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综合性公共建筑设计

法院综合性公共建筑设计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是一座集审判业务、办公和宿舍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建筑。基地南侧为市民广场,项目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捷。该建筑面积为32413.9m2,其中:办公大楼15层,面积20**5.6m2;审判大楼3层,面积8947.8m2,生活楼5层,面积3290.5m2.

  因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急需办公及审判场所,方案设计招标规定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上法院建筑功能的特殊要求,且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关于法院建筑设计的规范,所以我们在方案构思之前专门到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厦门海事法院进行现场调研,与法院的工作人员进行广泛的交流,为在短时间里完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造型独特的方案创造了条件。在中标之后我们又到广东省汕头市参观莫泊治大师最近的作品—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为施工图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通过分析基地现状及法院建筑本身特点,抓住其最为突出的问题,即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交通流线组织和建筑造型,明确了总的设计思路,经过精心的设计,方案以合理的平面功能布局、巧妙的流线安排及大方典雅的造型获得了各界的好评。

1、总体布局

  城市法院用地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向与城市道路相连,这样便于合理组织办公入口、审判入口、羁押入口和生活入口不同性质的人流。可该项目用地紧张,形状不规则,只有南面通过城市广场与沿海大道相连。因用地条件的先天不足,给设计带来了挑战。为方便法院工作人员上下班,人民群众的上访和旁听,总平面布局时,把法院建筑中办公部分入口和审判区入口设置在基地的南边;犯罪嫌疑人羁押入口设在用地的北面;生活区入口布置在用地西北面,在用地内布置一条环形车道,把几个不同功能的区域联系在一起。建筑主体面向沿海大道。本工程用地通过一条弧形道路与城市广场、沿海大道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大而威严的台阶柱廊作为办公楼室内空间与城市广场室外空间的过渡空间,营造出人民法院庄严肃穆的气氛,突出法院建筑的形象特征。法庭部分布置在基地的东侧,利用不规则的地形退让出一块广场,便于人流的疏散。法庭与办公区尽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方便法官办公和开庭,提高工作效率,并可形成较大的体量以强调法院威严的气势。

  宿舍区作为附属用房主要用于内部生活及招待之需,布置在基地的西侧,获得比较安静和私密的空间。办公、法庭与宿舍区围绕着内庭院组合在一起,联系紧密又分区明确。由于设有内庭院,大大减弱了法庭对办公区及宿舍区相互间的干扰,改善了环境并获得了汽车回旋、停放及人流集散的场地。在有限的用地里,为法院的工作人员在西面规划了一个篮球场地。由于资金短缺,地下水位高,地质情况不理想等诸多因素,建设方决定建筑物不做地下室。为解决停车的问题,方案设计把办公楼和生活楼一层架空作车库,这样既解决了停车问题又抬高了办公楼入口的位置。用地南面规划了用植草砖铺成的室外临时停车位,既美化环境又解决停车问题。为满足远期停车的需要,已向市政府提出申请,把南面规划城市广场纳入中级法院的建设,作为法制广场供市民休闲,接受法制教育。

2、交通流线组织

  根据法院建筑自身特殊功能的需要,为实现审判的公正性,法院工作人员、证人、犯罪嫌疑人和旁听人员等各种流线应互不干扰,严格分开。

  2.1 平面交通组织

  法庭公众入口和办公主入口、宿舍入口及犯罪嫌疑人羁押出入口,分别设于基地南面、西北面和北面,做到公众、审判员、内部员工及犯罪嫌疑人4种人流出入口严格区分,各自独立。办公区和审判区通过封闭连廊形成法官通道,内部执法人员、庭审人员与外来人员互不影响。办公楼和生活楼平面交通主要由贯通整个平面的内廊进行水平联系。审判区通过环形走廊把法庭、证人室、合议室、羁押室、办公室及卫生间等辅助房间连成一体。考虑到要杜绝犯罪嫌疑人逃跑、串供、自杀和被害的可能,羁押室设置单独隔离的出入口,警车能直达,并且尽量缩短了与审判区的距离,设置了完全隔离的安全通道,不与其它人流路线交叉重叠。

