时因天气突然变化,所穿衣服不足以御寒,这时不能把身子往一块紧缩,因为越紧缩寒气越易侵入,而应立刻做体式呼吸,方法是将两手抬至腹前,做深呼吸,吸气时意想四肢吸气,并将两手臂略向外扩张,这样就可以增强抗寒能力不致感到冷了。
2. 第二步:身冷搓后颈。如果冷气已侵入肌体,感到全身发冷,就用手掌使劲搓后头发际,每手搓100下,一般就可出汗了,出了汗就可避免感冒。
3. 第三步:感冒擦葱、姜、盐。如果已经有了感冒感觉,如唾液黏、浑身不自在,那就在当天晚上临睡前,将葱白、生姜各20克,盐面3克,捣烂,用纱布包好顺序擦前胸、后背、手心、肋窝、肘窝、脚心等六部位,然后盖被睡觉,夜间略出点汗第二天早起就会好的。但两天内要注意防寒,以免反复。
七. 现介绍抗寒防病防感冒的方法:
1、常喝白开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
2、常喝枣姜汤 用大枣10枚、生姜5片煎茶,每晚服用一次,能起到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作用。
3、坚持冷水洗脸 可增强人体耐寒、抗病能力,起到预防伤风、感冒之目的。
4、床头常放柑桔或薄荷油 柑桔性温,散发出来的强烈气味可祛除病毒。床头摆柑桔,可预防上呼吸道疾病;睡前吃几瓣桔子,能化痰止咳。用薄荷油一小瓶,置于枕头边,用漏气的瓶塞盖好,让薄荷气体慢慢散发,也有治头痛、鼻塞之功效。
5、夜卧桑菊枕 冬桑叶和秋菊可清目醒脑治感冒。用其作枕芯,使人头脑清新,入睡适意,也能防治感冒。
6、提高自身免疫力
(1)、坚持体育锻炼
如散步、跑步、爬山、打球、练拳等,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防止感冒的发生。
(2)、充足的睡眠
这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健条件。如果感觉到自己好像快要发病时,使应给予自己充足的休息时间。
(3)、不能让自己疲劳过度
疲劳会令身体变得虚弱,很容易被感冒细菌乘机进侵。
(4)、切忌积压压力
压力会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故经常保持心情愉快,患上感冒的机会也会相对地减低。
(5)、留意室内温度和湿度
室内的温度应保持於摄氏18至20度,而湿度则以70%为最理想。室温过高会令身体对寒冷的抵抗力减弱,因此必须注意室内温度的调整。另外,可以利用加湿器或湿毛巾来增加室内的湿度,以免空气过於乾燥。因为在湿度高的环境下,病菌的活动能力会减弱,其传染力便随之减低。此外,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7、合理搭配饮食
(1)、饮食要营养充足
偏食或经常在外进餐,很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因而令身体的抵抗力减弱,故必须紧记均衡地摄取蛋白质、糖份、脂肪、矿物质、维他命等各种有助增强体魄的营养素。
(2)、维他命C可抗感冒
就正常人群而言,每天补充100毫克的维他命C可以避免维他命C的缺乏。如果人们要预防一些慢性疾病如胃癌或增强自身抵抗力,可长期每天服用500-600毫克。
对于特殊群体来说,维他命C同样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孕妇在怀孕期间对维C的最低需要量由100毫克/日增加到130 毫克/日。对于另一个特殊群体——儿童,在感冒流行期间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儿童每天可服用500毫克的维他命C,用于提高免疫力。
但在此还要给您提个醒:在服用维他命产品时,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服用。此外,如痛风、肾结石病人也应慎用维他命C。
(3)、红颜色食品可防感冒
除了补充适量的维他命C以外,还建议您多吃红辣椒、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洋葱、山楂等红颜色的食品,其中所含的β胡萝卜素可防治感冒;每天喝一杯酸奶、喝一碗鸡汤也能有效预防流感。
(4)、多饮绿茶
绿茶由于含有Catechin,有助抑制流行性感冒病菌的入侵。
八. 甲.乙型流感症状非常相似
乙型流感不会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至今还未找到它存在于人之外的其他动物中的证据。
甲、乙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都有流鼻涕、腹痛和胃肠道症状,但乙型要比甲型多见。乙型流感流行时,儿童平均缺课3天,一般一周左右康复。虽然乙型流感对老年人的危害程度比不上甲型,但至今证实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他们中的严重流感,甚至能造成死亡,有时与乙型流感密切相关。
九、减少传染机会
1、避免人多地方
在人头涌涌的车厢内、百货公司、戏院、卡拉OK等公众场所,空气中都浮游着无数的病菌。为免受到感染,最好是尽量远离这些危险地带。尤其是在流行性感冒暴发期间,要早期就地隔离病人,减少大型集会和集体活动。
2、回家后应洗手和漱口
因为在户外四处都布满很多病菌,故当我们回家后,便应用肥皂和热水洗手,以及用含有杀菌力的碘质漱口水或盐水来漱口。除洗手和漱口外,外出时所穿的外套等都有机会沾上在空气中浮游的尘埃或病菌,因此,我们亦应换上清洁的衣服。家中如发现流感患者应及时薰醋进行空气消毒,在健康人鼻孔涂抹大蒜液或口服几瓣大蒜也可减少传染。
十、接种流感疫苗
1. 流感疫苗,顾名思义是对流行性感冒有效的一种预防措施,而对普通感冒不起作用。一般来说,通过接种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可以在人体内维持一年,但因为流感病毒在不停地发生变异,所以流感疫苗需要年年接种。
以下是应该接种疫苗的两类人群:一类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弱多病者以及青少年学生;第二类是重要工作岗位的7种人,包括医护人员、教师、服务业工作者、交警、记者、综合写字楼办公人员和导游。
2. 有数据显示,一般成年人每年患感冒2次至5次,儿童为4次至12次。淋雨受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及长期处于封闭环境,都会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给感冒等感染性疾病以可乘之机。因此,保持免疫系统的最佳状态就是预防感冒的关键。
3. 科学实验表明,大量的维生素C(500毫克至1000毫克)能有效帮助合成抗体,激活白细胞,全面增强人体对感冒的抵抗力。从提高身体免疫力着手,服用高含量维生素C,每天只需为自己和家人做少量的投资,就可以对抗感冒病毒入侵。哪怕已经感冒,高剂量维C,也可帮助缩短感冒病程,减轻感冒症状,真算得上既治标又治本。什么人最需要补充维生素C呢?如果你符合以下情况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那么每天及时补充维生素C就是当务之急了:处于紧张工作和学习中的人群;怀孕与哺乳期间的女性;体内缺铁的人群;经常抽烟的人群;容易患感冒的人群。
