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公司卫生管理制度
为创造一个舒适、优美、整洁的工作环境,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制定本制度。
一、卫生管理的范围为公司各部门、工地办公室的办公室、会议室、微机室、厕所、花坛、绿地及走廊、门窗等办公场所及其设施的卫生。
二、卫生清理的标准是:门窗(玻璃、窗台、窗棂)上无浮尘;地面无污物、污水、浮土;四周墙壁及其附属物、装饰品无蜘蛛网、浮尘;照明灯、电风扇、空调上无浮尘;书橱、镜子上无浮尘、污迹,书橱、档案橱内各类书籍资料排列整齐,无灰尘,橱顶无乱堆乱放现象;办公桌上无浮尘,物品摆放整齐,水具无茶锈、水垢;桌椅摆放端正,各类座套干净整洁;微机、打印机等设备保养良好,无灰尘、浮土;厕所墙面、地面、便池清洁干净,无杂物、无异味;花坛、绿地内无杂草、杂物。
三、卫生清理实行部门责任制,部门负责人为责任人。各部门办公室的卫生,由各部门负责日常保洁。公共卫生清理实行区域负责,区域划分为:南办公室走廊大门以东办公室负责,走廊大门以西财务部负责;院子以走廊大门中心界定东西,以局西办公楼门洞中心界定南北,大门以东南部及东南角花坛由办公室负责,大门以西南部由财务部负责,大门以东北部及东北角花坛由城建资产部负责,大门以北部及花坛由投资发展部和项目技术部负责。市场营销部负责门前三包。文苑小区工地办公室的卫生保洁分别由投资发展部和项目技术部负责。
四、责任区卫生清理每周集中进行一次,日常保洁每月由办公室牵头进行卫生检查评比。
五、各部门要认真对待卫生清理和卫生检查评比工作,积极主动地搞好卫生清理,不得因卫生清理不达标而影响公司的整体评分。
六、卫生检查评比结果累计存档汇总,列入年终评先树优工作的内容。
篇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一)目的
1、规范本公司有职业性危害因素场所的安全管理。
2、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
(二)责任
1、安全科、人事科负责监督执行本制度;
2、生产科、设备科、有职业危害的车间、班组必须履行本制度。
(三)职业病的定义: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
(四)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有职业性危害因素场所及工种。
1、产生性粉尘场所:(以下提示供企业结合实际选定)
(1)矽尘。矽尘也称为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生产中接触SiO2粉尘的作业非常多。如冶金、煤炭行业的开采、爆破;修路、筑桥等作业;机械制造、加工业的原料破碎、研磨、配料、铸造、清砂等生产过程;还有陶瓷、水泥厂作业均可接触SiO2粉尘。二氧化硅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2)石棉尘。接触石棉作业主要是石棉采矿、纺织、建筑、造船业以及耐火材料、刹车板制造和使用等作业中。石棉被公认为致癌物,发达国家已禁止使用,并组织研究石棉替代品。
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主要产生职业病有:矽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2、有生产性毒物的场所(以下提示供企业结合实际选定)
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如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以气体形式存在,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水银蒸气、苯蒸气,还有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主要危害有:
(1)金属及类金属中毒
如铅中毒、四乙基铅中毒、锰中毒、铍中毒、镉中毒。类金属中毒有砷中毒和磷中毒等。
(2)有机溶剂中毒
例如:生产酚、硝基苯、橡胶、合成纤维、塑料、香料,以及制药、喷漆、印刷、橡胶加工、有机合成等工作常与苯接触,可引起苯中毒;还有甲苯、汽油、四氯化碳、甲醇和正己烷中毒等。
(3)刺激性气体中毒
主要有氯气、光气、氮氧化物及氨气等。
(4)窒息性气体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如煤气制造以及用煤、焦炭等制取煤气的过程中,制造合成氨、甲醇、光气、羰基金属以及采矿时爆破烟雾,均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冶金工业中的炼铁、炼钢、炼焦等作业场所也产生大量一氧化碳。这些生产过程都有接触一氧化碳的机会,并有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硫化氢中毒。石油开采、炼制、含硫矿石冶炼、含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等可产生硫化氢,如制糖、造纸业的原料浸渍,清理粪池、垃圾、阴沟时,都可发生严重硫化氢中毒。
(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
常见的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苯胺、苯二胺、联苯胺、二硝基苯、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等。这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制药、印染、油漆、印刷、橡胶、炸药、有机合成、染料制造以及化工、农药等工业。
3、物理性职业危害场所。(以下提示供企业结合实际选定)
(1)噪声及噪声聋
噪声可分为3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受到这些噪声影响的,主要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等。
(2)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职业病
异常气象条件指高温作业、低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等。
(五)职业病防治职责
1、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
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2、各单位应贯彻国家有关工业卫生法规的基本要求,保障从事有害作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积极改善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环境,采取符合工业卫生要求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3、企业在编制和审批基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计划时,必须同时考虑工业卫生设施和治理设施。
4、凡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含有毒、有害项目的生产技术部门,必须采取对有毒有害的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措施。
5、安全科是本企业工业卫生的主管部门。对尘、毒作业点进行定期检测,原始记录统计、分析及处理。
6、安全科根据上级规定和要求,编制尘、毒作业点的监测计划,并组织实施。
7、各单位未经安全科同意,不得擅自停止使用和拆除防尘排毒设施。
8、有职业危害岗们的职工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六)职业病的预防
有职业危害的工作场所必须做到:
1、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6、发现有严重损害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生产活动,安全科有权责令其停产整改,并报告主管领导。
7、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体检工作,由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8、对接触有害因素的职工,经卫生部门诊断后,凡不宜做原工种工作的,需由所在单位提出,经公司领导批准,由人事科办理调岗手续。
9、对新调入有毒有害作业工作的职工,要按规定进行体检,有职业禁忌病的职工,不得从事有毒有害作业。 10、建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体检档案,发现职业及时报告企业主要领导和卫生防疫部门。
篇3:大学校园管理中心卫生管理制度
大学校园管理中心卫生管理制度
为促进我校卫生管理工作,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
1、根据卫生管理规定,卫生管理人员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卫生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2、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每天检查全校卫生区域,并对当日的卫生实际情况进行汇总,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3、要求管理人员每天巡视1-2遍,发现卫生问题及时处理,如遇到难以处理的事情立即向中心主任汇报,并做好记录。
二、外聘人员管理
1、中心各下属部门,如需要使用外聘人员时,必须提交报告并有担保人担保,经中心主任批准后,统一签定甲、乙双方用工劳动合同,方可生效;
2、中心所有外聘员工,由各部门管理员负责管理。管理人员给临时工建立健全岗位制度以及考勤、考核、奖罚制度,指定岗位,满负荷安排工作,对工作不负责、不服从安排、屡教不改的以及造成重大事故和损失的人员,上报中心,经核实后辞退;
3、对外聘员工在政治上与在职职工一视同仁,不得岐视,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管理人员要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按照有关制度,使他们享受到应有的劳保以及其它物质待遇;
4、经常组织外聘员工学习、开会,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增强劳动纪律和安全意识,更好的为师生员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