  2.2 竖向交通组织

  办公楼设有4台电梯,2台一组,分别设在东西两端。在一楼设无障碍通道,残疾人可从一楼进入电梯到达办公楼任意一层。办公区设两座防烟楼梯间,既满足平时相邻楼层的联系,又能满足紧急情况下疏散的要求。生活楼设两座封闭楼梯间,以满足竖向交通和疏散的要求。审判区设1台电梯供残疾人与老年人使用,同时设了3座封闭楼梯间,以满足不同人流的使用。办公区与审判区既相对独立又通过走廊联系在一起。整个大楼设智能管理系统,除底下几层对外办公接待的房间外,其余的房间、走廊与电梯必需通过电子识别系统认可才能进入,以保障法院工作人员、武器库和档案的安全。

3、功能分区

  随着社会的法制化,审判业务日趋益重,该法院要求设置26个小法庭,4个中法庭,1个大法庭(可容纳662名听众)。设计把规模小使用频繁的小法庭设在底层,将规模大且使用较少的大法庭置于三层并创造出无柱空间,既符合结构布置的原则又经济方便。办公楼裙房部分设置为外来人流相对集中,与法庭关系较为密切的大空间设新闻发布中心、立案大厅、扣押物品仓库;高层部分作办公、档案室及图书、资料阅览室;顶层中心部位设置了羽毛球馆(属无柱空间,二层高)供法院工作人员紧张工作之余锻炼使用,以缓解工作压力。

4、建筑形象

  在立面造型的处理上,吸收了传统建筑的构图手法,端庄的形体、粗旷的轮廓、对称的立面、虚实的对比、夸大的尺度、坚实的材质等,充分体现出法院作为国家机器的尊严。在沿海大道侧的办公楼面向市民广场,并在中轴线上设置宽大的直上2层的台阶和门厅,3层楼高的弧形柱廊环抱广场,营造出法院庄严肃穆的气氛。办公楼主立面有意识地在规整的体形中间嵌入一块大玻璃幕,隐喻“明镜高悬”。办公楼主体简洁的楔形体块犹如一块巨大的惊堂木座落在广场上,强调“执法如山”;顶部对称均衡的造型象征公正与公平,立面上舒展的水平线条延绵于天际与大地融为一体,象征着人民法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及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这些设计元素及符号,塑造出法院鲜明的建筑性格及独特的建筑形象。

5、技术措施

  法院建筑除需采取一般办公建筑的常规技术措施外,还有其特殊的要求。

  (1)法院档案库的要求比一般的办公建筑要高,设计采用了较先进的有轨轻型密集档案柜。这种产品密封性好,空间利用率高。因档案库存放的档案为纸质和软盘,不能采用常规的喷淋灭火系统,故本工程采用气体灭火系统。相应照明灯和窗玻璃都采用了防爆产品,为防紫外线对档案的损坏,档案库设了双层防紫外线窗帘。为保持档案库恒温恒湿的状态,档案库设自动控制的通风空调系统。同时配有自动监控系统,通过球形摄像头把档案库的情况24小时不间断送回中心控制室,实行全天候监控。

  (2)武器库对安全要求高,设计除考虑自动监控系统外,还在旁边设武警值班室。

  (3)审判区的空调室外机放在裙楼屋顶,为避免震动和噪声,除选用低噪声产品外,还在设备安装时设橡胶垫片,并在设备与办公楼之间设轻型隔音板,尽可能降低噪音对办公区的影响。

6、结语

  该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合理的总平布置,明确的功能分区,秩序井然的流线组织,能较好地满足法院建筑的特定要求,并通过外部形象的创造和外部环境气氛的渲染,该中级人民法院将以其鲜明的性格特征道去履行神圣的法律使命。

篇2:规划设计公司建筑设计师岗位职责

  建筑设计师岗位职责

  ⑴负责设计部所管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勘察设计规范及施工技术标准》,对主管工程的质量负全面技术责任。

  ⑵按照国家有关消防工程设计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标准、招标(议标)文件内容及现场实地勘察结果,组织进行工程投标(议标)方案设计及施工图深化设计。

  ⑶开展工程方案设计过程中与公司相关部门紧密结合,方案设计在考虑设计效果的同时,要对甲方要求、工程进度、投资情况进行通盘考虑,确保方案设计优化务实。

  ⑷负责主管工程设计文件、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根据参加工程的调查及施工勘察工作,筛先作出工程图设计敲定,并负责向项目负责、工程队作施工技术交底。

  ⑸负责依据施工设计文件、图纸、现场调查资料,审核确定项目工程量及所有耗材量清单,编制工程物质、器材、材料、设备的申请计划。

  ⑹参加主管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查和质量事故调查分析,检查执行情况,提出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案,纠正和制定工程不同阶段的保护预防措施。