由于烹饪过程中维生素C所造成的大量损失,加上能被人体吸收的只是一小部分,当人体处于较弱状态的时候,日常食物中维生素C已不能满足人体的额外需求,这时就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补充维生素C,呵护健康。高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免疫系统消灭感冒病毒,从而缩短感冒病程。同学们,有道是:“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希望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搞好个人集体的卫生工作,群防群治,一定能战胜一切流行性疾病,决不会让流行性疾病在我校传播。
篇3: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1、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立由科室主任及本科兼职医院感染监控医师、护士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口腔科感染特点,为有效预防血源及非血源性疾病传播,制定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学习,督促本科室医护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在工作中强调双向防护,加强隔离措施,严格诊室环境的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对口腔诊疗器材消毒、清洗、灭菌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2、口腔科重复使用医疗器材的消毒与灭菌:
消毒灭菌原则:
所有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只与皮肤接触或被感染性气溶胶污染的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中效消毒剂如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凡是穿破组织或接触黏膜的器械都应按照消毒—流动水冲洗——高压灭菌的程序进行灭菌前处理和彻底灭菌。
(1)口腔器械按照危险程度、材质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处理。高危险物品必需灭菌处理。中、低危险物品采用中效以上消毒剂处理。
需灭菌的器械与材料:手机、车针、牙钳、解剖刀、骨凿、钻针、根管治疗器械等凡是破坏口腔软组织和骨组织的器械;银汞充填剂、塑料器械等与组织直接接触的材料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的程序进行。
灭菌方法及程序: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在每位患者使用后应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手机内部水、气,同时也能将手机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排出。每次治疗后,凡是直接接触破损黏膜,带有血液污染的器械用后立即进行表面消毒,流动水清洗,清洗完毕后送高压蒸汽灭菌,并分别包装、备用,使用前开封。凡是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清洗,然后灭菌。
(2)需消毒的器械与材料:技工材料、牙模、咬合器、固定或活动修复体、正畸用具等。
消毒方法:技工材料等各种正畸用具在使用前应用流动水清洗后,再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剂中30min,在置于病人口腔内之前再次进行清洗和消毒。
(3)一次性口腔医疗用品:一次性口腔器械盒、漱口杯、注射器、口镜、镊子、探针、小毛刷、强力吸引器、吸唾器等,用后置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废弃的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器,用后应置于防刺穿的锐器盒中,固体废弃物置于坚固的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
3、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实行标准预防隔离原则,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对病人和医务人员均采取有效的保护性措施。为有效隔绝皮肤与病人唾液、血液及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医务人员手的防护极为重要,工作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应戴手套,并在下一位病人治疗前更换手套,操作后脱掉手套洗手、肥皂冲洗。必要时可用手消毒剂,常用的有5000mg/L碘伏溶液或75%乙醇溶液。如发生锐器刺伤立即清洗、消毒,必要时包扎。诊疗时工作人员应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眼罩,预防感染性气溶胶吸入和污染。
4、改善口腔门诊诊疗环境口腔门诊室内要保持清洁,每个工作日结束后用紫外线照射1h,并保持通风良好。治疗台在治疗每位病人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综合治疗椅表面及在诊治过程中被病人血液、唾液或其他分泌物污染的工作台,在治疗结束后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必要时可使用一次性椅套。诊室内应划分为消毒区、清洁区、污染区,病人就诊流程力求合理和安全。设立独立的清洗消毒室,采取由污到洁的流水作业方式。
5、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定期对口腔科环境卫生学、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消毒液进行定期监测,每季对口腔门诊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进行细菌监测。灭菌后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消毒剂生物监测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灭菌剂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含氯消毒剂化学监测每日1次,戊二醛每周1次化学监测,紫外线灯每半年测定1次照射强度,低于70μw/cm 2及时更换。各项监测如一项不合格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直至监测合格。同时各项监测必须详细记录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