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工段班长先进事迹

数控工段班长先进事迹

  z同志是z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叶片分厂数控工段二班班长,技师。他参加工作二十年来,立足铣工岗位,爱岗敬业,锐意进取,以孜孜求索的信念,诠释着自己的人生,展现了一个新世纪产业工人的风采,同时通过自己不懈努力,成为了公司第一个数控机床操作技师。

  z不仅坚持将学习融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深入学习数控技术理论,并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而且还将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创建了“z学习小组”。被评为黑龙江省十大学习型职工标兵,荣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又被评为“中央企业学习型职工标兵”,进京受奖。他还获得黑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全国知识型职工优秀个人、黑龙江省技术能手、z市第二届”名师带高徒”活动模范名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他增添了无穷的动力和力量。他在工作中努力控制好中间工序,严把质量关。面对新产品、新问题,积极配合技术人员,把创新的思想融入到每一项产品的实际加工中,认真研究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顺利完成了多项新产品的试制加工工作,他的CH01高中压拂配加工方法改进,及自制四轴联动夹具创新项目获公司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技术擂台赛一等奖。他的核电5、6级叶根端面圆弧槽加工方法改进及自制夹具项目已申报公司技术创新命名。近几年来,z共有十项技术创新项目在实际生产工作中被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作为数控工段的数控技师,他带了十几名徒弟,为了将徒弟们带好,尽快地掌握技术,他在学习中又以创新的思想,创立了“z师徒学习小组”。通过这一活动,“z学习小组”不仅学习认真,并且在工作中更加严格遵守分厂及公司的有关规定,在生产现场、质量、安全、设备保养等方面高标准要求自己。

  在z的带动下,分厂内又自动自发的成立了“闫智宏学习小组”、“李辉学习小组”两个学习小组,z将学习经验毫无保留的介绍给他们,广泛的带动了分厂青工学技术、强素质的良好风气。

  在“z学习小组”活动中,他严格细致地制定每一步的学习计划,带领徒弟们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同时又将学习活动深入到班组,创建了“z学习班组”,使班组青工技术技能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创新能力也显着增强。全年他所带领的班组共完成技术创新近20项。工作中,他还注重青工的技术培养,坚持组织班组学习,使班组青工技术技能不断增强,同时也提高了班组的生产效率。“z学习小组”成员孙永强同志参加了黑龙江省技术比武,并获得前两名的好成绩,又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全国数控大赛。“z学习小组”成员葛丹同志在公司首次设立的数控铣工技术比武活动中荣获了第1名的好成绩。

  技术再高也要有踏实的工作精神,面对生产中的各类难点,z以顽强拼搏的韧劲,实干加巧干,先后成功地完成了东芝叶片、GHQ叶片、风机A17叶片、风机A22叶片、CH01超临界等一系列高难度叶片的汽道加工任务。尤其是在CH01超临界叶片拂配工作中,为了抢时间,他坚持白班连夜班,克服一切困难,胜利完成了时间紧、技术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的拂配工作。

  z同志就是这样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思考、创新、发展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栓释着自己的人生,展现了一个新世纪产业工人的风采。

篇2:省劳模数控班长先进事迹

省劳模、数控班长先进事迹

  用美丽来形容她一点也不为过,不仅仅是因为她拥有娇人的外貌,还因为她有一颗献身事业的爱企之心。这就是工作在生产一线上的一名普通产业工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z公司叶片分厂数控四班班长z。

  z对事业的追求一点也不亚于男同志,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带班管理,都是叶片分厂的一把好手。z虽已经37岁了,但她那灵秀的脸庞总是透着青春的朝气;亮丽的双眸总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瘦削的身材也总是挺得笔直映衬出她“阳刚”的个性。她被班组里的同志称为“闫姐”,这是一种尊重。她下达的指令,数控四班的32名同志从来没有人不服从的,因为她做的每一件事和发出的每一个指令都叫人信服。这就是新一代劳模的风采。

  有人说她“狠”,是因为她在执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从不讲情面。

  有人说她像“男人”,是因为她做人、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有人说她“严”,是因为她不论对自己还是对班组的同事都要求严格,从不允许有半点差错。

  ……

  “z”这个名字在叶片分厂乃至全公司已经是个名牌了。因为“z”代表了一个集体、代表了一个榜样,以她名字命名的“z学习小组”和“刁建平学习小组”、“李辉学习小组”并成为z的一个品牌,这是公司技术进步的象征,是学习型团队文化的映射。