  ⑺深入施工现场检查、修正施工图纸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及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有关设计问题,组织处理施工中有关设计方面的问题,组织办理相关的设计变更洽商手续。

  ⑻负责工程设计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的实施,当情况变化时,随时进行调整,参加主管工程的调试、验收、交付工作。

  ⑼负责主管工程质量记录、技术资料、竣工资料的签审,做好工程总结和专题技术总结,做好人才的培养,完成领导分配的临时阶段性性工作任务。

篇3: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实习报告样本2

  一、实习时间

  二、实习地点

  三、 实习目的

  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中原工学院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的实地考察,进一步掌握框架结构的知识。

  积累感性认识,增加实践知识,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学生把课本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巩固专业理论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观察问题的能力。

  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信心、勇气和兴趣。通过实践中的学习与锻炼,增强专业素质。

  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为将来更快的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四、实习要求

  本次实习,学生在指导老师和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深入工地现场调查研究、总结、整理有关框架结构现场施工的方法和技术。

  在实习过程中虚心向现场技术人员请教,认真掌握现场实际知识,努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组织纪律性,遵守实习队纪律及所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保密保安规定;服从指导老师和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五、实习内容

  我们工程管理专业在本学期的第十九周进行了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实习,主要是在我们中原工学院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的施工现场进行参观了解。这对很多同学来说是第一次深入施工现场。

  进入施工场地之前老师认真为我们讲解了施工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例如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等等。

  进入施工现场,最先看到的是“五牌一图”。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第三条,第八项,第一款规定施工现场必须设有“五牌一图”,即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防火责任)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和施工现场平面图。标牌规格统一、位置合理、字迹端正、线条清晰、表示明确,并固定在现场内主要进出口处,严禁将“五牌一图”挂在外脚手架上。

  中原工学院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项目在中原工学院龙湖校区校园西侧,大跨度体育馆,总建筑面积为13441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上五层。建筑高度:22.4m。设计单位为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

  文化体育馆的主题结构为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

  采用大跨度框架结构是因为它有很多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通过几天对施工现场的实地观察,我发现在存在很多矛盾,例如设计与施工方面、理论与实际方面等等。

  在设计与施工方面,差异与矛盾很多,通过与现场技术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聊天以及我自身了解到的社会现状,我认为造成的因素有以下几个原因:一、设计人员与施工脱节,毕业生走出校门后的主要选择就是设计和施工两条路,一般施工单位本科就可以,设计单位则要研究生以上的,于是一开始就分流了;二、设计理念,由于责任终身制,所有设计都是以保险为主要考虑,尺寸与用量基本都达到了最大化;三、经济因素,设计院收费,钢筋的总量是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当然还会有一些其他我不清楚的原因。

  理论与实际方面,真正到现场看过才知道,我们在学校学的都太理想化了。真正的现场很多都是凭经验,混凝土的坍落度,结构的尺寸,支撑的焊缝,钢筋螺纹的粗细,墙柱的垂直等等,都是先看,觉得不对才会测量一下。混凝土搅拌每样料的多少都不过称,就是凭经验。好多地方都是看着差不多就行了,尤其是墙和柱的纵向钢筋,从底层到顶层,总是会用点弯,侧质量都是拉十根,尺寸没太大出入就行,老师傅说真正的施工现场,不可能像在实验室里似的一点不差,那样活就没法干了,总会有一些出入,只要问题不大就行了,一般只在大检查的时候,才会特别细致的揪质量。

  在施工现场施工方面,通过与搞施工的老师傅聊天了解到一件事,不同的技术指导人员所依照的标准不通,有一定的差异。导致技术指导人员说一套,施工人员做的是另一套。

  六、 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的收获颇多,对现场施工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还对施工质量有了一定的认识。

  另外,亲临现场也是我增长了很多实际施工的知识。以前就去过一次工地,并且在工地上的时间也不长,只有半天。通过这一次亲临现场,了解了一些在实际中一些很好用的工具。

  这次实习的时间不长,但是我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很多实际工程中的知识,也体会到了我们这些学校里打学生娃有多天真,也被现场师傅们的智慧和经验深深的震撼了,同时还了解了一些行业内幕,这些对我今后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我深深的感激学校和老师给了我们这次实际接触施工现场的机会。

  七、教师点评