  走进z,你会被她的魅力所倾倒,被她的事迹所感动,被她的情怀所感染……

事业的成功来自家庭的支持

  生活中的z,性格爽朗,笑口常开,展现在同事面前的总是一个坚强的女性。但她内心的苦涩又有谁知道?就在记者采访中,当说到她家庭的时候,z眼圈湿润了,微红的眼睑饱含了她对父母的那份感激,对老公和孩子的那份爱。z说:“没有家人的支持,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才能够把工作干好。”

  1990年,z技校毕业走进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当上了一名铣工,和同来的其他同志一样,一起工作、学习,逐渐独立操作,真正凭借自己的手艺赚取了第一份工资,接着开始恋爱、结婚……1996年有了个女儿。

  z与公公、婆婆在一起生活。公公是搞文艺出身的,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在儿女身上没有实现的愿望都寄托在了这个孙女身上,并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不仅教导孩子学习,还积极辅导孩子弹琴、跳舞;婆婆承揽了全部家务,什么吃喝拉撒睡全包了。z老公原也是叶片分厂的员工,在公司改革过程中走向了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但他给予z的支持是希望她能在公司里干出一番成绩来。没有了家庭负担,带着爱人的期望和嘱托,z把全部身心都扑在了工作上。

  z开始默默无闻地工作,从不多言多语,分厂分配什么活就干什么活儿,1年、2年、3年……z一心钻研技术,对技术的渴求可以说到了一种痴狂的程度。为了提高技能,她曾向老师傅请教过,也曾自学啃过书本。但随着技能的逐渐提升,以及公司更新的数控设备带来更高领域的要求,z越来越感觉到知识的匮乏。为了寻求突破,她自修了大专,攻读了经济管理。

  转眼几个春秋过去了,z凭借技术上的成就成为了叶片分厂的一个佼佼者,渐渐地,分厂领导注视的目光也多了起来。z开始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也都出色地完成了,而且从不讲条件、讲价钱……

  20**年,z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又成为了公司先进生产者、文明职工标兵、“三八”红旗标兵,市“三八红旗手”、“先进女职工”、“市新一代创业人”,省“先进女职工”,这无数的光环催人奋进,z有了更高的目标,那就是做新时代产业工人。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随着生产任务量的增加,z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二班连三班、早来晚走频率的剧增,z对家庭,尤其对刚刚成长起来的孩子又多了一份愧疚。由于需要经常倒班作业,z经常一周看不到孩子,而孩子的思想变化就更难掌握,无形中给z造成了一种压力。孩子需要母爱,但z又能给孩子多少呢?z只有对孩子要求更加严格,因为这也是一份期望、一份爱啊!但z的内心深处深藏着的却是无言的感伤,每当孩子说:“你让我学这学那,星期天补课,为什么别人的母亲都能带孩子去补课,而你不能?妈妈,我多么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去上课啊!”

  z给女儿讲自己成长的故事,讲成长道路上的艰辛,讲做人的道理。孩子被母亲的优秀感动了,以母亲为自豪,也为母亲鼓劲,自己也在默默地奋斗,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风华中学。这也许是z作为一位母亲值得欣慰的吧!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

  20**年,z公司投入了大量新型数控设备,叶片分厂也打破原有的管理格局,构成了现今的10个班组。z就是在那时担任数控四班班长的。分厂领导曾找过她,“小闫,能不能顶住压力?带班可不比你自己做工作,谁也不会把你当作女同志的,要和男同志一样考核的。希望你把工作做细一些。”这对于骨子里透着男儿风范的z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别人能做好的,我也一定能做好。”z果敢地担下了这份重担,并表示一定让数控四班成为叶片分厂的一道风景线。

  面对这个拥有28台数控设备,人员平均年龄27岁,均拥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新班组,z也困惑过,自己能不能带好。z不是弱者,她对班组成员要求非常严格,从大到小,事无巨细,不论是分派任务,还是工夹量具管理,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尤其数控四班正处在公司参观路线上,她要求每个人必须坚守在机床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但z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她把自己的手机号给了大家,要求有事必须由本人亲自请假。

  由于班组刚刚组建,班组成员还没有适应这种新的管理方式,再加上数控四班条件非常优越,在这工作的员工都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就免不了发生一些散漫的现象。对此,z认为一个人如果散漫,工作一定干不好。z用制度约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一给予纠正,从不为困难所阻碍。

  有一次,班组的一名员工接连两次无故脱岗。俗话说,再一不能再二。z找到了他本人,问脱岗原因。而换来的却是另一种质问,“你想咋的?”接着是一些更加难听的话。面对这样的质问,z无视“后果”,凛然直言“有制度,所有人必须执行,我不管你是谁。”这位同志开始抱怨,“那我就这样了。我妈、我爸都管不了我,你能把我怎么样。”z不无耐心地教导“这样肯定不行,如果你错了你就要改。我也是一样。你在家是个孩子,上班了就是一个大人了,你必须得遵守制度。”这名员工还以社会上的一些哥们做恐吓。这时,z的心里也没底,但是做人的一股正气没有让她退缩“这种事我z见得多了,你这算什么?!”并要求其一天之内写出检讨。第二天这名员工找到z,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并作了公开检讨。这件事在z的班里发生了不小的轰动,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现象。

  这件事不仅彰显了z在管理上的大气风范,还展现了一名管理人员的睿智以及潜移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独到才能。

  z关心同志,对班组人员的心态可以说了如指掌。由于班组人员的家多在外地,原都住在黎明大市场职工宿舍,为了工作方便,在z的协调下,都搬到厂前居住,z还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有一次班组员工请假,是因为和对象吵架了发短信没回。z马上指出“你影响工作了。”并帮他分析了为人做事的道理,纠正了对待工作的态度,从而也化解了他们感情上的矛盾。为了给班组同志减压,她要求同志们定期把心里和工作中的障碍写出来,包括人员之间存在的矛盾、工作之间的隔阂、生产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对班长的看法,并将其贴到班组园地上,帮助员工释放心理压力,使班组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处于和谐的状态。

  z处处都把工作做到前面。在z的工作理念里,员工的每一个漏洞都是自己工作的失误。在倒夜班的时候,z总是检查完作业指导书、交班本的摆放,机床的擦试,周围卫生打扫情况,最后一个离开工作岗位。在开始时,往往是换得干干净净还要动手清理。但随着员工意识的提高,各项工作都步入了正轨。班组凝聚力上来了,生产突击无往而不胜。

不断学习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随着社会的进步,z公司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员结构在不断更新,新来的大中专生开始充实到生产一线,担任数控设备操作者。大学生当工人,这在z公司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这些新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不论在理论水平上和个人素质上都比较优秀,绝对不能让他们走上歧路。z在心里默默地合计“怎么带好他们,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材。”这时,分厂领导找到z请她为新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上一堂岗前教育课,她毅然承接下来。

  面对这些新面孔,面对一张张灵秀的脸庞,面对领导的期望,z发出了内心的感悟:“大家要珍惜这份工作,要对得起父母啊!父母把你们养大不容易,供你上大学就更不容易,尤其现在国家高速发展时期,有一份可心的工作就更不容易。现在公司给予的条件可以说是比较优厚的,为了大家今后的成长也要把这份工作做好……”

  值得z欣慰的是,这批大中专毕业生不但能认真钻研技术,而且拼搏奉献的精神也很快在他们身上传承了下来。应该说他们就是一个宝藏,因为他们拥有很高的数控理论基础,欠缺的只是实践经验。为了给公司培养好有用的人才,z一边传授他们实践经验,一边向他们请教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自己技能。很快,z就与他们打成了一片,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俗话说,学无止境,不提高就是落后。z结合班组成员的实际情况,不仅自身明确了学习目标,还针对班组人员结构的不同,以及人员的特点,采取了以老带新的工作方式,由有三年以上经验的“老师傅”带新来的大中专生,并认真拟定培训计划,形成了一整套培训机制。同时,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分厂领导班子的参与下,成立了以创新思想为核心的,“z学习小组”,为职工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他们每天利用工余时间,以传帮带的形式,由熟练技术工人传授青工实践工作经验;大中专生把理论知识教授给技术工人,进行互动学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随着学习的深入,自身能力的提高,数控四班充分发挥创造才能,由每个班组成员的工作成果总结成了学习经验,汇编成了《z学习小组学习手册》,这里涵盖了基础知识、校模的难点和重点的解析、新产品的加工经验、以及创新案例等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从事叶片生产的一线数控加工人员提供了素材,减少了很多生产过程中摸索的环节,有效地促进了公司人才培养工程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为同行业班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